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身上有13处弹伤的梁从学将军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news.sina.com.cn/c/2011-04-18/033322309922.shtml 在 2023-09-12 02:25:31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身上有13处弹伤的梁从学将军_新闻中心_新浪网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身上有13处弹伤的梁从学将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8日03:33  现代快报

身上有13处弹伤的梁从学将军
中将梁从学
身上有13处弹伤的梁从学将军
1955年,中将梁从学与夫人颜枫
身上有13处弹伤的梁从学将军
梁从学的长子梁渤海
身上有13处弹伤的梁从学将军
1949年,梁从学(右二)在大别山剿匪期间,抱病前往蚌埠视察淮河水灾灾情
身上有13处弹伤的梁从学将军
上世纪50年代初,梁从学和家人
身上有13处弹伤的梁从学将军
夫人颜枫和儿孙辈在梁从学墓前
身上有13处弹伤的梁从学将军
淮海战役期间,梁从学(右)与战友何柱成(左)、梁金华

■编者按: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的红星园里,长眠着唐亮、杜平、饶子健、刘飞、刘先胜、聂凤智等百余位开国将军和老红军。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堪称一部壮丽的史诗,其中的篇章,既有战争年代的叱咤风云,也有和平年代的柔情大爱。《发现》周刊联合《铁军》杂志推出“红星园·将星闪耀”系列,一一为您介绍将军们的传奇故事。

梁从学:(1903.5.21-1973.4.7)安徽六安人。1929年9月参加农民协会,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2师第4旅旅长,2师副师长兼第4旅旅长,津浦路东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与指挥了金牛山、大桥等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淮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江淮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所部转战江淮,执行策应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的作战任务,先后取得胡集、破击陇海路、孙集、破击津浦路等作战的胜利。1950年8月任皖北军区司令员,1957年调任江苏军区(后为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被授予中将军衔。

父亲梁从学总是沉默寡言,脸上的笑容也很少。他是家里的绝对权威,说一不二。只有一次,为了争取到当专业排球运动员的机会,15岁的梁渤海大着胆子和父亲吵了一架。吵架的结果是,父亲把儿子送入军营,彻底断了儿子对排球的念想。

少年时代的梁渤海,对父亲的过去知之甚少。“有时候,我们会好奇地向他问起战争年代的故事。他却不愿多提,总是说,都过去的事情了,提它干吗?”孩子们无法想象,满身病痛的父亲,在战争年代是怎样征战沙场的?1973年,父亲伤病复发去世了,从那一年开始,他的形象反而在梁渤海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白雁 本版摄影及翻拍 快报记者 白雁

英勇善战,放牛娃当上了红军师长

“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用在梁从学将军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1930年,在青山绿水间长大的梁从学,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从此,这个没有进过学堂,也没有摸过钢枪的放牛娃,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优秀的军事才能日益突显。

这年12月,蒋介石刚刚结束中原的军阀大战,便下令调集将近10万人马,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梁从学跟随部队积极配合主力红军的反“围剿”作战,参加了多次战斗。经过战斗的锻炼和考验,他很快被提升为副连长。

后来,梁从学又随部队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已经担任红军第八十二师二营营长的梁从学,被任命为第八十二师师长。担任师长不久后,梁从学就率领部队在葛藤山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这次战斗发生在3月12日。当天拂晓,红二十八军(下辖八十四师与八十二师)进抵葛藤山不久,敌人便倾巢来犯。军首长决定,第八十四师一营坚守阵地阻击敌人,第八十二师率一、二两个营向葛藤山西南簸石沟方向佯动,以迷惑并吸引住敌人。敌人果然上当,误以为簸石沟一带是红军主阵地,随即以主力向那里猛攻。梁从学命令一个排留下扼守阵地,以猛烈火力缠住敌人主力,然后协同第八十四师两个营,从侧后向敌人突然发起进攻。激战一个多小时候后,敌人被打垮了。这次战斗,击毙敌人1000多人,俘获敌军一个代理师长及13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由于作战英勇、为人忠厚,战友们给梁从学起了一个形象的绰号--老黄犍。

激战两天,打得日军再也不敢来“扫荡”

抗日战争期间,梁从学更是屡建功勋。

1941年4月上旬,担任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旅长的梁从学,指挥第十二团会同兄弟部队,发起天(长)仪(征)扬(州)破袭战。4月10日,第十二团首战告捷,在谢家集歼伪军60多人。接着,该团连续出击,又打了几个胜仗。驻扬州、仪征的日军恼羞成怒,于17日出动700多人,分两路向第十二团驻地六合金牛山扑来。梁从学根据罗炳辉副师长提出的“梅花桩”式部署,指挥部队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杀,从早晨激战到下午三时,终于将日伪军击溃。这次战斗,毙伤日伪军500多人,俘虏30多人。战后,罗炳辉特地到第十二团慰问了指战员,称金牛山战斗是“新四军二师成立后对日军进行的第一场硬仗”。

吃了亏的日伪军不甘罢休,于5月下旬出动5000多人对津浦路东进行“扫荡”。梁从学指挥所属部队奋起抗击。5月8日,日军独立混成第十二、第十三旅团的步兵、骑、炮兵和伪军2000多人,分4路合击正在来安的第四旅第十一团。经过两天激战,第十一团打退了日军的进攻,毙伤300余人。6月3日,第四旅第十团在车棚抗击,毙伤日伪军50多人。日军在遭受重创后,返回各据点,一直到抗战胜利,再也不敢“扫荡”路东了。

大别山剿匪,敌人最终服了“梁老虎”

解放初期,皖北地区匪特活动十分猖獗。根据上级指示,梁从学担任皖北军区前线剿匪指挥部司令员。梁从学担负的东线剿匪地处大别山腹地,这里崇山峻岭、树大林深,一直是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点。

在剿匪的过程中,梁从学针对股匪的活动特点,以大山为重点,实行追剿、清剿和驻剿相结合的方针,各部队以连、排为单位,以分散对分散,以游击对游击,白天搜山,夜间巡逻,时而合击,时而追剿。这一战术十分奏效,股匪在沉重打击下不断被歼。匪特总司令在发给其上级的电报中惊呼:“弟兄们士气消沉,民心观望,若短期内不能占领武汉,卑职恐难潜伏于大别山”。

当几位匪首被俘以后,一开始对梁从学非常不服气。他们个个出身名牌军校,怎么也不相信,居然真的就这样败给了貌似山里人的梁从学。

最近,梁从学的长子梁渤海,正在筹拍一部以父亲为原型的电影《梁老虎下山》,他把这个情节也放进了电影,“青山绿水的大别山,就是父亲的军校。”

在梁从学的带领下,到了1951年底,皖北全境共歼匪特3.2万余人,其中匪首353人,缴获大批军械物资,彻底肃清了皖北境内的股匪。

1955年,在评定军衔时,梁从学时任皖北军区司令员。按照当时的职务,他只能授予少将军衔。然而,和他一起战斗过的老战友们说,梁从学参加革命时间长、资格老、功劳大,如果授予少将他们有意见。梁从学的老领导、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也不赞成给梁从学授少将衔,他认为梁从学身经百战,劳苦功高,应该评中将。

9月份正式授衔时,梁从学的名字列入了中将之列。同时,还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多次负伤,子弹从前胸穿透后背

梁渤海出生于1947年,当时父亲梁从学正随华东野战军在山东作战。对于战争年代的父亲,梁渤海已经完全没有了记忆。从他记事以来,父亲已经不再是那个叱咤疆场的英雄,而是一个满身伤痛,需要母亲照顾的病人。

“小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妈妈和我们兄弟姊妹几个,都是右手抓筷子。唯独爸爸,是用左手抓筷子。这么一来,他的筷子,就老是和他左边那人的筷子‘打架’。我们一直以为爸爸是个左撇子,后来才知道,他右手的一根筋,打仗时被打断了。右手手指不灵活了,只能改用左手抓筷子。”

不仅胳膊受过伤,梁渤海数过,父亲身上大大小小的战伤,有13处之多。其中,最显眼的一处伤,从前胸贯穿后背。“这颗子弹从他的左前胸打进,后背穿出。子弹是从肺动脉和心脏之间打进身体的,只要误差半厘米,爸爸肯定就牺牲了。”

那颗子弹留下的疤痕触目惊心,“左前胸是个蚕豆大的疤,背上的伤疤,则有拳头那么大。”

战争年代,部队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极度缺乏。梁渤海还记得,父亲是这样讲述他疗伤的经过,“伤口化脓了,里面还长了蛆。于是,就找来新鲜的丝瓜瓤、南瓜瓤,塞进伤口。过一会儿,瓜瓤里就流满了脓血,蛆也钻了进去。把瓜瓤抽出来,再放一根新的进去。如此反复,直到伤口愈合。如果能找到盐水清洗伤口,那就是最好的药了。”

大大小小的战伤,伴随着晚年的梁从学,直到去世,他的脑部眼后还留有一块弹片没有取出来。

山芋作婚宴,那段岁月激情在燃烧

几年前,一部《激情燃烧的岁月》火爆荧屏,梁渤海几乎一集不落地看完了。梁渤海一边看,一边感慨,因为这几乎就是他父母故事的翻版,而且:“我爸爸和妈妈的婚姻,比电视剧还要戏剧性。”

1941年10月,梁从学率领部队参加了大桥集攻坚战。激战12个小时,战斗胜利了。定远行署的黄岩和夫人杨哲伦来慰问部队。和他们同行的,还有杨哲伦的同事、搞妇联工作的颜枫。黄岩夫妇问颜枫:“梁旅长你知道吗?”颜枫回答:“知道啊,他仗打得好,人也不错。”

听了颜枫的回答,黄岩和杨哲伦很高兴:“组织上决定让你们结婚,就今天。”结婚报告打到师长罗炳辉那里,罗炳辉问:“梁从学呢?”有人回答:“下部队看伤兵去了。”

新娘人到了,新郎官却不见了,这怎么行?罗炳辉立刻下命令:“赶紧去叫梁从学,就说师部要开紧急会议。”

接到开会命令的梁从学,匆忙赶回师部。一来就问开什么会。人家告诉他,就开他结婚的会。

当天晚上,毫无准备的梁从学和颜枫就“被结婚”了。喜宴是一顿煮山芋,两张床铺一并,就是新房。

这一年,梁从学38岁,颜枫22岁。一个是久经沙场的英雄,一个是不谙世事的年轻姑娘。父亲沉默强硬,母亲温柔活泼,这个革命的家庭的基调,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后来,孩子们常常问母亲颜枫:“当时,您怎么就同意了呢?”母亲叹口气说:“没有办法呀。”语气里一半嗔怪,一半幸福。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