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单田芳家常饭不寻常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dayoo.com/roll/201203/24/10001538_107949961.htm 在 2016-08-26 13:21:08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单田芳家常饭不寻常(图)_广州_大洋网
 
 
 
 
 
 
 
 
:大洋网> >正文
手机看新闻手机看新闻字号

单田芳家常饭不寻常(图)

http://www.dayoo.com/http://www.dayoo.com/ 2012-03-24 00:47来源: 北京晚报 网友评论 (0)


“西府赵王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盏灯,手中一对擂鼓瓮金锤,谁也惹不起……”惊堂木一拍,78岁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白纸扇一抖,用他那略带沙哑的标志音说了声:“咱们言归正传!”引得多少国人如醉如痴地跟着他穿越古今、纵横四海。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正如姜昆所言,“单田芳评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时至今日,在单田芳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有录音记录的评书就已超过100部,据说每天都有超过1亿的听众在听他讲述的传奇,这些听众囊括了从30后到00后的几代中国人。

不会做饭会支招

“我是个不讲究的人,每天粗茶淡饭,萝卜、白菜、土豆是我最爱吃的,炒煮拌炖怎么吃都不腻,但家常饭里有不寻常的道理”。习惯了对单田芳“金戈铁马入梦来”般的仰视,直至与他面对面,听他说出对于饮食方面“顺其自然,粗茶淡饭”的见解,竟莫名地有了种大雅若俗的感喟。“我不下厨,可有一样,我会给做饭的保姆支招,”再往下听,就坐不住了,心想:这哪叫不讲究呀,分明是很讲究他爱吃咸菜,但为了吃出不一样的味道,他支招给保姆,把咸菜洗净,放上些许香油、味精调味;打卤面好吃,但许多人家习惯于图省事到超市买面条,而他则独独推崇手抻面,“讲究一抻抻出三米长”,卤里面掺和些木耳、笋片等,最重要是菜码的配料要全,什么绿豆芽、韭菜花、芝麻啥的都得有,而五味之首的大蒜则也要派上用场,“那叫一个香”;最要紧的是做米饭的火候,米要洗几次,下锅后要用手指量一量,到一定程度后加火焖。火一起来后,为怕漏气要把锅的周围围好布,直至听到“噗噗噗”的水声后再调至小火,但不要立即掀开锅,“那样米饭香气就全跑了”。在这同时可以做菜,过个十七八分钟后掀锅,这才能确保米饭原有的香味。

“不讲究”的单田芳不仅在家讲究支招,在外也力求吃出他自己的“那一口”来。他喜欢吃辽宁营口二本町小吃一条街的切糕,但要等着吃大师傅最新做的。看着大师傅把小推车洗得干干净净,面团一倒一大摊并向两边扩散开来,用刀子一切,分成几块三层厚的豆沙馅、枣馅糕块,往竹筒里一插,“就跟吃冰激凌似的”,单田芳像孩子般用舌头抿了抿嘴,垂涎欲滴的切糕活脱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同样与单田芳有着“食缘”的还有沈阳卖夜宵的老者,知道他爱吃火烧夹肉,每晚11点多老者必挑着担子来到其住处,“火烧……夹肉来”,一嗓子扯出好远,单田芳听到后马上出来迎候,不过拿过用刀切开烧饼再夹上肉的火烧只是第一步,回到屋后单田芳还要来个二度加工把炭火盆烧得通红,拿出铁箅子,把肉放在上面炙烤,再泡杯上好花茶,直至肉片外焦里嫩后再吃,“那滋味,赛过活神仙!”

滴酒不沾喝花茶

单田芳爱旅游,天南地北哪儿都跑,于是,各地小吃便成了他的最爱,什么天津狗不理、大麻花,南京夫子庙的香干、香豆等等,“见了就流口水”。而最令他魂牵梦萦的则是东北的切糕、酸菜汤、大煎饼,“这些东西既实惠好吃,又有营养”。而若问到他最发憷的是什么,他来了句:“那就是请客吃饭了”。面对五光十色的珍馐美味和人情往复的推杯换盏,他的感觉则常常是索然无味,每次硬着头皮挨到曲终人散,他便赶紧一溜烟儿往家跑,“回来找补点儿粥,就点儿炸馒头片,吃点儿老咸菜才算吃饱。”

单田芳发憷饭局,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怕喝酒,“一喝酒浑身就烧得慌,”若再追溯,还得从年轻时的一次出差说起。那天,看到火车上的服务员给旅客送餐,旅客喝着大扎啤酒、就着烧鸡,吃得有滋有味,便勾起了他的腹中馋虫。于是,他也有样学样地要了杯啤酒。可还没喝完,便如翻江倒海般上气不接下气了,赶紧到卫生间“连汤带水”都吐了出来。也许是条件反射使然吧,从那以后,他便视酒如“洪水猛兽”,再也不沾其毫厘了。

不喝酒的单田芳却颇爱饮茶,而且就爱花茶,其他茶则一概不沾,甚至某次有“拼命三郎”之称的导演张纪中买好机票邀请他一同到武夷山品大红袍,他都婉言谢绝了,颇有种为花茶守身如玉的范儿。而20多年前一次到南昌录评书,他还特意带了一斤好花茶以备不时之需,可计划却赶不上变化,谁成想主办方又约他补录了《三侠五义》、《薛家将》等节目,花茶喝完了,他到处去买也不见踪迹,只得临时以南方的大叶茶对付,“弄得很长时间嘴里都不是味,回北京后赶紧再换回花茶,感觉还是花茶香呀!”

顺其自然不强求

年近八旬讲究饮食的单田芳,谈起养生却一脸茫然:“其实我还真没有什么养生方法,反倒有许多有悖常理的做法呢。”单田芳坦言,他从不刻意学习电视和书报刊上的养生秘籍,看到小区里的老人天天晨练,自己也很佩服,可“压根儿就没长那根筋”。“我是经常录书累了,或突生兴致想到外面走走的时候,才出去活动活动。”而陪伴在他左右的,则是他养的那条狗。于是,邻居们便给他编了个顺口溜:“门前一老叟,牵着一条狗。不知狗遛人,还是人遛狗。”

单田芳几十年如一日,早晨5点就起床,他说这时他的精神最好。先沏杯花茶,开始静思一天要做的事,然后读书、吃早点,接着就是准备些评书段子,下午则几乎安排的都是外面活动。紧张忙碌的生活,让他无暇思考该怎样养生、保健,“顺其自然不强求”也就成了他的习惯用语。 “我这人心气儿重,这不,你们来采访,我睡午觉都在琢磨该怎样应答。”正当我们表示愧疚时,他却话锋一转,“但我非常愿意和人交朋友,这样自己永远可以接受新的东西。”单田芳在腾讯和新浪都开有微博,粉丝阵容颇为壮观 一个530万,一个130万。而他自己撰写的从少年时期谈到现在的40万字作品《往事随笔》也赚足了眼球。据悉,他参与策划的网络游戏《隋唐演义》也将于近期借助网络平台打造评书的独特魅力。“现在的曲艺界是个‘弱势’群体,一定要借助媒体和网络的帮衬和宣传才能发展壮大,请你们也帮助呼吁呼吁。”说着,他以手作躬,满眼沧桑事,几许壮志酬。

本报通讯员 张斌 本报记者 吕隽

(编辑: crawl)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广州日报大洋网(www.dayoo.com)

  • 订制《广州日报》手机报:发送AA106585772
  • 订制《信息时报》手机报:发送AB106585772

0 顶一下

返回页顶

 
 
 
 
 
 
 
 
 
 
 
 
 
 

赞助商链接

 
 
大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