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7047工程   那段天津地铁的激情岁月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6-06/04/content_10_1.htm 在 2020-04-26 13:49:26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今晚报数字报-7047工程 那段天津地铁的激情岁月
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7047工程 那段天津地铁的激情岁月

张建强
地铁工程开挖时的场景
1973年对完工的洞体回填
南丰桥附近临时停车场
旧时老地铁内部的场景
原二纬路地铁站
原营口道地铁站
地铁旧车票
《今晚报》的报道
天津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地铁了,而且是全国第二个开通地铁的城市!打开老天津人的记忆,便能揭开一段尘封已久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那个全民备战的年代,作为战备通道,修建地铁的决策在1970年4月7日形成,最初命名为“墙子河改造工程”,简称“7047”。

酝酿一条地下战备堡垒

在那个反帝反修、备战备荒的特殊年代,全国人民紧张有序地做着“深挖洞、广积粮”的准备。天津作为京畿锁钥和重要工业基地,人防工程从街到巷纵横交错,甚至每个院落、每个家庭都挖有“防空洞”,玻璃上还粘有“米”字纸条。只要防空警报一响,无论男女老幼都必须钻进简陋的防空洞。街上的民兵手提木头刻的长枪,单腿跪地将木头枪瞄向天空。空气紧张得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

为保证战时需要,当时的天津市革委会研究决定,效仿首都北京在地下修建一条铁路作为地下战备堡垒:建设一条保障性强、防御性高的掩蔽洞体和疏散通道,并与各区人防工程相连,战时用于疏散人员,平时用作轨道交通,平战结合,尤其要保障指挥中枢的安全及转移。同时战备通道的作用还要兼备市政府联接国铁干线的地下连廊。为此,选定了距市政府不远的一条脏臭的河道--天津历史上出于防御需要挖就的墙子河。这样做,可利用废河床减少土方采挖量,增快进度;同时还能改造“龙须沟”形成地上交通干线。

决策在1970年4月7日形成,出于战备的保密性,最初命名为“墙子河改造工程”,简称“7047”。

全民会战场面壮观

1970年6月5日工程正式破土,由此拉开了天津地铁修建工程的大幕!

如今的盾构机在地下数十米作业丝毫不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然而在那个挖掘机和铲土机都没有的年代,修筑洞体,只能是“开天窗”式明渠开挖,靠的是手挖肩挑小车推的“人海战术”。当时,市内各区均成立了“7047”分指挥部,除由市政公司和“六建”公司抽调人员组成专业队伍,土建主要靠群众义务劳动。各系统职工、大专院校学生和机关干部积极响应、主动参战。

后据不完全统计,从1970年开工,到1973年3月组建地铁工程公司之前的33个月间,全市群众共参加义务劳动467万个工日。平均每天都有近五千人参加义务奋战,最高峰时多达上万人。当年的南京路非常狭窄,上海道也仅是部分路段畅通,之间夹着的脏臭的墙子河的河床上,车似梭、人如蚁,热火朝天,动人心魄的劳动情景,至今令曾经的参战者唏嘘不已!

那个时候的人们对地铁几乎没有任何概念,全国只有北京初建并不成熟的一小段洞体,没有丁点的模板示范可借鉴,所有规划设计全都停留在想象之中。1971年,工程指挥部邀市公用局共同研究设计方案时,一些有轨电车的司机和调度当场表态:“‘地下铁路’简单。不就是大伙努努力,把有轨电车搬到地底下开吗?” 

事实上,地铁绝不是把有轨电车搬到地底下就能照开那么简单,需要非常专业的设计。譬如,车体高速行进,对轨道或洞体及弯道的冲击甚至形成的风阻,都有严格的规范和安全系数。还有,通风怎么考虑,高压电缆如何敷设,通讯系统、信号设备怎样安装……都是极专业的问题。建设者们硬是靠着自信和顽强,查找世界上先进的技术资料,边学边悟、边试边干。竟在1976年1月奇迹般地建成新华路至海光寺段3.6公里地铁线路,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条建成的地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天津最宽的马路曾被命名“胜利路”,则是缘于它的地下建有备战“长城”,即是对地铁工程胜利建成的寓意和纪念!当其宽度渐被许多路远远超越,再加上11年后又复称南京路,“胜利路”这个充满时代寓意的名字也就渐渐消逝在繁华里,而变得更加鲜为人知。

当年,地铁临时车场设在长江道南丰桥附近,最初的几台电动客车是从北京地铁调拨的,试运以来,一直是单线早晚运营。为了增加车次,实现全日通车,又从长春购进国产DK8A型电动客车六部。电动客车通过铁路运载到距离长江道最近的天拖专用线,从天拖到南丰桥还有几公里路程。如何将这无电无轨的电动客车开进车场?大家集思广益想了个土办法,拼装几段能够移动的整体轨排,组织数十名人员绳拉杠拨、手推膀拥,牵动车体往前走一段,再拆下后面的轨排铺到前面,这段不算太长的路程竟然靠人力“开”了好几个晚上。由此记录下了这一前赴后继的艰苦历程!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天津也遭受重创,经勘查地铁洞体没有因地震而发生任何损坏,该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性意外地得到了考验。 1980年1月,新华路至西南角的5.2公里地铁贯通,实现早晚客流高峰时间进行维护性载客试通车。

1983年9月,市政府决定把地铁延伸到火车西站。此时施工已经采用日本液压式挖掘机作业,工程进度明显加快。由于仍采取明渠开挖,洞体两侧防护需要工字钢砸入地下十几米,并在工字钢的凹槽嵌上木板。当时砸工字钢的设备是支架式吊锤(后来改用汽锤),效率极低。为赶进度,巨大的咣咣声几乎不分昼夜。老城厢的旧房本就年久失修,加之又邻近施工点,被震裂了许多处,群众却无私地给予了工程的鼎力支持。得以顺利完成的第三次扩建工程,增设了西北角站和西站,全程达到了7.4公里。1984年12月28日,天津地铁既有线正式通车。

“7047”天津精神的符号

“7047”这个特别的年代、特殊的代号影响着天津几代人,当年恢宏的建设场面已成为历史。尽管四十六个年头过去,老天津人还清楚地记起新华路和营口道地铁站是两座普通平房建筑,房檐上方有红色楷书的站名,站名上面是当时天津地铁参照铁路又有别于铁路的标识,既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变形的“人”字往下凹,中间嵌进一个天津的缩写字母T,成为那时天津地铁的LOGO。

西南角和西北角地铁站都是圆形建筑;二纬路地铁站由临建改造成一幢八角形独特建筑;海光寺地铁的出口已经有了类似于现在的地铁商业建筑;西站墙上有一巨幅飞天壁画。尤其到了夏季,邻近车站的居民会摇着大蒲扇、圾着拖鞋、领着孩子进入车站乘凉。那时的车票面值也由五分、一角五到三角,而且一个车站一种颜色……

时至今日,天津老地铁及其沿线车站均已被现代化网线及大厦取代,但当年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和时断时续的地铁历程,仍然挥之不去地留在津城百姓的记忆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