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自然   环境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beichuan.gov.cn/html/zjbc/bcgl/zrdl/ 在 2016-08-20 14:56:37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自然地理 - 北川政务网
今天是:2015年12月17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北川 > 北川概览 > 自然地理 > 正文

自然地理

            位置面积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座标:北纬31° 35 '~ 31° 38 '02 ' ',东经104 ° 26 ' 15 ' ' ~ 104 ° 29 '10 ''。东接江油市, 南邻安县, 西靠茂县, 北抵松潘、平武,辖区面积 3084 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永昌镇,距绵阳23 公里,距省会成都125 公里。

             地质地貌

县境大地构造为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结合部。以桂溪-曲山-苏保一线(即北川大断裂通过地段)为界;东南面属扬子准地台西北边缘龙门山-大巴山台缘凹陷西部的龙门山褶断带;西北面属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巴颜喀喇冒地槽褶皱带东缘的茂汶-丹巴地北斜(即后龙门山褶皱带)。

全境皆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山脉大致以白什、外白为界,其西属岷山山脉,其东属龙门山脉,境内插旗山的最高峰海拔4769米,最低点香水渡海拔540米,相对高差4229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平均每公里海拔递降46米。密布的溪流分别汇集于湔江、苏保河、平通河、安昌河,顺山势自西北向东南奔流出境。

             水系水文

【概 况】县境内河流属涪江水系,其中通口河、安昌河、平通河为涪江一级支流,嘉陵江二级支流;白草河、青片河为通口河一级支流;在全县的各支流中,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个流域,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4个流域。年均降水量28.76亿立方米,年均地表径流量23.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5.6亿立方米,客水径流量18.08亿立方米,减去重复水流量,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5.96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9.04万千瓦,可开发量44.19万千瓦。

【青片河流域】  青片河主要由发源于青片乡插旗山的上五河和发源于老满山的正河组成,两河流在青片乡境内汇合后始称青片河。河流流经青片、白什、马槽、坝底、墩上、禹里等乡镇,在禹里乡场镇同白草河汇合后,以下为通口河。青片河全长80.2公里,干流长54.7公里。流域水系发育:左右岸不对称,右岸支流多,其中以土门河为最大,该河发源于茂县、北川两县交界的贝母山南麓,由北向东在墩上乡注入青片河,全长56公里,落差2971米,控制集雨面积498平方公里(其中茂县495平方公里,北川3平方公里)。左岸支流少,以正河为最大,正河发源于北川县青片乡牛奔山以西的3968米高地的南麓,由西北向东南流,全长25公里。自然落差2728米,控制集雨面积159公里。在青片河出口处多年平均流量35.6立方米/秒,该流域发源地有原始森林分布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一个,水能资源相对稳定。

【白草河流域】白草河发源于松潘县岷山东麓桦子林,干流全长102.8公里,落差近3000米,平均比降8.5‰,其中:北川境内河长45.1公里,天然落差317米,平均比降7.03‰,在县内流经片口、小坝、开坪3个乡及禹里乡的部分,流域内以山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海拔820-3976米,流域内林地55749.54公顷,入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5立方米/秒,流域内水能、板岩资源丰富,有岩金、水晶石等矿藏,在片口乡境内有面积为8967.05公顷的熊猫自然保护区一个。

【通口河流域】通口河是涪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属嘉陵江水系右岸的二级支流。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山区地带,其主要由发源于北川青片乡境内的青片河、发源于松潘境内桦子林的白草河以及南华沟和都坝河等支流组成,白草河和青片河在北川县禹里乡汇合后,称湔江,流经北川禹里、漩坪、曲山、等乡镇后并入通口河,在江油市青莲镇铧嘴汇入涪江。干流全长72公里,整个流域控制集雨面积434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9.5亿立方米。

               气候资源

县境热量资源能满足农作物长需要。积温随海拔升高而减少。年均0℃以上10℃以下、10℃以上积温: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河谷地带分别为5356℃和4600℃;海拔800-1400米的低山和低中山带分别为4160℃和3200℃;海拔1400-2100米的低中山带分别为2480℃和1800℃;海拔2100-3000米的低中山带和中山带分别为1800℃和1340℃。海拔3000米以上的中山、高山顶部和山原,年均气温分别为1.8℃,和10℃以上积温仅657℃。年均无霜期为125-282天。年均日照时数为939.1-1111.5小时,日照率为21-25%。太阳总辐射平均每立方厘米76.5-83.3大卡。

              动植物资源

   【概况】北川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宜各种动植物长繁育。县境野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珍稀、濒危和保护物种繁多。

   【植物资源】 县境已知植物243 科823 属1896种,其中高等植物中的苔藓植物47 科92 属153 种,蕨类植物28 科58 属147 种,裸子植物7 科14 属26 种,被子植物130 科607 属1532 种;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有39 科77 属124 种。

  县境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

种类丰富。从苔藓、蕨类、裸子到被子植物种类丰富,分布了大量的温带属和众多的古老孓遗植物,如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连香树等。

  起源古老。植物区系中第三纪的古老植物较多,其中蕨类植物有中代的紫萁、芒萁、里白等属;有老第三纪的风尾蕨、石松、海金沙、水龙骨等属的古老植物。裸子植物中有产于晚白垩纪的松属、云杉属、红豆杉属;产于老第三纪的冷杉属、铁杉属、落叶松属、杉属、麻黄属等。被子植物在白垩纪晚期已出现有胡桃科、桦木科、山毛榉科、冬青科、忍冬科等植物。此外还有许多老第三纪已经出现的科。这些古老植物已知共有约50 多科,约占维管植物总科数的30% 以上。

  古老孑遗植物较多。光叶珙桐为古老的孑遗植物,是我国特产,现只残存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等省的部分山区。其次还有水青树、领春木、连香树、西康玉兰、望春玉兰、杜仲等均为第三纪的古老孑遗植物。裸子植物中的铁杉、杉木、三尖杉、红豆杉、榧树等都为古老残遗植物。特有科、属和单种、少种的科属较多。已知特有科有杜仲科、水青树科、大血藤科、珙桐科等。特有属有杉木、杜仲、水青树、珙桐、羌活、矮泽芹、岩匙、盾果草、动蕊花、巴山木竹、箭竹、慈竹、瘦房兰等。县境初步统计少种属(每属含6 种以下)有97 属,常见的有单叶升麻等。

   珍稀濒危植物多。如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香树等在县境均有分布。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有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银杏等4 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有四川红杉、油樟、连香树、水青树等12 种。

   地理成份复杂。县内植物区系以温带成份为主,热带成份也较丰富,与其周边地区有大体相似的特征,如岷江冷杉、紫果云杉也在川西北地区形成分布区,甘肃、青海成分与岷江成分在北川分布较多,而滇藏成分也有部分侵入。

   具有显著的过渡性。北川在地形上是处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森林优势种的地理分布上出现了地理替代或过渡现象,表现出南北和东西的过渡性质与替代现象。

  【脊椎动物资源】 据初步统计,全县脊椎动物共有脊椎动物5 纲27 目96 科465 种,其中鱼类2 目3 科3 属7 种;两栖类2 目6 科23 种;爬行类1 目6 科19 种;鸟类16 目56 科306 种;兽类7 目27 科111 种。

  县境动物区系具有如下特征:

  动物地理成份复杂,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保护区分布有古北界华北区、蒙新区及中国南方的动物成份。复杂性体现在全县分布的鸟类和兽类集中了全国绝大多数分布型,一些古老的动物在得以保存,主要体现在众多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主要成员在这里得以存,如大熊猫、金丝猴、野猪、猪獾、黑熊、豪猪等。

  动物区系的地区性差异十分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递升,东洋界成份逐渐减少,古北界成份逐渐增多。

  动物区系成份具有古老性与残遗性。许多物种是残遗物种和分布区极狭窄的物种。如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斑尾榛鸡等都属此类。

  珍稀濒危动物多: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豹、云豹、林麝、金雕、尾榛鸡等14 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动物有小熊猫、豺、猕猴、大灵猫、小灵猫、斑羚、鬣羚、黑鸢、鸳鸯、蓝马鸡、血雉、红腹角雉等50 种。属于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陆动物有245 种。

【昆虫资源】 现已知保护区内鉴定到种的昆虫有247 种,隶属于17 目84 科。其中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共41 科,占科总数48.81%。鞘翅目科数最多,约占科总数的21.43%。其次为鳞翅目,占科总数20.24%。从种的数量上看,鞘翅目最多,有75 种,占种总数的30.36%,其次为鳞翅目52 种,约占种总数的21.05%。竹节虫目最少,只有1 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并有少量古北界成分。

                               矿产资源

   县境矿产资源丰富,可开采的主要有:黄金(包括砂金和岩金)储量11.82 吨,赤铁矿C 级储量283万吨,D 级储量339 万吨,锰矿11.3 万吨,重晶石37万吨,石灰石10 亿吨,白云岩1 亿吨、板岩1 亿立方米、机砖页岩255 万吨、硅石数千万吨,煤C 级储量81.7 万吨、D 级储量83.3 万吨、地质储量113.1 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