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璀璨的北方之星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bundpic.com/2010/09/12396.shtml 在 2016-02-25 01:20:02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外滩画报--文化--特写--璀璨的北方之星

首页 » 文化 » 特写 » 璀璨的北方之星

2010年09月16日 第404期

璀璨的北方之星

顾湘,王图黛 标签:叶卡捷琳娜大帝 彼得大帝 璀璨的北方之星

8 月25 日-12 月12 日,上海博物馆举办特展“北方之星: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俄罗斯帝国的黄金时代”,展出来自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文物,涵盖了彼得大帝、伊丽莎白女皇、叶卡捷琳娜女皇、亚历山大一世四位君主统治俄罗斯期间的绘画、瓷器、金银器、雕塑等精品。

叶卡捷琳娜大帝画像

“北方之星: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俄罗斯帝国的黄金时代”特展海报上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画像,就像当时那些见过她的英国观察家描述的那样:“身材中上等,有发胖的趋势,面色红润,两只蔚蓝色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一种探索的目光”,她的法国秘书说她“仪态庄重,但胸脯欠丰满,长脸庞,尖下颌,凹嘴,鹰鼻,小眼”。总之,她并非一个美人,假如传说中她的魅力不只是来自于她的权力与地位,那么也是因为她知识渊博、谈吐风趣、机智精明的缘故。
她在涅瓦河畔、新冬宫旁边造起一座淡绿色的博物馆—艾尔米塔什,1764 年不问价钱地买进了255 幅德皇腓特烈二世财因力不济而无法购买的绘画作品(其中有伦勃朗和哈尔斯的油画),由此开始了她大手笔的收藏。她自己写道:“这不是爱好艺术,而是贪得无厌。我不是风雅方家,而是饕餮之徒”。短短几年内,她收藏的艺术品总量已超过了在她以前的国内外任何君王一生的收藏。狄德罗在致法尔科内的信中说:“我们是在和平时期出售画幅和雕像,而叶卡捷琳娜却在一边跟人家打仗,一边不忘收购它们。科学、艺术、风雅和智慧已经从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流向了北方大俄罗斯,而蒙昧则挟其相关事物涌到了南方。”叶卡捷琳娜凭其远见卓识,花钱买到了精神,在欧洲的其他地方,人们把俄罗斯看成是一个冰天雪地、豺狼成群、粗俗落后的国家,而叶卡捷琳娜用自己的努力为俄罗斯树立起了崭新的形象。她热心笼络文人墨客,欧洲各地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领域都为她歌唱,她是他们乐善好施的圣母,伏尔泰称这位他眼中“无与伦比的最杰出的女人”为“整个欧洲的大恩人”,“是欧洲北方大地上升起的一颗最璀璨的星星”。因为叶卡捷琳娜女皇,才有了艾尔米塔什。
今天我们在上海博物馆的这个特展按照18 -19 世纪俄罗斯帝国的四位统治者:彼得大帝、伊丽莎白女皇、叶卡捷琳娜女皇和亚历山大一世的顺序依次分为四个部分,共有展品290 件,其中有252 件属于第三部分“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整个展览的核心。
建城初期的圣彼得堡全景图和彼得一世的手杖开启了“北方之星”的序篇,那支手杖的端首是一只单筒望远镜,正是彼得一世在封闭的俄罗斯打开了望向欧洲乃至世界的窗口,一如他以雄心、胆魄和梦想在荒芜的沼泽河洲之上凭空建起那座美轮美奂又坚不可摧的石头城,一颗明亮的星自北方幽暗的地平线跃出,出现在清朗天空的一角,黄金时代正待来临。
伊丽莎白女皇的登基意味着外国势力对俄罗斯宫廷控制的结束,积极内政和外交政策的恢复,以及国家文化传统的复兴。从城市风貌与建筑版画,风格开始趋向奢华的宫廷用具,可以想见她统治时期的俄罗斯的稳定和繁荣。她继承父业,注重海军建设,发展教育和艺术事业,分别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创办了全俄第一所大学及艺术学院;她把宫殿府邸以巴洛克风格装饰翻修一新,她爱好歌舞饮宴、美味佳肴,她的瓷器还不算太精美,珐琅与瓷器上的花案用色也略嫌粗俗。她把她的外甥彼得三世列为继承人,接下来巨幅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画像的一旁是他的画像,比他妻子的要小很多。从他脸上仍然可以见到当初那个身材矮小、体质瘦弱、性格内向的男孩,在成年人的身体里充满了不甘愿、不服气和嘟嘟囔囔。而少女时代的叶卡捷琳娜在画像中虽不美艳,却有着伶俐的笑容和闪闪发光的眼睛。这个婚姻注定会破裂,这个皇位注定要换人。


女皇的珍宝
展厅东南角上四幅并不那么引人注目的纸板水彩画包含了1762 年6 月28日那惊心动魄的一天。1762 年6月中旬,刚即位半年、还没到莫斯科完成加冕仪式的彼得三世离开圣彼得堡到奥拉宁去避暑,他的亲信告诉他:你可不能离开圣彼得堡,却把它留给想要搞垮你的人呀。彼得皇帝没听,只是小作调整:让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也从圣彼得堡搬出来,到彼得霍夫去暂住。彼得霍夫与奥拉宁同在芬兰湾上,近在咫尺。
1762 年6 月28 日拂晓,叶卡捷琳娜被人唤醒:“敬爱的女皇陛下,您该起床了。”
四幅细致入微的水彩画画的便是叶卡捷琳娜上马车离开彼得霍夫,沿彼得霍夫大道前行,人民奔走相告,涌到路旁朝她欢呼,士兵们簇拥着她,在喀山大教堂加冕,在冬宫阳台上接受近卫军和民众的致敬,并在喀山大教堂加冕。随后,展品之华丽精致程度便突飞猛进。
一套玉白色上绘淡雅的茶色乡村图景的餐具,有茶碗、汤盆、碟子、汤勺,都是日常用具,仔细看的话,会发现每件东西上都画了一只绿色的青蛙。据说当年叶卡捷琳娜度夏的行宫边有大片的沼泽,人称“青蛙沼泽”。她一时兴起,就向英国的韦基伍德瓷器厂定制了全套1000 多件瓷器,每件瓷器上都有绿色青蛙的标记。
一批非常精美的器具因其幽黯又闪烁的色调和光泽而格外引人注目,产地标明:图拉。图拉的军工厂在18 世纪已是硬招牌,叶卡捷琳娜像她的诸位前任一样例行去参观军工厂,结果就爱上了武器的质感,于是军工厂为她订制了那些东西:梳妆台、扶手椅、脚凳、首饰盒、香炉、茶炊、地球仪形状的墨水瓶、国际象棋……精雕细镂,冷光粼粼。女皇的卧室一隅,皆是军工厂制造,令人浮想联翩。
除外还有布朗兄弟的凹雕,彼得霍夫工坊出品的花瓶、钟表、鼻烟盒等诸多珍玩,每个都值得用目光摩挲再三,比如有一个很小的玩意儿,一个比一元硬币大不了多少的地方,竟刻着“苏格拉底之死”的场面。
一幅版画描绘了彼得一世那骑着高头大马的雕像在圣彼得堡揭幕时的景象,雕像是她向法尔科内定做的。然而更能体现女皇胆魄的则是作为雕像底座的巨石,那是一块芬兰巨石,重量1600吨,被发现时深陷在松软的沙土里,女皇前去一看,就决定用它来作彼得一世雕像的底座,在场的人几乎吓晕,因为几乎无法将它运到圣彼得堡去。在女皇悬赏之下,有人提出了办法:用几根底部挖有沟槽、装着铜球的大木梁滑行运输。几百人沿一条专修的道路推拉巨石,整整滑行了一年时间,才将巨石运抵圣彼得堡。当巨石到达涅瓦河码头附近的海军总部广场上时,成千上万的人前来观看,无不瞠目结舌,人们纷纷议论:“我们的小国母不仅能打败土耳其人,而且还能够移山!”


文艺界的小圣母
展厅里的四个白色大理石胸像也十分显眼,在披着素淡头巾、神情自信的女皇后面跟着卢梭、伏尔泰和狄德罗,令略知女皇作为的人不禁莞英国韦基伍德瓷器厂为叶卡捷琳娜定制的带绿色青蛙标记的餐具尔。
女皇上台,勤政之余,便积极同外国文艺名流交往。虽然她在给朋友的书信里把法国大革命形容为“一场法兰西瘟疫”,却在登基才9 天时,便邀请狄德罗到圣彼得堡来继续出版印刷他的百科全书。因为在法国,狄德罗虽已顺利印完了他的百科全书前7 卷,却因内容原因遭到法国当局下令禁止继续出版,且前7 卷也遭查禁。不过狄德罗当时拒绝了女皇,谎称百科全书后续各卷已将在瑞士付印,因为他不想把他的著作和本人的名声托付给以可疑方式篡权、刚登基的女皇。女皇又亲自写信给另一个法国名流达兰贝,也遭拒绝。这时,伏尔泰却自己送上门来。
伏尔泰托作家、诗人皮克特造访俄罗斯,并献诗一首:啊!上帝!还给我吧,您何必夺我视听,因为我即刻同行!
啊!叶卡捷琳娜!
能目睹您的丰功盛世,聆听您的谆谆教诲者,他才是三生有幸!
受人爱戴,又为人君上,唯您能独擅此雄才!
尤其是前一个特点,更使我衷心崇拜!
您的睿智,使圣贤也惊诧感慨,圣贤得识您后,也甘把下风拜!
伏尔泰的这首诗既无哲理,也无多少文采,却被叶卡捷琳娜视如珍宝。她亲自回信表示了澎湃的崇拜,自从那首诗和这封信起,女皇与伏尔泰之间保持了长达15 年之久的通信和朋友式的交往,直到伏尔泰与世长辞为止。
不久以后,狄德罗也加入了女皇崇拜者的行列。因为他生活拮据,想以15000 银币变卖他的藏书,女皇得知后,以16000 银币买下了他的藏书,并附带条件:只要狄德罗还健在,他的这些善本就不离开他的屋子。这样,狄德罗足不出户便成为了女皇的图书管理员,每年还将从俄罗斯领取1 万银币年薪,而且女皇一口气付完了应付的薪俸。他立即写信感激:“我匍匐在您的面前……”伏尔泰闻知此事,也修书一封:“狄德罗、达兰贝和我,我们三人都向您谨掬一瓣心香……50 年前难道有人想得到,居住在黑海沿岸的斯基泰人有朝一日在巴黎会以如此高贵的方式奖励被我们大家轻视的德行、科学和哲学吗?”大量优秀的学者、艺术家、医生、教师、工匠等人才通过狄德罗的介绍进入俄罗斯。受欧洲建筑新风向影响,以夸伦吉为代表的圣彼得堡的建筑师们也用古典主义风格装饰替代了之前的巴洛克风格。
女皇自己的艺术品位不高,但知人善用,她在艺术收藏方面的成就,得益于她周围文化修养很高、富有才华的人,在为艾尔米塔什采购藏品上,狄德罗也有汗马功劳,比如1772 年的一次意义非凡的交易就有他的参与。那一次,她买到了其中有拉斐尔、伦勃朗、提香、鲁本斯、委罗内塞等一大批世界级名家作品的566 幅世界名画。狄德罗在法国亲自安排装箱、联系运输船只、选准起航日期。在此次展览中,便能看到韦罗内塞的《耶稣复活》、鲁本斯的《西班牙皇后伊丽莎白画像》和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斯奈德斯(Frans Snyders)的《摆着野味的餐桌旁的厨师》。
狄德罗60 岁时,决定作一次真正的远行,前往圣彼得堡面见乐于助人的女皇,另外还有一件请求资助的事情—他打算编写一本新的百科全书。叶卡捷琳娜热情地接待了他。于是他每天找女皇高谈阔论,提出各种见解和建议。后来女皇终于对他的高谈阔论感到厌倦,而且普加乔夫的农民起义队伍已从乌拉尔浩浩荡荡地出发,她必须克制忧虑来应付宾客,而眼前的法国书呆子还在大谈解放农奴。女皇日渐冷淡,狄德罗几次提出资助请求,都被她转换话题打断,临行时他又一次提及此事,女皇说:“那就祝贺你吧!”没有表示对这个出版计划承担义务。
狄德罗回到巴黎后,只字不提在圣彼得堡受到冷遇,反而大吹女皇如何为他的前往而欣喜若狂。他在涅瓦河畔长期逗留的传说让狄德罗脸上有光,却使伏尔泰非常不快,两人展开了一场向女皇表忠心的竞赛,伏尔泰写信给女皇说他也要去俄罗斯,甚至到涅瓦河畔安度晚年:“我为什么不能以圣彼得堡一隅为埋骨之地呢?在那里,我可以亲眼目睹您头戴桂冠和橄榄枝出入于您的凯旋门下”,狄德罗不甘示弱:“我只有在俄罗斯,而不是在别处,才能运神思、鼓干劲……当我一从圣彼得堡回到鄙国以后,我就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至于卢梭,叶卡捷琳娜是读着他的《论教育》来等待孙子降生的。
伏尔泰等人胸像的作者是让·安托万·乌东,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中写道:“法国最伟大的肖像艺术家大概不是画家,而是一位雕塑家,他的胸像继承了一百多年前贝尔尼尼开创的传统。”那就是乌东,伏尔泰胸像的表情细腻复杂,难以形容。
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像、摆饰,其中的女皇都已被神化。臣民敬仰她,男性爱慕她,而文艺工作者们说:“俄罗斯的这位小圣母只欣赏才华学识,而不知国界。”

 

彼得大帝:黄金时代的奠基人
俄罗斯的历任皇帝中只有两位被冠以“大帝”的称号,那就是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彼得大帝的改革在俄罗斯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找不出第二个相似的例子,如此翻天覆地、迅速、影响巨大。正是由于他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得到了后继者的延续和传承,使后来的俄罗斯帝彼得大帝画像国被纳入了欧洲发达文明的体系,得以与欧洲列国相提并论,促成了黄金时代的到来。
17 世纪的莫斯科公国是一个非常封闭保守的国家,恪守宗教信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切都守旧不变,与欧洲其它国家也无往来。当时生活在莫斯科公国的所有人被法律明令禁止出国,出国必须获得沙皇的允许和批准,违者处死。当时落后的俄罗斯非常迫切地需要有人采取深入的广泛的革新,这样的人诞生了,那就是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彻底地改变了当时的莫斯科公国,成为俄罗斯历史上分水岭标志的人物,把俄罗斯分成莫斯科时期和彼得堡时期。现在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待彼得一世所做的事,就会非常惊异于彼得一世怎么会有那么充沛的异于常人的精力,为什么能够跳出当时所有的条条框框,超越他所置身的环境和认识。那多半可能与他从小所生活和成长的环境有关。
彼得一世的父亲的第一任妻子玛丽娅生了十三个孩子,其中大多数尚在童年时就去世了。玛丽娅去世后,皇帝就娶了身边近臣的养女纳塔丽娅。1672 年5 月30 日,纳塔丽娅生了第一个孩子,即彼得一世。如果在小彼得出世四年后,他的父亲没死的话,那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番情景。然而其父去世了,继承皇位的是父亲的长子,玛丽娅的第一个儿子费德勒。费德勒即位后,纳塔丽娅的父亲被冠以谋朝篡位的罪名 发配西伯利亚,彼得和他的母亲也被驱逐,远离皇城政权。
即使如此,基于亲情,哥哥还是十分关照爱护他的这位小弟弟,为他请了非常好的老师。彼得一世从童年时起就表现出极度的好学、强烈的求知欲,不拘泥于传统的大家都学的东西。他除了书本上的内容,还学了许多旁门,包括手工艺技能,其中他最喜欢的东西就是和军队打仗有关的,他还建立了自己的童子军。
费德勒一直身体虚弱,1682 年去世,此时彼得刚满10 岁。费德勒没有儿子,于是大弟即伊凡即位。很遗憾的是,伊凡无能愚钝,根本无法统治国家。这使得彼得的母亲有机会为她儿子将国家政权重新夺到手中,小彼得顺理成章地继位。玛丽娅的亲戚们对此非常不满,发动了暴乱,借口是纳塔丽娅掐死了伊凡。
军队慢慢逼近克里姆林宫,一些弓箭手冲了进去。纳塔丽娅将彼得和伊凡以及朝中重臣和高级神职人员带到了宫殿顶端,好让叛军们能够看到他们都活得好好的,是他们错信传言。但此举并未能平息叛乱,叛军要由伊凡和彼得共同执政,由玛丽娅的女儿索菲亚担任监护人。
主教被迫接受了叛军的条件,为两个孩子举行了加冕典礼。现在在莫斯科一个著名的兵器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当年这两个孩子进行加冕典礼时的宝座,非常特别,有两个并排的位子,高高的椅背上开着一扇小窗,索菲亚在宝座后通过小窗告诉两个小男孩该做什么。
在彼得成年之前,索非亚把政权紧紧地握在手中,把彼得和他的母亲纳塔利娅又赶出了莫斯科,只有当有重大事情、非两个小皇帝同时出面不可,彼得才会从外地赶到莫斯科。彼得和他的母亲当时住在远离莫斯科的普列奥布拉仁斯基(皇村,沙皇行宫),由于远离政权,彼得沉迷于自己的小男孩的游戏当中。他为自己的“军队”制造了武器,制造了城堡,模拟真实部队所需要的一切东西。
他很喜欢手工技能,包括把粗大的圆木锯开之类的木匠活全部都会。 他这时表现出的特征就是:他并不想自己发号施令,让所有人全部听他的指挥,反而觉得自己应该从军队里最下等的职位、最微小的事情做起。彼得对与军事有关的各种科学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普列奥布拉仁斯基附近找到了一群德国人。
他们聚居之处犹如俄罗斯境内的小欧洲,在这里,彼得了解到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他更喜欢那里开放、友好、亲切自然的人际关系,越来越讨厌繁琐的宫廷礼仪、正式的官方的繁琐程序。彼得在这里结交了一些朋友,这些朋友在他执政后成为了他的幕僚,也正是在这个地方,他培养建立起了另一个兴趣—建立帆船队。1688 年,彼得在邻近的村子里发现了一条帆船,一个荷兰人正在修船。他不但修好了它,还给它装上了船帆,彼得和他一起将帆船放到了海里去。在17 世纪,俄罗斯没有一支属于自己国家的海军舰队,也没有出海口。彼得后来建立了俄罗斯海军舰队,他把他儿时与荷兰人一起放下海的这条帆船称为俄罗斯海军的爷爷。
也是在这片德国人聚集地,他除了继续自己的军事爱好,也做了很多其他事,比如学会了抽烟,去德国人的酒吧喝啤酒,找了德国的女朋友,他是在那里学会生活的。这种情况不可能不让他的母亲为他感到担心,怕他变成游手好闲、生活放荡的人,养成不良嗜好和习惯,于是他17 岁时就为他娶了妻。
小彼得不断地长大成人,当年童子军的全部成员也随他一起不断成长,这使索非亚非常不安。在1689 年发生了一次重大冲突,索非亚由于担心彼得会威胁到她的权力,又开始老调重弹,到处散布谣言,说彼得想要篡权,想要杀死她和伊凡。但历史并没有像索非亚想象的那样发展,因为彼得已长大,不再是个孩子。他不但拥有自己的童子军,还拥有了自己的拥护者,这些拥护者全都反对女性参政,他们推翻了索非亚的政权,她被抓起来送到了修道院软禁起来,不允许任何外界的人与她接触。
彼得顺利接管了权力,他没有伤害伊凡,让他一直平安生活下去。随着彼得的执政,纳塔丽娅及她的亲属自然而然又回到了政治中心。在执政之初,彼得仍然沉迷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处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交给了母亲和她的亲戚。1695 年,纳塔丽娅去世了,彼得不得不自己掌管国家事务。他迈出的第一步,就是与俄罗斯南边的土耳其打仗,除为了扩展疆土外,另一个目的就是为国家夺取一个出海口。
彼得一世发现缺少现代军事专家,便派了一批年轻贵族到国外学习深造,这一决定异于传统。因为当时俄罗斯的贵族阶层不仅仅是不习惯到外国学习,在本国也从不学习,无知本身就是当时贵族的特点。彼得大帝并没有止步不前,他在欧洲建立了第一个俄国大使馆,当时大使馆工作人员数量达到250 人。在赴欧考察团成员中有一个以军团普通军官身份去的人,这个人就是彼得本人。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有沙皇迈出国界,到境外游历考察。最可贵的是他表现低调,在访欧团中隐姓埋名,访问了奥地利、荷兰、英国等一系列国家。访问过程中,一般外事活动、谈判都交给了值得信任的近臣,自己却下到工厂去体验考察欧洲工业,甚至在荷兰的造船厂作为普通造船工人待了下来。他还参观铸造厂、牛津大学、天文台,与牛顿会面。
在外国呆了长达一年时间之后,彼得一世不得不又回到国内,因为在他不在期间国内又发生了暴乱。从欧洲回国后,彼得一世继续着手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引进欧洲的历法,禁止所有人再穿着拖地的行动不便的袍子,不准蓄长须,改穿欧式轻便服装,重新改建俄罗斯军队,与瑞典开战,争夺出海口。与彼得一世作战的瑞典军队的领袖是瑞典国王,是当时被公认为欧洲最骁勇善战的统治者,他在1700 年轻易地击败了俄罗斯,并认为俄罗斯已遭受重创,缓不过这口气了,就把矛头转向了波兰,全力投入与波兰的战争。在瑞典军队忙于与波兰作战期间,俄罗斯军队击败了瑞典,攻占了通往波罗的海的要地,取得胜利后他们就沿着涅瓦河顺流直下,来到波罗的海,就在那里建立了彼得堡。俄瑞战争持续了长达12 年,作战间歇时彼得亲自参与了彼得堡的建设。
彼得一世的大儿子生性懦弱,与彼得一世感情不和,后来因不明原因死亡,小儿子也早早夭折。因此彼得一世没有法定继承人,他不得不颁布法令:一直以来,皇位一定是传给男性直系亲属,但从此以后皇位继承人可以由皇帝自己指定,只要有血缘关系的,哪怕不是直系亲属,都有了参政的可能性。彼得大帝去世后,没有留下遗嘱,也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但他给其他人提供了掌权的机会,也导致了在整个18 世纪中,权力更迭非常频繁,九位皇帝中,八位都是由宫廷政变获得权力的。
在彼得一世后来众多的继承者中,最有名的当属叶卡捷琳娜二世。正是这些富有才干、胆略的人带来了俄罗斯帝国的黄金时代。

声明:本文由《外滩画报》http://www.bundpic.com(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

链接:http://www.bundpic.com/2010/09/12396.shtml

打印 分享到
转贴到开心网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分享到白社会 分享到新浪微博
© 2002-2010 上海外滩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7774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