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莫玖   东岭村走出去的著名华侨领袖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yuexw.com/a/20130525/43039.htm 在 2017-03-16 15:05:43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莫玖:东岭村走出去的著名华侨领袖_粤西网

莫玖:东岭村走出去的著名华侨领袖

2013-05-25 21:09:08 整理报道 免责声明

2.jpg

著名华侨领袖:莫玖(1655~1735) ,广东省雷州府海康县白沙乡东岭村人。

明末清初柬埔寨和越南的著名华侨。原名绍源,俗称“玖公”。出生于今雷州市白沙镇东岭村。

康熙十九年(1680),“不服大清初政”、“不堪胡虏侵扰之乱”,出国到真腊(柬埔寨)的南荣府。当地国王见他勤劳勇敢,有创业精神,便把经商贸易的事情委托给他办理,并任他为“屋牙”(相当府尹)。当时,真腊与邻国经常发生战争,莫玖所经营之地常遭侵扰,他便离开南荣府,到濒临暹逻湾的忙坎(今河仙地区)招集流民落户垦荒。相传他在危难时夜故土河仙指引于此创业,因名其地为“河仙”。1708年,越南阮氏强盛,不断向外扩张,而柬埔寨国势已衰,莫玖也知真腊非久依之势,便上书阮氏集团“求为河仙长”,阮主福凋“嘉其忠诚”,封莫玖为河仙镇总兵。经他20多年的惨淡经营,河仙地区终于变成人烟稠密、外贸发达、经济繁荣的港口,欧洲人称为“港口国”。雍正十三年(1735),莫玖病逝,其子莫天赐接任河仙镇都督,进一步建设河仙,使河仙外贸更加发展,经济更为繁荣。莫玖子孙三代,为越南阮氏开疆拓土,立下殊勋,阮氏王朝特颁诏在河仙屏山麓修建“忠义祠”纪念。

寻找先辈的足迹,仿佛重阅了一部雷籍南洋华人华侨的迁徙奋斗史。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对,西临北部湾与越南遥遥相望,雷州人指来自古雷州府属三县(遂溪、海康、徐闻)的讲闽南语系雷州话的居民。由于地处中国南方边陲沿海,雷州半岛是海外移民较早的地区,但从总体来讲雷人在南洋的华人族群中不仅人口少,经济势力也薄弱,所以很少受人重视或对其加以研究:

追溯往昔,其实雷州半岛地区的居民移居海外的历史相当悠久!据我国典籍《水经注》上所记载:早在南北朝宋元嘉初年(公元424年)就有任朝廷大司马、奋威将军的徐闻人阮谦之率军出征林邑国,这个林邑国就是今天的越南南部。征讨胜利后,其手下的家丁和兵卒有很多人在当地落户,据说阮谦之的家丁即是越南阮姓的起源之一,这在很多越南的史书上都有相关的论述。而提到雷人往海外的移民史,就不得不提越南著名的华侨领袖莫玖莫玖是明末雷州府海康县东岭村人,广东最早旅居海外的华侨之一,越南河仙镇的开拓者。康熙十九年(1680年),莫玖“不服大清初政”、“不堪胡虏侵扰之乱”,出国到真腊(柬埔寨)的南荣府。当地国王见他勤劳勇敢,有创业精神,便把经商贸易的事情委托给他办理,并任他为“屋牙”(相当府尹)。当时,真腊与邻国经常发生战争,莫玖所经营之地常遭侵扰,他便离开南荣府,到濒临暹逻湾的忙坎(今河仙地区)招集流民落户垦荒。经他20多年的勤劳经营,河仙地区终于变成人烟稠密、外贸发达、经济繁荣的港口,欧洲人时称为“港口国”。由于莫玖创建河仙镇功勋卓著,被安南王诏为女婿,且封为河仙候;死后,又被追封为开镇上柱国大将军武毅公,当地华侨尊称为莫太公,他的事迹载入周一良主编的《世界通史》及越南史书《大南实录》。越南胡志明市有一条街道名曰莫玖街,就是为缅怀17、18世纪开发越南南部的著名华侨莫玖而建。

近代大批雷籍华人华侨的产生始于清末民初,当时雷州大地的山匪作乱、民不聊生。而从清末开始,统治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的欧洲列强殖民主义者大办橡胶业、烟草和采矿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殖民主义者便派出代理人到中国沿海,特别在粤、闽、琼、桂等地农村招募廉价劳工。破产的贫苦农民为谋生路,便卖“猪仔”飘洋过海做苦工。民国中后期,社会动荡,战事纷繁,贫苦农民为了生存,继续移民当劳役出洋。据记载,从19世纪末开始,雷州府属三县遂溪、徐闻和海康的农民被迫走出赤贫的家门,一路忍饥挨饿,当一双双赤脚踏上一条条木头船……纯朴的三雷人民颠沛流离地开始了亡命天涯、温饱的寻。他们从三县前排沿海坐船经转到海南清澜、到香港、到澳门,然后沿绵长的海岸线到新加坡,再从新加坡取道来到马来西亚、印尼、到泰国……在南洋挥汗如雨,以求生存;可以说来自三雷的侨胞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等地从事种橡胶、开矿、伐木等工作,用勤劳的双手为居住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据我们深入调查了解,综观数百年来,雷人背井离乡的原因主要有四种:

1、在过去封建王朝直至法殖民当局、国民党反对派的腐朽统治下,官商勾结,疯狂盘剥农民,各种苛捐杂税令当地农民几乎的生活无以为继,再加上自然灾害过于频繁,农民纷纷破产,而越来越多的破产农民为了求生而去南洋当苦役。尽管海外生活艰难困苦,命运莫测,但农民们还是冒着生命危险,背乡离井,抛妻别儿,漂流到海外去。与此同时,当时占据广州湾的法殖民当局利用广州湾的特殊地位作为诱骗,拐卖这些农民,在广州湾的西营设立了“猪仔馆”,通过投机商人拉雷州和高州两属的农民当“猪仔”,贩运到东南亚各国做苦役,每年有数千人。据《中国农民》第四、五期刊载黄学增1926年的调查资料,仅1925年一、二月间,雷州、高州两属农民被“卖猪仔”去南洋的就有8000多人。这种类型的雷籍华侨华人以清末民初的遂溪县和海康县、徐闻县的佃农为多。

2、朝代更换,誓不接受异族的统治的原因移居海外;如明末清初来自雷州府海康县的越南著名华侨领袖莫玖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3、山贼作乱,为保命被迫移民海外以求生存;清末民初时期由于雷州半岛地区空前的匪乱,乡民很多被迫背井离乡,移民到南洋等地形成高潮,沿海人民以契约劳工(卖猪仔)、为保命而混入海南人的红头船、或以投靠亲友等形式为主,大量涌向南洋的新马、印尼、泰国等地。这种类型的雷籍华侨中徐闻、遂溪、海康三县皆有,又以徐闻县的移民居多,因为民国时期雷州半岛的匪乱以徐闻为最甚,匪乱时间长达二十多年,其惨烈的程度全国罕见:据《徐闻县志》和《徐闻史志》上记载:光绪三十年(1904)至民国二十三年,龙塘镇深井村(今黄定村)、大教村及那包山村(今东园村)、排村、福田村、坡借村(今成埚村)等数十条村庄被山匪劫杀至一空,村民被迫流徙至海南文昌、琼山、琼海等地辗转亡命南洋以求生存。其中据《徐闻县地名志》等有关史志记载:当时龙塘乡大教村计有17户53人去南洋新马,龙塘乡那包山村11户41人去南洋印度尼西亚,龙塘乡深井村则去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澳门等地,户数和人数不详。当时单龙塘乡深井村一村人口就已有总人数8000多人,但山匪竟然把村中杀得除逃往外埠谋生者外全村竟空无一人,足以见当时生存状况的惨淡!另外,为换取银元,专门搞绑架的土匪也会把那些因家庭贫穷、无法筹足赎金的青少年男女卖到南洋。据梁国武《雷州半岛匪祸见闻》上记载:雷州半岛的李福隆、妃陈仔、造甲三、蔡阿兰等几大股匪,就把青年男子当做“猪仔”贩卖到南洋群岛等处做苦工,把青年女子卖入妓馆:样子好看的被卖入香港、澳门、广州、新马等地妓院为歌女。精壮的“猪仔”卖出的身价,每人大约为七八百银元。从1913---1933年间,仅徐闻一县的青少年男女,被土匪缚掠辗转倒卖者,就达四五千人。

4、需要说明的是,民国时期还有很少一部分的雷籍华侨华人是因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原因或政见不同原因而流亡国外。如:雷州徐闻黄塘村人黄秉坤1919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听到乡民控诉当地土豪劣坤欺凌坑害百姓,刚受过“五四”运动洗礼的黄秉坤誓为百姓鸣不平,在村中一帮进步青年的协助下,一边状告腐败的官员,一边编写雷州歌历数官员劣迹,让老百姓传唱。当地的土豪劣绅对其恨之入骨。国民党徐闻县政府以黄秉坤充贼为名,派兵全城追捕黄秉坤。黄秉坤无法立足,遂经海南流亡南洋谋生,当时追随黄秉坤一同前往南洋的还有黄塘村30多位热血青年。可见,这种类型的移民虽少,但确实是存在的。(何强 郑勇 皓雪)

关于东岭村
雷州市白沙镇东岭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豪辈出,富有传奇色彩。据历史记载,东岭村始建于元朝英宗(1320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东岭村的来历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元朝时期,东岭村始祖“莫与”从北京中直都御史职位被贬到雷州府任 “雷州府卫经历”并在雷州市三元塔东边岭定居,他常年煮饭施舍给周围的贫穷群众,做了许多善事。有一天夜里,“莫与”梦见一只飞鹅带着他向西飞行,当飞到 该村现址的一块石榴园中,飞鹅就不见了。他落在地上看到此处风景秀丽十分迷人,也不再回去了,就在石榴园中居住下来,并命名为东岭村。

“莫氏宗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记者协理一行来到东岭村,走进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的“莫氏宗祠”。宗祠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宽、20多米、纵深60多米,座北向南,祠貌庄严肃穆;分四进四合院式布局,总共14间房,原大门前建石碑坊一座,前面有“源远流芳”后面有“奕世衣冠”。

恰巧,省文物局有关专家也在雷州市文化部门人员的陪同下,来到该宗祠进行调研。一名省文物专家告诉我 们,宗祠部分石桩、石板在文革时曾遭破坏,但还有记叙明代莫氏家族的历史伟人的资料石板12片,以及保存好石碑坊全部文字。很珍贵。宗祠三进中间为“魁星 楼”,大厅为抬梁式,梁架结构铁力木大柱,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祠内古迹保存完好。

村干部告诉我们,宗祠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明末清初,我国著名华侨领袖、越南河仙镇的开拓者、创建者、缔造者--莫玖的祖祠。据载明朝万历年间雷州府曾在“莫氏宗祠”开设乡试考场,选拔贡生秀才等,对前来应试的各地学子给予免费包住包吃等。

东岭村于1948年至1970年将“莫氏宗祠”开设了乡村小学,1983年开办“东岭农民文化宫”,祠 内设有文化室、图书室、阅览室、文娱室以及老人娱乐中心,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宗祠曾为东岭村委会、东岭管理区的办事处,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发挥过很大 的作用。“莫氏宗祠”于1999年列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雷州市特色文化村;2008年9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物积淀丰厚

我们走在东岭村内、外,发现这里的历史文化以及历史文物积淀丰厚。我们看到,该村现还保存有明清时代的 古民居20多座。村干部介绍说,面积共有6000多平方米。这些古民居都是砖木结构瓦房,虽数百年沧桑风雨侵蚀,但依然保存较好,不失昔日的气派与富华。 特别是墙壁里的青砖棱角分明十分光洁,建筑物的灰塑图形清晰可辨。

东岭村的古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丰富多姿,屋顶角翘灰塑,龙形卷草,如意纹,墙壁彩绘名花异草,屋檐灰塑更 是风采多姿。门口上额的庭檐屏风板构思新颖,工艺精致、巧妙拼凑一格、浑然一体。尤为著称的是该村还保存有一条500多米长用青石铺设的古巷。行走在古巷 中发出“嗒嗒”的清脆声音,令人仿佛走入时间隧道,回到那个远古的时代。

走出村外,便是雷州著名的飞鹅岭和九曲港。飞鹅岭向北延伸有一圹坡、二圹坡、三圹坡、四圹坡,南北向全 长有四公里。我们沿着飞鹅岭的山岭走,岭中现在还保存完好的该村的光祖莫与、莫卿、莫天赋、莫天然,以及莫玖父亲莫仕平等历史伟人的石墓共13座;还有明 代著名学者邓宗京撰写“莫亚崖佳城”的石碑一座等。村民告诉我们,以前村中有一条村规,能够安葬在飞鹅岭的村民,必须要百岁以上的人死后才可以的。

飞鹅岭东边有牛屎水坑,西边有养牛坡又叫陈处山,东西向共有三公里。东岭村南边有著名的九曲港,全长有4公里,是明清时期水上运输的重要港道,现在也是四个村委会的排水必经之道。

越南河仙镇创建者

东岭村最著称的历史人物是明末清初的莫玖,他是我国一位德高望重的越南华侨领袖,也是越南河仙镇的创建者和捍卫者。在东岭村,村干部向我们介绍了先祖莫玖在越南缔造河仙镇的故事。

莫玖在世界上特别是东南亚享有盛名。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莫玖因不服大清初政,便离乡别井飘流 海外,先到柬埔寨南荣府(现金边一带)过着流浪生活。不久,莫玖叩见柬埔寨国王,请求准以聚众开恳。征得柬埔寨国王许可后,莫玖带领一批侨胞到一块人烟稀 少的荒野地带开荒种地,随后建立一个华人村庄,使广大侨胞安居乐业。柬埔寨国王观察莫玖年轻有为,勤劳勇敢,富有创业精神,在华侨中又有威信,就任命他为 这个地区的渥衙。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前后,莫玖动员广大侨胞跟他们一起从柬埔寨南荣府迁到柬埔寨最南端、泰国 湾的“茫坎”(今河仙)重建家园,并进行开发。这里跟越南南部领土接壤,当年是一块几个国家有争议的金三角地带。莫玖任河仙镇总兵秉承。从此,无论是人口 户籍,城镇建设,对外贸易等方面河仙镇比前更大的发展,遂成为一个小都会的“港口国”。

莫玖在河仙镇,除了重视发展商贸事业外,更重视传播中华文化。他在河仙镇提倡汉学,把中国一些传统民族文化带到河仙,他在越南办义学,聘请中国学者当教师讲授汉文化;还在河仙镇建“三宝寺”,使河仙充满“华风”,风土人情无异于中国。

在东岭村宗祠,里面有不少有关莫玖在越南的画像。东岭村人为有莫玖这样的人物而自豪。

村干部继续向我们介绍说,1735年莫玖病逝,越南阮主福澍(宁王)为了表彰莫玖开发河仙的功绩,赠封 莫玖为“开镇上柱国大将军武毅公”,并颁发“七叶金牌藩翰”作为莫氏子孙姓氏族谱,赐“天子公候伯子男”七字为子孙辈序,又赐“金水、木、火、土”五字为 子孙名字偏旁。莫玖死后越南阮主又命莫玖长子莫天赐袭父之职位任河仙镇都督。其后莫氏子孙子泩、子添等几代都相继被越南阮主任命为河仙镇候。

莫天赐秉承了父亲莫玖的风格,很重视办教育,传播中华文化。他在河仙建了“孔子庙”奉祀孔子。还办“义 学”,聘请有文化知识的华侨当教师,让当地华侨子弟及一些贫苦人家的子女免费入学读书。他建立“招英阁”购买中国书籍,并不惜重金招聘海内外“文学才艺之 士”到河仙讲授汉学。在莫天赐的倡导下,中华文化远播海外。尤其对东南亚各国影响很大。

据东岭村村干部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越南官方重修莫玖庙,加以保护。1989年越南文化部将莫公庙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莫少州 姚少育 叶碧波 陈景明 周海茵 魏志华 陈聪 陈冠文)

转载请保留本文地址:http://www.yuexw.com/a/20130525/43039.htm

扫描上面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
发表评论表示清楚并同意中国言论有关政策。 (以上均仅为网友的观点,粤西网立场中立)
本网转载仅为个人收藏,无商业用途,文章和评论中所有描述和言论均为原作者和网友看法,与本网立场无关,删除与联系请发邮件至ad@yuexw.com
© 2006-2015 粤西网 粤ICP备14007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