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news.163.com/16/0512/09/BMRTILBL00014AEE.html 在 2019-01-21 02:29:16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曹操拼死争夺一座江心洲?精兵遭围歼(组图)_网易新闻

曹操拼死争夺一座江心洲?精兵遭围歼(组图)

2016-05-12 08:22:00 来源: 参考消息网(北京)
0
分享到:
T + -

(原标题:曹操拼死争夺一座江心洲?精兵遭围歼(组图))



三国时期,曹魏与孙吴沿长江一线长期对峙,但受自然条件和军力制约,双方不可能处处用兵,唯有选择战略要地展开争夺。于是乎,位于黄河中下游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之间的江淮地区便成为了南北交锋的主战区。双方在此集结精兵强将、屯田筑城,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激烈攻防战。最多时,两国竟然投入了50余万大军殊死搏杀。
从东吴的角度来讲,其立国基本方略就是“依托江东争天下”,退则凭长江天险御敌,攻则北进争夺淮汉,并因此形成了荆州、武昌、扬州3大防区。其中,尤以靠近东吴核心地带的扬州(江淮)防区最为重要,驻军多达13万(荆州防区5万人、武昌防区约4万人)。而且,扬州江一直防由朝廷直接控制,这与其他两个防区长期由朱然、诸葛瑾、步骘、陆逊等江东大族势力控制形成鲜明对比。

从东吴的角度来讲,其立国基本方略就是“依托江东争天下”,退则凭长江天险御敌,攻则北进争夺淮汉,并因此形成了荆州、武昌、扬州3大防区。其中,尤以靠近东吴核心地带的扬州(江淮)防区最为重要,驻军多达13万(荆州防区5万人、武昌防区约4万人)。而且,扬州江一直防由朝廷直接控制,这与其他两个防区长期由朱然、诸葛瑾、步骘、陆逊等江东大族势力控制形成鲜明对比。

而曹魏政权对于江淮地带的经略则始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时值盘踞江淮的袁术在众叛亲离中死去,江淮一带陡然出现权力真空。洞若观火的曹操虽看中合肥、寿州“征南前哨”的战略地位,却苦于正在北方与袁绍缠斗而分身乏术。眼瞅着孙策、周瑜率军2万攻占了江淮重镇皖城(今安庆市),曹操赶忙一边用联姻之策笼络孙策,一边急命刘馥收编地方武装并营建合肥城。


而曹魏政权对于江淮地带的经略则始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时值盘踞江淮的袁术在众叛亲离中死去,江淮一带陡然出现权力真空。洞若观火的曹操虽看中合肥、寿州“征南前哨”的战略地位,却苦于正在北方与袁绍缠斗而分身乏术。眼瞅着孙策、周瑜率军2万攻占了江淮重镇皖城(今安庆市),曹操赶忙一边用联姻之策笼络孙策,一边急命刘馥收编地方武装并营建合肥城。
合肥从此成为与襄阳、祁山(《三国志》称之为“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同等重要的曹魏3大防区之一。不过,曹操虽据有合肥,却一直苦于无法打通经巢湖,走濡须水入长江的战略水道。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条长不到100公里的濡须水成了曹操眼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呢?

合肥从此成为与襄阳、祁山(《三国志》称之为“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同等重要的曹魏3大防区之一。不过,曹操虽据有合肥,却一直苦于无法打通经巢湖,走濡须水入长江的战略水道。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条长不到100公里的濡须水成了曹操眼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呢?



正因为如此,三国时期东吴就以濡须山为桥头堡驻扎重兵,防备魏军来犯。公元212年,孙权听从吕蒙建议,在连接巢湖的濡须水口(今安徽无为东北)东岸的濡须山下“夹水立坞”(谓之东关),“置强弩万张于其上”,从而控制了巢湖到长江的水路,进可争淮南,退可守长江,拱卫都城。曹魏则针锋相对,在河对岸的七宝山下立栅驻军(谓之西关)。
据史料记载,从公元212至252年的40年时间里,魏吴因争夺濡须水流域控制权而爆发的大规模战斗就多达数十次,特别是据《三国志·魏书·武帝记》所述,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春,曹操亲统大军(步骑兵号称40万之众)进军濡须口,一度“攻破孙权江西营(东吴在濡须水西岸驻扎的部队)”,还俘虏了东吴都督公孙阳,随后曹操“乃引军还”。这就有些奇怪了--既然曹操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又初战告捷,为啥还要“见好就收”,而不是趁机席卷江淮乃至直捣江东呢?

据史料记载,从公元212至252年的40年时间里,魏吴因争夺濡须水流域控制权而爆发的大规模战斗就多达数十次,特别是据《三国志·魏书·武帝记》所述,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春,曹操亲统大军(步骑兵号称40万之众)进军濡须口,一度“攻破孙权江西营(东吴在濡须水西岸驻扎的部队)”,还俘虏了东吴都督公孙阳,随后曹操“乃引军还”。这就有些奇怪了--既然曹操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又初战告捷,为啥还要“见好就收”,而不是趁机席卷江淮乃至直捣江东呢?

实际上,这场战斗并非像《三国志》所粉饰的那样“魏胜吴败”,而是双方各得一分,打了个平手。原来,濡须水两岸初期均为东吴所控制,并形成了东岸濡须坞-濡须中洲-江西营的军事部署。这里所说的濡须中洲是位于濡须水中央的一座江心沙洲,其与濡须坞相邻,是驻坞部队的基地和大本营,许多随军家属都安顿在此地,东吴指挥官的府邸也在洲上,战时才退入濡须坞防守。因此,魏军两次进攻濡须坞时,都采取了乘船先偷袭江心洲的计策。


实际上,这场战斗并非像《三国志》所粉饰的那样“魏胜吴败”,而是双方各得一分,打了个平手。原来,濡须水两岸初期均为东吴所控制,并形成了东岸濡须坞-濡须中洲-江西营的军事部署。这里所说的濡须中洲是位于濡须水中央的一座江心沙洲,其与濡须坞相邻,是驻坞部队的基地和大本营,许多随军家属都安顿在此地,东吴指挥官的府邸也在洲上,战时才退入濡须坞防守。因此,魏军两次进攻濡须坞时,都采取了乘船先偷袭江心洲的计策。
而公元213年的这次战斗,就是魏军先发挥陆战优势,击破吴军江西营,夺取了濡须水西岸控制权后,又派出近万人乘油船夜袭江心洲,准备一鼓作气干掉孙权主力。

而公元213年的这次战斗,就是魏军先发挥陆战优势,击破吴军江西营,夺取了濡须水西岸控制权后,又派出近万人乘油船夜袭江心洲,准备一鼓作气干掉孙权主力。

但魏军的好运气也就到此为止了,偷渡部队一出发就被吴军探知,孙权立即派周泰、朱然、徐盛各率本部水师围攻来犯之敌。魏军不善水战的致命缺点再次暴露,加上地形不熟,被“临阵杀溺死者千余人”,大批战船遭击沉或被俘,还有3000多人在江心洲登陆后因退路断绝而被迫投降。


但魏军的好运气也就到此为止了,偷渡部队一出发就被吴军探知,孙权立即派周泰、朱然、徐盛各率本部水师围攻来犯之敌。魏军不善水战的致命缺点再次暴露,加上地形不熟,被“临阵杀溺死者千余人”,大批战船遭击沉或被俘,还有3000多人在江心洲登陆后因退路断绝而被迫投降。
魏军号40万之众,显然是夸大之词,但即便其实际兵力打个对折,也是驻扎在濡须坞的孙权7万人马的3倍之多。然而,曹操虽握有如此雄厚的军力,此刻却只能隔江兴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旱鸭子”部队在濡须水面被东吴水师任意宰割。

魏军号40万之众,显然是夸大之词,但即便其实际兵力打个对折,也是驻扎在濡须坞的孙权7万人马的3倍之多。然而,曹操虽握有如此雄厚的军力,此刻却只能隔江兴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旱鸭子”部队在濡须水面被东吴水师任意宰割。


直到曹操去世,他也没能攻破濡须坞和江心洲。难怪宋代抗金名将张浚感叹“曹操四越巢湖不成者……(均因)濡须正扼其冲,故虽有十万师,未能寇大江也。”一代枭雄兵败赤壁也就罢了,却居然连一座小小的沙洲也奈何不得,这可真是历史的吊诡。

netease 本文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