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魏武帝   曹操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bozhou.gov.cn/content/detail/529332afac4eef76e1ff235d.html 在 2019-08-21 23:24:07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亳州市人民政府
魏武帝--曹操
访问次数:15444 信息来源: 《亳州四名》 发布时间:2018-08-13 10:37 文字大小: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亳州市谯城区)人。是我国汉、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是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曾任中常侍,受封费亭侯。父亲曹嵩系腾之养子,官至太尉。曹操虽出身豪门,但系宦官之后,在时人眼中仍为"寒族"。这种社会地位激励着曹操积极进取。青少年时期他酷爱读书,经史典籍广泛涉猎,尤爱读军事著作,且在诗歌、书法、音乐方面天赋独具,几可与名家媲美,武艺也十分高强。

曹操20岁时举为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征拜议郎、济南国相、东郡太守,后再由典军校尉、司空至丞相,进魏公,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追尊他为魏武帝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剧烈动荡、烽火不息、民不聊生的苦难时期。曹操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他"除残去秽",整饬吏治,触犯了地方豪强和宦官集团的利益,于是托疾回乡,秋夏读书,冬春射猎,待时而动。

曹操的军事生涯是从讨伐董卓和镇压黄巾起义开始的。曹操变卖家产,招募义军5000人以讨董。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他收降黄巾军,选其精锐30万人组成"青州军",为日后统一中国北方准备了军事力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先声夺人的优势,而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制",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曹操坚持"荐贤任能,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多方延揽人才。在军事上曹操"自作兵书十余万言",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深得兵

法之要。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征战中度过的,指挥作战"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若神"。从39岁至53岁的14年间,他经历50余战,先后消灭了杨奉、韩暹、袁绍、袁术、陶谦、吕布,收降了张绣,征服了乌桓,统一了北方。赤壁兵败之后,曹操仍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战合肥,逐马超,据关中,平定河西、陇右诸地,巩固了北方统一。在文学上,曹操倡导文学新风,创作了许多优秀

诗歌和散文,对建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曹操残酷地镇压过黄巾军起义,也错杀滥杀了一些人。但这些与他在促进社会稳定和生产力发展,统一北方方面所起的作用相比,显然是功大于过。《三国志》称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鲁迅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1.棒打蹇叔

曹操20岁时在王宫里做侍从官。他聪明有才,皇上不久就派他在京城当北部尉。

曹操管辖的洛阳城北部是皇亲国戚、豪强官宦聚集的地方。一些贵族强占民房,搜刮民财,把北部搞得乌烟瘴气。曹操上任后,一心想改变这种混乱局面,首先出台了宵禁令。

这天正是无月黑夜,伸手不见五指。正在查夜的曹操突然发现从街头拐角里露出灯光,闪出一群人影。前面有两人提着灯笼,灯后一人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华丽的衣裳,马后跟着几个持枪舞棒的人。这群人走到一家民房门口停下,正要持刀破门,曹操和巡夜兵士赶到。曹操喝问道:"何处大胆贼徒,胆敢违犯禁令,深夜为非作歹?"

骑马人从来没见过有人敢同他这样说话,瞪了曹操一眼,大怒道:"哪里来的小子,敢问起老爷来了!""你胆敢违令,我就得管!"曹操勃然大怒:"把这些歹徒给我抓起来!"

骑马人后边的一个宾客,忙上前拦住道:"大胆!这是蹇硕大人的叔父蹇老爷,小官末吏还不快滚!"

曹操早听说,这蹇叔仗着侄儿蹇硕是汉灵帝宠幸的宦官,在洛阳城里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白天干尽了坏事不算,夜晚还经常强夺民女,是城里出名的恶霸,人们私下里都叫他"瘟神"。曹操恨没有机会治他,今天落到自己手里,又见他如此蛮横,哪能轻易放了他。曹操冷笑一声说:"刑无等级,法不阿贵。你是朝廷大臣的叔父,违犯禁令,更当严惩。"站在曹操一旁的老吏怕曹操惹下大祸,慌忙走到曹操面前,小声说道:"部尉大人,自古刑不上大夫。蹇老爷是蹇硕的叔父,部尉对他用刑,恐怕……"

曹操严肃地说:"禁令设了就得执行,决不允许随便违犯。蹇叔见曹操真的要用刑,吓得脸色蜡黄,两腿发软,跪在地上,哀叫求饶:"饶……饶了我吧!"

曹操心里想:今天可饶不了你。他令兵士棒打五十。兵士们平时都惧怕蹇叔权势,不敢触犯他,今天见新部尉这样有胆量,感到痛快,立刻将其按倒在地.用五色大棒一五一十狠狠地打起来。这个作恶多端的老家伙,开始还乱叫,挨到三十棒时,就没气了。

第二天,曹操衙门外的五色大棒旁边,围满了议论纷纷的百姓。大家都说:"打得好,打得好!"那蹇硕心里虽愤恨,也只好自认倒霉。

2.观稼台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武装势力有的靠采桑葚、拾蚌充饥,有的因无粮草散了伙。谁能掌握粮食,谁就有取胜的优势。

面对这种局势,曹操从许昌返回家乡谯郡(今亳州)征集粮食。然而,谯郡也同样受到了战乱的严重摧残。曹操面对家乡荒草丛生的田地和满面饥色的父老.无限感慨地在一首诗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民以食为天,曹操下决心发展生产,以富民强兵。他上书汉献帝,大力推行军屯、民屯,并亲自安排谯郡的民屯。凡属谯郡百姓,无田的一律划给田地。他还用自己的一半家产购买了大批耕牛,分给劳力弱的农家使用;并组织人力兴修水利。疏通了谯郡境内的全部河道。

曹操为了全面掌握谯郡的生产情况,每天骑马到四乡巡视,几乎是日日人不离鞍,马不停蹄。一天,曹操来到一块麦地旁,只见田中搭了一个高台子,台子上有一个老汉,身旁堆放着一些泥丸。老汉环视麦田,发现哪里有麻雀糟踏麦子,就扔出泥丸将其轰跑。当老汉认出满身尘土的曹操在地头站着时,便以长辈的身份爱怜地说道:"阿瞒呀阿瞒(曹操的乳名),这段日子真够你辛苦的了。你虽腿勤看得宽,却不如我登高望得远!"曹操一听恍然大悟,急忙谢过老汉,上马回城。

曹操回城之后,立即令人在城东城西各修了一座土台子,高3丈,长宽各30丈,分别取名为"东观稼台"和"西观稼台"。

两座观稼台修好后,曹操每日带人登台,观看各处的庄稼长势。后来又派专人在观稼台上察看天气,测定晴雨,及时告知田间耕作的百姓。于是,观稼台便成了全郡农耕的指挥台,曹操也省去了跑腿的辛苦。

后人为了纪念曹操,在东、西观稼台上分别修了大悲寺和崇兴寺。两座庙宇琉璃大瓦,飞檐四翘,使观稼台更显雄姿。

3.虚粮冢和隐兵道

汉朝末年,曹操和袁绍在中原逐鹿。曹操屯兵故乡谯郡。一天,他正在军帐中阅读兵书,忽有探马报道:"启禀丞相,袁绍起兵30万,已至黄河北岸安营下寨,伺机与我军交战!"

曹操闻报,吃了一惊,暗想:"袁绍之所以大兵压境,是听说我缺兵少粮,企图趁机将我一举歼灭。之所以不敢马上与我交锋,是尚不知我军虚实。既如此,他一定会派细作前来刺探。"想到这里,曹操心生一计,他命令部队连夜在城外筑起几座土山,并从下到上都用苇踅子围着,只在顶部放一些粮食。又命令部下,连夜挖了两条地道,从城里直通城外一个隐蔽处。

这一天,曹操特请关羽等将领到城头阅兵。当时,桃园三兄弟刘、关、张兵败后各奔一方,关羽此时暂依曹操。但他一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此时,曹操请他一同检阅军队,目的是想稳住关羽。诸将走上城头,只见曹军顶盔贯甲,操刀持盾,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城中涌出。骑兵过去了,紧接着是步兵;步兵过去了,又是骑兵……就

这样,从日出直到夕阳西下,还没有走完。关羽心中狐疑,心想:这曹阿瞒怎么有这么多军队?其中莫非有诈?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下了城楼,挥动手中青龙偃月刀,"刷"地一下削掉了一匹马的马尾。队伍仍在继续前进.不一会儿,只见那匹秃尾巴战马又从城中走了出来。原来曹军人马走出城外.又从地下运兵道中折返城里。关羽见此情景,心中暗想:"这曹阿瞒真是诡计多端啊!"

袁绍派来的细作却不知底细,回营报告说:"曹军粮如山,兵如海,袁绍听了,吓得倒抽一口冷气,忙召诸将商议计策。袁绍有一个远房外甥,叫王魁,他说:"常言道,军中无虚实。曹操诡计多端,'粮山兵海'之说,卑下认为这是疑兵计。某愿领兵2万,前取曹操首级!"经过一番争议,袁绍答应了。王魁领兵2万.渡过黄河,直取谯郡。果然,曹军人马不多,只在城外抵挡一阵,就退回城里去了。王魁夺了"粮山",一查看,原来是几个大土堆,不禁哈哈大笑,命令部下:"不许扒坏,让主帅来到好好看看!"于是便下令攻城。城也很快被打开了,王魁大军一拥而入。既占城池,王魁命部下杀猪宰羊,大贺胜利。众官兵无不解甲抛戈,开怀畅饮。饮至半夜,还不尽兴,有位部将见王魁喝得酩酊大醉,劝谏道:"如今曹操首级尚未找到,将军不可饮酒过甚!"王魁听了,一阵狂笑,说:"曹操兵微将寡,早已死在乱军丛中,待天明再寻他首级不迟",话音未落,只听有人大喝一声:"何待天明!"众人一愣,只见有一员武将不知从何处窜上来。手起刀落,将王魁脑袋砍了下来。紧接着,曹操千军万马,好像从天而降。袁军措手不及,都当了曹军的俘虏。原来曹兵是从地下运兵道进入城里的。

曹操命手下人将王魁首级盛放在一个木盒内,上覆一纸,写道:"曹军缺兵少粮,甥儿王魁提头以告!"封好钉牢,放了两个俘兵,叫他们带回去交给袁绍。袁绍接到打开一看,不由吓走了三魂,叹口气说:"曹操'粮如山,兵如海',不可不信呀!"

4.求贤若渴

曹操一心想成就霸业,但帐下缺少谋士,于是上泰山求教高僧。高僧送给他一只锦囊,对他说:"兵进中原,有敢骂你者,可拆开视之。"

这一天,曹操打进许昌,手下兵丁又夺又抢,可害苦了百姓。第二天一早,四个城门上都贴出了帖子,上面写道:"曹操掠又抢,百姓苦难当,治军若不严,必然难久长。"落款"许昌苟或"。

曹操一见揭帖,气得火冒三丈:好你个荀或,竟敢指名道姓骂我,这还得了!正想派人捉拿,忽然想起高僧给的锦囊,拆开一看,上面写着六句话:

"晌午才说话,日曰叠相加,十天头长草,两撇把或拉,喜遇贝又臣,才过姜子牙。"

曹操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细一琢磨:这不是一首字谜诗吗?晌午说的话,说话为言,言午为"许";日与扁曰相迭是"昌";十天为一旬,"旬"字加个草字头念"荀";"或"字添两撇是个"彧"字;"喜遇贝又臣",这"贝又臣"不是个"贤"字吗?"许昌荀彧贤",晤!这荀彧竟是个胜过姜子牙的贤才!曹操大喜,立即写了名帖派曹仁去请。

曹仁到了荀府,递上名帖,家人拿着名帖去见荀彧。荀彧接过名帖。随手撂在一边:"去,就说不见!"曹仁吃了闭门羹,回报曹操,非要带兵抓人。曹操求贤若渴,哪容曹仁胡来?就亲自骑着高头大马去请。谁知荀彧早已躲了出去。曹操又顶风冒雪来到荀彧的庄园。庄丁说,主人出门访友去了,不知所踪。曹操只好怏怏而回。

曹操见不到荀彧,朝也思,暮也盼,几乎急出病来。这天,忽然听说荀彧正在家庙祭祖,曹操忙备上礼品,飞马去请。此时,荀彧正在家庙读书。见有人进来,只装不知。看着看着,书"啪哒"摔在地上,曹操弯腰拾起,双手奉上,说道:"荀公,我乃谯郡曹操,特来拜请,共扶汉室。"荀彧说道:"你找错人了。我乃村野草民,哪晓得军国大事,你还是另请高明吧。"曹操见荀彧推辞,更加诚恳地说:"久闻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策,先生不愿与孟德共事,是怪我治军扰民,还在生我的气吗?" 荀彧见曹操如此坦诚,很受感动,问道:"你不怕我骂你吗?"曹操又诚恳地说:"先生骂得对,骂得好,以后还要多骂为是。"荀彧推说有腿疾,曹操立刻牵来自己的坐骑,恭恭敬敬让荀彧骑上,并执意牵马坠镫。军乐队一路高奏迎宾曲,把荀彧请进军中。

此后,曹操如虎添翼,听从荀彧建议,整顿军纪,治国安民,力量更加强大起来。

5.八角台

曹操谯郡起兵以后,胸怀大志,想收拾残破的汉朝江山。他研究了古代名将乐毅、白起等人的带兵方法,觉得只有纪律严明,有赏有罚,才能带出一支过硬的军队。怎样才能严明军纪呢?他想出一个办法,派人在离城3里的东南方,筑一个八角形的高台,叫"点将台",经常在那儿阅兵或犒劳有功将士。

一天,曹操集合部队来到台前,叫人抬来很多金银财物,摆到台上,准备按功行赏。一番犒劳以后,曹操问道:"我赏得公平吗?"将士高声回答:"公平!"曹操又问道:"可有谁漏掉么?""没有!"将士们回答道。曹操说:"有!快把漏掉的人带上来!"两个兵士像老鹰抓小鸡一般提上一个人来。众将士一看,都愣了:这不是曹操的表弟孙喜么?曹操起兵时,孙喜跟着他当了兵,可后来下落不明。原来孙喜见河北袁绍兵多地盘大,便投奔过去想混个官当当。2年过去了,他怎么又回来了呢?

孙喜在袁绍手下也没混出什么模样,却眼见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就又跑了回来。想通过亲戚关系,向曹操要官当。

曹操说:"孙喜,你说我该如何赏你?"孙喜一听,吓得心惊肉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哀求说:"我只求你赏我一条命就好了!"

曹操"呼"地站起来,说:"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你是我的亲戚也不行!你临阵投敌,罪该斩首,我今天要赏你一死!"孙喜就这样被推下去斩了。

大家见曹操执纪如此严明,谁也不敢触犯军法了。

6.官渡之战

曹操迎汉献帝定都许昌,自任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东击刘备,收降张绣,又进兵青州,攻下齐和北海。这下惹恼了袁绍,他发兵10万进驻黎阳,又派先锋颜良南渡黄河,把白马围了个水泄不通。

消息传到许都,丞相府乱成一锅粥,孔融一班文臣吓破了胆,对曹操说:"丞相,袁绍兵多粮足,难以抵挡,还是不战为上。"曹操反问道:"那么依你之见,是降呢?还是逃呢?"孔融说:"丞相英明,但凭决断。"曹操听了,不由得一阵冷笑,朗声说道:"袁绍志大才疏,鼠目寸光,兵虽多而组织混乱,将虽广而号令不一,至于土地广阔、粮食充足,那不过是为我们准备好的礼物罢了。"于是决定抗击袁绍。留谋士荀彧守卫许昌,自带3万兵马陈兵官渡。

袁绍急欲速战,曹操却凭借有利地形,闭门不出。袁绍性急之下,调集3万人马,3天筑起了一座30丈高的土城。土城筑好后,他令兵士居高临下,向曹营放箭,曹兵死伤不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曹操调集9000兵丁,连天加夜,造出了99尊"霹雳炮"。炮火齐发,一下子摧垮了土城。袁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命兵士挖地道直通曹营,想来个"掏心"战术。曹操呢,命兵士在阵地前沿挖了一条深深的壕沟,袁绍的计策又落空了。就这样,两军对垒,相持了几个月。这时,曹操的粮草供应不济,越来越紧张。

一天,曹操巡哨回来,正在中军帐洗脚,忽然有兵丁来报:许攸求见,他弃袁投曹,已到帐下。曹操大喜过望:好了,破袁的计策有了!他脚不洗了,连鞋都顾不上穿,急忙将许攸迎进帐内。许攸是袁绍的谋士,袁绍刚愎自用,听不进他的意见,他见袁绍不成大器,就奔曹操而来。见曹操这样礼贤下士,许攸很感动,就试探着问:"丞相粮草还能坚持多久?"因为许攸新降,粮草又是军中机密,曹操哪能实话实说?于是说道:"1年。"许攸说:"恐怕没有这么多吧?"

曹操脸一红,又说:"半年。"许攸没吭,笑了笑,说道:"丞相既然不以实言相告,我也就不必多问了。"曹操这才说:"实言相告,还能坚持1个月。"许攸这才说:"粮草不足,利在速战,现在袁绍粮草万乘(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音胜),屯于乌巢,虽有重兵把守,但兵疲将骄,疏于防范,丞相若能出奇兵直捣乌巢,焚其粮草,则袁兵不攻自破。"曹操听罢,拊掌大笑,采纳了许攸的意见,自带精兵五千,打着袁军的旗号,人衔枚,马摘铃,骗过袁军的岗哨,从小路直

捣乌巢,迅速包围了守将淳于琼的部队,又用硝烟硫磺将屯粮一火焚之。淳于琼舍命来救,死于乱军之中。曹操紧接着又挥师袁军背后,与官渡的曹军南北夹击。袁绍见大势已去,慌慌张张带领着8()()余名残兵败将逃回邺城老家,没多久便呕血死去。

7.文姬归汉

建安十三年(208)夏天的一个夜晚,喧闹了一天的丞相府慢慢安静下来。人们进入梦乡,唯有一间书房里还亮着灯。曹操斜倚在睡榻上读着《范丹碑》。他被文中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并由此想起了文章的作者蔡邕及其爱女文姬。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他学识渊博,文章写得好,对书法、音乐也很精通,是个难得的人才。曹操曾与蔡邕一同在朝做官。蔡邕性情耿直,多次得罪宦官、权臣,被流放到朔方、海滨。后来,又因得罪王允而被杀。蔡邕的女儿文姬,也像父亲一样博学多才,且精通音律。父亲断了琴弦,她马上能分辨出断的是哪根弦。可惜,这样的才女,由于乱世,只得随父亲到处流浪。16岁时,文姬嫁人,不久丈夫死了,父亲又被害。在董卓兵乱中,蔡文姬被南匈奴掳走。曹操几经打探,得知她嫁给匈奴左贤王已有12年。曹操想:现在北方已大体平定。要是能接她回来,让她续写后汉历史,该多好呀!曹操又想起他讨董失败之后,多亏蔡邕帮助才逃出洛阳。蔡邕无后,不把文姬接回来,也对不起老朋友!于是,曹操奏明献帝,派特使崔近,持天子节钺,带上一份厚礼,出使南匈奴去迎文姬。南匈奴隆重接待了崔近。左贤王知道了崔近的来意,心情自然难以平静。他爱文姬,12年来相濡以沫,不曾分离。然而,左贤王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南匈奴要与汉友善,只有文姬南归,双方才能修好,不能因私情而舍大利。于是他决定与文姬商量,征求她的意见。文姬自被掳来,无一日不在思念故土,盼望南归。可当这一天终于盼来的时候,高兴之后,转生悲戚。她与左贤王情深意厚,生有一双儿女,年纪尚幼,倘一朝分离,天各一方,这对于孩子,对于做母亲的是多么大的痛苦啊!一连几天,蔡文姬都被矛盾和痛苦笼罩着。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归汉。

  临行这天.人们携手牵衣前来送行,情景十分动人。左贤王暗暗垂泪,一双儿女哭喊着搂住妈妈不放。蔡文姬泪如雨下,依依不舍地登车而去。蔡文姬终于回到了故乡。但家人都不在了,故宅也坍塌了,连亲戚故旧也都死的死。逃的逃。她悲痛欲绝,精神几近崩溃。曹操对她关怀备至,她被安排住在丞相府。使文姬得到不少安慰。但痛失家园、母子离别的心境依然无法排解。秋风萧瑟,秋虫嘶鸣,文姬又弹起琴来,和着凄楚的琴声,她满怀惆怅地唱起来: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

  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制兹八拍兮拟排忧,

  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一曲未了,文姬早已泣不成声。就在她仰面叹息的时候,发现曹操也满面泪痕地站在自己面前。“文姬,你太伤感了,你这样下去要伤身体的。”曹操说。文姬依然沉湎于痛苦中,曹操又问:“这是什么曲子?”文姬回答:“这是文姬新写的《胡笳十八拍》中的一支曲子。,’曹操说:“好是好,只是太过于悲凉了。文姬,你应当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才是。”文姬默然无语。停了一会儿,曹操又问道:“你还记得董祀这个人吗?我几次派他去寻找你的下落,为了救你,他差点丢了性命”文姬当然不会忘记,这可是有胆有识、有情有义的人哪!于是,关切地问:“董将军还好吗?”曹操叹了口气:“这个人哪,对你一往情深,至今尚未娶亲。文姬,由老夫作媒,嫁给董将军如何?”文姬心力交瘁,举目无亲,也需要有个人抚慰,更难得董将军一往情深,便郑重地点了点头。蔡文姬的生活恢复了安定,心境也开朗了许多。一天,曹操问文姬:“你父生前藏书很多,著述颇丰,你能回忆起来吗?”文姬回答:“亡父遗著4000余卷均于流离中散失,现在能够背诵出来的,只有400篇了。”曹操当即表示,将委派10名官员帮助缮写。蔡文姬谢绝了曹操的好意,坚持由自己动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默写出400余篇文字。蔡邕续写后汉史的宏愿虽未能实现,但他著作的一部分,就这样通过女儿得以面世,流传至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 庄子
下一条: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