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不支持Flash
|
|
|
应云卫何许人也?他为何要为戏下跪?他又是给谁下跪?这段老龙门阵陈年悠远,事发地就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重庆。 应云卫,浙江慈溪人,1904年9月17日出生于上海。自“五四”运动起,即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新文艺运动,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开拓者,是中国电影创业的先行者。似如此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为何要为戏下跪?他又是对谁下跪呢?这话还得从七十年前那场抗日烽烟说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应云卫出任上海救亡演剧三、四队总队长,率先将抗战活虎剧推上了上海街头。上海陷落后,应云卫在武汉经阳翰笙介绍加入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出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他导演的《八百壮士》,上演后轰动武汉,从此开始了他执导场面宏大、悲壮激烈的抗战题材影剧。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应云卫随着西迁的人流来到重庆。到重庆,他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是阳翰笙的《塞上风云》。此后,他将自己的才华倾注在了大后方戏剧舞台上。1941年4月,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进步剧团“中华剧艺社”草创成立,应云卫应邀担任理事长,对外称“社长”,实际上就是剧社团长。 中华剧艺社成立后,演出了不少进步戏剧,尤其是郭沫若的著名历史剧《屈原》,一经推出,反响强烈,获得了巨大成功。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亦对剧社采取管、卡、压,企图消灭革命进步火种。为了应对时局,夏衍将托尔斯泰的名著《复活》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 1943年2月24日,中华剧艺社在国泰大戏院首场演出《复活》,场内观众早已爆满,正当准备敲锣开幕时,导演陈鲤庭发现台上摆放的沙发不像俄罗斯贵族家庭设施,当即下令:“马上换沙发”。换沙发谈何容易,当时偌大一个重庆城根本难觅俄罗斯贵族沙发。而作风严谨,追求艺术真实的陈鲤庭坚持己见:“不换沙发就不准开幕!” 开幕时间早过了,满场观众开始躁动起来。演员们都非常着急,大家来劝导演开幕,陈导仍紧紧抓住大幕,固执不允。正在相持不下的僵局关头,中华剧艺社社长应云卫快步上台,“咚”的一声,双膝脆在陈鲤庭面前,连声说“鲤庭,求求你,你就饶我这一次吧!”应云卫这惊人举动,弄得陈鲤庭不知所措……舞台监督辛汉文急中生智,乘势敲锣将大幕拉开,《复活》终于开演了。 1943年7月12日,在中共南方局的安排下,中华剧艺社以接受《华西晚报》之邀为其作筹募基金公演的名义赴成都,并拿出在重庆公演的全部剧目,在川西坝子掀起了一场演剧热潮。然而,剧社理事,著名剧作家陈白尘此时却怒不可遏。他细心地暗底作调查,他认为剧团里的浪费和贪污现象触目惊心,他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社长应云卫。面对突如其来的兴师问罪,老应无言以对,双膝下跪,怆然叹道:“这个团长我不干了,交给你吧!” 陈白尘见状,只好说:“你留下,我走”。他回到重庆向阳翰笙汇报中艺情况。不料,阳却说:“云卫过去的生活与你我不同,他能辞去中国电影制片厂的高薪待遇,前来主持中艺,这是难能可贵的。”这番话,令陈白尘如梦初醒,他追到乐山,特地向老应深表歉意,愧色满面。 抗战八年,应云卫在重庆导演剧目达30多部,为了戏,他两度给人下跪,这一切,无损其光芒,反成为佳话。“少年子弟江湖艺,红粉佳人白了头”。中国戏剧、电影艺术的先驱应云卫,为事业奉献毕生,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戏剧春秋史。夏衍在悼文中追思道:“……此后数十年,云卫同志甘冒政治迫害之危险,克服各种艰难,典质具穷,任劳任怨地为党领导下的话剧电影工作竭尽了毕生精力……云卫同志在党领导下对文艺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