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马幼新(女,76岁)
整理:记者汪兰平
逝者王明兰:女,1906年出生于重庆市沙坪坝虎溪乡,1981年病逝于南昌,享年75岁
母亲一岁多时就不幸丧母。在我5岁时,父亲病倒了,不久便撒手人寰,丢下了年仅28岁的母亲和3个幼小的儿女。母亲坚守着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不要改嫁,好好照顾孩子”,只盼着把我们拉扯大,好再有出头之日。
我8岁那年上了小学,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呼唤母亲,听到她也大声地应了,心里才有了着落。父亲走了,我们母子从此相依为命,深怕再失去彼此。
在一次麻疹流行中,我们三姐弟同时染上了麻疹。她照顾了这个,又顾不上那个,累得直不起腰。尤其我弟弟病情严重,骨瘦如柴,既不能坐,也不能睡,浑身疼痛,只有趴在母亲背上才好过一点。母亲一连背了40天他才能下地走路。弟妹小,不懂事,经常哭闹个不停,她实在撑不下去了,才会痛哭流涕,哭喊着父亲的名字,要父亲接她一起去。
那时,我渐渐懂事了,看到母亲哭,心里难过得要死,却不晓得该怎么办。这漫长艰难的日子,真不知道母亲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们姐弟三个都有遗尿的毛病,为了减少我们尿床的次数,她每天晚上总是守候到深夜,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叫醒我们下床小便。长此以往,母亲的睡眠严重不足。
母亲晚年饱受病痛折磨,一整天垫个枕头靠在床榻上,提一下裤子都气喘吁吁。
1981年正月初三凌晨,她在睡梦中悄然离去,身边竟无一人送她上路!看到母亲闭上双眼的那一刻,我没有落一滴泪,反而感到解脱。因为此前我生怕自己先她而去,她一生如此命苦,总算可以解脱了。
到第二天,我才痛哭流涕,想起母亲一生承受的劳苦,心中怎不遗憾和愧疚!
今年3月18日,是她老人家出生100周年的纪念日。值此清明到来之际,我特作了一首诗寄托我的哀思:
慈母恩情重如山
抚今追昔难忘怀
今值诞辰百年祭
仅以此文作纪念
口述:马幼新 整理:记者 汪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