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四川概况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sc.gov.cn/10462/10778/10876/2013/3/27/10253724.shtml 在 2022-11-28 01:59:13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四川概况-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2020-07-26

四川概况

  • 2013年03月27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字体:
  • 四川概况

    省长:魏宏

    省会:成都市

    省政府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30号

    邮政编码:610016

    省政府网址:http://www.sc.gov.cn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5位,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是我们国家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 形

    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五大部分。四川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4.2%、10.3%、8.2%、7.3%。土壤类型丰富,共有25个土类、63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3.48%和32.60%。

    气 候

    四川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向东部平原过渡地带,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四川省基本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湿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特别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经常发生。

    土 地

    全省土地资源分为12个一级利用类型,57个二级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现状以林牧业为主,林牧地集中分布于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山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68.9%;耕地则集中分布于东部盆地和低山丘陵区,占全省耕地的85%以上;园地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和西南山地,占全省园地的70%以上;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区和丘陵区。

    矿产资源

    四川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且种类较齐全。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和矿区达到101种和2219处,其中有57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5位,钛、钒、锂、轻稀土、岩盐、芒硝等14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全省矿产资源供应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的矿物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大省。

    水资源

    四川省水资源丰富,居全国前列。全省降水量大,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739.86亿立方米。四川水资源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共有2816条,号称“千河之省”。水资源总量约为2616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61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49亿立方米。

    动植物资源

    四川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许多珍稀、古老的动植物种类,是全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

    植物种类异常丰富。全省有高等植物近1万种,分属232科,1600属。其中裸子植物种类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被子植物种类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3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49种。截至2012年末,全省森林覆盖率为35.3%,木材蓄积量居全国第二。

    动物资源丰富。全省有脊椎动物近1300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5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13种。全省野外大熊猫数量为1206只,占全国总数的76%,其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动物中可供积极利用的种类占50%以上。四川雉类资源亦极为丰富,雉科鸟类达20种,占全国雉科总数的40%,其中有许多珍稀濒危雉类,如雉鹑、四川山鹧鸪、绿尾虹雉等。近年来,四川省境内新纪录到鸟类19种。

    湿地面积广阔。我省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湖泊、河流和库塘等类型,全省湿地总面积421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8.7%。其中河流湿地面积约56.4万公顷,主要包括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沱江、嘉陵江等长江上游重要的干流和支流;沼泽湿地总面积143.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阿坝州和甘孜州的高寒地区。

    旅游资源

    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数量和品位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

    全省有世界遗产5处,其中: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1处(峨眉山--乐山大佛),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都江堰)。列入联合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有4处(九寨、卧龙、黄龙、稻城亚丁)。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九寨沟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25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0个。卧龙、蜂桶寨、喇叭河、草坡、鞍子河、黑水河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作为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地最精华区域,也已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全省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1处,省级森林公园54处。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已发现地质遗迹220余处,有兴文和自贡2处世界级地质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14处,其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61处。

    人 口

    人口统计

    201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07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15.6万人,乡村人口4560.6万人,城镇化率43.5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79.73万人,人口出生率9.89‰,比上年上升0.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5.79万人,人口死亡率6.92‰;人口自然增长率2.97‰。

    民族及民族分布

    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5个少数民族,490.8万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少数民族。四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社会生活

    教 育

    2012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万所,在校生(学历教育)1579.9万人,教职工95.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9.6万人。

    义务教育。全省小学8586所,招生101.0万人,在校生560.7万人;初中3908所,招生98.8万人,在校生304.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13所,招生8398人,在校生4.4万人。

    中等及职业教育。全省普通高中735所,招生52.2万人,在校生151.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630所,招生54.4万人,在校生139.9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注册学员279.3万人(次)。

    高等教育。全省普通高校99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22.4万人,增长7.4%;毕业生28.7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40个,招生27553人,在校生85626人,毕业生22198人。

    成人教育。全省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33.0万人;成人中学在校生4.9万人;参加学历教育自学考试66万人。

    科 技

    2012年末,全省拥有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4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2个。全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4人。2012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1600项,成交金额119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1010项。2012年,全省共申请专利66312件,专利授权42220件,其中新增专利实施项目5487项,新增产值866.49亿元。

    文 化

    2012年末,全省拥有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68个,艺术表演场所45个,文化馆205个,文化站4600个,公共图书馆171个。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3个。全年摄制电视剧6部,电影故事片11部。

    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进入常态,2012年共接待观众3597万人次。2012年末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12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460项。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2012年末拥有无线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8座,广播电视台158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7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6.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电视综合覆盖率97.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1396.4万户,比上年增加56.1万户。

    卫 生

    2012年末,全省拥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76073个,床位39.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7.9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2万人,注册护士13.4万人。

    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2012年新增省级卫生城市2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比上年提高3.0和1.9个百分点。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6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医疗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部涉农县(市、区),参合率98.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提高到60.9%。基本药物上网采购率98.2%。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降至31.81/10万、10.2‰和13.3‰。

    体 育

    2012年,全年省优秀运动队获世界级比赛金牌13枚、银牌25枚、铜牌3枚;获亚洲级比赛金牌19枚、银牌4枚;获全国比赛金牌23枚、银牌16枚、铜牌26枚。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38.0亿元,增长13.8%,共筹集公益金10.9亿元。全省建成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5所、省级18所,市(县)级业训重点单位30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25个。全省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5700条,当年新建1205条。投入专项资金1.1亿元实施体育“十项惠民行动”,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74个。

    经 济

    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

    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3849.8亿元,增长12.6%。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579元,增长12.3%。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1元,分别增长13.5%和14.2%。

    GDP 比 重

    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297.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587.8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7964.8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64.9%和30.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579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2:52.4:33.4调整为13.8:52.8:33.4。

    农业产值和增长率

    2012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47.6千公顷,增长1.2%;药材播种面积101.8千公顷,增长3.0%;蔬菜播种1246.1千公顷,增长3.4%。

    全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0.7%。其中,小春粮食产量增长1.8%;大春粮食增长0.5%。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86.6万吨,增长2.9%;烟叶产量27.4万吨,增长10.1%;蔬菜产量3764.7万吨,增长5.3%;茶叶产量21.0万吨,增长12.9%;水果产量808.1万吨,增长5.3%;药材产量41.3万吨,增长6.7%。

    养殖业中大牲畜生产逐步向好,小家禽保持健康发展。全年生猪出栏增长2.4%;牛出栏增长1.2%;羊出栏增长0.8%;家禽出栏增长7.0%;兔出栏增长5.4%。禽蛋及牛奶产量分别增长1.1%和0.7%。

    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193.3千公顷。其中,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52.0千公顷,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6.7千公顷;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17710.0千公顷。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19个,其中省级湿地公园9个(2012年新批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0个(2012年新批建3个)。年末森林覆盖率35.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9.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水产品产量118.9万吨,增长6.0%。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1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66.8万公顷。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40平方公里,累计67702平方公里。新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97万人。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268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694万千瓦,增长7.8%。全年农村用电量156.0亿千瓦小时,增长5.0%。

    工业增加值和增长率

    2012年,全省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08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9%。季度审批后新建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9户,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12576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065.7亿元,增长13.3%。实现利税总额3892.1亿元,增长20.0%。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2142.7亿元,增长22.7%。其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559.2亿元,增长11.4%;股份制企业1457.0亿元,增长20.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82.7亿元,增长44.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9.4。

    财政收入

    2012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4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税收收入1827.2亿元,增长18.8%。地方公共财政支出5431.1亿元,增长16.2%。

    国内贸易

    2012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分地域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73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771.7亿元,增长14.4%。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46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实现商品零售额4035.8亿元,增长23.5%。

    外贸状况

    2012年,全省进出口总额59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出口额384.6亿美元,增长32.5%;进口额206.7亿美元,增长10.5%。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38.1亿美元,增长7.9%;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2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6%。

    外资利用状况

    2012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05.5亿美元,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89家,累计批准9904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98.7亿美元,增长3.6%。落户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87家。年末驻川外国领事机构9家。

    金融、证券和保险

    201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1130.8亿元,比年初增加63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9264.2亿元,比年初增加2603.0亿元,增长15.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560.4亿元,比年初增加3530.5亿元,增长16.0%。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7273.4亿元,比年初增加1395.5亿元,增长8.8%。年末人民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9438.3亿元,增长20.4%。

    2012年末,全省共有保险公司69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30家,寿险公司34家,养老险公司3家和健康险公司2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有中资公司55家,外资公司14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819.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71.5亿元,增长20.6%;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48.0亿元,下降1.0%。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232.9亿元,增长21.9%。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41.3亿元,增长29.2%,人身险赔付支出91.6亿元,增长12.1%。

    2012年末,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03家,其中A股90家、H股公司15家(2家公司A、H股两地上市)。全年累计实现融资252.5亿元。其中4家公司首发融资45.2亿元,12家公司再融资207.3亿元。

    2012年末,全省有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3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243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1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全年新增16家证券营业部,8家期货营业部,2家基金公司分公司。

    环境保护

    2012年,全省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发展项目共计97个,支持资金5.8亿元。争取中央财政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2.8亿元和关闭落后小企业补助资金1.93亿元。获得国家节能资金补助4.3亿元。全面完成433户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7.18%。2012开展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63个,企业预算总投资18.7亿元,省级环保专项补助资金1.4亿元。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开展工业污染治理项目203个,总投资18.2亿元,省级环保专项补助资金约1.2亿元,省政府限期治理的100户工业污染企业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32条重点小流域治理全面展开,依法新划定6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012年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67个,面积90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6%。国家级生态县7个,省级生态县24个。

    安全生产

    2012年,我省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7600起、死亡3493人,比上年减少593起、141人,分别下降3.3%和3.9%。自2001年以来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保持下降态势。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5人,下降14.0%;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20人,下降12.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2.35人,下降11.4%;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3.047人,下降5.6%。

    通 信

    2012年,我省邮电业务总量6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3.2亿元,增长28.0%;电信业务总量620.2亿元,增长13.3%。年末拥有局用交换机容量(含接入网)1789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3749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47万户,比上年减少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498万户,增加698万户。电话普及率76.1%,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15%,移动电话普及率61.1%。固定互联网用户838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数3974万户,光缆线路长度83.5万公里。

    交 通

    2012年,全省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130.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6%;完成旅客周转量1697.5亿人公里,增长9.1%。

    铁 路

    2012年,全省铁路运输货物周转量694.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2%;旅客周转量259.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9%。截至2012年底,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514公里。

    公 路

    2012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334公里。2012年,全省累计完成公路运输旅客周转量1004.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1.6%;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325.2亿吨公里,同比增加16.3%。

    水 运

    正积极建设川南泸州-宜宾-乐山和川东北广安-南充-广元两大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全省内河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100万标箱,建成和在建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233万标箱。2012年,全省内河港口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1万标箱,同比增长48.25%。全省水路旅客周转量2.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8%;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103.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8%。

    航 空

    2012年,全省民航完成旅客周转量430.2亿人公里,增长6.1%;货物周转量7.3亿吨公里,降低6.1%。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概况

  • 2013年03月27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四川概况

    省长:魏宏

    省会:成都市

    省政府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30号

    邮政编码:610016

    省政府网址:http://www.sc.gov.cn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5位,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是我们国家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 形

    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五大部分。四川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4.2%、10.3%、8.2%、7.3%。土壤类型丰富,共有25个土类、63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3.48%和32.60%。

    气 候

    四川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向东部平原过渡地带,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四川省基本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湿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特别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经常发生。

    土 地

    全省土地资源分为12个一级利用类型,57个二级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现状以林牧业为主,林牧地集中分布于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山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68.9%;耕地则集中分布于东部盆地和低山丘陵区,占全省耕地的85%以上;园地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和西南山地,占全省园地的70%以上;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区和丘陵区。

    矿产资源

    四川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且种类较齐全。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和矿区达到101种和2219处,其中有57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5位,钛、钒、锂、轻稀土、岩盐、芒硝等14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全省矿产资源供应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的矿物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大省。

    水资源

    四川省水资源丰富,居全国前列。全省降水量大,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739.86亿立方米。四川水资源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共有2816条,号称“千河之省”。水资源总量约为2616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61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49亿立方米。

    动植物资源

    四川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许多珍稀、古老的动植物种类,是全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

    植物种类异常丰富。全省有高等植物近1万种,分属232科,1600属。其中裸子植物种类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被子植物种类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3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49种。截至2012年末,全省森林覆盖率为35.3%,木材蓄积量居全国第二。

    动物资源丰富。全省有脊椎动物近1300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5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13种。全省野外大熊猫数量为1206只,占全国总数的76%,其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动物中可供积极利用的种类占50%以上。四川雉类资源亦极为丰富,雉科鸟类达20种,占全国雉科总数的40%,其中有许多珍稀濒危雉类,如雉鹑、四川山鹧鸪、绿尾虹雉等。近年来,四川省境内新纪录到鸟类19种。

    湿地面积广阔。我省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湖泊、河流和库塘等类型,全省湿地总面积421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8.7%。其中河流湿地面积约56.4万公顷,主要包括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沱江、嘉陵江等长江上游重要的干流和支流;沼泽湿地总面积143.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阿坝州和甘孜州的高寒地区。

    旅游资源

    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数量和品位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

    全省有世界遗产5处,其中: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1处(峨眉山--乐山大佛),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都江堰)。列入联合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有4处(九寨、卧龙、黄龙、稻城亚丁)。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九寨沟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25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0个。卧龙、蜂桶寨、喇叭河、草坡、鞍子河、黑水河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作为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地最精华区域,也已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全省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1处,省级森林公园54处。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已发现地质遗迹220余处,有兴文和自贡2处世界级地质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14处,其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61处。

    人 口

    人口统计

    201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07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15.6万人,乡村人口4560.6万人,城镇化率43.5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79.73万人,人口出生率9.89‰,比上年上升0.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5.79万人,人口死亡率6.92‰;人口自然增长率2.97‰。

    民族及民族分布

    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5个少数民族,490.8万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少数民族。四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社会生活

    教 育

    2012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万所,在校生(学历教育)1579.9万人,教职工95.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9.6万人。

    义务教育。全省小学8586所,招生101.0万人,在校生560.7万人;初中3908所,招生98.8万人,在校生304.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13所,招生8398人,在校生4.4万人。

    中等及职业教育。全省普通高中735所,招生52.2万人,在校生151.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630所,招生54.4万人,在校生139.9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注册学员279.3万人(次)。

    高等教育。全省普通高校99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22.4万人,增长7.4%;毕业生28.7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40个,招生27553人,在校生85626人,毕业生22198人。

    成人教育。全省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33.0万人;成人中学在校生4.9万人;参加学历教育自学考试66万人。

    科 技

    2012年末,全省拥有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4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2个。全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4人。2012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1600项,成交金额119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1010项。2012年,全省共申请专利66312件,专利授权42220件,其中新增专利实施项目5487项,新增产值866.49亿元。

    文 化

    2012年末,全省拥有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68个,艺术表演场所45个,文化馆205个,文化站4600个,公共图书馆171个。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3个。全年摄制电视剧6部,电影故事片11部。

    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进入常态,2012年共接待观众3597万人次。2012年末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12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460项。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2012年末拥有无线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8座,广播电视台158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7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6.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电视综合覆盖率97.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1396.4万户,比上年增加56.1万户。

    卫 生

    2012年末,全省拥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76073个,床位39.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7.9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2万人,注册护士13.4万人。

    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2012年新增省级卫生城市2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比上年提高3.0和1.9个百分点。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6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医疗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部涉农县(市、区),参合率98.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提高到60.9%。基本药物上网采购率98.2%。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降至31.81/10万、10.2‰和13.3‰。

    体 育

    2012年,全年省优秀运动队获世界级比赛金牌13枚、银牌25枚、铜牌3枚;获亚洲级比赛金牌19枚、银牌4枚;获全国比赛金牌23枚、银牌16枚、铜牌26枚。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38.0亿元,增长13.8%,共筹集公益金10.9亿元。全省建成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5所、省级18所,市(县)级业训重点单位30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25个。全省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5700条,当年新建1205条。投入专项资金1.1亿元实施体育“十项惠民行动”,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74个。

    经 济

    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

    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3849.8亿元,增长12.6%。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579元,增长12.3%。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1元,分别增长13.5%和14.2%。

    GDP 比 重

    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297.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587.8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7964.8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64.9%和30.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579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2:52.4:33.4调整为13.8:52.8:33.4。

    农业产值和增长率

    2012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47.6千公顷,增长1.2%;药材播种面积101.8千公顷,增长3.0%;蔬菜播种1246.1千公顷,增长3.4%。

    全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0.7%。其中,小春粮食产量增长1.8%;大春粮食增长0.5%。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86.6万吨,增长2.9%;烟叶产量27.4万吨,增长10.1%;蔬菜产量3764.7万吨,增长5.3%;茶叶产量21.0万吨,增长12.9%;水果产量808.1万吨,增长5.3%;药材产量41.3万吨,增长6.7%。

    养殖业中大牲畜生产逐步向好,小家禽保持健康发展。全年生猪出栏增长2.4%;牛出栏增长1.2%;羊出栏增长0.8%;家禽出栏增长7.0%;兔出栏增长5.4%。禽蛋及牛奶产量分别增长1.1%和0.7%。

    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193.3千公顷。其中,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52.0千公顷,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6.7千公顷;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17710.0千公顷。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19个,其中省级湿地公园9个(2012年新批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0个(2012年新批建3个)。年末森林覆盖率35.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9.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水产品产量118.9万吨,增长6.0%。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1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66.8万公顷。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40平方公里,累计67702平方公里。新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97万人。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268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694万千瓦,增长7.8%。全年农村用电量156.0亿千瓦小时,增长5.0%。

    工业增加值和增长率

    2012年,全省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08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9%。季度审批后新建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9户,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12576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065.7亿元,增长13.3%。实现利税总额3892.1亿元,增长20.0%。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2142.7亿元,增长22.7%。其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559.2亿元,增长11.4%;股份制企业1457.0亿元,增长20.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82.7亿元,增长44.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9.4。

    财政收入

    2012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4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税收收入1827.2亿元,增长18.8%。地方公共财政支出5431.1亿元,增长16.2%。

    国内贸易

    2012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分地域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73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771.7亿元,增长14.4%。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46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实现商品零售额4035.8亿元,增长23.5%。

    外贸状况

    2012年,全省进出口总额59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出口额384.6亿美元,增长32.5%;进口额206.7亿美元,增长10.5%。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38.1亿美元,增长7.9%;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2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6%。

    外资利用状况

    2012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05.5亿美元,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89家,累计批准9904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98.7亿美元,增长3.6%。落户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87家。年末驻川外国领事机构9家。

    金融、证券和保险

    201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1130.8亿元,比年初增加63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9264.2亿元,比年初增加2603.0亿元,增长15.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560.4亿元,比年初增加3530.5亿元,增长16.0%。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7273.4亿元,比年初增加1395.5亿元,增长8.8%。年末人民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9438.3亿元,增长20.4%。

    2012年末,全省共有保险公司69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30家,寿险公司34家,养老险公司3家和健康险公司2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有中资公司55家,外资公司14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819.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71.5亿元,增长20.6%;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48.0亿元,下降1.0%。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232.9亿元,增长21.9%。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41.3亿元,增长29.2%,人身险赔付支出91.6亿元,增长12.1%。

    2012年末,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03家,其中A股90家、H股公司15家(2家公司A、H股两地上市)。全年累计实现融资252.5亿元。其中4家公司首发融资45.2亿元,12家公司再融资207.3亿元。

    2012年末,全省有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3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243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1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全年新增16家证券营业部,8家期货营业部,2家基金公司分公司。

    环境保护

    2012年,全省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发展项目共计97个,支持资金5.8亿元。争取中央财政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2.8亿元和关闭落后小企业补助资金1.93亿元。获得国家节能资金补助4.3亿元。全面完成433户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7.18%。2012开展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63个,企业预算总投资18.7亿元,省级环保专项补助资金1.4亿元。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开展工业污染治理项目203个,总投资18.2亿元,省级环保专项补助资金约1.2亿元,省政府限期治理的100户工业污染企业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32条重点小流域治理全面展开,依法新划定6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012年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67个,面积90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6%。国家级生态县7个,省级生态县24个。

    安全生产

    2012年,我省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7600起、死亡3493人,比上年减少593起、141人,分别下降3.3%和3.9%。自2001年以来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保持下降态势。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5人,下降14.0%;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20人,下降12.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2.35人,下降11.4%;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3.047人,下降5.6%。

    通 信

    2012年,我省邮电业务总量6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3.2亿元,增长28.0%;电信业务总量620.2亿元,增长13.3%。年末拥有局用交换机容量(含接入网)1789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3749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47万户,比上年减少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498万户,增加698万户。电话普及率76.1%,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15%,移动电话普及率61.1%。固定互联网用户838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数3974万户,光缆线路长度83.5万公里。

    交 通

    2012年,全省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130.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6%;完成旅客周转量1697.5亿人公里,增长9.1%。

    铁 路

    2012年,全省铁路运输货物周转量694.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2%;旅客周转量259.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9%。截至2012年底,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514公里。

    公 路

    2012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334公里。2012年,全省累计完成公路运输旅客周转量1004.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1.6%;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325.2亿吨公里,同比增加16.3%。

    水 运

    正积极建设川南泸州-宜宾-乐山和川东北广安-南充-广元两大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全省内河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100万标箱,建成和在建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233万标箱。2012年,全省内河港口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1万标箱,同比增长48.25%。全省水路旅客周转量2.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8%;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103.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8%。

    航 空

    2012年,全省民航完成旅客周转量430.2亿人公里,增长6.1%;货物周转量7.3亿吨公里,降低6.1%。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管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单位:四川省大数据中心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