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来源:万方数据库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国
一、缘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提供军火,不久又对协约国进行贷款。1916年,威尔逊当选连任。1917年,美国在德国潜艇击沉美国船只后,于4月6日对德宣战。
二、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
美国历史上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年10月股票行情猛跌,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损失达260亿美元,严重削弱金融制度,动摇企业界信心,阻碍工、农业发展,缩小海外购买和投资,使经济陷入停滞状态。从1929年至1932年,银行破产101家,企业破产l09371家,全部私营公司纯利润从1929年的84亿美元降为1932年的34亿美元。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53.8%。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农业总产值从1929年的111亿美元,降到1932年的50亿美元。进口总值从1929年的近40亿美元,降到1932年的13亿美元,出口总值从53亿美元降到17亿美元。由于工、农、商业萎缩,到1933年3月,完全失业工人达1700人,约有101.93万农民破产,沦为佃农、分成制农民和雇农,许多中产阶级也纷纷破产。国民收人从1929年878亿美元,降到1933年的4皿亿美元,1933年的商品消费额,下降到1929年水平的67%。危机期间,一方面生产过剩,商品积压,甚至销毁大量农产品和牲畜,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又缺衣少食。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全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无法维持生计(1100万户农村人口未计在内)。200万人到处流浪。在这次大萧条中,工业、农业、信用危机同时并发,并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工业生产总产值下降36%,世界贸易缩减2∕3。
对这次大萧条,H.C。胡佛政府基本上是采取传统的放任主义的对策。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反危机措施。通过全国信贷公司(后改为“复兴金融公司”),拨款给工业和铁路公司,使其免于破产;采取收购农产品,举办信用贷款,以维持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此外,责成银行信用协会以互相调节资金的方式,防止银行破产。但这些措施收效甚微。因此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危机停止后进人特种萧条阶段,未达繁荣又陷入1937年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