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  儿女英雄传   风云舞台  上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cctv.com/news/china/20050919/101829.shtml 在 2021-02-10 01:26:46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CCTV.com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儿女英雄传]风云舞台(上)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19日 15:59 来源:CCTV.com
    专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CCTV.com消息(儿女英雄传):又到了10月,山城重庆被大雾笼罩,每年十月到次年三四月份的雾季,给如今市民的出行、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而在六十多年前,在抗战时期,只有在大雾笼罩的天气里,重庆的老百姓才敢放心走上街头,市井才会恢复繁荣与生机。

在60多后前,雾季也是重庆话剧演出的黄金季节,没有了敌机的轰炸,剧场成了抗战宣传的舞台,这就是抗战时期重庆著名的“雾季公演”。中华剧艺社还专门以雾为主题创作了经典名剧《雾重庆》。雾季公演的组织者,便是中华剧艺社的社长应云卫先生。


应云卫

应云卫是我国早期著名的电影导演和戏剧活动家。早在三十年代,应云卫便在上海拍摄了电影《生死同心》、《桃李劫》。后来又以制片人的身份在明星公司出品了电影《十字街头》。抗战爆发后,他带领抗敌演剧队从上海一路演出到达重庆,组织演出了《屈原》、《天国春秋》等经典名剧。


张瑞芳

对于当年很多著名演员来说,他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著名电影演员张瑞芳,1938年随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到达重庆,当时只有二十岁的她还是一个不出名的小演员,和应云卫的第一次见面,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说“我当时是北平学生,应云卫他们都是上海来的明星,白杨啊,舒绣文啦。他没给我排过戏,因为我晒得乌黑,他也不认识我,他老说,走开,你怎么老在这儿坐着,我就再找一个地方等着”

中华剧艺社是我当领导下的一个进步文艺团体,当时周恩来领导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也设立在重庆,南方局希望能成立一个民间剧团,通过在大后方宣传抗日,起到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但这个剧团表面上一定是民间性质的,不能有共产党的色彩,以避开国民党的文化审查。于是成立了中华剧艺社,成立之初,让谁也担任这个社长,大家费尽了脑筋。南方局考虑再三,把应云卫请了出来。请他来有一个好处,他三教九流都有交住,黑道上的一些帮会头目,社会上的流氓,他都可以和他们打交道,这样对演出有利。因为是纯民间性质,剧团所需的资金都要靠他自己筹措。于是,应云卫就城里、南岸每天来回跑,去找到那些当时的民族资本家。但是这个资助也不可能很大,所以很多时候还要自己想办法。他有一件皮大衣,黑的马裤呢的,就被典当过多次,最后当铺的人都认识了。


应大白

1941年,在应云卫的组织下,中华剧艺社的开锣大戏《大地回春》在重庆正式上演,这出戏由著名剧作家陈白尘编剧,应云卫亲自导演,讲述了一个民族资本家在抗战期间将工厂迁入内地,《大地回春》公演后,打响了中华剧艺社的名字。剧社演戏首先要有剧本,中华剧社也一样。当时在家人中跟在应云卫身边的是小儿子应小白,当年还不到十岁,如今已经六十九岁的他,名字也改成了应大白。著名戏剧活动家夏衍曾经给应大白讲过一件应云卫找他要剧本的故事。他回忆说,“我爸爸到夏衍那儿说,反

正我就在这儿等你,你什么时候都得给我剧本,当时天很热,应云卫就躺到地上不走了,就是非要让我把剧本写出来。最后夏衍就把剧本赶出来了给了他。”

抗战时期,因为物资紧张,在陪都重庆的很多大电影公司买不到胶片,电影导演纷纷去导演话剧,电影明星们也走出银幕走进进剧场,电影院成了话剧的舞台。中华剧艺社是当时重庆最著名的话剧团,剧社平均每三天就会产生一出新戏,这些戏都是在当时重庆最好的国泰大戏院上演。

像中华剧艺社这样的民间剧团,背后既没有政府的支持,也没有资本家的资金。对于他们来说,演出不仅是为了宣传抗战,也是为了填饱肚子,观众就是他们的一切。1942年,中艺上演了俄国名剧《复活》,导演是著名的电影导演陈鲤庭。转眼到了1942年底,抗战已经五年了,新年前夕,人们在轰炸间隙,仍然抢办着年货。应大白回忆道:“第二天就说要过年了,过年以后呢,我爸爸问(剧务)骆可说,你身上还

有多少钱,骆可掏掏,我就这么点钱,我爸爸身上也没钱,我爸爸说怎么办呢,咱们钱也没借到,回去怎么办,后来我爸爸说,你就把这些钱。买点瓜子,买点花生,买点那种糖,快过年了嘛,然后,买好了以后,两个人笑容满面,春风满面,回到剧团,哦,大概还有点烟呢,发发烟,把糖果一摊,大家吃吧,好像已经借到钱了,开伙没问题了,实际上一点钱没借到,但是还要演戏。”


秦怡

就这样,完全靠票房收入维持生计的中华剧艺社,日子开始一天比一天难过,而一些国民党支持下的专业剧团,凭借稳定的经济来源还能够正常演出。不仅经济上艰难,他们还要应付很多其他事情。当时的军阀经常写个条子叫某某剧社叫演员去陪酒。比方说,白杨或者秦怡,到我们这个公馆来,陪某某某喝酒,陪客。对这种情况剧社当然都是拒绝。

有一次,一个当地军阀的儿子送帖子来叫剧社的女演员,被应云卫严词拒绝。结果这些人不讲道理,就找上门来闹事,当时应卫云正在茶馆里喝茶,一看对方来势汹汹,就往墙角退。结果那家伙上来用枪口对着应卫云的脑袋。幸好被人劝开。中华剧艺社从1943年起走遍了川南各县,经历了种种困难,但演出从未中断。抗战胜利后,应云卫带着剧团几乎所有人员回到了上海,一路上倍尝艰辛。在上海,他帮剧社所有成员安排好了住处和工作后回到电影厂,而自己带回家的只有成捆的欠票。

责编:武林

相关视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