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院士徐匡迪的市长故事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news.163.com/13/1014/11/9B569KU600014AED.html 在 2019-02-08 09:51:06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院士徐匡迪的市长故事(图)_网易新闻

院士徐匡迪的市长故事(图)

2013-10-14 11:59:00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0
分享到:
T + -
徐匡迪
徐匡迪

经过一段时间酝酿,上海市计委向市委建议,物价的市场化改革可先从水果入手,因为水果是温饱有余的人才吃的

徐匡迪于1992年开始担任上海市副市长,1995年2月任上海市市长,同年7月,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首位“院士市长”。到2001年12月,徐匡迪自上海改任中国工程院院长。

上世纪90年代,也是上海从传统工业基地向经济中心城市转型的艰难时代。建立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政府管理体制、大规模土地批租、教育医疗等制度的改革都在上海内外有过不同声音。

不过,在邓小平“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思想之下,上海终于完成了向一个现代大都市的蜕变之路。

改革的计委和第一个BOT

1992年邓小平到上海考察工作时指出:“上海的改革开放搞晚了,今后要加快步伐”。这次考察,他也提出了加快浦东大开发的任务。上海随即召开了市委扩大会,传达邓小平讲话,号召大家思想更解放一点、步子更大一点。徐匡迪当时作为上海市副市长兼计委主任,深感肩负的重任。

经过讨论,徐匡迪首先向市委提出从三个方面推进计委自身的改革。

第一个方面,计委转变职能,就要对计划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今后计委只研究总盘子。计委从过去的审批单位变成了一个督促落实的机关,使计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不过,他们后来也积极地跑中央有关部门,筹划建立起一批大市场,包括建立期货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

第二个方面,承担起筹措上海发展所需资金的任务。上海市大发展和浦东大开发,资金需求十分巨大,而上海市政府当时仅有37亿元可用财力,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筹措资金也十分困难。

他们借鉴国外BOT的办法,请香港的一家公司对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的市值进行评估,然后向市委建议把这两座桥49%的经营权卖给香港的一个上市公司,筹款第三座和第四座桥。同样,急需的隧道也卖49%,用来建造第二条和第三条隧道。之后,对沪宁高速公路和沪杭高速公路也采用了相似的办法。

土地批租同样是旧城改造、筹集资金的大事。当时上海有350万居民住在市中心的棚户区。

上海市计委提出了土地批租的建议:先在城郊结合部盖起一大批经济适用房,提供给搬迁的居民,且居住面积可扩大一倍。当时还没有产权的概念。有差不多100万居民从市中心搬出去。

因为市中心的土地每平方米大约可以达到8000美元,而城郊结合部建居民小区的土地每平方米只有50到60美元。作为中国的首创,政府利用这个差值筹款大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很快,一批大商场、大办公楼就在上海市中心建起来了。市容及道路交通、市区绿化情况也迅速改观。

第三个方面是放开价格。1992年前,上海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和全国一样,都是由计划、物价部门规定的。经过一段时间酝酿,上海市计委向市委建议,物价的市场化改革可先从水果入手,因为水果是温饱有余的人才吃的。

这一改革初战获胜后接着进行了粮油价格放开的改革。在1995年时,全国粮食和食用油的价格还是固定、统一的。他们建议,在实物帮助困难群体之后,粮油价格可放开,顺价销售,上海人民就能吃到最好的米、最好的油。后来通过不断调整政策,先是发食品券,自己到粮店选择领取籼米或粳米。同时,为了制止倒卖食品券,直接发补贴,市民自己愿意买什么就买什么。这样,上海的基本生活用品价格就整个放开了。

从1992年邓小平在上海点燃了改革开放和浦东大开发的火炬,上海市计委用三年时间实现了三项重大改革,上海由此开始了快速发展之路。

用世博会改变上海

徐匡迪在任时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推动上海举办世博会。上海考虑申办世博会,其实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市长汪道涵请了一些教授,还有一些各委办的负责人,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当时徐匡迪在上海工业大学任常务副校长,也参加了汪道涵市长的研究小组。

1992年10月,在上海市委的一次书记办公会上,又提出再研究申办世博会。徐匡迪这时是上海市副市长兼市计委主任、党组书记,会议指定由他带一个小组去韩国考察大田世博会的筹备工作。从韩国回来以后,他们向上海市委作了汇报。为了改善上海的基础设施,他们建议先着重从四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一是搞好市内交通,让老百姓出行较为通畅。先后建了南北高架、东西高架、内环线高架。在地铁一号线即将竣工时,决定马上建设二号线。同时,又增加了延安东路的过江隧道,并加快建设大连路的过江隧道。此外,还修了从虹桥机场一直到浦东的快速通道。

二是加快浦东新区开发,树立上海改革开放新形象。考虑要把从南浦大桥一直到陆家嘴这一段1.5公里的浦东岸线尽快开发建设起来,而且要比对面上海外滩的老建筑要新、要高。1992年秋东方明珠电视塔已经拔地而起,香格里拉正在建,并确定马上要建金茂大厦。

三是打通建成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世博会的参观者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华东七省市,特别是周边的江苏、浙江一带的一亿四千万人,是世博会瞄准的主要对象。

四是建设浦东国际机场。

除了以上四项重点工程,还着重抓了市容、市貌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

1999年,徐匡迪作为上海市市长在上海市外经贸委呈报的《世界各城市申办2010年世界综合性博览会的情况》上批示:我们想,上海可结合浦东博览中心的建成,争取承办2010年世博会。5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作出决定:申办2010年世博会,并成立上海市2010年世博会申办工作筹备小组。

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徐匡迪带队到北京汇报。中央领导在听到汇报后都非常支持,后来找到国务委员吴仪,她明确说“世博会是国家项目”,由国家主办、上海承办。因此,申办世博会由中央政府出面申请,专门成立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申办委员会,而具体工作交由上海承办。

2000年3月17日,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吴仪任主任委员,徐匡迪和贸促会会长俞晓松任常务副主任委员。

当时徐匡迪就想,上海要办一届成功的世博会,没有群众支持是不行的,一定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在申办过程中,组织群众参与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积极争取群众对世博会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动员群众直接参与申博工作;三是养成广大市民世博会主人的心态,人人参与接待参观世博会的朋友;四是吸引一些年轻的志愿者。

人才的上海

在徐匡迪担任市长期间,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加速,特别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较大改变。推进深水港、航空枢纽港、信息传输主干网和宽带接入网等枢纽功能设施建设,及高速公路网、磁悬浮轨道交通等现代化交通基础建设。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和经济中心城市。做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作为当时唯一的“院士市长”,徐匡迪花费大量精力提倡和研究科技创新问题。徐匡迪指出,上海的出路在创新。他主张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大高科技企业与创业板市场结合的力度,并建立了企业信用评级制度。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上海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至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服务业。对于国企下岗职工,由政府出资培训,促进职工再就业。

对于经济改革和产业升级,上海媒体曾这样描述:1991年,上海工业面临生死抉择,决策者痛下决心,把纺织、轻工等已经或将要丧失竞争力的传统加工业部分坚决压下来。纺织女工永远不会忘记,曾被誉为上海“摇钱树”的行业,在这一年喊出“壮士断臂”的口号,1998年又毅然举起了砸锭大锤。从1994年到2000年,全上海近千家传统行业企业退出市场,每年压减一百亿元产值。若没有勇于承担巨大阵痛的坚韧性,如何能把这几近悲壮的调整进行到底?

上海这时也提出,力争建设成白领就业创业的天堂。为此,专门成立了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只要是大专院校毕业,有证书有学位,有企业要聘用,确认后就可以做上海市民。

2000年元旦刚过,上海市一个50人组成的大型招聘团就开进北京网罗人才,推出“人才柔性流动”政策,抛出种种诱人的许诺,以及唾手可得的上海市户口,打动了不少在北京不得志的人才,中科院、清华、北大、协和医院的很多青年才俊当场与上海签下协议。同时,上海人才市场高新技术人才创业中心投入运营,多次与北京争夺高素质人才。

随着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逐步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简化出入境手续,为外商来沪投资提供方便。并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

2001年,《解放日报》总结说,20世纪90年代的巨变,为上海面向新世纪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上海城市建设用了3个“三年大变样”:第一个三年以修路造桥为主,缓解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第二个三年重点改造旧区,全力启动房地产市场;第三个三年以环保和绿化为主攻方向,以适应城市功能发展的需要。


这家媒体骄傲地说,“如今,这里每天有200多亿元人民币在资本市场进出;每天吞吐着100多万吨的货物;每天有4万多平方米的楼宇拔地而起;这里还汇聚了100多万来自海内外的人才”

而在这一年,徐匡迪启程北上,开始了执掌中国工程院的时代。

(本文参考了《徐匡迪详述:我亲历上海经济体制改革的几件大事》、《徐匡迪:我所经历的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徐匡迪派人北上挖角》、《上海十五计划纲要(草案)的报告》等。)

作者:吴铭 北京

netease 本文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