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 回家了在另一个世界“我们仨”再次团聚
(原标题:她 回家了在另一个世界“我们仨”再次团聚)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杨绛《我们仨》
A03版她是专家学者,是作家翻译家,是女儿,是姐妹,是妻子,是母亲。她守候着人类最小的社会单元,为人生创造了美丽的“第一秩序”--家。
她有一个被时代熟知的称号“钱钟书夫人”,她是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却有着一个世纪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她,就是安静而优雅的杨绛先生。
再过不到两个月,就是杨绛先生105岁生日。但是这一切都被定格在了2016年5月25日。昨日1时10分,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25日对新华社记者说:“杨绛先生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惊扰大家,不麻烦大家。
我们感谢大家对杨先生的关心,同时呼吁媒体和全社会尊重她的意愿。请让杨先生安静地离开,和她挚爱的丈夫、女儿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团聚。”
杨绛曾译19世纪英国诗人蓝德诗: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以此送别先生!
本名杨季康
杨绛,本名杨季康,是家中第四个女儿,出生在1911年7月17日的北京,3岁时回到故乡无锡。杨家是无锡当地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维新派,美国大学的法学硕士。而父亲对杨绛也特别钟爱,没有丝毫重男轻女的观念,杨绛自小便在一个开明的家庭环境里读书学习。
我们仨
除了作家、翻译家、学者等身份外,杨绛另一个重要的身份是钱钟书的妻子,杨绛自己也曾写文章说过,她的“每项工作都是暂时的,只有一件事终身不改,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
1932年,21岁的杨绛来到清华当借读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钱钟书相遇。青布大褂、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这是钱钟书给杨绛的第一印象,杨绛形容第一眼的钱钟书,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杨绛一生追随钱钟书,甘愿站在丈夫身后,二人的爱情很像一段童话。
1997年,杨绛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去世。此时杨绛年近90岁,身心受到巨大的打击。2003年,《我们仨》出版,杨绛在文中写道: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走到人生边上
2007年,杨绛96岁,出版《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这本书是关于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
而逐渐步入百岁的杨绛,愈发显出智者的仙骨。媒体配图的照片上,她总是银色的短发,面庞有些消瘦,一脸祥和。
百岁生日之际,杨绛曾接受了一家媒体的问答,当被问到“什么是您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时,杨绛说,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在丈夫钱钟书眼中,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现当代文化史上,相比林徽因的端肃、张爱玲的冷傲、陆小曼的风致、萧红的悲苦、谢婉莹的恬淡、丁玲的复杂,杨绛的名气与特质其实始终不曾过于耀目,只是到了夕阳之年,作为一位 “现象级”人物,才逐渐进入大众认知视野,以致年寿越高、名气愈炽。
拨开历史浮华,人们蓦然发现,原来,她才是真正的一代才女。
最贤的妻--
钱的母亲感慨:钟书痴人痴福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
随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家有贤妻,无疑是钱钟书成就事业的最有力支持。1946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被搬上荧幕前,导演黄蜀芹曾专门来征询夫妇俩。杨绛边读剧本,边逐段写出修改意见。电视剧果然名声大噪,一时在全国掀起热潮,而出现在每集片头的那段著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时常引用,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是最懂《围城》的人。
许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最才的女--
夏衍: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求学时老师给杨绛的批语是“仙童好静”,在英才济济的东吴大学,她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中英文俱佳的杨绛是班上的“笔杆子”,东吴大学1928年英文级史、1929年中文级史,都由她“操刀”。她还喜欢音乐,能弹月琴,善吹箫,工昆曲。大学期间,自修法文,拜一位比利时的夫人为师,学了一口后来清华教授梁宗岱称赞不已的法语。
求学清华时,一贯爱好文学的杨绛开始自己创作,备受任课教师朱自清的欣赏。
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围城》,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闲时在陈麟瑞、李健吾等人的鼓动下,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没想这位自称业余的剧坛新手“出手不凡”,第二年《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时“引来阵阵喝彩声”,一鸣惊人,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讽刺幽默,流畅俏皮,颇有英式戏剧的风格。杨绛的父亲和姐妹一同去看了《弄真成假》,听到全场哄笑,问杨绛:“全是你编的?”她点头,父亲笑说:“憨哉!”1945年,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打算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1978年4月,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同年6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她应邀参加国宴。邓小平惊讶道:“《堂吉诃德》是什么时候翻译的?”此事一言难尽,杨绛只好答非所问:“今年出版的。”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
写于1980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洗澡”是新中国成立初“三反”运动中的专有名词,指的是知识分子需要对自己思想“肮脏”面彻底“清洗”,一部《洗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各类知识分子在运动期间的众生相。这部18万字的小说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赏析
今天我们为什么
还要读杨绛?
她几乎是最长寿的文化老人,其文章却是最没有年龄感的,灵动如少女,清澈如婴儿。这种幽默劲儿大概是与生俱来,“我不是故意逗乐的”。以下几件小事,与大家一起读一读超然的杨绛先生。
1
“一星期都白活了”
在父亲的引导下,杨绛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
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2
“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
1928年,杨绛17岁,她一心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费孝通与杨绛在中学和大学都同班,有男生追求杨绛,费孝通便对他们说:“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费孝通来清华大学找杨绛“吵架”,他认为自己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杨绛回应:“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换句话说,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 费老直到晚年作文时,还把杨绛称为自己的初恋女友。杨绛直言:“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彻底撇清为暗恋一场。
3
“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多年后,杨绛在文中幽默地回忆道--(《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4
“我自己早已不是人了”
中国的女性写作里好像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的经历拿来调侃的,更不用说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小姐,杨绛却不介意自嘲--
我自从做了“扫厕所的”,就乐得放肆,看见我不喜欢的人干脆呆着脸都不理,甚至瞪着眼睛看人,好像他不是人而是物,绝没有谁会责备我目中无人,因为我自己早已不是人了,这是“颠倒过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5
“我就是宅女”
杨绛的逗里还透着一股年轻,一股精气神儿--
2005年1月6日,我由医院出院,回三里河寓所。我是从医院前门出来的。如果由后门太平间出来,我就是“回家”了。躺在医院病床上。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题目:走到人生边上。一回家,我立即动笔为这篇文章开了一个头。从此我好像着了魔。给这个题目缠住了,想不通又甩不开。我寻寻觅觅找书看,从曾经读过的中外文书籍--一例《四书》《圣经》。到从未读过的,手边有的,或请人借的例如美国白壁德的作品,法国布尔热的《死亡的意义》。读书可以帮我思索,可是我这里想通了,那里又堵死了。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95岁的老人说出来的话。为了探索人生意义而读书,这恐怕是现在20出头的人也没心气儿干的事儿了吧!104岁,与来访者说到宅男宅女时,先生幽默地说:“我就是宅女。”
杨绛先生主要作品
她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一百岁后仍笔耕不辍。2014年9月,103岁的杨绛先生在98时岁开始续写完成的《洗澡》续篇--《洗澡之后》单行本以及9卷本《杨绛全集》推出,译作、小说、散文、戏剧、文论、诗作,皇皇270万字。她的主要作品如下:
散文类:《干校六记》、《将饮茶》(含《回忆我的父亲》、《记钱钟书与〈围城〉》、《回忆我的姑母》等)、《杂写与杂忆》(含《怀念陈衡哲》等)、《丙午丁未年纪事》、《我们仨》、《我在启明上学》、《走到人生边上》、《老王》(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小说类: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鬼》、《事业》
译作类:《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
剧本类:《弄真成假》、《称心如意》、《风絮》
论集类:《春泥集》、《关于小说》
家庭记爱
我们三个人,很单纯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钟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
他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个门牙。
我有时想,假如我们不用吃饭,就更轻松快活了。可是钟书不同意。他说,他是要吃的。神仙煮白石,吃了久远不饿,多没趣呀,他不羡慕。
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节选自《我们仨》
评论
从不张扬
但不失尊严
昨日凌晨,杨绛先生在京逝世,享年105岁。消息传出,媒体纷纷发文怀念,其中大多用了“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为标题,这是多年前钱钟书给杨绛的评价,如今几乎已经成为大众对杨绛的“标准评价”。但我想,正如实际上钱钟书的最高文学成就是《管锥编》而不是备受推崇的《围城》一样,倘若杨绛以钱钟书之妻的名义被载入历史,未免太过敷衍,作为我这个读过几本杨绛书的人来说,也并不甘心。我们在提到杨绛的时候,除了称道她和钱钟书的才子佳人故事以外,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连男性都很少被尊称为“先生”的今天,我们仍要叫“杨绛先生”?
杨绛经历过三反、五反、鸣放、反右、四清,十年“文革”;下过干校,住过窝棚,扫过厕所,剃过阴阳头,戴过高帽子,游过街,出过丑,但骨子里她是有“精英意识”的,这并不是说她鄙夷引车卖浆者流,这“精英意识”是一股倨傲,中国读书人传承了几千年的“士子气”,与苦难和显贵相对。同时,她还是一个书呆子,有知识分子的理想洁癖,因为这理想洁癖,才有了她和钱钟书的伉俪相伴,所以丰富的独立个体是因,成为钱钟书的妻子是果,因果请勿倒置。这样的人你很难想象她会像林妹妹一样梨花带雨地向你诉苦,也难以想象她会像张允和一样翘起兰花指,扭捏腰身去唱《牡丹亭》。杨绛舍不得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小儿女姿态上(这是不是和如今她的钱钟书之妻形象大相径庭?),她是每一分钟都要挤出来做学问的优秀学者。
正是这样深厚的学识和更深厚的人生经历,让她的文字没一点怨气,但她也有她自己的小聪明,有一次,她把批斗过她的人一一代入角色,对号入座,以美学方式细细解析,硬是把血色阶级斗争,整成一黑色幽默剧。也许,这就是她给自己留的一个柔软的缓冲地带,“在尊严和应世之间,端庄地走一段平衡木”。
读过杨绛先生的作品有三。其一是大名鼎鼎的《我们仨》,记得是在吉大南校对面的学人书店站着读完的,即使是讲那样相失相离的大悲故事,她也仍然用平淡轻松的语调描绘,这一点在我看来,远在章诒和之上。读完之后拖着鼻涕付款,又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哭离去,这样的阅读经验,直到现在都是绝无仅有的。其二是《走到人生边上》,没想到96岁的文字竟能如初生婴儿般纯善,就像儿时姥姥坐在炕沿边哄你睡觉时讲的一个又一个神秘故事。这是杨绛先生的另一面,活在一种自来的欢乐中,那种欢乐像地下的泉水一样,可以绕过生活的暗礁,溯流而上,有令人振奋的生活意趣。其三是《洗澡》,最为动容。没有这本书我不会知道有那么一群人在用自己的知识与一个时代对抗。这股对抗的力量从何而来?她说,“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我所知所读的杨绛毕竟是少数,但她半世忆念,一生译者,有自己丰厚的品格,更有可以传世的作品,远不只“钱钟书妻子”可以形容。
最近,杨绛的“名言名句”、“百岁感言”等无不充斥网络,网友们无暇求证是否真是出自杨绛之口,急躁着只想一口干下这碗“鸡汤”。与之相反的是杨绛有篇散文《隐身衣》,里面的一句话刚好能够表达她做人做学问的态度--“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英国电影《女王》 里的女王在戴安娜王妃去世后没有举行盛大悼念活动,使民众反王室情绪高涨,对此女王说,“我选择静静地悲伤,默默地哀悼,我认为这是我们民族一贯的做事方式。”我想这也是对杨绛先生一生最好的概括:从不张扬,但不失尊严。
儒家讲立言立德立功为三不朽,她翻译、写作是立言,低调的文人骨气是立德,诚实记录让我们对特殊年代获得反思是立功。为此,我愿敬她一声“先生”。
也请允许我最后说一声,先生走好!
(白露)
小知识:什么样的女性被称“先生”
据语言学家刑福义先生考证,将女性称为先生这一用法,大体上跟中国现代史同步。目前最为权威的文献是毛泽东写给宋庆龄的信。一封写于1936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五周年纪念日,信的抬头是“庆龄先生”,信中用了六次“先生”。许多与宋庆龄同时代的知名女性,也经常被称作先生,如何香凝(生于1878年)、许广平(生于1898年)、冰心(生于1900年)等。
从这些例子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被称作“先生”的女性,一般来说都有如下特征:
一、在不同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二、享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崇高的社会威望,相应的,年纪也都比较大。
三、常常从事与文化、教育相关的工作。
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央视等(来源:新文化报)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热点新闻
猜你喜欢
母婴 彩妆 家居 保健 美食 服饰 数码
- Fisher-Price 费雪喂奶衣 Derma 德玛护臀膏 earth friendly baby 地球宝贝宝宝沐浴乳 Finn+Emma防踢被 familiar 华蜜丽宝宝餐具套装 > 查看更多
- 我的心机面膜 SNP面膜 RMK粉底液 DU'IT身体霜 我的美丽日记面膜 > 查看更多
- Dimension头发护理 大岛椿头发护理 Dove 多芬洗发水 Derma 德玛头发护理 DOORI 康绮墨丽洗发水 > 查看更多
- Dot free 多富丽维生素C DHC 蝶翠诗左旋肉碱 Doppelherz 双心大豆异黄酮 DHC 蝶翠诗茶族 DEWYTREE 自然晨露维生素C > 查看更多
- MAE PLOY 泰娘果酱 TABASCO 辣椒仔糖果 NONIQUE 诺丽萝莉面粉 COLIMAN牛油果 weichuan 味全果酱 > 查看更多
- esiposs男士钱包 gucci男装钱包 古驰小钱包 dissona手拿包 芬迪新款钱包 > 查看更多
- KOBAYASHI 小林制药血压计 mokii 么奇音箱 AOZORA笔 EC Technology 艾能可音响 KOIZUMI 小泉个护电器 > 查看更多
- 1118122多地公布去年平均工资:网友称拖后腿 统计局释疑
- 298306中国电信原董事长常小兵受贿376万 一审获刑6年
- 390307广东商人去东北出差因拼酒发怵 官员:谁喝谁难受
- 466900中国承建肯尼亚铁路通车 全长480公里
- 552127广西都安:实拍大山里的留守儿童
- 651179这是很多成年人不敢打开的童年
- 749041天津港废纸堆发生火灾 过火面积超过一千平米
- 848346俄罗斯相继驱逐多名爱沙尼亚和摩尔多瓦外交官
- 1135243广东商人去东北出差因拼酒发怵 官员:谁
- 21219024辆发射车瞒报丑闻影响"萨德"?文在寅:
- 3116762天津一纸业公司着火 官方:火情已控制无
- 4110251检察官谈未成年犯罪:14岁女孩带100多个
- 5105387送餐员改装小黄车送煲仔饭 称"别人能共
- 6102392山寨明星频现三四线城市:有假周杰伦、
- 7101495西安19岁女大学生公交车上遭猥亵 因恐
- 898720多地公布去年平均工资:网友称拖后腿 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