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解密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sczjw.cn/jptj/201110/1967.html 在 2016-03-16 21:47:41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解密 - 四川作家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在线热读 > 畅销柜台

畅销柜台

解密

作 者:麦家 著
出 版 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0-1
版 次:1
印刷时间:2011-10-1
印 次:1
I S B N:9787510421068

 

编辑推荐:
  绝对是麦家最好的作品--一部破解秘密的小说一部走近天才的小说一部叩问命运的小说一部挑战智力的小说。

十年磨砺,十年畅销。《暗算》《风声》的灵感源头。

国内首部“泄密”破译界   新智力小说里程碑之作。

解密》影视版权已由陈凯歌导演意向购买。

 

内容简介:
  小说主人公是那种在“暗地竞技”的神秘人物,是“地下英雄”,是人之精灵。他们的智慧可以炼成金,他们罕见迷人的才识本可以使他们成为名利场上的宠儿,但由于从事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故事往往隐匿于世俗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他们的命运是我们永远的秘密。通过“解密”,作者将一种深刻的人生经验和盘托出,使我们在偶然与必然、强大与脆弱、绚烂与坠毁、光荣与梦想等多重生命元素缠绕的博弈中,对命运这个幽深莫测的东西感到无限的崇敬和惶恐。

小说结构精巧,情节跌宕,语言考究,是一部既好看又耐读的佳作。作者为此呕心十余年时间,可谓是心血之作。

 

作者简介:
  麦家,作家,编剧。

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7年转业到成都,现居杭州。

1986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解密》《暗算》《风声》《风语》等,根据他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暗算》和电影《风声》开中国当代商业谍战特情影视剧片之先河,被誉为“中国谍战小说之父”。2008年,《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解密》-----绝对是麦家最好的作品!

 

目录:
 第一篇·起

第二篇·承

第三篇·转

第四篇·再转

第五篇·合

外一篇·容金珍笔记本

后记三题

 

媒体评论:
  对于当代中国文坛来说,麦家的写作无疑属于独特的路数。这个人的存在已经变得不可忽视,他那么顽强、绝对而倔犟。他的写作诡秘、幽暗、神奇、深不可测,到处潜伏着玄机,让人透不过气来。 --陈晓明
麦家写出《解密》这部值得一读的好小说也是“天道酬勤”的意思吧。所谓“好”、一是小说品质奇俊,再是可读性强,两者要兼得是不易的,而麦家做到了。 --阿来
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将条件尽可能简化,压缩成抽象的逻辑,但并不因此而损失事物的生动性,因为逻辑自有其形象感,就看你如何认识和呈现。麦家正向着目标一步一步走近--这是一条狭路,也是被他自己限制的,但正因为狭,于是直向纵深处,就像刀锋。 --王安忆
人们喜欢把麦家这几部小说称为新智力小说,密室小说,特情小说,谍战小说,解密小说,名目不一而足。我看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麦家所显示的才能的性质和特征。麦家的成功,首先有赖于他超强的叙事能力和推理能力,经营致密结构的能力,他可以在一个极狭窄空间,展开无尽的可能,翻出无尽的波澜,制造无尽的悬念,拽着你一口气跑到头,必须看个究竟。 --雷达
这是一部为天才写就的传记,关注的是世间的异类……弥漫着无法言传的神秘气息,读罢让人欷歔不已。 --《文汇报》
惊人的直觉、命定的偏执、天才的辉煌与脆弱,与那些暗夜中浮动的密友咬在一起,构成麦家小说神秘的诡谲的气息……这些已经成为传奇与英雄的人,最后都折损于一些策小而世俗的事件中。 --《北京晚报》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篇  起

她自幼聪慧过人,尤其擅长计数和演算,十一岁进学堂,十二岁就能和算盘子对垒比试算术,算速之快令人咂舌,通常能以你吐一口痰的速度心算出两组四位数的乘除数。一位靠摸人头骨算命的瞎子给她算命,说她连鼻头上都长着脑筋,是个九九八百一十年才能出一个的奇人。

1873年乘乌篷船离开铜镇去西洋拜师求学的那个人,是江南有名的大盐商容氏家族的第七代传人中的最小,名叫容自来,到了西洋后,改名叫约翰?黎黎。后来的人都说,容家人身上世袭的潮湿的盐碱味就是从这个小子手头开始剥落变味的,变成了干爽清洁的书香味,还有一腔救国爱国的君子意气。这当然跟他的西洋之行是分不开的。但容家人当初推举他去西洋求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想要他来改变家族的味道,而仅仅是为了给容家老奶奶多一个延长寿命的手段。老奶奶年轻时是一把生儿育女的好手,几十年间给容家添了九男七女,而且个个长大成人,事业有成,为容家的兴旺发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她在容家无上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她的寿命因为儿孙们的拥戴而被一再延长,但活得并不轻松,尤其是在夜里,各种纷繁复杂的梦常常纠缠得她像小姑娘一样惊声怪叫,到了大白天还心有余悸的。噩梦折磨着她,满堂的儿孙和成堆的白花花的银子成了她噩梦里的装卸物,芳香的烛火时常被她尖厉的叫声惊得颤颤悠悠。每天早上,容家大宅院里总会请进一两个前来给老人家释梦的智识人士,时间长了,彼此间的水平高低也显露出来了。

在众多释梦者中,老奶奶最信服的是一个刚从西洋漂泊到铜镇的小年轻,他不但能正确无误地释读出老人家梦中经历的各种明证暗示,有时候还能预见,甚至重新设置老人梦中的人物是非。只是年轻轻的样子似乎决定他的功夫也是轻飘飘的,用老人们的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相比,释梦的功夫还算可以,但易梦之术疏漏颇多,行使起来有点鬼画符的意思,撞对就对了,撞不对就撞不对了。具体说,对前半夜的梦还能勉强应付,对后半夜的梦,包括梦中之梦,简直束手无策。他自己也说,他没专门向老祖父学习这门技术,只是靠耳闻目睹有意无意地学了一点儿,学得业余,水平也是业余的。老奶奶打开一面假墙,露出一墙壁的银子,恳求他把他老祖父请来,得到的回答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方面他祖父有足够的钱财,对金银财宝早已不感兴趣,二方面他祖父也是一把高寿,远渡重洋的事情想一想都可能把他吓死。不过,西洋人还是给老奶奶指明了一条行得通的路走,就是:派人专程去学。 在真人不能屈尊亲临的情况之下,这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相关阅读:

欢迎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请输入您的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