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hnrb.voc.com.cn/article/201206/201206112246076133.html 在 2021-03-27 18:39:1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功勋卓著风范长存 纪念苏振华诞辰100周年 - 视点头条 - 湖南日报网 - 华声在线
位置提示: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功勋卓著风范长存 纪念苏振华诞辰100周年
2012-06-11 22:46:08 湖南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荆彩]      字体:【

功勋存大地 英名传三湘

--纪念苏振华同志诞辰100周年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今年6月2日,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苏振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在半个世纪多的革命生涯中,苏振华同志出生入死,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他的英名和光辉业绩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军政兼优 战功卓著

1912年6月2日,他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墩乡戴家铺一个雇农家庭,贫困的家境磨练了他淳朴倔强、刚直忠勇的品行。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将他推上了革命的道路,他14岁加入儿童团,15岁加入少年先锋队,16岁参加平江的赤卫队,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6月,他带领37名少先队员投奔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随后参加了两次攻打长沙的战斗。由于表现突出,1930年8月,苏振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开始了其军旅生涯。

在革命战争的炮火硝烟中,苏振华同志迅速成长为人民军队的一员骁将。他作战既勇猛顽强,又机动灵活,以敢打硬仗、恶仗、巧仗著称。从1930年8月到1935年12月,他先后任班长、排长、连政委、团政委等职,在攻打长沙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的战斗中,身先士卒,多次负伤,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红星奖章。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他率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在湘江边与敌血战三昼夜,顽强阻击敌人的猖狂进攻,为掩护中央纵队和后卫部队安全渡江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他率部参加了奇袭娄山关、激战老鸭山、攻占遵义等许多重要的战役战斗,屡立战功,为中央红军摆脱险境,实现战略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6年6月,苏振华同志进入红军大学学习。同年11月任红军大学第二期二科科长,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二、第一大队大队长。在教学工作中,他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培养大批抗战骨干作出了贡献,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抗日战争中后期,苏振华同志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政委兼鲁西军区政委、冀鲁豫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等职。他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关于不断壮大人民武装力量的指示,积极扩兵、整军,认真总结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经验,领导广大军民以突袭、伏击等多种战术,开展敌后平原游击战争,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和“蚕食”,对巩固和扩大平原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苏振华同志历任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司令员兼政委,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政委。指挥部队在邯郸战役、南渡黄河、鲁西南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和战略行动中,英勇拼杀,功勋卓著。在邯郸战役中,他率部在临漳与三倍之敌血战6天5夜,有力保证了整个战役的胜利和军区主力的集结。在鲁西南战役中,率部仅一天就攻克郓城,受到冀鲁豫野战军首长通令嘉奖,创造了一个纵队单独攻坚和歼敌两个旅的经典战例。在淮海战役中,他率部顽强阻敌北援徐州,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取得了歼敌16000多人的辉煌战绩,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率部横渡长江后,一路所向披靡向浙赣线挺进,攻占了衢州,先后解放了景德镇、上饶等20余座城镇。然后又挥师西南,执行战略大迂回任务,一举解放贵阳。

建设海军 贡献卓越

新中国成立后,苏振华同志先后在地方和军队担任要职,为恢复贵州经济、建设强大海军、平定上海危局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1949年11月,苏振华同志担任贵州省委书记、贵州军区政委、贵阳市军管会主任,后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在主政贵州四年多的时间里,他领导广大军民剿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27万余人,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城市民主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为彻底推翻封建制度、稳定社会秩序、加强民族团结、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1953年,他向中央汇报工作,谈到贵州土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土改进行顺利时,毛泽东高兴地站起来,连声称赞说:“很不错,不简单!”

1954年4月,苏振华同志调到海军工作,历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人民海军的建设,经常深入港湾、机场、码头、岛屿、舰艇调查研究,全力支持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提出的要打好政治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技术建设三个“桩子”的主张。他对科学技术的作用非常重视,反复强调海军要下大力气赶快搞技术,搞设计,搞科学研究,走以我为主、自力更生和外援为辅的道路。他着手建立了海军科学研究基础和比较完整的造船工业体系,把军事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训练使用三者构成有机整体,互相促进。他参与领导组建了6个海军专业研究所,设立了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对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海军科技队伍倾注了大量心血。1958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周恩来同志指定苏振华同志担任核潜艇研制领导小组组长。他迅速组建工作和科研机构,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出了《潜艇核动力方案设计(草案)》。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苏联撤走专家和停止一切技术援助。他力主自力更生,集中财力、物力,使研制核潜艇、导弹驱逐舰、护卫舰的工作没有中断。1965年,他根据中央加快核潜艇研制的决定,又组织制定了海军装备和造船工业科研发展计划,为20世纪70年代自行建成核潜艇和导弹驱逐舰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革命”期间,苏振华同志遭到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被非法关押达6年之久,身心受到极大摧残。1972年2月,在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的亲自过问下,苏振华同志重获自由之身。1972年5月,苏振华同志任海军第一副司令员,分管作训工作。1973年3月任海军第一政委、海军党委第一书记,同年8月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4年2月,参与指挥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1975年2月,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兼海军第一政委、海军党委第一书记。他坚决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整顿军队的指示,对部队进行了全面整顿,让一些受打击迫害的人陆续回到海军的领导岗位,使遭受林彪反革命集团严重破坏的海军出现了新面貌,为人民海军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76年9月,在“四人帮”阴谋篡党夺权的紧急时刻,苏振华同志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冒险赶到叶剑英同志住处毅然进言,提出具体建议,得到叶剑英同志的赞同。10月6日晚,他奉命与耿飚同志等连夜接管了新华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人民日报社等宣传机构。随后,苏振华同志临危受命,调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面对复杂的局面,他以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团结和带领上海广大军民,坚决贯彻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迅速摧毁了“四人帮”在上海的帮派体系,为稳定上海局势作出了极大贡献,使上海的经济建设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78年8月,苏振华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他坚决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和政策,虽重病在身,仍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部队现代化建设操劳。临终前夕,他还在慰问海军干部、战士,亲自主持会议,研究海军工作重点转移和战备工作问题,为建设强大海军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鞠躬尽瘁 风范长存

1979年2月7日,苏振华同志因操劳过度猝然病逝,走完了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一生。时光荏苒,沧海桑田,他虽然离开我们已经33年了,但他的光辉业绩和突出贡献,深深铭记在我们心中,他的高尚品格和奋斗精神以及对家乡人民的关心、热爱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追思。

苏振华同志具有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优良作风。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敢打敢拚,勇挑重担,深得党中央信任。在红军时期,他以敢打硬仗、恶仗著称,被邓小平誉为“最能打仗的政委”。他从事海军领导工作长达20多年,无论环境多么困苦,条件多么艰难,他都不负重托,推动海军全面建设,为结束中国有海无防的历史孜孜不倦地工作。毛泽东同志称赞道:“管海军靠你”。周恩来同志对他也赞誉有加,说:“苏振华有军队工作经验,也有地方工作经验。军队不用,我们用”。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他介绍摧毁“四人帮”在上海的帮派体系的经验,受到党中央好评,并转发各地。彭真同志曾赞扬说:上海的清查工作最彻底,没有上海的清查,对“四人帮”的审判就无法进行。

苏振华同志具有坚持真理、胸怀坦荡的高尚品德。他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重要历史关头,都能把握正确方向。“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林彪、“四人帮”的拉拢利诱,他不为所动,坚持原则;对他们的倒施逆行,他针锋相对,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身遭厄运、陷入囹圄的逆境中,他也丝毫没有动摇过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党的无限忠诚,教育子女“要正确对待党和群众的批评!好干部是打不倒的,只有脱离了群众自己打倒自己”,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和崇高气节。

苏振华同志具有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本色。他出身贫穷,对群众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在贵州工作期间,他把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短时间内不仅解决了老百姓“衣不遮体”的生存问题,而且改写了贵州吃粮靠外省输入的历史。1959年6月,他回家乡视察时,走访农户,慰问烈士家属,看到不少人饿得面黄肌瘦,他心情沉重地说:“农民生活还很苦,解放十年了,家乡的变化还不大。”再三叮嘱陪同的县委领导和大队干部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要大干、实干,多办实事,还要关心群众的生活!”牵挂群众疾苦的殷殷真情,溢于言表。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作丹。今天,我们纪念和缅怀苏振华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要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同心同德、拼搏进取,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四个湖南”建设,奋力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为构建和谐湖南而努力奋斗。

连云青松 世纪楷模

--深切缅怀苏振华同志诞辰100周年

中共平江县委 平江县人民政府

今年6月2日,是我党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杰出和忠诚的革命战士,党和军队优秀的领导人,开国上将、原海军第一政委、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苏振华同志诞辰100周年。

幕阜颔首,汩水肃穆。平江人民深情缅怀人民的好儿子苏振华同志光辉的一生。学习他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作风、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高尚品格。

少年立志 振兴中华

苏振华1912年6月2日出生于平江三墩戴家铺一个雇农家庭,因家庭十分贫困,难以养活,刚出生就要将他淹死,在祖母泪眼婆娑苦苦挽求下,总算留下了这条小生命。他排行第七,故取名七生。

苏七生六岁起即放牛割草,七岁时就上山打柴,八岁下田插秧,十岁扛起锄头挖茶山。他还给地主家放鸭,每月挣得三升米工钱。就在这一年,他的祖母和父亲因贫病交加先后去世,兄弟分家,他分得一份债务,随母亲苦撑苦熬。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毛泽东亲自培养和发展了李六如、余贲民、陈茀章、毛简青等平江第一批共产党员,建立了平江党组织,平江工农革命运动如火如荼。1926年,苏七生的五哥苏溪梅参加北伐军,战死在南昌城下。14岁的苏七生把悲痛化为力量,立志为兄长报仇雪恨,他和儿童团员们扛起红缨枪捉拿土豪劣绅,站岗放哨,维护地方秩序。1927年“马日事变”发生后,白色恐怖笼罩平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苏七生拿起梭标,参加了党领导的少年先锋队。1928年7月,平江起义爆发后,16岁的苏七生找到了红五军军长彭德怀要求当红军,彭总微笑着回答他:“你还小,过几年再来吧!”他只好回乡参加赤卫队。

1929年春,苏振华参加了党领导的秘密游击队。同年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党团组织的培育下,他初步确立了革命人生观,由为兄长报仇和改变个人命运到立志为推翻反动统治,为改变劳苦大众的命运和报效祖国而顽强奋斗。

1930年6月,苏振华遵照共青团组织的决定,带领37名少先队员去参加红军,彭德怀问他:“叫什么名字?”

“我叫苏七生。”

“已经是红军战士了,取个新名字吧!”彭德怀略一思索,说:“叫苏振华,你看好吗?”

“振华,振兴中华!”苏七生高兴极了。

就这样,苏七生改名苏振华,以振兴中华为已任,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由一个从平江大山里走出的放牛娃,成长为红军高级指挥员。

刻苦学习 开拓进取

苏振华小时候由于家庭贫苦没有进过学校门,但他渴望知识,常到私塾去旁听。后来参加了儿童团,进了“红孩儿”班,读了《识字课本》,才多认识了几个字。为了记住这些字,他常把课本带在身上,放牛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折根树枝当笔,在黄土地上一笔一划地练字。参加红军后,尽管战斗任务繁重,他为做好部队政治思想工作,总是充分利用战斗空隙和战后休整时间,刻苦学习政治和军事知识。在著名的高虎垴战斗中,由于他在战前政治动员工作做得出色,士气高涨,战斗中身先士卒,顽强阻击敌人,把思想工作做到最前沿,战士们热血沸腾,坚如钢铁。十三团受到中央军委和军团部通报嘉奖,团政委苏振华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红星奖章。

1936年4月,苏振华被选送红军大学第一期一科高级班学习,红大的学习生活,为他眼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他以极大的热情刻苦学文化、学马列主义理论。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联系自己参加红军以来的种种往事,更加感到学习的重要。他夜以继日加班加点钻研社会发展史、哲学、政治经济学、战役学和战略学等课程,由于他的文化程度低,不能在课堂上做笔记,他就专心致志听课,下课后再借同学的笔记,通宵达旦一笔一划地抄录,没有笔记本他捡来敌机撒下的传单,翻个边写上墨笔字。听到防空警报时,他总要随身带着书本,在防空工事里认真阅读。就这样以惊人的毅力攻克一个又一个文化理论难点,大大提高了文化理论水平。毛泽东称赞他是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并将他最先从学员中调出,担任红军大学二科科长。1937年1月,红军大学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苏振华担任抗大第二大队队长,为党培训了大批军政人才。

1949年11月贵州解放后,苏振华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身居高位,他丝毫没有放松学习。结合贵州实际特别加强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路线与政治经济理论的学习。1953年,毛泽东得知贵州土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土改进行顺利时,高兴地称赞苏振华:“很不错,不简单”。

1957年,苏振华任海军政委,他带头学习海军科学技术知识,主持组建了六个海军专业研究所,设立了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建立海军舰艇研究院,科研人员由二三百人发展到一万多人。

1958年苏振华遵照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的指示,组建核潜艇研制机构。他非常尊重科学家,拜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师,特邀钱大师到海军讲授尖端技术和核动力的开发利用。他亲自会同有关部门,努力争取全国各大科研机构的支持和协作,经过艰苦奋战,不断探索和开拓,终于创造出我国自己的核潜艇,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化作战能力的中国海军。

无私无畏 清正廉明

苏振华非常热爱家乡,情系红土地。为了家乡和全国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他18岁就背井离乡踏上革命的漫漫征途。他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无私无畏,多次身负重伤。1931年2月在攻打赖村土围子战斗中,他带领全班向敌人冲锋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臂肘,血流如注,但他全然不顾,继续冲上去打击敌人,终因失血过多,昏倒在地,被救下火线后,伤还未痊,又归队投入战斗。1933年3月,在草台岗进攻战斗中,他第三次负伤,大腿被敌人的子弹打穿,颈部也中了一枪,险些丧命。在长征娄山关战斗中,团政委钟赤兵(平江人)负重伤,苏振华一手护着钟政委,一手举枪射击,接连打倒冲到面前的敌人。他临危不惧,接替团政委指挥战斗,终于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夺取了娄山关。

苏振华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自1930年参军后直至逝世,近50年间只回故乡两次。其中一次还是1949年9月向大西南进军时从平江经过,顺便到县城看望了他的母亲和兄弟,短时间里还走访和慰问了几位烈军属。当有人向他反映驻在安足袜厂附近的解放军某部战士晚上有嫖赌行为时,便派身边参谋化装前去查访,将发现的丑恶现象反映给有关方面作出严肃处理。

另一次是1959年6月,县委正在开干部大会,请他作报告,他只讲了很短一段话,强调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要大干实干,多办实事,还要关心群众生活。”他到红旗公社访问农户,还到食堂里揭开锅盖,看到锅里只是一锅盐毛汤,他对县委书记王效良和大队干部说:“吃盐毛汤不行啊,要多种菜。”

苏振华一生清正廉明,从不为个人和亲属谋私利。1977年他在平江的亲属到上海去找他,要求批给一些紧俏物资。他批评说:“你们开后门竟开到这里来了,不行!”他自奉菲薄,多次谢绝组织照顾,当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了,住的仍是50年代的旧房子。他长期带伤坚持工作,不住院疗养,逝世后遗体火化时,嵌在身体内的弹片才从骨灰中分离出来。

连云青松屹立千仞,世纪楷模光耀千秋。青松不老,楷模长在。苏振华同志的崇高革命精神将成为激励家乡人民为发展平江而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四化两型”和“五市一级”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深化“基础先行、工业主导、旅游活县、产业富民,打造实力平江,建设魅力家园”的发展思路,继续推进“点聚集、线延伸、面拓展、体推进”的点线面体发展战略,继续落实“基础优化、规划引领、产业带动、招商引资、机制创新”的发展措施,继续突出加快产业升级、城乡一体、环境优化的工作重点,为实现实力平江、魅力平江、幸福平江,全面唱响“中国有个平江县”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今日论点
深读
经济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