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szb.hkwb.net/szb/html/2013-08/16/content_14316.htm 在 2017-07-09 10:20:37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海口晚报数字报·海口网
 
  16版:文化新闻 上一版3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贾平凹谈遗憾:
4006年世界末日
英国广告牌变身
"世界最大画廊"
中国夫妇扎堆
涌向韩国拍婚纱照
威廉王子夫妇
"现身"黄鹤楼
 

返回海口

2013年8月1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贾平凹谈遗憾:
三毛自杀前无缘见一面
说起陕西的农村,大家往往会第一时间联系到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从《废都》到《秦腔》再到新作《带灯》,随着中国这几十年来的变化,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内容在变,写作风格在变,不变的是他对写作本身近乎偏执的认真态度。

8月14日,2013上海书展开幕,贾平凹作为多场活动的主要嘉宾,与大家交流文学创作。当天下午,贾平凹走进"今晚我们读书"节目,一口陕地土话的他令记者应接不暇,他更一再感叹"时光过得真快,始终还记得那时我是单位中最小的。如今,居然已经六十了,但还是感觉心里有很多东西还没写出来。"对于贾平凹来说,写了四十年后仍然觉得没写够:"有人问我怎么还不写自传,我想说,原创的还没有写完呢。等我年纪大了,写不出新东西了,到时候再写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写写家里的收藏。"

谈写作:

伤愈的小草开出花来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贾平凹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写作至今已有四十个年头。这四十年中,遭遇创作低谷,也获得过奖项高峰。

曾经有段时间,贾平凹几乎从文坛销声匿迹,但是他从未放弃过写作,"我坚持写,因为总觉得不服气,当时我的写作自信受到了打击,唯有通过不断地写,才能重塑自信。就像一颗小草被掐了,总得等伤口先愈合才能继续成长开花,这有一个过程。"

进入花甲之年的贾平凹,仍然继续坚持写作,并且不断有新的东西带给读者,他亲自奔波在乡间,深入探访真实的农村生活。当被问及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为何还是没放弃写作,贾平凹半开玩笑地答道:"我别的都不会,只能搞创作呀。"

谈新作:

生命里发出微弱光芒

新作《带灯》与贾平凹擅长的题材一脉相承,是关于陕西农村的故事,作品叙述一位充满文艺青年气息的女大学生萤,来到位于秦岭地区的樱镇镇政府工作,她不满"腐草化萤"的说法,改名为"带灯",负责综合治理办公室工作,遇到农村中各种复杂矛盾的问题。

作品反映了社会底层的生活情况,并且涉及不少敏感地带,创作时,贾平凹对于作品能否发表并不是太在意,"把我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身经历感受到的东西,写出来传达出来就可以了。"稿子寄给《收获》杂志后,在2012年年底就顺利发表,没有删去任何内容。《带灯》在今年年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谈遗憾:

三毛希望我寄书给她

访谈中,他也回忆起了与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一段奇缘。"没能与三毛见面,给我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1991年前后,当时贾平凹还在进行《废都》的创作,"三毛的朋友找到我,说三毛曾经来过西安,当时就很想来找我,她很喜欢我的作品,但感觉如果见了面可能就没有意思了,不如保持神秘感。但之后又说,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来拜访我。还托朋友问我,如果转年来西安时,能不能让我借她一辆自行车,陪她到商州走动走动,还希望我能寄几本书给她。"

但当贾平凹如约把信和书寄出后,二十天后竟传来三毛自杀身亡的噩耗。再后来,贾平凹还特别去祭奠过这位素未谋面的朋友,"三毛去世后,她的朋友受托,带着她的部分遗物来到大陆,要葬在鸣沙山,但是因为怕太多人去打搅,并没有告诉我们在哪里。后来我和几个朋友去新疆时,特别转到鸣沙山,祭奠三毛。"回忆往事,他又一次感慨时光飞逝,"三毛走时四十八九岁,一晃眼,都那么多年了。"       (欣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