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永兴县历史名人   曾绍芳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yxx.gov.cn/2012/zjyx/rwyx/content_36969.html 在 2018-03-26 18:38:57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永兴县历史名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永兴 > 人文永兴

永兴县历史名人

编稿时间: 2016年04月12日        来源:县史志办        作者:县史志办        【字体:  

李永敷】 【曾绍芳】 【曾 静】 【杨云德】 【刘 重】 【雷名扬】 【曹日晖
-----------------------------------------------------------------------------------------------

【李永敷】 TOP

李永敷,字贻教,号鹤山,生于明景泰六年(1455),城关石屏村人。父李秀实,曾任云南省泰和县知县,为官清正,对其影响较深。
明成化十年(1474),李永敷以二甲一名登进士,宏治九年(1496),官兵部郎中,政多筹划,治军有方。时与理学家王阳明、礼部尚书李东阳、兵部主事何孟春、户部主事李梦阳、太常少卿杨一青等交往甚深。
宏治十三年(1500),李永敷官兵部武选司主事,受皇命出使南直隶州,传湖广诸武臣所得诰命,顺道省亲。临行前,挚友以诗相勉,李东阳、杨一青、王阳明皆为诗集作序,对其品行评价甚高。
明正德年间,太监刘瑾弄权,李永敷、李东阳请诛之,武宗不纳,反命其掌司礼监。刘瑾利用手中权势迫害忠良。王阳明受庭杖,李梦阳下锦衣狱,李永敷以忤逆罢官而归。
李永敷返回永兴后,以“望眼远回三梦外,呤怀清绝万松间”、“江花江草成相知,生来不为官事痴”的情怀,捐资置义田,创建石屏书院,亲自任教,一时受业者众。课余之暇,他回首往事,饱览乡情,写了不少文章和诗词。所著《鹤山集》、《石屏文稿》刊刻行世,所写《筑邑城记》,颇具存史价值。明正德八年(1513),他还主修了第一部《永兴县志》。死后墓葬黄泥乡沙坑。后人为他立“二甲传胪坊”。

【曾绍芳】 TOP

曾绍芳,字世德,号兰若,碧塘乡注江人。父母早丧,由伯父曾龙坪抚养成人。他自幼发愤攻读,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中举人,三十五年(1607)登进士,县署为其立金榜题名坊。初任浙江乌程县令,不久提升为户部主事,司饷永平一带,政绩有声。后改任东川参议,分巡夔州(今川鄂黔一部)。
天启四年(1624),曾绍芳辞官回到家乡。在县西南文笔峰下建有“文峰书院”,培育人才,入学者众。六年(1626),应知县陈鸣郊之请,主修《永兴县志》,刊刻行世。还著有《燕游草》、《蜀道呤》、《林下四箴》和《茹荼集》等书。当时,州役肆害于五邑,刺史贪污受贿,民声鼎沸,曾绍芳据情告于道院,后按律以治,有的被杖死于庭下,有的被枭首示众,人们称快。郴属正响要经洞庭直解湖北会城,县人旅途劳累,苦不堪言。一次巡抚来县视察,曾绍芳条陈其弊,后改交郴州,所派劳役也以资相抵,县人得以休养生息,感戴不已。县内学宫废圮,交通不便,曾绍芳捐资创修,行人有口皆碑。他还捐资置义田,以济贫困之士。县民在城内学宫左侧和对河鲍家码头真武庙左为他建生祠两座,曾氏后裔还把他的画像悬挂在私塾里,要蒙童从小就要像曾绍芳那样造福桑梓。明崇祯十六年(1642),岑东参议衡阳人谭汝伟听了曾绍芳的业绩、感慨万千地写了《曾兰若先生祠记》,追述他“以抗节著名于苕溪,以谋善扬声于北平,以高风显绩于蜀川。”曾绍芳死后葬于县东四十里处,中丞易应昌铭其墓。

【曾 静】 TOP

曾静(1679~1741),人称蒲潭先生。父亲早丧,家境贫寒,屡试不第,愤懑穷居,闭门授徒,立志反清复明。
清雍正五年(1727),曾静得吕留良的诗稿一本,诗中有“其中虽有数十年,天荒地塌非人间”句。曾静看后,甚为崇拜。便派学生张熙到吕留良家中访求遗书。从其子吕毅中处征得日记纂一本,诗集一本,日记草本四束,抄本文集四本,散诗稿一束,悉心研究。
在吕留良思想影响下,曾静不以夷狄入主中原为然,写了《知几录》、《知新录》两书。他在《知新录》中写到:“狄夷盗窃天位,染污华夏……,盖以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如今八十余年没有君,不得不遍历域中,寻出个聪明睿智人出来做主……”表达出强烈的反清复明思想。
雍正六年(1728)秋,曾静听说川陕总督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有反清复明之意,已奏本指责当朝。于是,便派张熙入陕上书,劝岳钟琪起兵反清。岳钟琪一听大惊,邀请巡抚西琳、臬司硕包密室会审。张熙不供指使人,岳便改变策略,以表示支持进行诱供。得知真情后,呈状告发,雍正立即着刑部侍郎杭栾禄、副都统觉罗海兰会同湖南巡抚王国栋拘讯曾静。曾静招认不讳。世宗胤禛为让曾静、张熙作为活口人证,耐心“开导”、软化,使曾静从反清转而竭力谴责吕留良,吹捧清王朝,并写出《归仁说》,从理论上陈述清统治的合法性,要世民“归仁”于清。后雍正安排曾静到湖南观风整俗使任职,又命奕禄带曾静到江宁、杭州、苏州一带现身说法,颂扬清政府的功绩,以正视听。通过审讯曾静,雍正得知曾经与他争夺皇位的兄弟允祀、允禟等人的追随者在各地宣扬他用非法手段夺取皇位内幕。便针对曾静、吕留良及其弟子严鸿逵的反清观点,写出关于清朝统治中国的合法性的辩词,与曾静的供词及《归仁说》汇编成《大义觉迷录》四卷,颁发天下。曾静反清案最后以严惩允祀等人的追随者及吕留良的后人,宽释曾静、张熙而告终。
乾隆元年(1736),高宗弘历即位,重审此案。发现在《大义觉迷录》中曾静的供词里,实质上列举了雍正十大罪状,无形中起了反清的宣传作用,对清朝的统治极为不利。因而一反雍正所为,将曾静、张熙处死,并严令收回《大义觉迷录》。

【杨云德】 TOP

杨云德(?~1908),生于永兴,后迁居宁远县。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参加太平军吴大栋开设的“天福山堂”,被派充当家,总理洪、清各教。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吴大栋在江华、宁远交界地方集众起义,号称“大顺太平净朝”,杨云德任总统元帅。失败后,吴大栋逃亡广东,杨云德继续在湘、桂、黔三省边境活动。
清光绪三十年(1904)夏,杨云德重返湘南,在湘桂交界的青狮观设立“风云山聚会堂”,以陈德龙为军事,龙里乡为中军管事,陈文岩为粮食管事,积极准备起义。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秋,会众达三万余人,遍及湘、黔、赣、桂、粤各省。于是拟订官制、营制、告示等,约定这年11月21日在广西柳州一带起义,但因会党群众活动频繁,消息泄露。10月,龙里乡在零陵县被捕。清政府根据龙的口供,派重兵在广西灌阳县将杨云德等人逮捕,并搜出龙凤帅印及书札、照板、飘板、飘布、会旗、宝剑等,不久,杨云德等人相继遇害。

【刘 重】 TOP

刘重(1882~1925),名进修,号钦实,洋塘乡江霞冲人。
刘重自幼好动。一年,他赴县城应童子试,信笔直书,每场总是交头卷。出场后,在考棚前院散步,兴致勃发,一跃登上墙头,被差役看见,主考官听后大怒,取消其考试资格,令其退场。刘重毫不在乎地说:“你不许我考,我要到州里去取个案首给你看。”后来,果然在郴州考取第一名。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刘重进入省城游学预备科学习,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参加学生运动。先后结识了马福益、黄兴和刘揆一等,加入哥老会和华兴会。刘重身材瘦小,矫健敏捷,善于走路和跳高,一天一夜能行300里,有“飞毛腿”和“神行太保”之称。清光绪三十年(1904),华兴会在长沙策划起义,由于五路巡查何少卿叛变,他连夜赶到湘潭飞报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又返回长沙报告黄兴,使革命免遭损失。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刘重在迎葬陈天华烈士活动中极为活跃,被反动当局注重。马福益为了刘重的安全。令其中途停学,在长沙南门口开办“宾如归”客栈,作为会党的联络站。在这里,经他引荐,黄兴得以与马福益相识,结为挚友。
清宣统二年(1910),黄兴等决定在广州起义。刘重随谭人凤由沪回湘,策划举事。他奉命与彭邦栋赴湘粤边境各县,联络当地哥老会、三点会会众,准备力量响应。次年十月,武昌起义爆发,他随焦达峰、陈作新等组织会党与新军攻占长沙。接着,刘重奉命在湘南相机策动起义。十一月十日在永兴聚众起义成功,被推举为县知事。焦达峰被害后,谭延闿任督军,压制革命党人,刘重被免职,后经长沙辗转至上海从事革命活动。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参议院,刘重当选为候补议员。1914年7月,汤芗铭拟裁撤驻衡阳守备军二十营。刘重相机动员守备营统领赵春霞在衡阳起义,赵任湘南讨袁军司令,刘重任参谋长,后遭汤芗铭的镇压而失败。1916年汤芗铭被湘人驱逐。5月3日,刘重、李铁僧利用会党力量在湘乡起义,一举夺取保卫局抢械,占领县署,招募新兵四、五百人,通电宣布湘乡独立。5日,刘重命所部孙兴率领10余人,袭击邵阳县署,知事越墙逃走,孙兴在县署成立护国军邵阳司令部。后北军车震一旅赶来救援,孙兴根据刘重指示避敌锋芒,退据铜头山,继续坚持战斗。6日,新化锡矿山工人响应刘重义举,组织罢工,乘势夺取新华昌公司矿井连抢枝,宣布工厂独立,悬挂护国军旗帜,汤芗铭所派总理谢虎巽外逃。不久,工人武装被驻扎硝药厂的北军一个营击散,大部分工人投归刘重所部。7日,刘重率部攻克新化县城,知事自缢身死,他以护国军司令官名义布告安民,声威大振。9日,在敌重兵合围下刘重率部撤走衡山,沿途扩大武装力量,打击反动势力,力程潜向省城进军开辟了道路。
1917年,国会解散。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被推举为陆军大元帅,誓师北伐。刘重出席非常国会,任大元帅府咨议。1918年春,护法运动中,程潜任湘军总司令,刘重任参谋处长。不久,程潜率部入粤,刘重留在湘南一带活动,任湘南游击司令,为策动收编队伍四处奔忙。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召开国会,人数不足,由后补议员递补,刘重出席国会当选为国会议员,不久,返回湘南,推动国共合作事宜。
1924年,赵恒锡以省长公署高等顾问之职对刘重进行拉拢,暗中则严加防范。是年秋,程潜来电催刘重前往广州议事。1925年1月,刘重借为母亲修墓,在家住了几天便轻装简从秘密离湘赴粤。可是,赴恒锡早已派出密探跟踪,并密令一旦发现越轨行踪,便将刘重就地处决。当刘重等行至郴县与宜章交界处的大坪里时,由于后面的随员未跟上,他又折回樟桥接应,不幸被捕,当即解押至驻防郴州的湘军第四师李品仙旅部。第二天破晓,刘重被秘密杀害。

【雷名扬】 TOP 

雷名扬(1910~1937),原名裕称,又名雷声,油市乡田心村人。
1925年,雷名扬考入湖南郴郡联立初中,因经济困难,中途辍学。后在湖南省政府当通讯兵。因文章出众,又练得一手好字。不久,任通讯连文书。1927年,雷名扬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步兵科。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8月13日,松沪战役爆发。当时,雷名扬在十八军六二七师三九八团二营任少校营长。在师长黄维的指挥下,配合友军,坚守沪西罗店,与日军进行拉锯战达一月之久。11月5日,日军从杭州湾登陆。6日拂晓,日军一面指挥炮兵、飞机狂轰滥炸;一面派步兵进攻沪西八字桥。雷名扬满怀民族正气,身先士卒,带领全营官兵配合四○一、四○二团,死守阵地,激战四天五夜。战斗中,雷名扬身负重伤,仍然指挥战斗,并高声喊道:“弟兄们!为国为民捐躯的时刻到了,我们要用鲜血和勇气打败侵略者,保卫八字桥。”在他的鼓舞下,战士们同仇敌忾,越战越勇。眼见就要把敌人的冲锋压下去,突然,子弹打中了雷名扬,他身子一歪跌倒在地,壮烈牺牲。被追封为中校。1987年4月1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雷名扬为革命烈士。12月9日,黄维先生亲笔题词“悼念雷名扬烈士:淞沪抗日沪西血战,为国捐躯永垂青史!”

【曹日晖】 TOP 

曹日晖(1900~1955),字耀卿,碧塘乡碧塘村人。八岁读私塾,十五岁考入省立第三中学。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任教导第三团排长,参加东征,升为连长。北伐时任第二十一师六十一团少校营长,旋赴浙参加桐庐之役,晋升中校团副。1927年夏,随军抵徐州,后回师龙潭。1928年升任国民党第二十二师上校政治部主任。1930年参加蒋冯阎大战。1932年6月任国民党陆军第一师旅副旅长,后由鄂入陕,直抵陇南川北一带。1934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深造。1937年任陆军第一师步兵第二旅旅长,率部参加淞沪抗战。1938年升任陆军第七十八师副师长,旅任第七预备师师长,后部队改编为陆军第九十军五十三师,任师长,担任河防。1939年6月,晋升为陆军少将。1940年,日军进犯中条山,曹日晖率部策应牵制,后调任陆军第九十军中将副军长,兼汉中师管区司令。1942年,入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二十一期及革命与实践研究院第二十一期学习。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第二十三军总队中将总队长。1946年5月,获胜利勋章。是年秋,兼任西安警备司令。1949年,任第十八绥靖区副司令官、代司令官兼行政长官等职。全国解放前夕,曹日晖与驻湘的程潜发生电函联系,被胡宗南查获,被软禁。8月,绥靖区撤销,随西安绥靖公署南撤入川,经成都去台湾,任国防部中将参议。后递补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并一度任中国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委员、主任委员。1955年4月21日,患脑溢血症病逝台北,时年5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