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资料大全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cnrencai.com/train/117721_2.html 在 2017-04-11 09:45:52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资料大全(2)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资料大全(2)

随着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广泛宣传,该馆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很多国内外的游客都慕名前来参观和凭吊。他们普遍反映,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及日本广岛原爆纪念馆,均被列入世界文化保护遗产,而同样作为二战中世界三大惨案之一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要按照世界文化保护遗产的要求来规划和发展。全国、省、市政协委员也分别就加强该馆基本建设,在全国、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协会议上有过多次提案,均提出按世界文化保护遗产的规模来规划与建设。目前,该场馆扩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在积极议定之中。

政府买单成就良性效应2月24日,新华社和《南京日报》同时发表了一条消息:“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于3月1日起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这条新闻,迅速成为大小媒体热衷于追踪的新闻源,同时在南京大街小巷里传开,成为老百姓热门谈论的话题。

对于这一决定,赞成者有之,批评者有之,疑窦者有之,拭目以待者更有之。人们的目光聚焦3月1日,关注南京江东门。

一、“政府买单”产生热效应

该馆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谁来支付必要的经费?答案是明确的:南京市人民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经费予以补贴。

那么“政府买单”的效果究竟怎样呢?3月1日,该馆如期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后,很快便产生了观众热潮流和媒体的热效应。

一连串的数字令人信服地说明问题:1日—10日,该馆日观众量一下递增至6000人左右,双休日更猛增至13000人次左右,10天接待的观众总人数近10万人次;而去年同期日接待量为400人次左右,双休日为为1000人次左右,10天的接待观众总人数仅为4000多人次。免费开放后的观众人数是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

每天开馆后,观众从四面八方向该馆所在地水西门大街汇集,源源不断的人流象两股溪流,从东西两个方向聚集到一个点上,然后川流不息地进入该馆参观。象如此这般持续的观众大潮,在该馆建馆19年以来的历史上,实属罕见。与此同时,出现的是媒体的热效应。在免费开放的首日,各家媒体纷纷以“遇难同胞纪念馆免费开放首日市民多”,“江东门纪念馆迎来参观大潮”,“感受历史、观者如潮”,“万人凭吊目击记”, “免费开放好拥挤”等各式各样的题目,用大字标题作详实报道。有的报纸用一个整版作现场纪实报道,有的报纸放在头条新闻的显赫位置予以关注,有家电视台接连派了三个摄制组,从不同的角度采集新闻,全方位地向社会传播。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文汇报、解放日报等国家级和兄弟省市的媒体争相报道,甚至连日本电视网也专程赴宁作专题新闻。虽然不同的媒体报道的角度不一样,但主题词惊人的一致:南京市委、市政府舍得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投资的举措好!

二、“政府买单”情系百姓

“政府买单”后,得益最大的群体是谁?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免费开放后的观众登记表上,答案很清楚:仅从3月7日入馆参观观众为例,总人数为15200人,其中民工5332人、市民4836人、学生3831人、军人78人、外宾9人、团队45个,共1114人。从上述观众对象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占前位的依次是民工、市民和学生,过去虽然教育基地的门票价格不高,但对这部分人群来说, 却是道门槛。免费开放后,使他们高高兴兴地走进博物馆,接受历史的教育,达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了纪念性场馆的社会公共价值的最大化。正如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对此所表示的那样:“让广大群众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和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这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自觉地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施政的标准,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情系百姓、取信于民的举措。江东门纪念馆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正是新的举措之一。

三、“政府买单”背后隐藏着科学的人文理念

一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决定的因素是广大市民的素质。提高市民素质的抓手,是靠日积月累的教育和引导。

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的博物馆、纪念馆,这是南京的优势。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为南京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南京城市的争先进位服务,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示的历史,是一段令全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国耻。惨痛的历史时刻发人深省,警醒人们落后就是挨打,国强民安,国不强、老百姓生命就没有保障,这样一些浅显又明白的道理,是一页凝聚民族精神和催人奋进的历史教科书,是培养民众爱国情操的课堂之一。

免费开放吸引了大批量的大学生入馆接受教育。据统计,南京审计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南京药科大学、南京制冷技术学校、南京仪器仪表学校、南京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纷纷组织学生来参观,接受道德理想的教育、熏陶和洗礼。就连周边城市的青少年也闻讯而来,如上海市西中学、上海曹阳中学、上海闵行三中、上海顾村中学、池州师专、扬州大学附中等,南京市人民政府为兄弟省市的青少年教育间接地提供了支持与帮助。

“政府买单”办博物馆是一种尝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免费开放提供了一个范例,它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教育人和培养人,是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的,尽管这些成本不容易立竿见影,尽管这些成本不如投资经济领域收效直接,但都是在积累一个城市发展的软力量。没有足够的软力量,南京不可能发展成为一座真正现代化的城市。

这也许正是“政府买单”良性效应所在和明智之举。

博物馆面临着新考验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持续不断的观众大潮。“观众热”的新情况,对该馆的管理模式是个新挑战、新考验,客观上提出了一道难度颇大且又必须解答的新课题。

实事求是地说,“免费开放”一词,对于该馆来说不是一个新鲜的字眼,只是免费开放的程度不同而已。换句通俗地话说,只是免费之门开多大而已。从1994年开始,每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忌日,伴随着江苏省暨南京市举办祭奠遇难同胞仪式,该馆总要对观众免费开放。此外,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也实行对社会免费开放。从1997年起,该馆与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和静海寺《南京条约》纪念馆等博物馆,均对市属中小学校集体参观实行免费,同时对1.20米以下儿童、残疾人、军人、老干部等8种特殊人群实行免费,该馆每年免费参观人数达20万人次左右。由于只是对部分时段或部分群众实行免费,并没有构成对该馆参观秩序和管理模式的触动和改变。

免费大门全部敞开后,该馆多年来固有的管理模式受到新的挑战,形成了三个方面的压力:第一,成10倍增长的人群,使该馆在安全、秩序、卫生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第二,该馆展厅狭小的空间与大流量的观众群形成了矛盾,如何应对硬件上不足的压力;第三,政府全额拨款补助后,员工的收入和福利是否得到应有保障,收入过低是否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场馆能否留得住人,对该馆上上下下形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针对出现的这些情况,南京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主动给予关心和帮助,协调了公安、市容、财政等有关部门,给予该馆强有力的支持。该馆也以积极的心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应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全体员工树立顾全大局,乐于奉献

纪念馆全体员工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以不怕苦累和不计较得失的姿态迎接观众大潮。二是举全馆之力做好免费开放后的服务工作,研究、财务、文秘、后勤的所有人力调整到接待观众工作中去,应对观众大潮的冲击。三是投资近10万元对全馆硬件设施进行局部调整和改造,如为了观众安全和场馆内的秩序,用钢管焊制长达200多米的安全防护栏杆。对馆内两座厕所进行了改造,将原来的水箱式冲水改为直冲式;专门制作了1块电子告示屏、3块大型告示牌、15块“讲究卫生、保持肃静”的警示牌。专门开通了馆内广播,通过播音提醒人们遵守秩序、讲究卫生。新增“肃静”两个巨型大字,告诉观众应保持安静的氛围。力争使观众在安全、有序和整洁的环境中参观凭吊。全体员工早上班、晚下班,每天工作时间延长一个小时,中午一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也奉献出来;许多员工晒黑了皮肤、吹肿了脸庞、站麻了腿脚、喊哑了嗓子,大家没有怨言。虽然,接待人数越多,增加的劳动量越大,支付的管理成本越高,收到得经济效益却没有任何增加,大家也能从容以对。在为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使该馆人员队伍自身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觉悟,增强了凝聚力。

对于博物馆来说,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犹如一场深刻地改革,的确会产生不小的震荡,考验着每一个员工。可喜的是,该馆作为首批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上上下下都憋足了一股劲,力争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市民素质在免费参观中提升

免费开放的考验是双向的:不仅考验着教育基地的承受力和应变能力,而且也考验着享受免费待遇,进入江东门纪念馆参观的每一个人的文明素质与修养。

坦承地说,在免费开放的前几天,一幕幕与该馆参观氛围与环境极不协调的问题出现了:例如,民工们穿着沾满泥巴的鞋子入馆;有人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和果皮,甚至于随地便溺;有人大声喧哗,高声接听手机甚至于谈笑风生;有人零距离接触文物甚至动手撕毁了展厅内的照片,等等。这些不文明的现象被媒体披露后,引起了社会上的普遍谴责,该馆也通过馆内广播,一遍遍地播送“参观须知”,由馆里工作人员、义工和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文明纠察队伍,不时地提醒人们要文明参观的注意事项。经过一段时间的“阵痛”,参观秩序出现了明显地好转,随地便溺的现象没有了,地上的果皮纸屑少了,就连民工兄弟们也都穿着干净的鞋进入馆内……。人们在参观中接受教育,又在教育中逐步提高了自身的公德素质。

不少市民观众对场馆管理献计献策。有位观众写信给蒋宏坤市长,讲述了自己对该馆免费开放不利因素的一些看法;有位市民写信给纪念馆,提出凭身份证提前三天登记领参观券,有计划地持券入馆,以控制过多过大的人流。

有市民自愿不计报酬地来纪念馆当义工,以缓解该馆人手不足的窘境。首位要求来馆当义工的南京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属赵斌,他的父亲赵致广当年是守卫中山陵孙中山陵墓的卫士,1937年12月被侵华日军杀害。作为烈士的后代,现年68岁并家住马群的赵斌,不顾路远,不图退休在家的清闲生活,坚持每天来纪念馆帮忙,义务为教育基地作奉献。像赵斌一样愿意来该馆做义工的市民还有南京第43中学高级教师毛翔;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子清……与此同时,南京晓庄学院团支部、武警江东门看守所团支部,南京烟厂团支部等许多团员青年,纷纷以来馆义务劳动的方式,为教育基地建设出一份力。

有企业自愿资助纪念馆,支持教育基地免费开放的行动。率先为该馆举行义卖活动的,是刚刚落户在新街口盘古亚泰广场的香港宝迪珠宝有限公司,本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社会大众服务,社会各界也应该关心和支持教育基地建设的初衷,该公司将12月13日当天销售额的一半共4180元捐给纪念馆,以此吁请社会各企业、机关、团体、学校和个人,一起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添砖加瓦。像宝迪公司一样,愿意以实际行动支持该馆建设的,还有南京一市民,愿意出资10万元,支持纪念馆建设一个类似“狂雪铜诗碑墙”的项目。此外,市民徐先生说,除了政府买单支持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外,市民也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心安理得地吃“免费午餐”,建议除弱势群体和中小学生外,每位去纪念馆参观的人,每人都要捐款不少于2元钱。

在享受着免费参观的过程中,市民素质也在产生积极的变化,关心和支持教育基地的人多了,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力所能及的奉献,开始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和追求的目标之一。

血腥屠杀日军攻占南京后,松井石根再次下达了对城内进行“扫荡”的屠杀令,日军各级指挥官也纷纷下达了屠杀令。诚如当时德国驻南京大使馆对国内的报告所言:“犯罪的不是这个或那个日本人,而是整个日本皇军。……它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日军在南京下关江边、草鞋峡、煤炭港、上新河、燕子矶、汉中门外、中华门外花神庙等地制造了多起集体屠杀事件,还实行了无时不有、无处不见的分散屠杀。无论城外还是城内,无论主要干道还是偏僻小巷,无论军政机关还是居民住宅,都成了日军肆虐场所。日军连寺庙庵观也不放过。屠杀之后,日军又采用抛尸入江、火化焚烧、集中掩埋等手段,毁尸灭迹。霎时,南京城内外,尸横街巷,焦骸遍野,河渠尽赤,滚滚长江里漂浮着无数的冤魂。据调查统计,被日军集体屠杀的达19万人以上,零散屠杀的达15万多人,总计被害人数达30万人以上。

本文已影响
上一篇: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资料大全 下一篇: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资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