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0912/c85037-25649389.html 在 2023-02-15 06:01:57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儒学大师马一浮与共和国领导人的交往--党史频道-人民网
七一社区        注册

儒学大师马一浮与共和国领导人的交往

散木

2014年09月12日10:06   来源:党史博览

马一浮(1883-1967),晚号蠲叟,浙江绍兴人,著名儒学家、理学家、佛学家、翻译家、诗人、书法家,与梁漱溟、熊十力被并誉为“现代儒学三圣”。

马一浮早年是闻名遐迩的“读书种子”,后来更以其学问和诗词以及书法等为世人所知。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他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共和国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和宴请,其中陈毅还与他结为诗友。

毛泽东特地邀请马一浮坐在自己和周恩来之间

毛泽东对马一浮仰慕已久,特别是1956年以后,共和国的知识分子政策有了很大的改进,马一浮作为文史耆硕更加受到了重视。据马一浮的亲属回忆,马一浮与毛泽东有过四次接触。

1956年,全国政协召开知识分子大会,马一浮以特邀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兼浙江省文史馆馆长的身份应邀参加。会议快结束时,毛泽东等共和国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与会的各位特邀委员,并与大家合影留念。这是马一浮第一次见到毛泽东。

1957年,马一浮又应邀赴北京开会。会后举行宴会,毛泽东特意与马一浮坐在一起。他们互相交谈,颇为融洽。马一浮后来特意书写了“使有菽粟如水火,能以天下为一家”的一副诗联,赠给毛泽东,以示答谢。这副诗联落款的上款为“毛主席莞正”,下款为“野老马蠲叟赠言”。上联取自《孟子》中“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句,下联取自《礼记?礼运》篇中“故圣人耐(“耐”为古之“能”字)以天下为一家”句。显然,马一浮的意思是把毛泽东比作“圣人”。

1964年,马一浮应邀赴北京开会,毛泽东又一次接见了他。两人谈论了中国古代诗歌等,当时在座的还有马一浮的同道和友人熊十力等。此次会见,马一浮还为毛泽东写了一副古人的名联:“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不常满为心”。

也是在1964年,有一次毛泽东接见和宴请全国政协委员中花甲以上的老人,马一浮也在其中。当时他应邀赴宴,先与在门口迎接的毛泽东握手寒暄,随后被安排坐在毛泽东身旁,同桌的还有周恩来、陈毅、粟裕、陈叔通等。毛泽东还特地请马一浮坐在自己和周恩来之间,以示敬重。宴席开始之前,面对马一浮、陈叔通等耆硕,毛泽东不要服务员来摆放碗筷,而是特地让年纪较轻的粟裕来摆放餐具,以示对马一浮等耆硕的尊重。

宴会后,马一浮感动之余,回到杭州写了两副对联,分赠毛泽东和周恩来。前者曰:“旋乾转坤,与民更始;开物成务,示我周行”。落款则为:“集《易》《诗》《汉书》《宋史》句,赠毛泽东。马蠲叟赠言”。后者曰:“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国经野,辅世长民”。落款为:“集《周礼》《孟子》《礼记》句,周总理鉴正。马蠲叟赠言”。马一浮书写这两副对联时,两眼已近失明,所以书写叫作“瞑书”。书毕,他感到不是太满意,后来又写了两副,直到满意,才交人送出。

马一浮的这两联,前者赠毛泽东,其中用了四个成语:“旋乾转坤”出自唐朝韩愈的《潮州刺史谢上表》一文,意思是说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军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民更始”出自《汉书?武帝纪》,比喻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改造了旧社会的面貌,全国呈现出一派除旧布新的气象;“开物成务”出自《易经》,是说毛泽东通晓万物之理,因循物理,得以成功;“示我周行”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借喻毛泽东为全国人民指引出建设新中国的方法和道路,即所谓康庄大道。马一浮虽然是运用现成的典故,一字不改,但整个对联对仗工整,用典贴切,语出自然,可谓是大手笔。而写给周恩来的诗联则把周恩来写活了。

周恩来称马一浮是“中国当代的理学大师”

相比较于毛泽东,周恩来对马一浮的关照则更加细致。

早在1949年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时,周恩来就拟邀请马一浮出席。当时,他是请马一浮的同乡和好友马叙伦用电报转告的。不过,这份由马叙伦署名的电文过于简单,马一浮收到后以为是朋友的私人邀请,未能慎重考虑,因此没有赴会。

1953年,马一浮被安排为全国政协特邀委员。周恩来视马一浮为国宝级的耆硕,对其十分关心。马一浮每次赴京参加会议,周恩来对他坐什么车、住什么房间,乃至房间里的暖气、窗帘等,都一一过问。马一浮长年在杭州居住,为了使他能得以安度晚年,周恩来还曾多次指示浙江省的有关领导,让他们要从各个方面关心和照顾好马一浮。有关部门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对马一浮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

1957年4月28日,周恩来和浙江省省长沙文汉陪同来华访问的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到杭州参观。由于马一浮是杭州的一张名片,周恩来便建议伏罗希洛夫去见见。他们一起来到马一浮所居住的西湖湖上名庄之一的蒋庄。周恩来在楼下翘首向楼上高声喊话,询问马一浮是否在家。马一浮听到后,知是周恩来及客人到访,随即穿上长衫,由弟子蒋苏庵(蒋庄的主人)扶下楼迎客。周恩来向伏罗希洛夫介绍马一浮时,称他是“中国当代的理学大师”。伏罗希洛夫面对这位银须飘胸的老人,问道:“您(现在)研究什么?”马一浮回答道:“读书。”伏罗希洛夫又问:“您(现在)干什么工作?”马一浮又是回答了这两个字:“读书。”

周恩来陪同伏罗希洛夫在杭州蒋庄拜访马一浮,主客当时还在蒋庄的真赏楼下合影留念,这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也因为这,现在很多游客到杭州必访蒋庄(在西湖景点的“花港观鱼”之内)。如今,这里仍有马一浮纪念馆等,让游人可以联想当年的景致。

后来,周恩来还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杭州,在杭州饭店设宴时也请马一浮作陪。席间,周恩来向客人介绍说:“马一浮老先生是当代中国唯一的理学家。”显然,周恩来并不认为“理学”只是“封建”的或“反动”的。也因为这,马一浮对周恩来十分感激。他之所以愿意担任浙江省文史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全国政协特邀委员,就是基于对执政者真心相待的回应。为此,马一浮还将自己收藏的357件古代书法精品捐献给了国家。

周恩来关照和体恤马一浮,还反映在对其祖茔的特殊礼遇一事上。

1950年,马一浮到祖茔所在地杭州半山镇马铃山。当时因建设需要,大量林木被伐,他遂上书请求保护,后来其祖茔果然逐步得到了保护。1955年,杭州市郊区办事处兴办农场,要征用其地,马一浮又致函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后得以保留,并由农场在会稽马氏先茔碑后用朱漆写下“此墓保留,不得开掘”的字样。马一浮又在其先茔墓下的左侧,为自己筑起了一处生圹。

1959年,在全国大炼钢铁的热潮中,按照当地的规划,须削平马铃山的山头并实行迁坟,以建造炼焦分厂,马一浮致函浙江省政协,要求予以保留。其曰“近日因往扫墓,见其地已改作土法烧砖工地。某之生坟已被掀倒……曾蒙省级机构照顾,允予保留在先”云云。浙江省遂将此事请示周恩来,周恩来即电告:“马老的先茔坟墓与他的自营的生坟一定要保护,已砍了的坟头上的树要补种起来。”因此,杭州半山钢铁厂改变了原定计划,从而形成了以后那里的地块中间是墓地、两边是焦化分厂的特殊格局。显然,当时能得到这种特殊的礼遇,只是对方是马一浮的原因,而马一浮对此也是难以忘怀的。他在致半山钢铁厂的信中说:“仁人之用心,存殁均感,永铭肺腑,无敢或忘。”

不过在“文革”中,马一浮的生坟仍被挖掉了,他也未能葬入生前自定的生坟之中。逝世后,他被安葬在南山公墓。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