谴责加反思,是我们的基本态度
|
|
美国好莱坞的枪战片、战争片,尽管场面惊心动魄、血肉横飞,但几乎没有人说在看这些影片时是站在了恐怖主义分子一边,更没有人会说是“幸灾乐祸”。虽然有不少的有识之士一再呼吁(美国和好莱坞)不要渲染和宣传暴力,但崇尚现代文明的大多数人一般认为那是一种“提醒”。
同情、谴责,加上反思,毫无疑问构成了中国大多数人对美国受袭击事件的基本态度。
我们同情无辜受害者的不幸,我们谴责恐怖主义分子的暴行,同时我们也进行反思,追问一个“为什么”。美国人因为重大伤亡,而发生了在整个国家上下一种复仇心态,国家的政治人物也受到这种复仇情绪的左右。战争,可能因此而在复仇情绪的笼罩下爆发,以至于发展到更多的生灵遭涂炭。也许,有人说这是惩罚性的报复。但换个角度,当美国的炸弹炸死了许多无辜者,这些无辜者的亲戚朋友和同族再进行对美国的袭击,是不是另一种程度的报复呢?
中国有句俗话:冤冤相报何时了。其实中国古人还有另一句话来告诫:解铃还须系铃人。许多人都在说这次的恐怖主义分子是恶魔。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魔”。美国方面披露,恐怖主义分子中的好些人在美国学习飞行知识,他们不仅有相当高的知识技能,有些还在号称民主自由的美国居住了很长的时间。如此大批受美国良好教育又长期在美国生活的人,仍然愿意放弃西方社会的舒适生活,用生命去做天下共愤的毁灭事情,他们必死的决心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美国受袭后,连事件的组织者和幕后支持者是谁都没搞清楚,美国官方和媒体就一口咬定阿富汗和本·拉登,并发誓要用一切手段、一切方法“消灭恐怖分子”,大批军队调往阿拉伯地区……
这时候,世界上的许多媒体尤其是欧洲媒体纷纷指出,恐怖主义的重要根源是美国的中东政策!以巴长期的军事冲突和以色列人对巴勒斯坦人的杀戮及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正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具有必死决心的狂热激进分子。他们正前仆后继,层出不穷。英国广播公司BBC、法国《世界报》都指出“问题症结在于美国的中东政策。”英国《卫报》以《最好的防御是公道》为题,指出美国人必须“公道”,“才能真正制止奥萨马在阿拉伯和穆斯林社会中得到的广泛支持。 ”
世界舆论的这些态度,也是同情与反思,同样是寻找一个“为什么”,和大多数中国人的态度基本一致。而偏偏有人专门对中国人进行“恐怖主义”描述,诬指中国有许多人站在袭击美国的恐怖主义分子一边,为美国遭此大难而“幸灾乐祸”。这是对中国民意的蓄意歪曲。按其逻辑,这些世界舆论不也是站在恐怖主义一边、对美国幸灾乐祸么?
(网友:野地西风)
|
来源:人民网 2001年9月19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