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罗宏镇电影的现实主义力量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1-07-13/54649.html 在 2018-12-30 23:30:49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罗宏镇电影的现实主义力量_中国作家网

罗宏镇电影的现实主义力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1年07月13日07:53  张晓东

罗宏镇,韩国电影导演。他的作品以新奇的故事情节引人耳目,更因在视觉表现方面的卓越才能获得业内人士的高度肯定。

经常看韩国电影,却很少看韩剧。原因很简单,本人不欣赏家庭主妇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以及对虚幻幸福感的片面追求。其本质与其说是对生活的书写,不如说是对现实的逃离以及怨妇的自恋,属于一相情愿和自欺欺人。当然“万恶的收视率”是电视剧一味迎合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全部。对于电影来说,票房压力丝毫不亚于收视率对电视的压力,但是韩国却不时呈现出高水准的电影导演。1974年出生的罗宏镇就是代表之一。

我看过两部罗宏镇的电影,一部《追击者》,一部《黄海》,两部都在票房和口碑上获得双丰收,但让我感兴趣的则是另外一些东西。

无须讳言,大部分韩国导演拍犯罪题材片的确有考虑票房的因素,场面血腥暴力也与之有关。同样是杀人案,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以发展成思想深刻的巨著,电视台往往却只能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最关键的还是谁来叙述这个案子,并洞察到其背后人性的幽深处。

《追击者》和《黄海》据称都是在真实案件基础上改编的。前者是电影中常见的连环杀手杀害妓女的故事, 后者则是偷渡客被人追杀、横死他乡的故事。应当说,题材都不怎么新鲜,可是罗宏镇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剧情最后出乎意料,却都给观众以令人信服的真实感,会设身处地联想到自己生存的处境,因此更加不寒而栗。虽然罗宏镇很可能压根儿不知道“现实主义”为何物,但他的思想和做法,却是非常“现实主义”的。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素材,无须粉饰,把有价值的提炼出来,撕碎了给人看,就已经有很强大的力量了。

《追击者》讲的是被称做“人渣”的前刑警忠浩退出警界后改做拉皮条生意,表面粗暴野蛮的他,对失足妇女们貌似毫不讲理。妓女频频失踪,忠浩认为是有人故意拐卖她们。他最后确定了一个嫌疑电话,正好这个电话这时呼入。忠浩让靠卖身抚养孩子的单身母亲美珍前去,并让她用短信告之对方地址,忠浩亦同时尾随而去。美珍跟着此人进入房间时发觉一切已经太迟,这是一个变态连环杀手。在毫无信号的地方,眼看杀手要将美珍残忍杀害……失去美珍联系的忠浩开始四处寻找,偶遇到杀手后凭借他身上的血迹断定他是凶手,经过追逐后把他带到警察局。然而警察的冷漠无能以及杀手惊人的冷静,让案件无法侦破。忠浩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美珍的希望,拼命追击。就在观众以为要出现期待中的“最后一分钟拯救”的时候,剧情突转,看似偶然的事件让美珍最后一线生的希望被切断,令观众沉重到无法呼吸,“最后一分钟拯救”变成了“最后一分钟杀戮”。而导致这一切的是人性的冷漠,是现代国家机器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在结尾,连环杀手依旧无法定罪。只有退出这个既得利益集团的“人渣”真正感到了撕心裂肺的无助的痛。

《追击者》的反美学与反高潮固然值得称道,但影片中透出来的那种卡夫卡《城堡》的气息却鲜有人提及。本来,警察改行去做鸡头,还要他来承担这个拯救的使命,就是非常荒诞的;警察的木然与不作为,与他们的工作重点围绕着“市长被泼粪”有直接关系。两件事在他们心中的天平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观众在一开头就知道凶手是谁了,他们按照惯例,满怀希望去拯救这个柔弱的女子。实际上,利用观众的虚荣心是大部分电影的惯技,绝大多数格调不高的好莱坞电影都可以满足观众的这种虚荣心--利用一个比自己弱小的生命实现自己的满足感和自我价值。这样的心理名为拯救,实则是用另外一个生命拯救自己的灵魂,而自己只付出一点点可怜的施舍。就此而言,当美珍眼睁睁地就被杀害的时候,我相信有的观众一定会猛然惊醒,并随之反思。有这一点,这个导演就已经超越那些自命不凡的“导演艺术家”了。

长篇处女作一出手就成为经典,自然让观众翘首以待。罗宏镇的第二部故事片却涉及了另一个更沉重和敏感、也更“大”的民族问题。假如说,《追击者》为我们剥开繁华社会下“城堡”式的荒诞,那种反思的痛感还只属于个人的话,到了《黄海》,罗宏镇更多地反思了民族之痛。

《黄海》较之《追击者》更具现实主义内涵,甚至带有鲜明的纪实风格。仅仅看他拍摄中国延吉的功力,就知道他对现实本质的捕捉是如此准确。整部片子由四个章节组成,分别是:出租司机、杀人者、朝鲜族、黄海。这四个关键词织出这部影片色彩鲜明的面料。 导演的反思像是深深浸透在一瓶烈酒中。

故事讲的是中国延边的出租车司机久南为了能让妻子去韩国打工,不惜借6万块钱巨款。但是妻子已经有6个月没有消息了,久南每日只能用酒精和赌博来麻醉自己。一天,在债主的介绍下,久南认识了绵先生。绵先生不仅愿意帮助他偷渡到韩国寻找妻子,而且愿意为他还掉所有的债务,条件是让他在首尔杀一个人。几经波折,久南最终渡过黄海到达首尔,然而要杀人并不那么容易,久南一边计划,一边到处打听妻子下落。妻子音讯全无,但并没有杀人的久南却因出现在凶案现场而成为警方的通缉犯。此时,由于怕事情暴露,绵先生也极力致久南于死地。在这场错综复杂、充满了黑帮、通奸、背叛内容的追杀最后,我们知道了男主人公的妻子已经被谋杀,而她从未背叛丈夫,她的骨灰撒入黄海;男主人公在鲜血流尽后,也葬身黄海波涛中。当然,最后电影的处理已经不那么暴力,而是更接近于哀歌了。

如果说《追击者》在好莱坞拿去换上洋人出演,似乎还不会太离谱,《黄海》就具有绝对的不可复制性;在那些暴力影像的背后,是导演对本民族的反思。影片强烈的现实风格和直面人生的拷问都令人印象深刻。(张晓东)

网友评论

留言板电话:010-6538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