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我给凯文   史派西当制片人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roll.sohu.com/20140421/n398546320.shtml 在 2018-02-16 22:21:29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我给凯文·史派西当制片人-搜狐滚动

我给凯文·史派西当制片人

2014年04月21日07:59 | 我来说两句(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
在广州市内活动时,史派西也非常低调。当时《纸牌屋》还没有拍摄,所以他在中国国内并不算特别出名,走在大街上也没什么人认出来,这样他反而很自在,经常自己出去溜达。

丘雁

随着美剧《纸牌屋》的热映,凯文·史派西在中国陡然红火起来。但很多读者可能并不知道,史派西曾经出演过一部中美合作、广州拍摄的“国产片”,而且还在片中用中文演唱过朴树的歌曲《那些花儿》。而我,则有幸成为他这部中美合拍“处女作”的制片人。

史派西的“激情项目”

通常来说,获得过奥斯卡影帝的演员,都会一直奋战在好莱坞的一线大片行列。如果参演外国影片或者独立制作电影的话,只有一个可能-剧本和内容需要能够打动他们。

这在行业里有个特别的称谓,叫“PASSION PROJECT”(激情项目)。顾名思义,即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完成个人心愿的项目。

2005年《独自等待》成功上映之后,旅华美籍导演伍仕贤(他有四分之一中国血统)开始准备他的第二部长片。这次,他打算拍摄一部黑色喜剧《形影不离》,背景放在了中国。电影有两名主人公,一个是生活事业处于瓶颈的苦闷白领,一个是他“无厘头”“老顽童”的老外邻居,两人对话需要使用英文。

在确定前者由在美国出生长大、英语为母语的华裔影星吴彦祖出演以后,伍士贤想到由凯文·史派西扮演“老外邻居”。史派西1995在影片《非常嫌疑犯》中饰演了老谋深算、讲起话来滔滔不绝的“嫌疑犯”金特而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并于1999年因在《美国丽人》里的出色演出而夺得了奥斯卡影帝。

经过漫长的沟通和协调,剧本最终交到史派西手中。史派西看完以后,对剧本和角色都非常喜欢,答应来中国广州参加全片的拍摄。

影片中,除了吴彦祖和史派西,其他中方演员还有闫妮、曾江、张默和龚蓓苾等人,而从美国前来“助阵”客串的还有彼得·斯特曼,他在当时风靡的美剧《越狱》中出演黑帮老大。影片的台词是中英文混合,可算是近年来一部很特别的国产片,也是第一部由好莱坞一线影星主演的国产电影。

“他没有派头”

我当时是影片制片人团队的一员,也是唯一的内地制片人。于是,史派西在广州的各种活动安排,自然而然都落在了我的肩上。

史派西到达广州前我才知道,他不仅是第一次来中国拍戏,甚至也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内地。这让人很担心他能否适应。不过待他到达广州后,我很快就放松下来。

首先,他将我为他“私人订制”的一些安排逐一简化。例如,原本剧组打算给他租两辆车,一辆白天工作时用,一辆傍晚下班以后用,两辆车倒班,结果他坚持只保留白天的车,晚上如果出门就打车。

关于住宿条件,他的要求更为简单-他喜欢打乒乓球,在他到达广州之前,我与他沟通对酒店有什么特别要求,他只提了一句:希望有一张乒乓球台。

其次,史派西并没有什么“明星”派头。他只从英国带了一名助理随行,那个助理在片场也不怎么管他,他基本都是自己管自己,有空还和剧组里的工作人员说说笑笑。

由于知道了他的风格,大家很快就熟悉起来,一个半月的合作也非常顺畅。他在拍戏间隙,有时候不去车上休息,而是在现场跟工作人员闲聊。由于我们的摄影是吕克·贝松的御用摄影师泰瑞·艾伯嘉,几个双语摄影助理也讲法语,因此剧组里普通话、广东话、英文、法文以及带着美国口音和法国口音的中文此起彼伏,非常热闹。

在广州市内活动时,史派西也非常低调。当时《纸牌屋》还没有拍摄,所以他在中国国内并不算特别出名,走在大街上也没什么人认出来,这样他反而很自在,经常自己出去溜达。

后来,有剧组同事去酒吧碰到一些老外闲聊,他们说起“看到过一个酷似凯文·史派西的人”,但又觉得不可能。这段故事后来颇成为当时广州老外圈的趣谈。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美剧《越狱》当时正在国内热播,被邀来客串的彼得·斯特曼反而经常被影迷围观。斯特曼有一次开玩笑地跟我说:“找我求签名的人比凯文要多!”

一个有激情的演员

史派西是从出演舞台剧起家的。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在聊起舞台剧的时候,他都会格外感兴趣,甚至显得激动。也正是因为热爱舞台剧,他曾经在好莱坞事业正佳时,于2003年毅然离开好莱坞迁往伦敦,出任老维克(莎士比亚)圆形剧场的艺术总监,一待就是10年。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努力在全球积极推广舞台剧。

作为演员,他还有一个虽应是本行但又极令人佩服的特长,那就是模仿其他名人讲话,惟妙惟肖的程度让人恍惚以为就是那个人在眼前。

史派西是一个对新事物感兴趣而且敢于大胆尝试的人,特别是对传媒领域的动向十分敏感。《纸牌屋》正是他作为好莱坞娱乐行业工作者,打破传统播放媒体“藩篱”的一次大胆尝试-由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Netflix绕开有线电视公司,一次性完全实现互联网播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演员”、“艺术家”和“媒体先行者”这几个角色集于一身,才有了他在《纸牌屋》中的成功。

《形影不离》的拍摄和后期制作都很顺利。该片在2011年釜山电影节首映后获得业内一致好评,成功获选《华尔街日报》评选的“2011十大最值得关注的亚洲电影”和中国导演协会推荐的年度作品。2013年底,在美国南加州帕萨迪纳市举办的第九届中美电影节上,这部影片又获评最佳中美合作电影“金天使”奖。

这部电影所用的模式,也可能成为今后中美电影业合作的一种常见模式。

此前,我曾在两部中美合拍影片中担任制片人-安战军导演的《胡同里的阳光》和章家瑞导演的《红河》,这两部片子的“合拍”,主要是指资金运作和剧本开发的合作。

但是,到了《形影不离》,双方的合作就从资本和项目开发层面上升到了内容层面-导演是中美混血、主创主演几乎是中美各半。

在中美两国经济社会与文化交流更为密切的今后,两国之间的电影合作还会更多出现,不仅史派西可能还会参与拍摄更多的中国电影,更多的好莱坞优秀演员也将出现在中国国产电影的镜头中。

(作者系独立电影制片人,电影《形影不离》的内地制片人)

来源:2014年4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8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