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风土人情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dp.gov.cn/info/1363/31309.htm 在 2022-12-26 13:25:09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风土人情 -东坡区委区政府网


风土人情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文章来源:系统导入 发布日期:2015-04-10 点 击 量:

巴蜀民间节日何其多。但以东坡命名的节日却非眉山莫属。大自然的厚爱,使眉山成为川西平原上一颗灿烂的明珠:一门三杰(苏洵、苏轼、苏辙)的绝伦文章,特别是苏轼惊人的成就,更使眉山以“三苏故里”闻名于世,遂有“千载诗书城”之美称。

“三苏”得于父子三人齐登科。老泉之凝练。东坡之豪放,颖滨之冲雅,数千年文化长河,哪家可比?特别为人们称道的是东坡之雄,雄就雄在他罕见的全才。诗有“苏黄”,词有“苏辛”,文有“苏欧”,画有"苏文",字“苏字”,而且医药、食品、体育、音律、园林等无所不精。地以人传。因“三苏”而得名于世的古眉州,而今已是一座百代名城。 相传,从南宋伊始,民间便自发地开展在经念"三苏"为主的文化活动,那时,家家户户吟“苏诗”、唱“苏词”、练“苏字”已世蔚然成风。难怪陆游在环湖瞻仰东坡遗像时欣然赞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每至清明,更是把纪念活动推向高潮。人们扶老携幼,结伴而行,或去环湖荡舟,或往苏坟山吊抚,或登连鳌山赏迹,或上蟆颐山踏青,或来苏宅(现三苏祠)怀古。苏宅红墙环抱、绿水萦绕、翠竹掩映,环湖的碧波荡漾,蟆颐山的古木扶疏,野趣十足,使人神往,令人崇敬。午间小憩,人们席地而坐,共进野餐。饮一碗以优质红梁和老人泉为料,按苏轼酿法精工酿制的"苏酒",登临望江楼,把酒临风,那态,喜气洋洋,那味,好香好醇;品一块按东坡的享饪技术制作的佳肴“东坡肘子”、“东坡鱼”,那肘子肥而不腻,粑而不烂,那鱼,好鲜嫩,好精美。

传说很久以前,地处眉山金花乡大旺山寺庙内住有师徒二人。一日,小和尚到庙角龙井取水,正向井下牵绳放桶之际,突见井水中涌出一天仙般的美貌姑娘来,自称青莲,直呼小沙弥哥哥。一向不识人间烟火的小和尚竟为美色所动。自此,小和尚常瞒着师傅,深夜去龙井与青莲幽会。其实老和尚对两人的幽会早已察觉,却不动声色,常手持一根毒针隐于庙角窥视。一日,小和尚又去与青莲幽 会,老和尚飞身上前,将毒针刺入青莲胸脯,只听青莲一声惨叫,遁地隐身。老和尚取来锄头挖地三尺,虽不见青莲形迹,却挖出一块块似人非人的“银坨坨”来。老和尚带回庙内置于鼎中烈火蒸煮,恰遇一香客来庙敬香,见寺内大气冲天,一白胖妹妹煮在鼎中,当即向衙门报案,引来官兵将大旺山团团围困。老和尚见事已至此,忙端着‘银坨汤'围着寺庙浇了一周。刚刚浇完,整座寺庙便沉入山中,没留下丝毫痕迹。从此,到大旺山烧香拜佛者逐渐稀少。据说每当端午节,当地人常常听到“美女穴”龙井传来女人的哭声。许多人怕美女精找上门,纷纷搬迁,大旺山再也不兴旺了。到了清朝咸丰年间,大旺山忽然来了一位通晓阴阳的老者,指着美女峰说:“只要在此修一座十三层的白塔,可保大旺山再度兴旺。”端午之夜,山上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刚把塔顶封好,只听塔底传来一声惨叫,紧接着风也停了,云也散了。传说这白塔正压在美女精的心窝上。老者去时留下一张白布,上写“当年隐身殿,白银山中埋”。于是人们争相到山中挖白银,却挖出许多石膏,换回无数金银,大旺山从此大兴大旺。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234号 网站标识码:5114020004
主办单位:中共眉山市东坡区委办公室 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app下载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