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先秦民族大融合与潮汕百越兴起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cstc.lib.stu.edu.cn/chaoshanzixun/lishiwenhua/9431.html 在 2022-09-16 18:50:2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先秦民族大融合与潮汕百越兴起 | 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

先秦民族大融合与潮汕百越兴起

    先秦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各民族大融合和大走向的时代。由于天子衰微,礼崩乐坏,霸权迭起,频争角斗终于从“齐秦晋楚”的四强,发展成为“秦、齐、燕、楚、韩、赵、魏”七雄争霸的局面。其时,周边较弱小的民族和氏族,均被各大诸侯国所吞并,各列强自然成为当时的“融合中心”。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的融合,最终还是统一到华夏族的大家庭上来。这是中华民族史的一大鲜明的特点。下面主要介绍两个与潮汕关系较为密切的“融合中心”。
 
  (一)春秋战国时代民族大融合与大走向
 
  齐国“融合中心”。齐国“融合中心”的对象主要是东夷民族。东夷族源是指分布于山东东部、淮河中下游的安徽、江苏一带的夷民,其部落包括任、宿、须句、营、徐夷(戊)、淮夷、莱夷等族群。莱夷是其中最强盛的一支,居于山东半岛东部,公元前567年被齐国所灭;接着,徐夷又归顺齐国,齐国便成为东方各族的融合中心。由于东夷远在夏朝就与中原华夏族过往甚密,文化互相吸收,经济互相往来,人口互相交流,早有“东方华夏”之美称,到战国时,语言、民族差异越来越小,至战国末期,“其淮夷、泗夷皆散为民户”,“徐夷已入籍华夏”,故作为与徐夷通婚的潮汕“畲蛮”与“番人”,无疑已随东夷的华夏化,而在不程度上受到华夏文化的洗礼与熏陶。要不然,周公旦便没有派割封龙期的四十一代孙来凤凰山为侯,建立诸侯国了。
 
  楚国“融合中心”。春秋战国时,楚国是南方各族的“融合中心”。其融合对象为居于长江中下游和钱塘江流域、淮河流域、闽江九龙江流域的南蛮和百越。
 
  首先谈南蛮。远古的南蛮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西及安徽一部分地区,包括百濮、群蛮、卢戎、庸、闽等族群,战国时被楚吞并。随着楚的华夏化,南蛮也日趋同化。《荆楚岁时记》所记载的民俗,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故周朝时的“南蛮六国”,简称“六蛮”中的百濮、九菌和欧邓,即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南蛮“三国”,其名称最先不见于史书,因这“三国”的族群,均成为楚国的子民了。
 
  其次谈百越。百越的前称古越,指分布于我国南方至西南方乃至南海诸岛一带的越人,由于支系繁杂,种姓不一,《汉书地理志》言:“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不得尽言少康之后也。”但后来又不断加入来源众多、难分难辨的南蛮族群,形成了很多互不统属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故称百越,如于越、瓯越、闽越、南越、干越、越章、骆越、滇越、骠越、越裳乃至外越等等,但无论什么称谓,他们都是几何印纹陶文化的创造者,以制造“钺”器为象征那个庞大的族群。
 
  百越早在周朝时就是我国南方的一大族群,其中以分布于浙江及太湖一带的于越最为强大。他们是著名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者。相传是禹的后裔。《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也,命曰会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祭。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也。”可见越族是夏族的南方血统。至于越王常允和儿子勾践建立越国,越国在春秋时被吴国所灭,后又复国,说明其势力已十分鼎盛,至战国时,传至无强,国力日衰,国内多乱,但无强仍不自量力,举兵伐齐、楚,被楚威王打得大败,于公元前334年被楚国所灭。越国灭后,于越人大部分往东南及西南方向大迁徙,他们主要沿着灵江、瓯江和九龙江一带建立东越、瓯越和闽越等小国;其中又有大批越人纷纷移入广东、广西,又从两广下海,迁至印度支那半岛、阿萨姆以及南洋群岛一带,和远古时代“海外三十六国”的南蛮杂类,进行第二次融合,给他们带去了战国时代的华夏文化,开启海上外越新时代。故楚灭越,实际上是南方百越时代的新兴起,也是南方各族华夏化的又一新起点。 
 
  (二)战国时代潮汕大地百越的兴起
 
  战国中后期,楚灭越后,越族大规模南迁,他们带着华夏文化,给以凤凰山为策源的盘瓠蛮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开启潮汕和闽南的百越时代。
 
  闽越国的建立。据史学家陈可畏《东越山越的来源和发展》一文考证,楚灭越后,越王子孙离散,一部分迁入灵江、瓯江流域及福建北部武夷山一带,建立瓯越国;另一部分迁至九龙江和粤东一带,和当地的闽人和畲蛮融合,建立闽越国,形成闽越族。其时越王勾践的后裔子孙无诸,自立为王,势力扩张至粤东境内。在周时曾是周公旦四十一代孙龙期辖下的凤凰山盘瓠蛮,也成为闽越王无诸辖下的臣民了。“南蛮六国”至此彻底破灭。自此,以“脚小趾甲分两边”为生理特征的“六甲番”人,又输入了百越的血统,成为浮滨文化早期的创造者。
 
  尤其值得指出,以无诸为首领的越王勾践子孙,进入潮汕大地之后,又和一万年前落足海丰县的古越人后裔结合起来,共同发展海丰县的青铜器文化,使当年的潮汕大地处处呈现“越人好勇”的风尚,今潮汕民间体育遗痕,如“叠罗汉”、“托手尾”、“拉笃”、“据脐”、“踢虎狮”、“叛剑”等,便是这一风尚的延续,有的项目还一直流传至今。
 
  此外,另一支于越人却沿着古越祖先迁徙的路线,从潮汕和闽南下海,据史载,今加里曼丹、苏拉威西、新几内亚、瓜哇、新加坡、马来亚、汶莱、北婆罗洲、小巽他岛、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波里尼西亚,以及南太平洋的新西兰、萨摩亚、斐济、汤加和新喀里多尼亚岛,都有百越的踪迹,他们所到之处,就和当地土著融合,变成了具有华夏血缘的马来人、密克罗尼西亚人、美拉尼西亚人和波里尼西亚人。几年前,新西兰国家歌舞团来汕头献演《男人的世界》大型舞蹈节目,描写父系社会战胜母系社会的经过。其中扮母系社会的女鬼其右耳朵都吊上“纸钱”,其道具舌头越吐越长,与清代潮州戏鬼戏所用的道具完全一样。问其民俗来源都说来自“贵国潮汕”。
 
 

标签: 
作者: 
陈训先
来源: 
粤东门户
浏览次数: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