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yayun2010.sina.com.cn/o/2010-11-06/10055291094.shtml 在 2023-06-05 05:09:31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乒乓世界》封面故事:李晓霞这8年 要相信自己!_综合体育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乒乓世界封面故事:李晓霞这8年 要相信自己!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06日10:05  乒乓世界杂志
《乒乓世界》第11期封面乒乓世界》第11期封面

晓霞这8年

我们都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

文/张矣韵  图/边玉翔

2002年全国锦标赛问鼎女单;2006年代表中国参加世乒赛团体赛捧起考比伦杯;2008年摘得世界杯女单冠军……李晓霞职业生涯的前半程无疑可以用“顺”来形容,然而这之后,她便陷入长时间的低迷,加上阑尾炎在最要命的时候侵袭,李晓霞甚至曾想过就此放弃。

上天若要成就一个人,从来不会让她一帆风顺。换句话说,磨难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谁都不曾绕过。在她可以亲眼看见的前面,王楠如此,张怡宁亦然。

2010年的晚秋,李晓霞终于懂得,她知道自己面临的困难有多大,她说自己正在从低谷慢慢往上爬。

中国公开赛--醒来

2010年8月22日晚,苏州体育中心,中国公开赛女单决赛,李晓霞VS金暻娥。

此时金暻娥风头正劲。1/4决赛中,这位世界第一削球女将在3比0领先的情况下被郭焱追平,却又顶住压力最终以4比3将其淘汰。半决赛上,她击败的是近期上演奇迹的沈燕飞。

前三局,李晓霞3比0领先金暻娥,第四局10︰5。

李晓霞发球,金暻娥回球后,李晓霞一板冲过去,对手显然已经无法抵挡她凌厉的攻势,有点无奈,随后回球下网。愣了那么一下神儿,李晓霞马上意识到了比赛已经结束了,冠军已经属于自己。

她平静地走过去,与对手和裁判一一握手,然后缓缓走到挡板外主教练施之皓的身边,轻轻地击掌。从第一场比赛,直到最后一场,施之皓始终都坐在李晓霞的身后。

一个巡回赛冠军,对于早在四年前就已经是世界冠军的李晓霞来说似乎算不上是多大的一件事。但以苏州为界往前推算,时间要倒回2008年9月的上海,从上海到苏州只需一个小时的车程,但再登最高领奖台,李晓霞走了23个月。

对于中国女队来说,这是莫斯科世乒赛后她们首度在正式国际比赛中亮相。“这是我自2005年当中国女队主教练以来最紧张、最激烈的一次公开赛。”施之皓颇为感慨。

“最紧张、最激烈”在对手身上也能找到解释,赛后,金暻娥表示,“中国选手实力非常强,但大家都是人,谁都有赢的机会。”毫无疑问,新加坡队在莫斯科世乒赛上战胜中国队的表现,让所有其它协会选手看到了希望。

没能把冠军奖杯从莫斯科带回北京,施之皓和他的队员们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队伍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

经历过成功,更体会了失败的李晓霞尤其如此。

准备这场比赛时,李晓霞向施之皓详细询问了“轮换发球法”的规则:是一人发一个还是一人发两个?从谁发球开始算?等等问题,细致得都不像她了。那之前,李晓霞还从来没跟削球打到过“12大板”,这回她是铁了心要跟金暻娥扛到底,“搓也得给她搓赢了”。

这个赛季,金暻娥在李晓霞所在的山东鲁能打球,俩人对彼此的球路太熟悉了。上场后,李晓霞却发现经验老到的金暻娥和平时不太一样。训练中,金暻娥面对李晓霞的强力冲、拉一点儿戏都没有,今天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前两局,金暻娥将比分咬得死死的,“那会儿心里就是坚定!”打到关键球后,李晓霞都以12︰10胜。

加上此前一路击败了王越古、刘诗雯、丁宁,李晓霞的这个冠军成色十足。她的脑子里,主管教练李隼的那句话一直在,“你的球在那儿呢!怕什么?”

“在强大压力下才能体现真正的水平。李晓霞和金暻娥在同一个俱乐部,平时她的优势是非常大的,前两局都打到10平,如果里面输掉一局的话,可能就不一定是这个结果。”施之皓的评价里有鼓励,更有鞭策。这些,李晓霞都明白。

“这次比赛比较成功的是学会了用什么心态面对对手,面对压力,用什么心态,打什么球。拿冠军让自信提高了很多,也可以说是我在成熟道路上更进一步吧。”

她自己心里很清楚,阔别近两年的这个冠军,是很小很小的一步,仅此而已。

落选奥运出战世界杯--成长

李晓霞上一个冠军还要追溯到无机时代刚刚开启时,而说到那个冠军,便不得不提到此前参与竞争北京奥运会的过程。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北京奥运会张怡宁女单问鼎后与李晓霞的那个拥抱。刚刚与父母相拥在一起喜极而泣的张怡宁,随后跑到看台遇到了哭得更凶的李晓霞。

“感觉平时训练,各方面宁姐都挺不容易的,她有那么多伤病,那么大的压力,还能拿到冠军,私底下对我的帮助也很多,挺希望她拿这个冠军的。”李晓霞说。

她还说,这眼泪也饱含着因为自己没能参加奥运会的遗憾。

奥林匹克,对于运动员来说,几乎等同于神圣,等于荣誉,等于梦想。北京奥运周期,李晓霞和王楠、张怡宁、郭跃同为重点,2007年在萨格勒布淘汰王楠获得世乒赛女单亚军后,李晓霞的呼声更是一度高涨。

然而之后由于几次没有抓住机会,导致最后没能入选,但那段日子,让李晓霞成长了不少。

“这个过程对我有很大帮助,不管最后怎么样,参与了这个竞争过程,对我的人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是让我成长的一页,而且会给我的2012年打下基础,这个是最关键的。” 不用过多的语言,王楠和张怡宁的一举一动,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榜样,并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在楠姐和宁姐身上,我看到了那种不服输的劲头,还有对乒乓球的执着,对乒乓球的钻研。”

的确,当经历了与两位大满贯一起备战的过程之后,李晓霞才切身体会到,怎样的付出,才有资格拥有那瞬间的辉煌。她们的一言一行,李晓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年龄大了,伤病多,压力也大,但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都能坚持,一直在努力,我比她们更年轻,精力体力更好,看到她们痛苦地挣扎着,没有放弃,很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给我的启发很大。”

奥运后很快便是女子世界杯,教练李隼带着没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李晓霞和获得铜牌的郭跃一起前往吉隆坡。

上飞机的时候,李晓霞跟李隼说:“不管怎么样,我都要拿冠军!”这是骨子里有着小女孩性格的李晓霞头一回说出这样的宣言,那一刻,恐怕对她了解甚深的李隼都会闪过一丝惊讶,“这种想法是好的,但也要有平常心,谁都想拿冠军,你们都是一样的,凭什么你拿啊?”李隼在帮助弟子减压。然而听到这话的李晓霞丝毫没有“退让”之意,“不,我就是想拿!”

“那会儿人还是有股气,想拿冠军的迫切感觉从来没有那么强烈,因为奥运会没打,我说我一定得拿冠军,当时是用套胶去打,我说那我也得拿,就想不到别的了。”

郭跃在八进四时被冯天薇淘汰,让李晓霞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毕竟这项赛事的冠军从未旁落。决赛对阵以粘人著称的帖雅娜,李晓霞准备得非常充分,结果以4比0完胜。

那是无机时代的第一项世界大赛,参与北京奥运会的竞争,显然加速了李晓霞成为女单世界冠军的进程。

从首都机场回天坛公寓的车上,经过了长途飞行非常疲惫的晓霞聊起了自己的2008年。当记者把球迷用她跟落选悉尼奥运会后的马琳对比转述给她时,她说:“在一些方面还是比较像的,萨格勒布世乒赛我们都是在很大的领先优势下丢掉了冠军,也都经历了一些磨难。”说完这些,她停下来,笑了笑,“他比我难得多,从1999年开始拿了那么多亚军,经过这么多努力终于拿到奥运会单打冠军,真的非常坚强,希望有机会向他讨教。”

那一刻,李晓霞的脑海中,一定闪过了那个叫做奥运会的梦想。

随后,上海中国公开赛再次女单封后,她比同龄人又前进了一步,也让教练组,以及球迷对她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一姐”抢班期--迷失

一年一度的世界杯是三大赛中份量最轻的一个,但张怡宁便是从这里开始起步。吉隆坡世界杯冠军让李晓霞看到希望,却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激励她朝着成功的方向走得更快、更远。

2008年,李晓霞看到了两个大满贯如何在辉煌中续写辉煌,却没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过,到底是什么让当年也曾青涩的她们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姐。

“奥运会后,按理说我的状态应该比较好,觉得该到这个位置上去了,但是没想到怎么样才能巩固好这个位置,不是说你该去就能去得了。那时候就觉得人特别浮躁,后面年轻队员冲得挺快的,一下子人有些茫然,觉得自己之前的计划被打断了。”

“我觉得是对自己要求不够,奥运会结束之后感觉这该是我的了,松口气了,反正是我的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你必须经过超出常人的付出、努力,拿到成绩才能站到这个位置,不是自然而然的,如果被拖到这个位置你也会不踏实,因为不是自己走到的。”

从2008年底开始,李晓霞开始经历了职业生涯最起伏的一年。

2008年年底,总决赛首轮即遭淘汰。2009年年初,当时被认为是“准第三单打”的她直通横滨第一阶段以第7名收场,连后面的两站海湾公开赛都没去成。横滨世乒赛半决赛,又被郭跃打得没脾气。

终于,全运会女团决赛负丁宁、女单八进四负郭焱后,主教练施之皓放出了狠话,“李晓霞在大赛中没输过郭焱,这次当然和对手的发挥有关系,但主要还是自己的问题,对场上困难估计不足,本身她对场上局面的应对能力就一般,如果赛前准备不足的话,就很容易出现状况。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三年之内没有太大变化的话,下届奥运会我不会用她。全运会就是个例子,山东队靠不上她。如果是伦敦奥运会,中国队想靠她,能靠住吗?”

爱之深,责之切,这一点李晓霞很清楚,“他是恨铁不成钢。自从他上任主教练之后,我才当上主力,他始终都在提拔我,什么比赛都让我参加,我由不是主力到主力,一步步地都是他一点点的付出,他一直觉得我能行。外界可能看不出来,但是我能感受得到。他就是急切地希望我能好,我也理解,我特别想证明给他看:你选择我是没错的。”

全运会后的女子世界杯,李晓霞又输给了福原爱。后来的亚锦赛女团决赛负于孙蓓蓓,女单决赛,再次不敌丁宁。

2009年一整年的时间,几乎不停地有媒体和球迷在质疑李晓霞,“心态差”、“关键时刻顶不住”的声音层出不穷。

主教练急,主管教练急,李晓霞自己心里更急。事实上,自无机胶水实施,李晓霞的特长受到很大影响,旋转弱了,力量小了,通俗地说,以前两板能拉死对方的球,现在四板都不一定能拉死。除了技术特点被限制,更要命是由此引发的心态变化,“一时间很难改变,以前我一直都罩着人家打的球,改了之后就觉得拉不死人家,以前拉得转,非常主动,现在都被动了,全反拉我。心里就觉得凭什么拉不死,越拉不死越想拉死,就跟人家缠到一块去了,有点走进误区了,总是产生非常消极的想法。”

不过,在李隼看来,器材的改变并非主因,“无机胶水确实对她的影响很大,除了这个影响以外,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自身。”

带病参加直通--崛起

2010年初,女队在南通通州基地冬训。才练了五天,李晓霞便发烧了。回到北京检查,慢性阑尾炎,大夫说可以暂时不手术,保守治疗,于是李晓霞回到通州。1月31号,女队直通莫斯科第一阶段开赛,之前李晓霞只练了三天。

头两天的10场比赛,李晓霞全胜。第三天,所有比赛都开打了,李晓霞却没有出现。主教练施之皓介绍说,由于疼痛难忍,李晓霞暂时不能参赛。可没过10分钟,她便出现了,并以3比2战胜了侯晓旭。“只要能坚持,我都不会放弃。我这次比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磨练自己的意志,既然选择打,就要打好!”面对着一大群记者,李晓霞当时这样说。表情依旧平静,但谁都可以想象得到,她的身体和内心是克服了怎样的困难。

“什么心态打什么样的球,李晓霞已经具备了超一流的技术高度,但不同的比赛,不同的气氛时,一定要用各种不同的心态去面对。这次病了以后,她认为自己的状态不是很好,能力也不是最好的时候,所以一切都准备得很充分。所以在场上打得没办法也好,失误也好,她认为都是正常的,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摆脱,在场上显得非常合理。往往她感觉身体状况和竞技状态非常好的时候,她认为有些球不正常,应该会打得更好,实际上她并没有这种能力,心里一定会产生波动。这次比赛她真的是把自己放下了。”对于当时李晓霞的状态,施之皓的解析相当客观。

“乒乓球的最高境界就是合理,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正的时候,一定会非常合理,头脑会非常清醒。但当你连自己怎么样都衡量不出来的话,一定不会是合理的。盲目自信,乐观,或者盲目悲伤,盲目地不自信。”

全部比赛结束后成绩显示,李晓霞与郭跃同样为19胜2负,由于在直接交锋中输给了郭跃,她最终排名第二。带病上场的她,打出了自己队内大循环的最好成绩。

“那时候我做好了打不好的准备。开始我去练的一个星期练得挺好的,但是从第五天就发烧了。李指说来的时候那五天我练得挺到位的,很多东西已经练出来了,一点点成型了,但没完全成型就不练了,其实更多的还是做好了打不好的准备,想到了赢不了对手,输都不怕了,我还怕什么啊?”

李隼说:“她想法一多的时候,身体会有影响,反而到比赛的时候就打不好了。她目标特别坚定的时候,身体反而也没有毛病了。就会表现得很好。”对于带了七八年的弟子,李指的点评一针见血。

兵败莫斯科--反思

莫斯科世乒赛已经是李晓霞第三次参加团体赛了。前两次,有大姐王楠、张怡宁,有上升势头比自己更迅猛的郭跃,她从来没有在关键比赛中出场过。今年,形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王楠退役,张怡宁暂别乒坛,如果按照原来的发展,这一次,已经有两次经验的李晓霞无论如何都可以担当主力了。然而此时,晓霞做完阑尾炎手术刚刚两个月,咬牙坚持了封闭训练,可动狠了还会疼。

莫斯科奥林匹克体育馆是1980年奥运会的比赛场馆,有35000个座位,可以同时容纳50多张球台。在那个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最大的乒乓球馆里,李晓霞最终还是没有出现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5月24日,小组赛对阵克罗地亚,李晓霞担任第三单打,3比1过关。有记者问到与此前两次世乒赛有何不同时,她表示,“因为没有核心队员在,我们肩负的压力和责任都更大一些。”回过头来再看,我们才意识到,这次,她说的是“我们”,而没有提及“我”。

再之后,虽然又有两次出场机会,但都不是关键场次。

决赛时,坐在挡板外,看着队友在场上的无奈,李晓霞的心里五味杂陈。

她不断地拷问自己,“这种场合,如果是你,你能赢么?全国的乒乓球迷都期盼着你的时候,你能拿下吗?压力压在你身上,你行么?如果给你一次这种机会,你有捍卫中国队荣誉的实力吗?”

一系列的问号在她的脑子里不停盘旋,恍惚间,考比伦杯已经属于对手。

下来之后,所有的问号都变成了一种感受--难过。“我觉得特别对不起李指,特别愧疚。这么多年下来,他带的每一个队员他都能使上劲,这次去莫斯科我也想上场,他也想让我上场,可是对于我,谁都觉得没什么数。”

“外界可能会说为什么施指导不让我上场,但是在我心底我是最明白的。这么多年,施指导对我的付出是最大的,我对他的回报确实不多。可能外界看不出来,但是我真正能体会到,我也不需要去解释什么,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施指导也明白就足够了,不用说得太多。”

莫斯科回来之后紧接着就是乒超,尽管只是联赛,李晓霞还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到底有多重。

“特别想证明自己,但又觉得状态没到那份儿上,不知道用什么去赢人家。每场都特想要,特想赢。从那会儿就开始痛苦了,怕输,出手极不果断,跟断了电一样,能发力的球不敢发力,就不敢碰那个球,就想着千万别输啊。”

以前跟张怡宁聊天时,有时会说到在场上很痛苦,当时李晓霞根本没往心里去,“为什么在场上会痛苦呢,我只是会在场下觉得很痛苦,但是在场上不会很痛苦,反正打出来了,输了就输了嘛,现在我就能体会到当初她跟我说的那种痛苦是多么的痛苦,就是很挣扎,感觉必须要去赢,但是还赢不下来,对手还跟你拼得特紧。赢球特别困难,反反复复的纠结。”

“那种痛苦只有自己亲身体会到才能感受到,以前感受不到这种变化,感受不到这种痛苦,现在经历得多了,面对的困难也多了,提高到了这个层面上,才会感觉到这个层面的痛苦。”

对阵辽宁,输给郭跃和文佳的那场比赛李晓霞记得特别清楚,“我给李指说,太痛苦了!在场上我要有把刀恨不能把自己捅死,特难受!我说你知道挣扎吗?你知道什么感觉吗?他说知道,他说挺过去这段你就成功了。”师父几句听上去非常浅显的话,在无形当中给了李晓霞很大动力。

她很清楚,再没有一种方式比赢球更能减轻这种痛苦。联赛期间,李晓霞比任何时候对自己的要求都高,不爱跑步的她硬是强迫自己每两天跑一次,“我以前训练都不跑步,说心里话特别不想跑,李指也说不要求高,三天跑一次就行,一次15分钟到20分钟,那我就争取两天跑一次,真不想跑,就坚持吧。”决赛第一场,上午赛前训练结束后,所有人都走了,李晓霞还自己留下来练习发球。

休战期,国家队队员回到北京练了一周,然后参加苏州公开赛,“那会儿感觉球不一样了,明显比以前顺了,对上路了,都动起来了,每板球都能衔接上,拿了中国公开赛冠军后人就完全打开了,状态完全出来了。不像以前总憋着,想释放但释放不出来。”

再回到乒超赛场,李晓霞表现出了无坚不催的状态,在每场拿两分带领鲁能以2比0战胜大同获得总冠军后,大同队教练周树森感叹说:“李晓霞有了点张怡宁的味道,谁也打不穿,打不透。”

对她来说,最大的进步则是在一支球队最需要的时候,她能够挺身而出,把必须要赢的球赢下来。

由痛苦不堪到挣扎,再到看见一丝希望,然后状态一点点恢复,李晓霞在这个乒超赛季中体味到了乒乓球带来的酸甜苦辣,而她也正是在坚持的过程中慢慢蜕变。

亚运和未来--憧憬

和那些成功的前辈相比,李晓霞现在欠缺的还很多,她还没有一个份量足够的冠军证明自己。眼下的亚运会,明年的世乒赛单项赛,都是她的机会,同样也是她的考验。用李隼的话来说,“人总要过这一关的,到目前为止她还是没有过,要看看她到底行不行。”

现在,李隼要求李晓霞每天必须要和他交流40分钟,不仅是聊球,天马行空,聊什么都行。就是为了加深了解,从而对症下药,帮助她早日达到巅峰。

李晓霞自己也做好了准备,“我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不用我自己说也不用外界来给我,这种压力是逃不掉的,只有勇敢去面对,只有战胜它才行。备战,包括比赛我不会逃避任何问题,从小细节抓起,这是很关键的。把自己的气调匀,不要要求自己做得多么完美,但一定要踏踏实实的,不能偷懒。”

“成绩呢?”记者不能免俗地问。

“当然都想拿冠军!”她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有必胜的信念。”

作为伦敦奥运会前的唯一一次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不用说,谁都知道广州亚运会的重要性,“压力来了逃是逃不掉的,只有迎上去战胜它。”李晓霞说,“但是我会去分类,亚运会就是亚运会,不能没打亚运会就想奥运会了。饭还得一顿顿吃呢,不可能一下子就明年了。所以还是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跨过这个台阶才能跨另一个台阶。”

“再远一点呢?”

“明年的世锦赛单项,后年的团体,最大的计划肯定是奥运会。每次比赛都是展现自己的时候,看你怎么去证明自己,怎么感染到所有人都支持你。”她笑了笑,然后补充了一句,“人气很重要。”

听她描述自己的一个个小目标和大目标时,记者突然想起李隼曾经说过的,“不管是2008年还是现在,她最主要的不是战胜外国选手或者队内竞争队手,而是战胜自己的问题。”

眼下的这个李晓霞显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在努力寻找着出路。

记者手记

对李晓霞的采访是在全国锦标赛期间完成的,虽然紧密的赛程中只有短短的半天休息时间,她还是相当配合地“奉献”了出来。

采访后一起走在张家港的步行街上,看到路边卖气球的小摊,她立刻“走不动了”,拿下两个喜羊羊之后更是“语出惊人”,“昨天我买了5个,全被别人抢了。”

看上去大大咧咧的晓霞,其实是个内心细腻敏感的女孩,她的房间是粉红色调,喜欢宠物和各种玩具,开玩笑时偶尔会冒出一句不太标准的济南话,即使队友挤兑她是“济南郊区的”,她也从不生气。

晓霞从不张扬,又很谦虚,每次拿着球板找她签名,她总是把自己的名字规规整整地签在球板的某个角落。

晓霞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不仅是对父母师长,还有素不相识的球迷。和她们一起吃饭、送球票、不时地问候……球迷的支持,她一直都心怀感激。

和晓霞聊天,能分明感受到她的那份隐忍。由于同门,总有人拿她和张怡宁对比,我倒觉得,她和王楠更相似--很温柔,却韧性十足。她有自己的脆弱,也有别人没有的坚强。

晓霞说有时候不够自信,但她所有的教练、朋友,包括球迷都对她充满了信心,他们说:我们都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


更多关于 李晓霞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