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binzhou.dzwww.com/bzhxw/201512/t20151225_13563668.htm 在 2021-01-27 02:13:33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滨州漫画达人于文龙“混搭”出古典人物新形象_滨州新闻_滨州大众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滨州新闻

滨州漫画达人于文龙“混搭”出古典人物新形象

2015-12-25 08:16:00    作者:   来源:滨州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于文龙 混搭 胡旭阳 井冈山大学 古典小说
[提要]滨州漫画达人画水浒人物出名, 登上张涵予版电视剧 《水浒传》 首播大典 2011年8月1日, 安徽卫视版电视剧 《水浒传》 首播大典播出。 网络水浒文化持续升温, 成为于文龙的创作源泉和粉丝聚集地 梁山好汉有108人, 但于文龙每一版的水浒画都有上千人。

驱车, 从滨城向西30里, 来到220国道与乐胡路的交叉口, 是 “著名” 的惠民县胡集收费站。如果您来往此地较多, 就可能对站里的工作人员很熟悉。他们都很年轻, 无论冬夏, 都身着绿色的制服, 重复着单一的动作。在这群人里, 有个 “颜值高” 的后生, 瘦高个, 短发, 白净, 话少, 眼睛里带着温柔, 俨然“文弱书生” 。他叫于文龙, 是个80后。如同您所见, 他在亲友、 同事眼里, 也是个文静寡言的 “宅男” , 一个 “安静的美男子” 。但大家都未曾想到, 在如今的互联网上, 他是绝对的“水浒画达人” !不少铁杆粉丝会通宵守候,只为早点看到他的新画!

于文龙已连续画了三版水浒人物插图,每一版都有上千个角色; 他曾登上张涵予版《水浒传》 首播大典, 戏称自己是青面兽杨志;他频繁受邀于上海爱扑网等网游、 食品公司,设计各色插画; 他的作品常被央视等著名媒体、 公司 “盗用” , 而他却只说: “公道自在人心” ……

那么, 于文龙究竟是何人?他的水浒人物画为何这样受欢迎?今天, 让我们一同走近于成龙, 看看咱身边这个 “网络牛人” 是咋牛的?!

滨州漫画达人画水浒人物出名, 登上张涵予版电视剧 《水浒传》 首播大典

2011年8月1日, 安徽卫视版电视剧 《水浒传》 首播大典播出。于文龙作为特邀嘉宾上台讲述自己的水浒故事, 并现场展示他的第一版水浒画--108个梁山好汉。很多滨州亲友听到主持人的介绍后, 以为是重名, 可等人出来了再一细打量, 上台的真是于文龙!这小子咋登台了?居然能跟张涵予、 杜淳、 甘婷婷、 李子雄等一众明星一起亮相大屏幕!

主持人介绍, 于文龙是近期网络疯传的水浒人物画的作者, 是广受追捧的 “水浒画达人” 。平日看似腼腆的于文龙, 上台后居然一点也不打怵。他自喻是青面兽杨志, 是天生的倒霉蛋, 妻子不太支持他的创作, 好像是“宋太公不支持宋江上梁山” 。那时, 妻子即将临盆, 于文龙借安徽卫视的镜头表示, 希望他的小孩像朱仝, 因为朱仝是 《水浒传》 中真正的好人, 且得到了善终。于文龙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在他看来,画水浒人物是个磨性子的活, 没有一份从童年开始的水浒情, 很难坚持下去。虽说 《水浒传》 是明代小说, 但它的核心精神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一点也不过时。 “放在现在, 放在网络上, 我们还是喜欢这份热血。 ”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是 ‘林冲夜奔’ 。林冲原本是多么渴望安定的人啊, 当他彻底心灰意冷了, 就抢了别人的酒, 还自称 “老子” , 这说明他已经在精神崩溃的边缘了。真是英雄末路被逼上梁山啊。每每读到这, 我总会热泪盈眶。 ” 余文龙说。

于文龙介绍, 在画水浒人物前, 他翻看了不少水浒资料, 从原著到解析, 从元杂剧到水浒后传, 再到各种点评, 特别是网络上水浒发烧友不断更新的 “考据” 。 “从中, 我的理解是,无论以何种眼光看, 水浒人物大部分还都是些强人、 悍匪, 绝对称不上纯粹的好人。而其中, 朱仝为人重义气, 被迫上梁山, 最后还能安度余生, 是水浒里很圆满的人物。我希望孩子有他的品性, 更希望他平安幸福地度过一生。 ” 于文龙说。 

用日本动漫的造型、 欧美漫画的上色, 创造中国古典人物新形象

在于文龙的书房里, 见不到画家常用的笔墨纸砚、 水彩燃料, 只有一台高配置的电脑伫立一旁。

再看他的画, 大眼睛、 大脑袋、 小身子, 色彩浓艳, 好多人物的眼神里还带些 “忧郁” , 像海盗、 大侠, 又似网游、 手游, 更像漫画。他是咋画出来的?

于文龙说, 这些画是他跟电脑 “死磕” 磕出来的。他于2006年毕业于井冈山大学, 专业是电脑美术设计。毕业后, 他曾在南方的影视公司、 传媒企业干过, 练就了一手电脑绘画的好本事。可一个现代IT男怎么迷上画武侠漫画了呢?

“父母希望我有份稳定、 离家近的工作,我也不喜欢总是飘着, 于是回到滨州, 进了公路收费站工作。可多年的 ‘手艺’ 不愿放下,于是就顺着兴趣走, 业余时间为童年所爱的古典小说画插图。 ” 于文龙这样解释。

有人准要问了, 用鼠标、 键盘作笔, 画出的东西还叫绘画吗?电脑软件是工具, 但更重要的是审美。于文龙不缺鉴赏力和创造力。别看他今天拿笔少了, 但他从小爱手工画、 漫画, 较为系统地学习过国画、 水彩、 油画。“画水浒人物, 从构思到勾线, 差不多要一个多小时, 上色会很快, 问题是构思造型最耗时间, 创意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我的缺点是没学过人体结构, 因而我得扬长避短, 作品的漫画风更重一些。总结起来, 我认为, 对于绘画来说, 工具是第二位的, 艺术焦点、 共鸣点是第一位的。画家找到独特的创作焦点才最重要。 ” 于文龙说。

怎样评价于文龙的画?成千上万的网友给出了不同答案, 其中一个让于文龙自己也很认同: 用日本动漫的造型和欧美漫画的上色手法, 创造中国的古典人物新形象。 ” 于文龙笑说, 这是 “混搭” 出的绘画个性。 

网络水浒文化持续升温, 成为于文龙的创作源泉和粉丝聚集地

梁山好汉有108人, 但于文龙每一版的水浒画都有上千人。而且, 他特别热衷于画那些龙套和配角。这是为啥?

“武松的行者装束、 宋江的黑三郎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很难再画出新意和个性。但配角和龙套则不同, 原著着墨不多, 想象空间、创作空间更大。 ” 于文龙说, 他很欣赏 “十节度” 这个人物。

“十节度是绿林出身, 被朝廷招安后围剿梁山。如此看来, 他属于梁山好汉的前辈, 是过来人。因而他 ‘出工不出力’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的兵油子性格是有原因的。他不是懦弱, 而是成熟, 看开世事了。因而, 他更贴近现实、 人性。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 我想打破之前很多水浒人物画像表情单一的局限,更好地诠释人物性格。 ”于文龙解释道。

由上可见, 于文龙不单在审美上下功夫,而且颇有思想。这是咋回事?“很多观点不是我一个人的思考, 而是当下网络水浒发烧友不断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今天, 有很多大学生、 教授、 白领在网上围绕水浒在争论, 他们不单是过个嘴瘾, 实际上有很多考据控、 文献控、 人物控, 对某个层面的水浒文化了解得极为精深。 ” 于文龙说,网络水浒文化不仅是他的粉丝聚集地, 也是他的创作源泉。

如今, 在百度上搜索 “于文龙” , 就有大量他的代表作呈现眼前。这让于文龙高兴, 也让他有点 “小纠结” 。因为他画的漫画出名后, 许多媒体和网游公司会 “盗用” , 对此, 他无奈地说: “人家用也是瞧得起咱。我觉得,先不计较那么多, 先把自己的艺术水平提高上去才是关键! ”

记者 刘清春 胡旭阳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李丽娟

新闻热线:0543-3077555   新闻邮箱:bzdzw@163.com   滨州大众网友qq群:194643818  拍客群:134474533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无觅关联推荐,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