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历史沿革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gzza.gov.cn/zjza/lsyg/ 在 2022-10-03 05:27:1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贵州正安县-历史沿革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走进正安 » 历史沿革

走进正安

历史沿革

沿革

正安县域,春秋战国时属大夜郎鄨国。秦改郡县制,北部属巴郡,南部属鄨县境域。汉代北部属涪陵县和枳县,南部先属犍为郡鄨县,后属牂牁郡鄨县。魏晋南北朝属平夷()郡鄨县。隋大业十年(614)属明阳郡黔州信安县。唐武德二年(619)属义州信宁县,继属智州、牢州、夷州。贞观十六年(642)县境属珍州。天宝元年(742)改珍州为夜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珍州。五代十国为前蜀和后蜀辖地。宋初属珍州乐源县。开宝元年(968)后珍州改名西高州。大观二年(1108)复名珍州。咸淳十年 (1274)珍州(乐源、绥阳)划归播州,隶夔州路。元代先属珍州,隶遵义总管府播南路,至元二十九年(1290)置珍州思宁等处长官司,隶播州沿边安抚司。至正二十三年(1363),明玉珍踞蜀称帝,建立西夏政权,改珍州,称真州思宁等处长官司。至洪武十七年(1384)改为真州长官司,隶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平播后,改土归流,真州长官司改为真安州,属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布政使司。治所在思宁里潏水园(今道真县旧城)。万历四十八年(1620 )迁三江里毋敛坝(今新州),清康熙元年(1662)迁古凤山麓(今正安县城),十二年(1673)迁德溪里土坪,十三年复迁古凤。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更遵义军民府为遵义府。雍正二年(1724),改真安州为正安州,六年正安州随遵义府隶贵州布政使司,自此正安始入黔籍。民国2(1913),贵州省公署发布露告,废正安州置正安县。民国3年,正安州始改为正安县,属黔中道。民国9年废道后,直属于贵州省。民国24年属第五督察区专员公署。民国30(1941)析正安东北地置道真县。19491220日,正安解放后,属贵州省遵义专员公署。 1958年,道真县并入正安县。 1961年恢复道真县建置。正安仍辖合并前区域。


境域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置真安州,共38甲。东至老鹰关交思南府务川县界 200里。南至长磏交绥阳县界100里。西至蟠龙河交桐梓县界100里。北至米粮娅交四川省南川县界115里。东南至黑溪沟交石叶、龙泉、媚潭、务川界145里。西南至草果山交绥阳县界85里。东北至白村坝交思南府务川县界200里,又至笋子盖交四川酉阳州彭水县界300里。西北至罗巴寨交桐梓县界90里,又至郭村坝交四川省涪州界250 里。清光绪年间,正安知州郎承漠在杠村石笋娅立黔蜀门屏石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理插花地,贵州巡抚将绥阳县之旺里十甲一带及务川县之石桥等处划拨正安。时因绥阳县绅民叶霭凡等出面抗议,延未实行,仅将务川县所属旦坪、石桥、大坪等处拨人。民国4(1915),复将绥阳县旺里十甲所属简家坪、官渡水一带插花地划归正安,改置德溪里四甲,属中一区。民国3071日,划出正安县北部六、七两区和第二、五区之一部分设置道真县。19547月,按照遵义专员公署遵专(54)民行字第039号文件批复,将正安县十区新模乡第910组划归务川县第二区珍珠乡管辖。同时,将务川县第二区高洞乡的一个组划归正安县第五区河渡乡管辖;10组划归正安县第五区三元乡管辖。19565月,按照贵州省人民委员会(56)省民字第295关于务川、正安、道真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给务川、正安、道真县人委会的通知,将插人正安县中观、长岭 2 个乡腹部的务川县中朝乡长15公里,宽7.5公里的2个行政村,13个行政组,635户,2004人和正安、务川两县共管的中观场,划归正安县管辖。195812月,将道真县域并人正安县。19618月,恢复道真县建置,正安仍辖原域,即东经107°4′ 107°41 ' ,北纬 28°9′ 28°51′。县域东抵务川,东南靠凤冈,南邻湄潭,西南接绥阳,西北毗桐梓,北与四川省南川县相连,东北和道真县接壤。南北长79公里,东西宽62公里。1990年,全境总面积259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