内容简介 ······
有趣是对个人魅力的最高评价。我们能判断什么人有趣,却很少能说出有趣是什么。《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旁征博引深入剖析“什么是有趣”“为什么有趣”“如何有趣”三大命题,把“有趣”重构成一种可以学习的技能,真正做到“开卷有趣”。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融合历史、人文、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知识,行文流水,有趣有料有干货。
作者简介 ······
王小圈,知乎知名答主,前职业经理人,台大MBA,曾任职于大型传媒集团、一线互联网公司,现从事新媒体广告、广告数据分析等工作。
目录 ······
1.1 无聊,一场悄悄袭来的现代瘟疫 / 2
没有选择 / 2
回避选择 / 6
无聊是一种特权 / 8
1.2 有趣是个什么东西 / 14
· · · · · · (更多)
1.1 无聊,一场悄悄袭来的现代瘟疫 / 2
没有选择 / 2
回避选择 / 6
无聊是一种特权 / 8
1.2 有趣是个什么东西 / 14
生活是否有趣 / 14
有趣的人 / 18
有趣和“逗比”的差别 / 23
1.3 观察和想象:视角中分裂的对方 / 25
第 2 章 在柴米油盐中守护诗和远方 / 32
2.1 披萨,到底是不是大饼 / 35
2.2 审美,到底审的是什么 / 44
2.3 “城会玩”,玩的是什么 / 53
第 3 章 兴趣是天生的,无聊是被逼的 / 59
3.1 好奇心的重塑:朝闻道夕死足矣 / 60
好奇心是源动力 / 63
好奇心的另一面 / 65
3.2 越长大越无聊:自戕式发育 / 67
神经元剪切:越长大越孤单 / 68
我变强了,也变秃了 / 71
3.3 像哲学家一样观察世界:视角陌生化 / 75
形式的陌生化 / 76
观念的陌生化 / 77
第 4 章 “有趣”是一种技能 / 85
4.1 无知是最大的不自由--信息储备能力 / 86
历练 / 88
阅读 / 90
交友 / 93
4.2 世界不是平的--信息管理能力 / 96
广度和深度 / 97
知识结构的不同类型 / 101
管理变化中的知识 / 106
摆脱执念,断舍离 / 110
4.3 玻璃钢心--感知能力 / 111
感官感知 / 113
情绪感知 / 114
语言感知 / 117
4.4 品味是做人的底线--鉴赏能力 / 119
4.5 天马行空有航线--严谨的想象力 / 124
想象与规则 / 125
想象与扯淡 / 129
第 5 章 有趣是一种态度 / 134
5.1 没有不努力,只有值不值--同理心 / 134
尺度差异 / 135
信息缺乏 / 140
知识诅咒 / 144
5.2 我不是一个随便的人--个人特质 / 148
何为个人特质 / 148
选择与自由 / 153
5.3 我打起脸来自己都怕--自嘲 / 156
基于示好的自嘲 / 157
基于自保的自嘲 / 161
5.4 赞美、倾听、反驳--情绪沟通 / 165
一针见血地赞美 / 167
心领神会地倾听 / 168
脚踏实地地反驳 / 170
第 6 章 有趣需要变现 / 173
6.1 “吹牛”技巧概论 / 173
如何“炫”? / 174
什么情况下“炫”? / 180
6.2 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吗 / 182
内向和外向的根本区别 / 183
表达方式多样化 / 184
“不善表达”,还是“不想表达”? / 185
“不善表达”,还是“无话可说”? / 188
6.3 有钱了不起吗?你说呢 / 191
成本 / 193
风险 / 198
流动性 / 199
第 7 章 终极有趣--精神世界的创造与维护 / 203
7.1 我们的三观是如何被确定的 / 204
三观来自何处 / 204
三观建构过程 / 206
一切都是套路 / 208
什么是真实? / 209
7.2 一只随波逐流的帆水母 / 212
受限的个人视角 / 214
时代中的个人 / 216
浪口飞过一只猪 / 217
7.3 吸引力相对论 / 222
大众、小众和我 / 222
小众和我 / 227
我 / 229
我和他人 / 231
· · · · · · (收起)
喜欢读"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喜欢读"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的人也喜欢 ······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8 条 )
> 更多书评48篇
-
EricYEߌ� (Live and learn.)
1、不善表达是能力不行(储备太少),不是性格内向--请不要自欺欺人咯--这句话至少对于自己完全没毛病。 2、【极简主义】 衣服不要多,但要有质感。 朋友不要多,但要有交情。 信息不要多,但都很重要。 读书不必多,但要有深度。 东西不必多,但要用得着。 3、【作者对极简主义的理解】 不对这个泛泛的世界投注太多的感情、太多的时间、太多的金钱,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上;目标明确,专注不暧昧;该工作工作,... (2回应)2017-07-13 15:57 77人喜欢
1、不善表达是能力不行(储备太少),不是性格内向--请不要自欺欺人咯--这句话至少对于自己完全没毛病。
2、【极简主义】
衣服不要多,但要有质感。
朋友不要多,但要有交情。
信息不要多,但都很重要。
读书不必多,但要有深度。
东西不必多,但要用得着。
3、【作者对极简主义的理解】
不对这个泛泛的世界投注太多的感情、太多的时间、太多的金钱,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上;目标明确,专注不暧昧;该工作工作,该玩玩,情绪与情绪界限清晰,把心情分门别类、收纳妥当;把有限的资源花到最值得的地方。
4、有趣的生活方式很诱人,只要你能承担风险。
5、有趣不是搞笑,不是逗闷子,甚至不是幽默。有趣比这些来的更为深远,有趣是学识的广博,思想的深邃,观念的透彻。
一个有趣的人,他有自己的世界,自洽而宏大,辉煌而深厚。他不是走进你的世界,而是为你打开一扇窗去参观他的世界。
但是,首先你要有自己的世界。
6、精神上的成熟,是一个人的三观趋于完整,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趋于稳定。
想要变得更强壮,就需要锻炼,撕裂肌纤维,增加肌肉;同时不断伸展拉伸,保持身体的柔韧性和核心肌群的稳定性。
在思想上也是这样,我们需要一边大量输入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更丰富;同时多接触不同的观念,拉伸三观的维度,保持思想的灵活。
7、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很简单--三观有没有定型(是否有自己明确的原则)--今天问他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过一个月再去问,看他的答案是否变化。
拥有稳固的三观世界,意味着人对世界拥有更为稳定的观察,拥有更为稳定的观点和意见。
一个稳定的三观才能给人以思考的能力,而不是重整偏见的能力;给人以理性认知世界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随风倒的能力。
8、建立检定而又自洽的精神世界,需要的是思考,而不仅仅是体验--体验是轻松的,而思考是辛苦(有深度)的。
那些人类最精妙的思想,需要艰难险阻才可以探索,虽然过程艰难,但最终你能得到的,是醍醐灌顶的通透,是豁然开朗的狂喜。正因为如此,优秀的书籍才显的珍贵,它们是引导你登山入海的向导。
一个人的三观,是在外界大量阅读和体验下,通过思考获得的。
9、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这是阅读文学和史料阅读最基本的常识。否则你只能读到表象的文字,无法深入体察到人物真正的思想。
10、小众是大众的一部分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追逐小众是追逐大众的一部分,不会让你看上去更高级。归根到底没有什么大众小众,有的只是“我”和“他人”。
1)interested:我认为活着挺有趣,我对生活感兴趣。
2)interesting:我让人觉得我挺有趣,别人对我产生兴趣。
不过,第一个议题,才是生活真正的意义--为自己而活,自己开心,才是生活真正的意义。
12、【这碗鸡汤我干了】工作的时候,我最害怕的是舒适感。因为上坡的人不会觉得舒服,如果你觉得舒服,你就是静止的状态,你就危险。
我觉得思想上也是这样,努力在非常舒服的时候自己去找不适感,去分析思考问题,去质疑自己的观点,去打破自己的思想桎梏,而不是去“求认同”。尽量去一点一点啃食让我觉得辛苦的艰深的书,而不是止步于高潮迭起的快感文字爽到飞起。
当我战胜了不适感的挑战(比如坚持健身、早起、每天读书等),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知道,从此我的世界观又修正了一点稳定了一点,能让我不适的事情,越来越少。
有趣的人往往不是那个给予“绝对舒适感”的人。
13、有趣的人,他有自己的世界,他不是走进你的世界,而是为你打开一扇窗去参观他的世界。
不过首先,你要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完全属于自己的稳固的世界。
14、很多觉得生活无趣的人有一个共同点:没有爱好。
很多被人觉得无趣的人有另外一个共同点:没有特长--他们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15、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决定了我们自己是什么模样--以及我们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什么模样。
邓布利多说:决定我们成为什么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16、反驳的前提,是要有自己的主见。
17、无知是最大的不自由。
18、【旅行的意义】脱离你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高浓度全息地输入大量陌生信息,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去思考总结自己的人生观--只去拍照购物的旅行者,意义止于拍照购物,止于朋友圈。
你买的东西、拍的照片会成为美好的记录,而你感受到的东西会内化成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藏在大脑里,日复一日慢慢发酵,酿成醇厚悠长的记忆,融入你日常的举手投足,外化成为你气质的一部分。
19、很多东西不上手你永远学不会,很多东西没有经历过你永远不会懂。
你若不去尝试,就什么概念都没有。
20、阅读,是获取知识面的最经济的方法,没有之一。
21、在愈演愈烈的碎片化中,我们的注意力时长渐渐变短,在一次又一次的刷手机中,我们不再有耐心读完一篇数万字的文章,不再有耐心看完一堂两小时的公开课视频。如此凶险的事实,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我们的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啊!被切割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生命啊!
22、为什么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松散的知识点再多也只是一盘散沙,平面的、孤立的,无法给自己带来绵长而持久的快乐,也无法增加一个人思想的深度--这是知识分子和知道分子的根本差别。
23、知识结构的广度是一个人有聊还是无聊的关键,而知识结构的深度是一个人肤浅还是深刻的关键。
深刻与否是有趣和逗比的核心差别。
24、一个会工作的人,在他选择要把一些东西装进他的那间小阁楼似的头脑中去的时候,他确实是非常仔细小心的:
1)除了工作中有用的工具之外,他什么也不带进去;
2)而这些工具又样样具备,有条有理。
25、敏感的人,对这个复杂多样的世界有着细腻的观察。
一个敏感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会更为丰富,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丰富杜绝了一部分单调的可能。
26、对经典作品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
很多书读不来,不是书的问题,是读者能力不足的问题,缺乏“从文本中获得趣味”的能力。
27、人生而好奇。if u r u, u want to know more.
28、一个人经历过很多故事,却对得失不做总结,亦不追求做事精进的办法,只把“当年我如何如何”挂在嘴边作为谈资,那么这些故事再多也没有意义。
一个人交往过很多人,却对那些人不加琢磨,亦不追求其内心深处的灵魂栖息地,只看“你对我好”、“你对我不够好”,那么这段感情便毫无意义。
没有探索的好奇心,就没有经历的意义。
29、你花在健身教练身上的钱,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支付自制力的,而不是用来支付健身知识。
30、在自我审视的视角中,有趣的人始终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31、【关于无聊】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刺激反应的阈值,降低了人们的耐心,这让低付出低回报成为人们热衷的“杀时间”方式。快餐小说、快餐电影、耸人听闻的标题党新闻、烟酒咖啡等为刺激感官而生的消费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当一个人既不愿意为【正事】付出太多,又嫌弃【消遣】回报太少时,一种迷茫、困惑、犹疑、不悦的感觉就出来了,我们称之为--【无聊】。
反思:1)没有深入工作、深入学习的意识,就经常会感到无聊,因为学了点皮毛就不想继续进行下去了;2)烟酒等仅限于感官刺激的物品少碰,它可能会让你一时兴奋,但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事后的懊悔又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心思比较重的人)。
32、【有趣】
本质上,有趣是一场令人愉悦的意外,是一种无关功利的惊喜。
首先,有趣是一种意外--别人认为你应该是这样的,而你不是。
其次,有趣是一种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分为两种:第一种:横向--我不知道你是这样的啊!你开拓了我对你认知的广度;第二种:纵向--我知道你这样,但我不知道你这样到这种程度。
33、【逗比】VS【有趣】
逗比激发的是人的感官和情绪,有趣是一种精神享受,激发的是人的思考。
真正的趣味差异,在于思想深度和文化素养,在于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
34、【有趣的人】:别人所以为的小于别人所观察到的你。
【无聊的人】:别人所以为的大于别人所观察到的你(根本没有达到别人所以为的你的样子,令人感到些许失望;或者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没有任何惊喜可言)。
【怎样做到让别人对自己的观察超出预判?】:1)优化自己;2)降低别人的期望值(做人低调,深藏不露)。
2回应 2017-07-13 15:57 -
蕙子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当代有一些野生儿童教育“砖家”,建议在幼儿学习的早期,少教育孩子知识,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这种把知识和想象对立的观点非常狭隘。。。。最好的想象力,是在丰富知识下逻辑自洽的想象力,越多知识,越多想象。 作为一枚90后,经历了博客的衰落,微博的崛起,深深地体会到当代社会人们迫切追求的速度。 举个例子吧,上了大学后的妹子,许多都开始关注和学习穿衣打扮。学习的渠道多为网络上的资源,包括博客,微博以及教学视...2017-07-12 13:46 3人喜欢
当代有一些野生儿童教育“砖家”,建议在幼儿学习的早期,少教育孩子知识,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这种把知识和想象对立的观点非常狭隘。。。。最好的想象力,是在丰富知识下逻辑自洽的想象力,越多知识,越多想象。
作为一枚90后,经历了博客的衰落,微博的崛起,深深地体会到当代社会人们迫切追求的速度。
举个例子吧,上了大学后的妹子,许多都开始关注和学习穿衣打扮。学习的渠道多为网络上的资源,包括博客,微博以及教学视频。越发失去耐性的妹子,会渐渐从看详细的产品评测博客,到看几分钟的视频,再到一眼看完的种草贴(一个产品只用一小句话概括)。
这时候你会问,都是产品评测,得到的信息会不一样吗?是的,当然会不一样。看了种草帖图配一行文的产品介绍后,非常想买的口红,在看过详细的产品评测博客就放弃不想买了。
好像说远了,(哈哈)我的意思是想表达,当你获得更多知识的时候,你会作出更合理的判断。现在的我也是为人母了,各种“砖家”的育儿说很是泛滥,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肯定地不轻信于他。知识是学不完的,想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并成为她的良师益友,必须努力不懈地增加知识量,没有捷径。
回应 2017-07-12 13:46 -
-
1、有趣是对个人魅力的最高评价。 2、我根据付出和回报两个维度建一个坐标系:高付出高回报:称之为“正事”。低付出低回报:称之为“消遣”。高付出低回报:称之为“倒霉”。低付出高回报:称之为“幸运”。 3、消遣的回报则来得更明确也更迅速,很多消遣的回报基于感官刺激。当人接受的刺激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烈时,对感官刺激的敏感度就会下降,变得迟钝,这时就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引发快感,导致人对刺激的反应更加迟钝...
2017-12-11 08:33
1、有趣是对个人魅力的最高评价。 2、我根据付出和回报两个维度建一个坐标系:高付出高回报:称之为“正事”。低付出低回报:称之为“消遣”。高付出低回报:称之为“倒霉”。低付出高回报:称之为“幸运”。 3、消遣的回报则来得更明确也更迅速,很多消遣的回报基于感官刺激。当人接受的刺激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烈时,对感官刺激的敏感度就会下降,变得迟钝,这时就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引发快感,导致人对刺激的反应更加迟钝,陷入一个死循环--成瘾性药物就是这样伤害人类的。 4、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刺激反应的阈值,降低了人的耐心,这让低付出低回报成为人们热衷的“杀时间”方式。快餐小说、快餐电影、耸人听闻的标题党新闻、烟酒咖啡因等为刺激感官而生的消费品充斥我们的生活,“每天五分钟学流利英文”,“两分钟瘦身操”这种非理性宣传大行其道。 5、当一个人既不愿意为“正事”付出太多,又嫌弃“消遣”回报太少时,一种困惑、迷茫、犹疑、不悦的感觉就出来了,我们称之为--无聊。 6、这是生活中常见的对话。这种脱口就来的“随便”“看你”“都行”表面上看是随和无争、为对方考虑,实际上是在为自己逃脱可能承担的责任。 7、王徽之劳顿一宿才到目的地,却没有见戴逵,只留下了这段“乘兴而行,兴尽而反”的千古佳话。 8、这四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都算不上是符合时代标准的大家闺秀、公府小姐/媳妇的形象。而她们有趣的那个点,恰恰就是不符合她们身份的那个点。 本质上,“有趣”是一场令人愉悦的意外,是一种无关功利的惊喜。 10、如果你对他人的“观察”全部符合“预判”,就意味着他人在你心目中彻底失去了“意外”的空间,那他在你眼中,就是个相当无聊的人。 11、在柴米油盐中守护诗和远方。 12、你花在健身教练身上的钱,很大一部分是用来支付自制力的,而不是用来支付健身知识。 13、兴趣是天生的,无聊是被逼的。 14、一个人如果学识不够深,理解力不足,很容易在学习上缺乏精耕细作的耐心。当他熟悉这个世界后,好奇心的半径就会收得很窄,这会导致两个结果: 他的求知欲被“认知难度”阻碍,渐渐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 他的求知欲依然存在,甚至相当强大,甚至欲壑难填,只是他的好奇心只被消耗在他能理解的事物上,他通过长时间刷新闻门户、朋友圈、某乎、微博等相对低门槛的渠道了解碎片化、平面化信息,使自己沉浸在“我知道”的快乐里。 15、好奇心是脆弱的 重复的生活模式会钝化人的感知能力,沉重的精神压力会压缩人的生活空间。 16、无聊伴随着“风险厌恶”偏好而生,伴随着更稳定更规律的生活方式而生。无聊是我们对生活方式的一种自主选择,我们对低风险和规律生活有多热爱,我们的无聊就有多蠢蠢欲动。 17、潜意识里我会用“与周末的距离”来给周一到周五添加不同的情绪色彩,比如周一是严肃冰冷的,周五是温暖欢乐的,周三是不尴不尬的。 18、《苏菲的世界》中,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告诫我们不要把这个世界想得“理所当然”。 “理所当然”--这是一种可怕的人生体验。它把我们包裹在表象之内,阻止我们去看世界运行的内在原理。 19、正是有人剥离了这种劳动和变现之间的关系,把劳动真正变成了一种纯粹精神需求,而不是变现手段,他们投入以极大的热情,收获以极高的成就。 20、“有趣”则是各种能力在人格魅力上的外显,是知识储备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感知力、鉴赏力、想象创新能力等组合作用下的产物。 21、幸存者偏差--不风光的你根本看不到。 22、无知是最大的不自由。你知道的有效信息越多,你的选择余地越大;你的知识储备越广,你的思想就越自由。知识储备,是构建精神世界的基石。 知识储备的获得渠道很多,主要渠道不过三种:历练、阅读、交友。 23、这些琐碎的信息都带着“新鲜事”的光环向我们索取注意力。 24、网站Phdcomics上有张科学知识传播路线图,翻译过来大概是这样: 你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结论是在“C的条件下,假定D成立,给予E的变量,那么,A和B具有相关性”。 你的大学发布新闻:我校优秀科研工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证明A和B存在潜在的相关性。 XX社通讯稿:科学家发现A导致B。 XX晚报:A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危害? 你的朋友圈:99%的人都不知道的惊天谋杀,就在你身边!千万别再接触A了!转给身边的人!!! 你身边的人:小x啊,我跟你说,你千万不要用A哦! 25、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让知识更容易被接受,有时候会使用“相对简单”但“有失精准”的方法进行初步学习,当我们学到更高深的阶段,必须像昆虫蜕壳一样把曾经的初级方法抛弃。知识不破不立,立了也会再破,再破再立,相信学习过高等数学和物理的朋友对此会特别有体会。 26、几乎所有社会小矛盾都可以用双方或者其中一方缺乏同理心来理解。 27、人很难假设自己不知道的身份和立场,这是同理心最最难的地方。 28、自嘲的底线是拉近距离,把双方扯进同一条战壕内即可,万一用力过猛拉得太低,只会让对方觉得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反而被看轻。 29、只要存在社交,就存在优势展示。 3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作为一个儒家知识分子的世界。
回应 2017-12-11 08:33 -
1.好奇心的重塑。 一个人去过很多地方,却对此无甚兴趣,亦不求探索,那“去很多地方”便毫无意义。 一个人看过很多书,却对书不求甚解,亦不做平行或纵深的比较阅读,只是“酒肉穿肠过”般的“文字穿眼过”,那么读书便毫无意义。 一个人交往过很多人,却对那些人不加琢磨,亦不追寻其内心深处的灵魂栖息地,只看“你对我好”“你对我不够好”,那么这段感情便毫无意义。 一个人经历过很多故事,却对得失不做总结,亦不追求做...
2018-05-11 22:20
1.好奇心的重塑。
一个人去过很多地方,却对此无甚兴趣,亦不求探索,那“去很多地方”便毫无意义。
一个人看过很多书,却对书不求甚解,亦不做平行或纵深的比较阅读,只是“酒肉穿肠过”般的“文字穿眼过”,那么读书便毫无意义。
一个人交往过很多人,却对那些人不加琢磨,亦不追寻其内心深处的灵魂栖息地,只看“你对我好”“你对我不够好”,那么这段感情便毫无意义。
一个人经历过很多故事,却对得失不做总结,亦不追求做事精进的方法,只把“当年我如何如何”挂在嘴边作为谈资,那么这些故事再多也没有意义。
没有探索的好奇心,就没有经历的意义。
2.好奇心原动力:
真正的喜欢是在遇到一个问题时,就迫不及待说:“因为我喜欢呀!”(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
“好奇心”是我活着的原动力,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不计成本,不计回报,纯粹到透明。
生死:
唯物主义告诉我,人死后不会有天堂不会有地狱,不会有灵魂,不会对这个世界有任何感知,也不会去往另一个世界,死后就是彻头彻尾的虚无。
如果最终一切都会消失,你我,你我所爱的人,爱你我的人,这个宇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因为我太好奇这个世界,我活着就是为了给无数个问题寻找答案。
3.好奇心是有限的:
一个人如果学识不够深,理解力不足,很容易在学习上缺乏精耕细作的耐心。当他熟悉这个世界后,好奇心的半径会收窄,这会导致两个结果:
(1) 他的求知欲被“认知难度”阻碍,渐渐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
(2) 他的求知欲依然存在,甚至相当强大,只是他的好奇心只被消耗在他能理解的事物上,他通过长时间刷朋友圈等相对低门槛的渠道了解碎片化、平面化信息,使自己沉浸在“我知道”的快乐。
4.好奇心是脆弱的:
重复的生活模式会钝化人的感知能力,沉重的精神压力会压缩人的生活空间。下班回家躺沙发,健身阅读英语,什么都想做,疲惫一阵阵袭来把这些念头全都杀光,我们只会和那些让我们感觉不到辛苦的信息在一起。
各种垃圾信息占据我们的时间,吞噬我们的生命。
生活中有太多东西可以杀死好奇心。我总是傲慢地以为“我知道”“太简单”“没意义”,从而失去关注的兴趣,错过很多本该驻足的有趣。
5.空洞的回忆:
上无聊的课,当时觉得很长,回忆起来好短,淡淡的,像水彩画被濡湿的留白,遥看有,近看无。
如果不幸你的工作比较枯燥,那人就更容易变得越来越无聊。每天两点一线,上班下班,像一台性能良好的复印机,一页一页匀速输出工作量。
“如果要我写日记,我只需要写一页,然后复印365份,每天拿一份填上日期就行了。”
大学四年,像一个长长有颜色的梦;大学毕业五年,就是弹指一挥间;毕业十年弹指两挥间,多挥几下,突然有一天就被自己惊讶到:“我已经到这个年纪了?”
渐渐老去的我们,该如何从当下的枯燥中抽离?
6.“有趣”是一种技能:
健美,练习的时候就是各种力量训练肌肉塑形,比赛的时候只要站在那里摆pose就行。
“有趣”就属于这种技能。平时的阅读、体验、交友都是有意识或无意识训练,而展示有趣的时候,你只需要坐在那里跟人聊天就行了。
就像健美运动员那一身肌肉,这种天长日久的积累会从头到脚散发出来,无法掩盖。
一身肌肉是健美运动员各种能力在肢体上的外显,是自控力、意志力、心肺能力、肌力等组合作用下的产物。
“有趣”则是各种能力在人格魅力上的外显,是知识储备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感知力、鉴赏力、想象创新能力等组合作用下的产物。
7.无知是最大的不自由:
一个小朋友,认为学历没什么用,有能力可以打游戏赚钱,开网店,写网文,做直播。
他在“对学历没要求”这个大前提下做出“打游戏赚钱”这个选择,并不是自由意志,而是基于无知,他不知道还有其他选择。
无知是最大的不自由。你知道的有效信息越多,你的选择余地越大;你知识储备越广,你的思想就越自由。知识储备,是构建精神世界的基石(历练、阅读、交友)。
8.成年后的“历练”:
(1)人可以出门旅行。
对很多人来说,旅行的意义在于脱离你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高浓度全息地输入大量陌生信息,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去思考总结自己的人生观--只去拍照购物的旅行者,意义止于拍照购物,止于朋友圈。
你买的东西、拍的照片会成为美好的记录,你买的物品也许可以一直使用。
而你感受到的东西会内化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藏在大脑里,日复一日慢慢发酵,酿成醇厚悠长的记忆,融入你日常的举手投足,外化成为你气质的一部分。
(2)学习一门新技术。
有些实践则比较新鲜,比如蹦极跳伞,乃至接受一个新的项目,学习一门新技术,可能做过还是觉得“不就那么一回事儿”,但你若不去尝试,就什么概念都没有。
把重复的日子投入到不重复的实践中,人生体验会增加得更有效率。
年轻就该出去“浪”,没见过“大风大浪”,如何在年老时有脸说“平淡是真”呢?
9.现代阅读病症:
(1)存在大量碎片化阅读(朋友圈)。
(2)存在大量重复性阅读(网文小说)。
段子的优势在于篇幅短,阅读之前不需要大脑预热启动,几秒钟看完,大脑会迅速做出“我又了解了新知识”的判断,给人以愉悦感。
篇幅短,知识深度十分有限,你会以为自己了解了很多,但实际上懂得无非是诸如“花是红的”“xx是有毒”等扁平的零散的简单信息。这些琐碎的信息都带着“新鲜事”的光环向我们索取注意力。
10.交朋友是获得知识储备的极佳渠道。
一个优秀的人成为你的朋友,会把他见过的风景,他了解的知识,他亲身经历的体验都分享给你,这些宝贵的信息会大大扩充你的知识面。和阅读相比,交友获得的信息是经人把关过的,质量更高,内容也更有保障。
而“交女朋友”作为交友的进阶模式,更是可以在两人长时间高密度的深入沟通中交换大量的知识以及观念,一场适可而止的恋爱,能同时帮助双方修补不完善的人格,使之彼此更加成熟。不过万一交友不慎,学费也是巨大的。
11.松散的知识结构:
“为什么明明知道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讲:松散的知识点再多也只是一盘散沙,平面的、孤立的,无法给自己带来绵长而持久的快乐,也无法增加一个人思想的深度--这是“知识分子”和“知道分子”的差别。
12.知识处理方式(断舍离):
“你要知道,我认为人的脑子本来像一间空空的小阁楼,应该有选择地把一些家具装进去。
只有傻瓜才会把他碰到的各种各样的破烂杂碎一股脑儿装进去。这样一来,那些对他有用的知识反而被挤了出来;或者,最多不过是和许多其他东西掺杂在一起。
因此,在取用的时候也就感到困难了。
所以一个会工作的人,在他选择要把一些东西装进去他的那间小阁楼似的头脑中去的时候,他确实是非常仔细小心的。
除了工作中有用的工具以外,他什么也不带进去,而这些工具又样样具备,有条有理。
请相信我的话,总有一天,当你增加新知识的时候,就会把以前熟悉的东西忘了。”
--柯南道尔
13.具备敏感的感知能力:
真正的强大应该是“我什么都感知得到,可是我不为所动”,即又敏感又强壮--拥有一颗“玻璃钢心”。
比如:
优秀的诗人、艺术家,可叹 伤春悲秋。
优秀的政客、领导人,可见 风吹草动。
14.信息缺乏:
这世上哪有什么努力不努力,只有值不值。
从小接受优厚的激励“托福考到95,爸爸就送你去美国”和我们普通人给的激励,是不能成类比的。这也造成了我们的差别。
有时候,我们不知道对于穷人而言,努力活着就已经费尽力气,贫困山区一天到头辛勤劳作,大太阳下除草的农民,是好吃懒做吗?
他们可能有没有接受过足够的教育,没有接触这类信息的能力,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接触高层行业。
15. 一个内向者的心声:
内向安静圈子小是正常的、自然的、健康的生活态度。不必强求自己去讨好大众。
人生中的陪伴都是一时的,只有分别是永恒的;
热闹都是一时的,只有寂寞是永恒的。
在别人面前,我永远是同学,是朋友,是客人,是子女…….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宇宙是我的,天地是我的,我是我自己的。为何不自我接纳、享受着纯粹美妙的寂寞呢:这是我一个内向者的心声。
16.三观的构建过程:
什么叫成熟?身体上的成熟,是身体发育完全,器官功能趋于稳定;精神上的成熟,则是一个人的三观趋于完整,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趋于稳定。
在成年以后,如果想变得更强壮,就需要锻炼,撕裂肌纤维,增加肌肉;同时不断伸展拉伸,保持身体的柔韧性和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在思想上也是这样,我们需要一边大量输入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更丰富;一边接触不同的观念,拉伸三观的维度,保持思想的灵活。
人的三观世界,是一座小小的城。有的城高楼广厦、八级抗震、风雨不侵;有的城破屋草房、风雨飘摇、一戳就倒。人成熟的过程,就是城市基建的过程。有的城市规划得当,地基稳固,造得慢造得牢;有的城造着造着,突然一场大火,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我小时候爱看书,尤其爱小说,看书纯凭兴趣,毫无章法,也无人指点,口味杂而不精。我的城就像原始人的茅草屋部落,东一坨西一坨。某天,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带我走进文艺学的一门课,刹那间当头棒喝醍醐灌顶,觉得人生之前的20年都白活了;先觉得无比痛苦,后觉得明亮通透,脑海中卷起一道龙卷风,摧枯拉朽,将那一坨坨茅草屋席卷一空。我开始打木桩,砌砖,填水泥,重新造房子。
一个稳定的三观才能给人以思考的能力,而不是重整偏见的能力;给人以理性认知世界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随风倒的能力。这种能力会让人在每一次独立思考后逐渐形成独立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世界,从而成为一个“独特”的人。独特,是“有趣”的起跑线。
17. 建立坚定而又自洽的精神世界,需要的是“思考”,而不仅仅是“体验”。
体验是轻松的--
是抓着一屉纸巾看肥皂剧,是坐在马桶上刷爽文,是窝在沙发里看综艺。那些制造肥皂剧、爽文、综艺的人,深知如何顺着你的心意,让你得到最舒服的体验。可你能得到的,也就止步于舒服了。
思考是辛苦的--
是注解比正文长的原稿,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是焦头烂额的一团乱麻。那些人类最精妙的思想,好比山顶的风景,海底的珍珠,需要艰难险阻才可以探索,虽然过程不甚愉快,但最终你能得到的,是醍醐灌顶的通透,是豁然开朗的狂喜。正因为如此,优秀的书籍才显得珍贵,它们是引导你登山入海的向导。
一个人的三观,是在外界大量“阅读”和“体验”下,通过思考获得的。由于阅读和体验的制造者设计了形形色色的套路,我们的思考深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三观的深度和自洽度,最终形成一个人“有趣”与否的根基。
回应 2018-05-11 22:20 -
本心 (以小窥大)
想有高回报,就要先有高付出。但高付出能否带来高回报呢,不一定。就好比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必须努力一样。 感官刺激带来的快感来源于人的生理需求,并且人对这种刺激的感受阈值也会不断提高。 小的回报不能满足你,因此产生了无聊。而小是一个相对概念,对同一件事物,孤陋寡闻的人相比见多识广的人更容易感觉新奇、有趣。所以有足够智力、视野、时间、思想深度、个人空间的人,感觉有趣的阈值会更高。所以这些人想要不无...2018-11-13 13:25
想有高回报,就要先有高付出。但高付出能否带来高回报呢,不一定。就好比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必须努力一样。
感官刺激带来的快感来源于人的生理需求,并且人对这种刺激的感受阈值也会不断提高。
小的回报不能满足你,因此产生了无聊。而小是一个相对概念,对同一件事物,孤陋寡闻的人相比见多识广的人更容易感觉新奇、有趣。所以有足够智力、视野、时间、思想深度、个人空间的人,感觉有趣的阈值会更高。所以这些人想要不无聊,就要付出更多,当然回报也会更大。
那种脱口就来“随便““看你”的人,他的心理活动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他真的选择困难,做集体决策是这样,决定自己的事也是这样。另一种可能是他只想推卸责任,表现为自己的事情特别有主见,集体的事情随和无争。
无趣可能是因为做事目的性太强,忽略了过程。过程中有故事才有趣,而结果无趣,是因为结果只有两种,失败或成功,缺乏故事性。读一本小说,直接跳过中间的精彩,看后面的结果一定不是有趣的;寻找美食时兴致盎然的过程是有趣的,最后是否找到美食已经不重要了。有趣的人会用有趣还是无趣评判这个世界,而无趣的人心中只有得失。
无论有趣还是逗比,其共同特点就是善于融会贯通,旁征博引,只不过逗比善于类比身边的事,有趣类比的事物则更为丰富。
当你要吸收一个新知识点时,你要考虑是新种一棵树,还是把它嫁接到原有的树上。当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存量比较少时,一定是嫁接比较方便,可是当这类知识越来越多,就需要独立出来了。
有趣和有用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有趣是存在于过程中的,只要过程有趣,有没有用,能得到什么,能实现什么不重要,即无用之用。而有用是对达成结果有帮助的
在你脑中是一颗颗的参天大树,还是一颗颗的小树苗,取决于你能否将新知与旧知嫁接。你脑中的世界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取决于你记忆的准确度。
会玩的精髓在于在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间找到共通点。吃方便面和吃西餐二者的共通点是吃。所有在吃西餐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全都嫁接在吃方便面上就很好玩。抱怨工作和唱歌之间的共通点是表达。用唱歌的方式抱怨工作,就是一种有趣的玩法。
知识也是这样,如果脑中某一类知识比较少,而且后续也没有源源不断的此类知识添砖加瓦,那么这一点知识也会被剪掉。
有趣=风险,无趣=稳定
如果你把100天活成一个样,那这100天就是1天。它在你人生画卷中是留白,不是水彩。
碎片化阅读的广度可以,但是深度不够。这就是为什么碎片化阅读不能取代读书的原因。
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他的脑中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里面有丰富的连接。
知识结构!知识的存储要有严格的分类,要与旧知沾亲带故产生连接才能被记住。
不经历一番辛苦,得来的快乐也会显得肤浅
如果一件事情没有让你感觉到害怕,那它根本就不值得你去做。
回应 2018-11-13 13:25
-
有选择的喜欢是真的喜欢。 基于示好的自嘲:人喜欢优越感,当对方优越感缺失的时候,雪中送炭是很有必要的。 基于自保的自嘲:另一种自嘲是基于自保,这是一种失活疫苗,在病毒入侵前先打一针,以产生抗体。为了避免被你打脸,不如我自己先打,自己打至少下手有分寸,不至于伤得太重,我自己已经打过脸了,你再下手,我就不会猝不及防了。 自嘲的底线是拉近距离,把双方扯进同一条战壕内即可,万一用力过猛拉得太低,只会让对方...
2019-03-20 14:19
有选择的喜欢是真的喜欢。 基于示好的自嘲:人喜欢优越感,当对方优越感缺失的时候,雪中送炭是很有必要的。 基于自保的自嘲:另一种自嘲是基于自保,这是一种失活疫苗,在病毒入侵前先打一针,以产生抗体。为了避免被你打脸,不如我自己先打,自己打至少下手有分寸,不至于伤得太重,我自己已经打过脸了,你再下手,我就不会猝不及防了。 自嘲的底线是拉近距离,把双方扯进同一条战壕内即可,万一用力过猛拉得太低,只会让对方觉得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反而被看轻。 相比“赞美”的难度,有一种最简单的情绪价值的提供方式--情绪垃圾桶--为对方提供情绪发泄的渠道。 “有趣”是相对的,对方对你的“观察”超出对方对你的“预判”,就容易让对方觉得你有趣。要做到这种“观察”超出“预判”,只有两个办法:优化自身的观察,或是降低对方的预期。这是一种观察值和参照值之间的落差导致的好感。 据说在反驳一个人的时候,会让对方对你的注意力提高一大截。 闲谈的时候要解决炫技“相对性”的问题,必须先摸清对方底牌,再扬长避短。
回应 2019-03-20 14:19 -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理论类书籍,大杂烩) 一 无聊的原因: 现代快节奏生活使人类习惯于低 付出低回报的事物,例如游戏、电影。而人类拒绝低成本低回报的事物却不愿意从事高付出高回报从而引起无聊。无聊源于安定和富足的生活,一定缺乏物质基础其会演变为痛苦。 1.足够有智力的人才会无聊,因为其承担低于其智力水平的工作。 2.足够时间, 3.足够视野(有思想), 4.没有充足社交关系的的人才会无聊。 选择困难: 选择困难程...
2019-02-22 21:46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理论类书籍,大杂烩) 一 无聊的原因: 现代快节奏生活使人类习惯于低 付出低回报的事物,例如游戏、电影。而人类拒绝低成本低回报的事物却不愿意从事高付出高回报从而引起无聊。无聊源于安定和富足的生活,一定缺乏物质基础其会演变为痛苦。 1.足够有智力的人才会无聊,因为其承担低于其智力水平的工作。 2.足够时间, 3.足够视野(有思想), 4.没有充足社交关系的的人才会无聊。 选择困难: 选择困难程度随选项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选择回避: 隐藏之后的结果不需要为此承担责任的思想暗示(案例:随便晚上吃什么),这也是推卸责任的方式。 有趣的定义: 取悦他人 1.让人感觉意外的喜悦感 2.意外喜悦感的加强 3.不功利 取悦自己 在意过程而不在意结果 有趣和逗比的区别: “逗比”激发的是人的感官和情绪;而“有趣”是一种精神享受,激发的是人的思考。 逗比其缺乏文化素养和生活品味 观察(A)与预判(B) 比较一致(A与B有交集),其不重叠会导致喜悦感与厌恶感 观测符合预判(B包含A):无聊的人 观测超过预判(A包含B):有趣的人 要做到“观察”超出“预判”,只有两个办法: 1.优化自己的观察。 2.降低对方的预期。 二 什么有趣:(我不太妥还是作者?) 未来和情怀对当下而言较为有趣(比如黑心老板与奋斗逼) 人类习惯于给事物分类(加标签),其方便人类记忆与判断,标签越细世界越分明。 审美是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的压制,以显示自身优越感,美学由上层阶级定义。(知乎有一篇文章通过头骨模型分析发现现在近乎全部的游戏与动漫的主角建模审美都是欧美头骨,欧美脸,反应了什么?) 跟随潮流的方式:(搞不懂作者想用这节表达什么) 1.从众,跟随发布会 (既然知道了规则却依然跪着,这样的有趣只是为了别人的有趣,与自身的有趣违背) 2.第一个吃螃蟹(让我想起了杀马特,如果刻意就没有必要) 无厘头,调侃世界,规则以及制度(个人想法总结,我想到的案例是微信对骂群) 兴趣的起源: 1.生存欲 2.求知欲(好奇) 好奇的局限 2.1易受信息获取容易度的影响 2.2受知识量的影响 2.3重复单调的生活消磨好奇 无聊的起源: 1.单调的工作 2成长后神经元数量减少,质量提高,以此达到职业需要成为单方面的专家 3.风险厌恶(貌似我没毕业就这样了) 有趣的方法: 世界陌生化(和小孩子过家家?) 选择喜欢的方式生活(和追寻内向的东西?) 四 有趣是一种技能: 通过阅读,体验,交友等方式有意识货无意识训练 信息不对称,幸存者偏差(这个举例是为了什么?) 注意力是个体的稀缺资源 知识结构的“广度”“有无聊”,而知识结构的“深度”是一个人“是否逗比” 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及时更新知识确保其正确性 有框架再学习(避免垃圾信息) 敏感但是要坚强(敏锐?) 1.耳听八方眼观六路 2.高情商(言语也包括吧?)) 有品味(我想说呵呵) 有规矩的想象力(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五 有趣要有态度 要具有同理心 1.尺度差异(伪女权?) 2.信息缺乏(稀缺?) 3知识诅咒(类似肌肉记忆) 个性鲜明 有爱好很特长,真诚 选择有担当 ,要有有足够的试错成本(投胎是技术活) 自嘲 1.取悦他人 2.自保但是不要轻贱自己 赞美、倾听、反驳--情绪沟通(情商,不解释) 有趣变现: 1.实事求是,不吹牛 2.低调 会炫,换景移情 内向性格分析(刻意练习)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钱没钱无所谓,按自己的方法过日子,找自己的灵魂伴侣(作者的意思我就是这么认为的) 人们习惯于用低成本方式解决问题,富人用钱,穷人用时间。 选择好的行业和职业 三观构建(在我看来多读书,多分析,多体验),人在历史背景下会有局限性(包括我们)
大杂烩,运用很多个别的案例,老套路,名字挺不错的
回应 2019-02-22 21:46 -
Suujp (不要创造同意)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王小圈 24个笔记 ◆ 第1章 有趣是一场令人愉悦的意外 >> 人似乎天生回避选择。因为当人可以自主选择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要自己为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 >> 叔本华认为无聊源自“丰裕和安定”,属于“上流社会”。当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下层社会也有了“丰裕和安定”,无聊的人便多了。 >> 当一个人在智力范围内活动时,很少会有无聊感,但当工作需要的智力远远低于劳动者的智力时,无聊...2018-12-17 13:48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王小圈
24个笔记
◆ 第1章 有趣是一场令人愉悦的意外
>> 人似乎天生回避选择。因为当人可以自主选择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要自己为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
>> 叔本华认为无聊源自“丰裕和安定”,属于“上流社会”。当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下层社会也有了“丰裕和安定”,无聊的人便多了。
>> 当一个人在智力范围内活动时,很少会有无聊感,但当工作需要的智力远远低于劳动者的智力时,无聊感就爆发了
>> 一个终生在桃花源里的农妇会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一个大都市花花世界打拼的年轻人却觉得寂寞空虚冷,因为前者所见如斯,所得如斯,而后者所见的是天上人间,所得的却只是出租房单人间。
>> 人跟人就像冬天里的刺猬,围着彼此取暖又不能把彼此戳到,所谓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 1.2 有趣是个什么东西
>> 乘兴而行,兴尽而反
◆ 2.2 审美,到底审的是什么
>> 你花在健身教练身上的钱,很大一部分是用来支付自制力的,而不是用来支付健身知识。
◆ 3.2 越长大越无聊:自戕式发育
>> 这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吧。
正如速度能扭曲钟表的时间,趣味也能扭转人脑海中的时间--
当我们感觉到有趣时,觉得岁月如梭,和喜欢的人聊天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当我们感觉到无聊时,觉得度日如年,上枯燥的课下课铃总是遥遥无期。
可当我们回忆时,这种感觉又会倒过来--
和喜欢的人聊天,当时觉得很短,回忆起来好长,对方说过什么话、用的什么表情、一起吃过什么东西、当时天气如何都在记忆中留下厚实的记录供随时查阅。
而上无聊的课,当时觉得很长,回忆起来好短,淡淡的,像水彩画被濡湿的留白,遥看有,近看无。
◆ 第4章 “有趣”是一种技能
>> 并不是基于自由意志,而是基于无知,
>> 无知是最大的不自由。你知道的有效信息越多,你的选择余地越大;你的知识储备越广,你的思想就越自由。知识储备,是构建精神世界的基石。
>> “活得明白不需要时间,但需要经历。”
◆ 4.2 世界不是平的--信息管理能力
>> 此时最好的办法是给一套足够厚实的青少年百科大全,人文地理科技社会应有尽有,不要求孩子全部翻一遍,让孩子自己去挑其中喜欢的看。这种早期的阅读偏好往往来历不明却持续终生。我倾向于认为这是孩子先天的偏好,能标识出孩子的天赋所在。给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一套百科大全作生日礼物,等他高一的时候再去看看哪一本学科被翻得最破--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为孩子选择高中文理科,或是选择大学的专业,提供非常有力的依据。
>> 当他在帕特尼生病时,有一次我去看望他。我乘的计程车车牌号是1729,我觉得这个数字挺无趣的,我说我希望这不是一个不祥之兆。他说:“不,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数字:可以用两个立方之和来表达而且有两种表达方式的数之中,1729是最小的。”,即1729 =13+123= 93+103,后来这类数称为“的士数”(taxicab numbers)。
◆ 4.3 玻璃钢心--感知能力
>> 敏感是一种对感觉的敏锐体察,不是不堪一击的脆弱。
>> 真正的强大应该是“我什么都感知得到,可是我不为所动”,即又敏感又强壮--拥有一颗“玻璃钢心
◆ 4.4 品味是做人的底线--鉴赏能力
>> 譬如新手练字练什么?颜柳欧赵,大家风范。虽然宋徽宗和郑板桥的字也极好,但不能让新人一上来就是瘦金体,一上来就是乱石铺路体。
◆ 第5章 有趣是一种态度
>> 那最初的问题就自然而然不存在了。
所以今天你看到女性要求高,恰恰是女性的弱势地位决定的,是两性财产所得的尺度差异造成的。“女性要求高”是结果,不是原因,原因在于“女性为什么平均收入比男性低”,“女性婚前房产所有率为什么比男性低”,这才是值得人们去思考和改变的。
>> 由此看来,我们经常说有些人“把孩子生在终点线上”其实是不够准确的,应该说“把孩子生在超光速跃迁通道上”,轻轻一动,嗖地就没影了。
>> 问题是,一旦我们已经知道某个东西(例如一首歌的旋律),就很难想象不知道它的情形。我们的知识已经对我们下了“诅咒”。我们很难与他人分享我们的知识,因为我们无法随时重建他们的心智状态。
◆ 5.2 我不是一个随便的人--个人特质
>>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 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 5.4 赞美、倾听、反驳--情绪沟通
>> 我不认同“不要跟女人讲道理”这种言论,好女人和好男人都是讲道理的。
>> 能力。
介于以上理由,生活中往往有三类人成为极佳的倾听者:
真正懂你的密友;
随叫随到的备胎;
口风很严的路人。
◆ 第6章 有趣需要变现
>> 和这些可爱小生物不同的是,人类是少数几种没有发情期的动物--人类,只要性成熟,随时随地都可以发情。目前不清楚人类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炫耀行为是否与发情期有关,
回应 2018-12-17 13:48 -
本心 (以小窥大)
想有高回报,就要先有高付出。但高付出能否带来高回报呢,不一定。就好比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必须努力一样。 感官刺激带来的快感来源于人的生理需求,并且人对这种刺激的感受阈值也会不断提高。 小的回报不能满足你,因此产生了无聊。而小是一个相对概念,对同一件事物,孤陋寡闻的人相比见多识广的人更容易感觉新奇、有趣。所以有足够智力、视野、时间、思想深度、个人空间的人,感觉有趣的阈值会更高。所以这些人想要不无...2018-11-13 13:25
想有高回报,就要先有高付出。但高付出能否带来高回报呢,不一定。就好比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必须努力一样。
感官刺激带来的快感来源于人的生理需求,并且人对这种刺激的感受阈值也会不断提高。
小的回报不能满足你,因此产生了无聊。而小是一个相对概念,对同一件事物,孤陋寡闻的人相比见多识广的人更容易感觉新奇、有趣。所以有足够智力、视野、时间、思想深度、个人空间的人,感觉有趣的阈值会更高。所以这些人想要不无聊,就要付出更多,当然回报也会更大。
那种脱口就来“随便““看你”的人,他的心理活动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他真的选择困难,做集体决策是这样,决定自己的事也是这样。另一种可能是他只想推卸责任,表现为自己的事情特别有主见,集体的事情随和无争。
无趣可能是因为做事目的性太强,忽略了过程。过程中有故事才有趣,而结果无趣,是因为结果只有两种,失败或成功,缺乏故事性。读一本小说,直接跳过中间的精彩,看后面的结果一定不是有趣的;寻找美食时兴致盎然的过程是有趣的,最后是否找到美食已经不重要了。有趣的人会用有趣还是无趣评判这个世界,而无趣的人心中只有得失。
无论有趣还是逗比,其共同特点就是善于融会贯通,旁征博引,只不过逗比善于类比身边的事,有趣类比的事物则更为丰富。
当你要吸收一个新知识点时,你要考虑是新种一棵树,还是把它嫁接到原有的树上。当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存量比较少时,一定是嫁接比较方便,可是当这类知识越来越多,就需要独立出来了。
有趣和有用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有趣是存在于过程中的,只要过程有趣,有没有用,能得到什么,能实现什么不重要,即无用之用。而有用是对达成结果有帮助的
在你脑中是一颗颗的参天大树,还是一颗颗的小树苗,取决于你能否将新知与旧知嫁接。你脑中的世界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取决于你记忆的准确度。
会玩的精髓在于在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间找到共通点。吃方便面和吃西餐二者的共通点是吃。所有在吃西餐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全都嫁接在吃方便面上就很好玩。抱怨工作和唱歌之间的共通点是表达。用唱歌的方式抱怨工作,就是一种有趣的玩法。
知识也是这样,如果脑中某一类知识比较少,而且后续也没有源源不断的此类知识添砖加瓦,那么这一点知识也会被剪掉。
有趣=风险,无趣=稳定
如果你把100天活成一个样,那这100天就是1天。它在你人生画卷中是留白,不是水彩。
碎片化阅读的广度可以,但是深度不够。这就是为什么碎片化阅读不能取代读书的原因。
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他的脑中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里面有丰富的连接。
知识结构!知识的存储要有严格的分类,要与旧知沾亲带故产生连接才能被记住。
不经历一番辛苦,得来的快乐也会显得肤浅
如果一件事情没有让你感觉到害怕,那它根本就不值得你去做。
回应 2018-11-13 13:25
电子版有售 ······
在哪儿买这本书 ······
以下豆列推荐 ······ ( 全部 )
- 我的身体里有一个游荡的未来 (诗菡)
- 书目答问 (苍庐)
- 励志&灵修书|BOOK (米田)
- civil servant (思源致远)
- 安可“一年之转”推荐的书 (飒飒)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自由的心灵 2017-12-03
把有趣写成教科书似的结构,也够无趣的了,这样的题材显然作者没法驾驭,剩下的只是拼凑感。
6 有用 树下的天使 2017-08-27
将知乎上解答扩充成书,短板立显,各个章节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堆砌自己的观点,有个别观点甚至有种强加于人的感觉,个人不喜。有几处举例还是有启发的。
1 有用 lily 2017-08-07
较浅显,收获不大
59 有用 十万八千鲤 2017-06-28
争先恐后地往自己身上贴有趣的标签真的太无聊了,一旦有了机心,一切都无趣了。有趣,新时代的一种刻奇。
6 有用 安之若 素素 2017-07-25
整体一般,有几处却又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可以不用这个书名,就是作者对人类生活中几个点的个人看法。
0 有用 杨小呆 2019-04-15
我本来以为,我只需要在我的专业,深化我的知识深度就可以了。政治,文化,历史既然不是我的领域,我就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因为只会做泛泛了解并不会经常运用,所以读过就忘,会浪费时间。 可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这些观点几乎都应该成为常识一样的存在在我的认知里。不然,我连这个社会是如何运转的,我是如何被操控的,我居然都不知道。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我的知识结构是有多匮乏。 我目前的知识还无法去思考这本书传达的... 我本来以为,我只需要在我的专业,深化我的知识深度就可以了。政治,文化,历史既然不是我的领域,我就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因为只会做泛泛了解并不会经常运用,所以读过就忘,会浪费时间。 可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这些观点几乎都应该成为常识一样的存在在我的认知里。不然,我连这个社会是如何运转的,我是如何被操控的,我居然都不知道。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我的知识结构是有多匮乏。 我目前的知识还无法去思考这本书传达的观点的正确性,但是起码它让我有了去多学习的动力,从而可以反过来思考这些观点。 (展开)
0 有用 黄宝宝 2019-04-13
虽然书名有点功利性,但是还挺合我胃口,比较多理论上的知识,感觉打开了新的世界。
0 有用 西西里卷 2019-04-11
就觉得调子怎么这么熟悉,原来是知乎逼格体。中间有些很熟悉的关于古人有趣,有趣的几个境界老觉得哪里看过,也许是像牛顿一样整理别人的东西。其实还可以,看完对变得有趣没什么兴趣,后段社会达尔文阴谋论到是催人上进,智慧和权利是好东西,来吧。
0 有用 sandra 2019-04-11
更像一本侃大山的书,开始看样章还觉得有点意思,到后面就有点鸡汤文了,大概算虎头蛇尾,只值得随便翻翻
0 有用 这个世界会好吗 2019-04-11
没啥深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