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首义.如来福地”--荣县,古称荣州。这里,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的故乡;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官牧荣州刺史时赞道“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这里,建立了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县政权,比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早半月宣布独立、被孙中山先生誉为“首义实先天下”。这里,有世界第一大如来佛,素有“乐山大佛雄,荣县大佛美”之赞誉。
荣县地处川南,幅员面积1609平方公里,人口约70万。现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60所,教职员工6887人,在校中小学生66380人,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71个。
荣县教育人秉承吴老的教育思想,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谱写了绚丽的华章。曾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评为“扫盲工作先进地区获奖单位”; 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教“先进集体”;被四川省教育厅表彰为“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省民政厅和省残联表彰为“特殊教育先进县”。
从“起立”到“起跳”的跨越
--荣县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纪实
图: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经常化
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海林,市委副书记陈华视察我县教育
图:市委副书记、市长雷洪金视察我县教育
图: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丹调研教育工作
图:县委副书记、县长荣全调研教育工作
图:教师教育
图:获得省运会女排亚军
图:优美的校园环境
本站讯 (本站记者 兰泉 张勇) 安全整洁的楼房,教育设施一应俱全;窗明几净的教室,书声朗朗;宽阔的操场上,孩子追逐嬉戏;校园的上空,国旗高高飘扬……走进荣县城乡各学校,记者见到了一幕幕朝气蓬勃的场景。近年来,荣县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理念、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师资素质、健全教育设施、增强平安和谐、营造优美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在全县展开了一场向均衡教育、和谐教育、公平教育进军的攻坚战,使农村学生像城里孩子一样“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
号角响起 风帆起航
“办好教育、发展经济是时代赋予荣县县委、县政府的历史重任。荣县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与‘科教兴县’战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县域内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到了教育发展‘三个优先’。”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丹告诉记者,一是把教育工作优先列入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度;二是在研究和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时,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三是在制定年度财政预算时,优先保证教育事业的需要。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进力度,制定了《关于“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
县委、县政府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了定期和不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三年来,县委常委会14次、县政府常务会20次研究教育工作,及时解决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县人大、县政协每年都要对教育工作进行视察和专题研究。同时,建立了教育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县领导、县级部门与单位联系学校制度,健全了教育扶持制度。各职能部门积极支持县域教育发展,发展改革部门将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财政部门及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人事部门在编制、岗位设置、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税务部门加大城市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的征收力度;综治、工商、城管、文化等部门不断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公安、司法等部门加强了警校共育。
县委、县政府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作为“普法”的重要内容,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一是健全了教师工资福利保障机制。教师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了工资专户管理和财政直发制度,确保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2009年实施绩效工资后,按时足额直发了全县义务段教师的绩效工资。二是坚持了教师表彰制度。每年教师节,县委、县政府都要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和支教教师。近三年表彰优秀教师和支教教师480人次,投入资金4.1万元。三是实施“三名工程”,彰显示范引领作用。三年来,共培养了市名校长2人、名教师2人,县名校长11人、名教师24人。四是坚持了教师慰问制度。每年春节前夕,县委县政府组织工会、民政、教育、人事等相关部门,看望慰问困难教职工。近三年慰问困难教职工312人次,投入资金15万元。
加大投入 动力十足
“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荣县不断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财政投入主渠道,整合资源,增加投入,确保了教育优先发展。
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三个增长”。县政府努力调整本级财政的支出结构,增加教育经费预算,合理安排使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切实做到了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一是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07-2009年,教育拨款分别为17725万元、19330万元、27553万元,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20141万元、21345万元、22404万元。三年来,全县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19266万元,其中用于教育8927万元,同时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的县级部分967.78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二是在校学生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近三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分别为1448元、1941元、3013元;初中分别为1427元、1837元、2754元。三是教师工资和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近三年教师人均年工资为16678元、17680元、24915元。生均公用经费,小学分别为314.73元、366.37元、510.63元,初中分别为422.84元、567.37元、604.45元。
教育经费管理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上级下拨的教育专款、预算内教育经费和学校预算外收入实行“统一管理、分校核算”,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按照省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统筹安排学校经费并及时足额拨付。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免除杂费补助资金、公用经费和其他专项资金,全额划拨给教育部门和学校,各项教育专项经费、教育附加费等全额用于教育,应由县级财政配套的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确保了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确保无截留、挤占和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发生。建立教育经费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定期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教育经费预、决算情况,主动接受监督检查。
教育经费保障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保运转为重点。加大教育“普九”债务的化解力度,“普九”债务从学校剥离。从2007年底开始逐步偿还,到2009年初,已全部化解“普九”债务和教育其他债务,全县共计2628万元,其中“普九”债务1550.3万元,其他债务1077.7万元。二是突出保安全为重点。县委、县政府将维护、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纳入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三是突出教育惠民为重点。严格执行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切实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三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计16.84万人次,6055.90万元;免教科书计14.16万人次,1648.36万元;对贫困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计6.53万人次,923.7万元。总计减轻义务段学生家长负担8627.96万元。此外,还累计为5710名中职贫困学生提供生活补助749万元。
均衡发展 资源共享
吴玉章说:“以人为本,人人平等,人人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这是他对教育事业的高瞻远瞩,也是对家乡教育的热切期盼。荣县以“五大抓手”为根本,大力实施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危房改造、教育技术装备、运动场地建设工程等,全面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极大地缩小了城乡学校间的办学差距。
校点布局趋于合理。县政府从2003年开始进行校点布局调整,到2007年底,撤并合村小、初级中学75所。2008年8月,县委、县政府按照“相对集中,方便入学、改善条件、提高效益”的原则,通过撤并、停招、扩建等方式,再次调整全县校点布局,呈现出“高中进城,初中下山归线,小学一乡(镇)一校”的局面。
教育管理趋于均衡。荣县着力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实施以城带乡,以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工程,采取以一校带一校或一校带几校的方式,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实行学校捆绑式管理,共享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资源,实现共同提高。东街小学与留佳小学、西街小学与同心小学等结对帮扶,搭建起城乡教育携手的平台。
办学条件趋于完善。荣县大力实施校安工程,近年来,共投入1.66亿元,消除危房13.44万平方米,新建校舍7.11万平方米,维修加固8.18万平方米。建成了黄大清学校等8所标准化学校;新建了金台、度新等2所村小;新建了鼎新学校等23所学校的学生宿舍、食堂、厕所;改造或硬化了县职教中心等20多所学校的运动场。为了改善中小学校的技术装备水平,县政府投入3825万元,建立了荣县教育城域网,实现了“校校通”,搭建了视频教学会议系统、学籍管理平台、电子政务平台、数字图书馆及资源库等。
校园文化趋于丰富。荣县各学校以校本文化为依托,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全面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国学经典”进校园、校园歌舞、书画、体育竞赛等文体艺术活动,校园文化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荣县富南学校的“以美育人”、 荣新小学的“书香校园”、黄大清学校的“感恩教育”等主题校园文化建设,凸现了我县校园文化“一校一品”的特点。
师资水平趋于均衡。荣县制定并落实了有利于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的措施。在新教师派遣、职称评聘和教师流动等方面适度向农村学校倾斜,坚持城区学校向农村学校、中心校向村小轮岗与交流方式,缩小了乡镇之间、学校之间的师资差距。近三年,共选派360余名优秀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让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进修锻炼,实现了城乡教师教学水平互助提高。
群星闪耀 山花烂漫
“品端学粹”才能“贡献于吾国社会”。在吴老教育思想引领下,荣县特殊教育、职业教育、艺术教育呈现出勃勃发展生机,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莘莘学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残疾孩子快乐成长。荣县把特殊教育作为“两基”巩固提高的战略重点。一是建立健全了“三残”儿童少年入学保障机制。对“三残”儿童少年入学实行“零拒绝”,形成了县特殊教育学校为示范,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格局。2009年,“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47%。二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盲生吴翔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获国家级优秀奖。我县残疾学生在市“志坚杯”残运会上连续三年获团体冠军,参加四川省第七届残运会,获得一金两银两铜的优异成绩。三是坚持科研兴特校,开设了珠宝加工、十字绣等课程,先后有12名听残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就读。2009年7月,荣县特校被国务院评为“残疾人之家”,该校校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
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荣县按照“调整布局,整合资源”的思路,以争创“示范性职教中心”为突破口,以扩大职教规模、提升职教质量、提高就业水平、提高创业能力为重点,大力发展中职教育。2008年8月,荣县职高与荣县技工校合并成立荣县职教中心,三年来,共投入经费1000万元,新建综合实训大楼,添置了服装、汽修等十个专业的设备设施。同时,创新办学模式,推进校企合作,荣县职教中心与渐飞机械集团联合举办机械加工专业,该企业投入400万元添置设备设施。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职教中心52名国防专业的学生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赞扬。荣县职教中心国防支部被表彰为“四川省优秀抗震救灾志愿服务集体”。落实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在经费投入、生活保障、学习指导等方面全方位关怀体贴。
艺术奇葩灿烂绽放。荣县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坚持每年举办中小学生篮球比赛 、普通话比赛、独唱独奏比赛、书画摄影作品展,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比赛。荣县同心小学参加全省少儿国际象棋比赛,连续两年获得团体冠军;荣县中学女子排球队参加第十一届省运会,获得甲、乙组亚军,荣县中学赛艇、皮划艇队获得7枚金牌。我县学生王梦雅获得第八届CCTV电视模特大赛女子组亚军;徐媛获国际象棋国家级候补大师称号;杨际玉成为上海世博会欧洲区3名举旗手之一。荣县中学被省教厅、省体委命名为“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同心小学被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联合授予“国家象棋传统学校”。
众手浇花 普惠万民
爱家乡、爱教育、爱学生,一笔笔捐款如涓涓细流,滋润着一个个渴求知识的孩子。社会各界及热心人士的积极参与,使荣县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学校成为了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美籍华人黄大清先生捐资400余万元,用于原度佳镇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修建了教师公寓、师生食堂,改造了学校大门、标准化的运动场、水冲厕所,实施了学校亮化工程、绿化工程,学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度佳镇学校更名为荣县黄大清学校,黄大清先生被聘为该校名誉校长。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澳门红十字会伸出援助之手,筹集100多万澳门元为雷音小学修建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沐浴室等;自贡金龙水泥有限公司,赞助50多万,用于东兴学校大门改造、操场硬化、校园绿化等,两所边远学校办学条件有较大提高,山区孩子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双石镇明德小学,为双石镇学校的一个校点,前身为荣县金台乡小学,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先生亲自设计规划校园,并捐资40万元修建教学楼、硬化操场,如今的明德小学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一流。
--深圳市正立业卫生服务有限公司虞尚正先生捐资26万元,用于东佳镇学校学生宿舍楼改造、学校操场硬化、校园绿化以及学生宿舍钢架床、办公室空调、广播系统等,捐资6万元新马校点操场硬化、教学楼维修、公路硬化,使东佳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提升。
提高素质 培育新人
教育工作者是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学生是民族振兴的坚强基石。荣县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培养造就一代新人。
荣县建立了教师“选、培、管、用”机制,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积极组织“三万工程”、名师工程,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做到师训工作的培训基地、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经费“四落实”,开展教师“四个一”评选、“优质课”赛课等活动,支持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提高学历。目前,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均达到省上规定标准,三年来,共培养了县级骨干教师610人、市级骨干教师450人、省级骨干教师35人。
荣县以活动为载体,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以留守学生、残疾学生、困难学生为教育关爱重点,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了军政府旧址、烈士陵园、玉章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免费为学生开放;开展了荣县中学每年一届的“红歌会”、荣新小学“我为祖国绘新图”绘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磨砺坚强意志”、“迈向青春第一步”等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全县有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57名,学生咨询数达2237人;县关工委老同志每期深入各乡镇学校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专题讲座,举办爱国主义图片资料展等。
“穷不办教育穷根难断,富不办教育富不长久。县委、县政府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和‘双试点’县的机遇,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让每个孩子能共享到城乡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县委副书记、县长荣全说。县委、县政府用睿智的目光审视着荣县教育,勾勒着荣县教育美好的蓝图;一位位校长、一批批教师,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铺就了荣县美好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荣县的教育一定会奏出更加美丽、辉煌、动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