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途书”,送您一份书单
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一本书就是一段人生历程,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体验无限的人生。
今天,kaka君推荐的10本文学经典,让大家从故事的日常精微与主人公的人生起伏里,窥视我们自己过去和未来的影子。
《巨流河》
《巨流河》是齐邦媛这个奇女子的个人回忆录,和其他回忆录不同的是,作者贯穿全书的一种开阔的视野。
这个书名,kaka君的理解是:
人生就像一条奔腾的大河,而齐邦媛的“大河”尤为波澜壮阔。
一个女子,在一个战乱年代,被时代裹挟着,颠沛流离大半个中国。
传奇的经历造就了齐邦媛高于普通人的视野;
“追寻真理”的人生目标给予了她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虽然身处乱世,却内心坚定。
她在乱世中,谱写了一部独属于自己的、让人震撼的个人史。
罗素先生说过大致这样的一段话:人的一生就像一条河流,起初细小狭窄,局限在两岸之间;继而热情澎湃地冲过岩石,飞流直下;渐渐地,河流变宽,两岸远离,河水静静地流淌;最后,看不出有片刻的停歇,河水融入大海,失去了作为个体的存在,没有丝毫的痛楚。书单狗觉得,这是人的一生最好的比喻。
只要有不迫于生活的精神世界,你也能像齐邦媛一样,在人生的大路上,一路边走边唱。
《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是莫言早期创作中的一座高峰,也是篇幅最为饱满的一部长篇力作。
小说从抗日战争一直写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以汪洋恣肆的笔触对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了描绘。
书中的母亲艰难孕育了上官金童和他的八个姐姐,众多儿女组成的庞大家族不可抗拒地被裹挟卷入了20世纪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进程。
小说通过描写家庭来反映中国社会的变迁,表现了莫言对于女性的同情和赞颂。
同时小说书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本书获1996年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
《我们仨》
钱钟书杨绛夫妇仿佛是从才子佳人小说里走出的人物。
几乎所有人都会羡慕这对伉俪,无论是学识还是感情。
关于杨绛,钱钟书曾经写到,“见她之前,从未想结婚;娶她之后,从未后悔过。”
而《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她93岁高龄时,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书单狗的小心脏就震颤了一下。大多数书的目录都很花哨,召唤着读者来读它。而这本书的目录,却平平淡淡,而这平淡中又有着无穷的力量。
杨绛怀孕时,钱钟书每次到医院探望,总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报告说:
--“墨水瓶打翻了,染了房东的桌布”
--“台灯砸了。”
杨绛总是这么回答:
--“没关系,我会洗。”
--“没关系,我会修。”
于是,他又放心回去。
整本书就是这样平淡,但字字句句都蹦出着美好。
《目送》
2004年,龙应台父亲的逝世,让她体味到人生如同“暗夜行山路”。
此前,五十多岁的她,从未经历过任何至亲的死亡。“这与她台湾‘外省人’的身份有关。”
作为从大陆到台湾的移民,除了父母兄弟,小时候的龙应台没有其他家族亲人,因为这一背景,她对许多“人生基础课程”的学习有着严重的时间上的延迟。
“如果我在原来的家族,可能十岁就遇到祖父过世、十三岁祖母过世,还会有叔公之类亲戚的人际变化。等他到了五十岁,才上别人十几岁就上过的人生课程,我的父亲过世,第一次上课就是这重大人生事件。”这时她才明白,“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说,有了对生死的经历之后,开始觉得大部分社会议题其实都只是枝微末节。不过,她说“评论与文学,两者都是我”,而无论笔下书写的是什么,都总有一个核心,那便是对人最深的关切。“就真的明白,在这世间,没有什么可以附着依托,一切都必须是自我承担和接受。于是在感悟与悲痛间写下了散文集《目送》。
《霍乱时期的爱情》
这是一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
它穷尽了爱情所有的可能性:
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
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殊途同归地得出了明智的结论:换一种方式,他们无法共同生活下去,换一种方式,他们也无法继续相爱--世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以20世纪20年代生活在纽约市及长岛的中上层社会为背景,以穷小子尼克的视角出发,讲述了盖茨比历尽艰辛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最终从一个穷光蛋变成“了不起”的富豪,以及他与初恋时因贫穷而失去的情人黛西之间的情感纠葛。
盖茨比对名车豪宅、奢靡派对充满了狂热的喜爱,他疯狂的享乐主义和对财富不择手段的追逐,折射了当时社会普通的的躁动情绪和道德倒退。
而黛西对他情感的态度同时也揭露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揭示了“美国梦”的破灭。
本书一经出版便获得高度评价,村上春树、海明威、和艾略特等著名作家都给予了该书极高的评价。
《活着》
《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
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
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
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
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
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斯通纳》
《斯通纳》讲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爱,认同,怜悯,志业,傲骨,信任与死亡。
一个勇者有过的失败不失意的人生: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美国,密苏里州。来自偏远农场的农家子弟、19岁的威廉·斯通纳进入州立密苏里大学学习农学。自一堂选修文学课为起点,他的一生就此悄然改变。未来的斯通纳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结婚、生子、教学、退休、衰老、死亡。在他生命的尽头,或许他可以坦然面对这个问题:你的一生,还要期望别的什么吗?
一部蕴含着真诚、激情与紧凑力量的小说,探究了历史洪流所忽视的人性之间的冲突、溃败与幸存,重新唤起思考每个个体独特存在的意义。作者约翰·威廉斯向世人展示了凡人中的勇者在如何生活。
《北鸢》
《北鸢》起笔于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收束于上世纪中叶。将波诡云谲的民国动荡史寄予两个家族的命运沉浮,书写中国最为丰盛起伏的断代。
人生一线,恰似风筝。命运漂浮无着,人亦应有自己的主心骨。政客、军阀、寓公、文人、商人、伶人,书中上百位经典民国人物,进退于沧桑。群落交织,浑然磅礴。文笙在大时代的风云中辗转历练,且行且进,最终尘埃落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来处,了解来处,才知道自己的去向。在故事的日常精微与家族兴颓里,藏着我们过去以及未来的影子。
《密室中的旅行》
老人醒来,惘然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房间。
他不记得自己是谁,怎么来到这里? 可想而知自己是被关在房间里了,他(姑且叫他茫然先生)开始阅读桌上的一部文稿,那是另一个囚犯的故事,那个交替出现的世界更是让老人一头雾水。
然而,这些文稿似乎正是为他准备的,另外还有一叠让他神思恍惚的照片。随着时间推移,各色人物逐一来到斗室中。与此同时,一架暗置在他头顶的摄像机不停地拍摄他的图像,记录下他的行动,他的每一句话也都被录音。
有人在监视……
《密室中的旅行》具有典型的奥斯特风格:神秘的故事,流畅的叙述,一段被遮蔽的往事,还有,某个地方,一个隐身的操控者。然而,当我们看到茫然先生这一天内的生活,也许会发现,他的世界与我们并非完全不同。
《密室中的旅行》也是保罗·奥斯特在2006年萨缪尔·贝克特百年诞辰之际,向贝克特的致敬之作。
推荐阅读
关注「途书」,回复对应数字,查看往期精选文章
回复【001】《5000册最热畅销书空降线上图书馆,免费借阅抢先看!》
回复【002】《未来简史: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终将化身为神》
回复【003】《如何通过阅读实现思想自由》
回复【004】《月亮与六便士:生活不止当下美满,还有逃离和灭亡》
回复【005】《究竟该花钱,还是花时间?一篇从经济学角度的解析》
▼ 点此免费借阅线上图书馆书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