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health.gmw.cn/2015-10/08/content_17269100.htm 在 2017-01-10 14:04:07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之后中国还有谁最可能(1)_滚动播报 _光明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之后中国还有谁最可能

2015-10-08 10:16 来源:中国网 我有话说
2015-10-08 10:16:03来源:中国网作者:责任编辑:杨帆

东晋时期医药学家葛洪的医书《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经不懈努力,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疗法,最终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消息传来,全国医学界、全国科学界一片沸腾。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世界对中医药、中国医学界、中国科学界卓越贡献的关注和认可,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

屠呦呦这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引起巨大轰动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是她的“三无科学家”身份,即无院士头衔,无留学经历,无博士学位,而且她人格上也未必完美,比如可能并不容易沟通。但不管怎样,这是中国科学家以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世界最高奖项。

在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欢欣鼓舞之余,人们也在问,中国还有多少科研成果与屠呦呦相近的科学家?继屠呦呦之后,还有多少中国人有望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特别是进一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呢?

根据诺贝尔生前在其遗瞩中授予相应领域“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的规定,以及诺贝尔基金会章程“不授予已故人士”的要求,作为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最高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必须做出能够造福全人类的实实在在的卓越贡献,而不能片面强调论文数量多、影响因子高、职称职务高、科研项目大、人格精神完美。参照这个标准,综合分析,张亭栋的白血病砒霜疗法、王学昌的颈肩腰腿痛弧刃针疗法、盛志勇的烧伤病程规律和新疗法、施一公的剪接体结构和机理、韩济生的针灸镇痛原理等,值得期待。

张亭栋:白血病的砒霜疗法

张亭栋,1932年11月生于河北省吴桥县,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教研室主任、教授。重点研究血液病,承担白血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疗效的机理研究,曾发表有关癌灵1号治疗M3型白血病及其他学术论文102篇,著书三册。张亭栋教授的最主要的贡献,是创新性地研究了白血病的砒霜(三氧化二砷)疗法。

砒霜的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砷。用砒霜治病,以毒攻毒,中药早有传统,西方也曾用过。北宋的《开宝详定本草》、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记载了砒霜的药性。西方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也曾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但未获普遍接受。

1971年,哈尔滨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药师韩太云下乡巡回医疗,发现东北林甸县一个公社卫生院的一位民间中医能治癌症,能让大肠癌、肝癌和食道癌等患者“起死回生”,具体方法是用“砒霜、轻粉、蟾酥”等中药进行治疗。后来,省卫生厅派以张亭栋为组长的调查队前去考察,张亭栋与韩太云从1972年开始合作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他们首先从分析砒霜、轻粉、蟾酥的毒副作用入手,对这三种中药分别在临床上进行了对照,做了一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确定治疗用量,并对砒霜、轻粉、蟾酥三味药进行筛选,最后确认真正有效的成分是砒霜。

长期以来,张亭栋在中国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在国际学界更是默默无闻。北京大学教授饶毅认为其原因“可能与他工作地区有关,也和他英文论文较少、缺乏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有关。不能完全排除他本人未充分意识到其工作重要程度的可能性”。而张廷栋对此也表示认同,他说:“我只是想通过这个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好这个病,想着必须要拿出真实的东西。”

和屠呦呦一样,张亭栋也是无博士学位、无留学经历、无院士头衔的“三无”教授,但他开创的白血病砒霜疗法,不仅为全世界白血病人的治疗带来了福音,而且其进一步研究,还有望对其他癌症的治疗产生积极效果。

王学昌:颈肩腰腿痛的弧刃针疗法

王学昌,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颈肩腰腿痛、针刀医学学术带头人,“多功能埋线针”线针刀、弧刃针刀发明人,“颈肩腰腿痛五个治疗原则”的提出者,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痛王全国“八合一”颈肩腰腿痛精华培训班主讲专家,10多年来治愈了数以万计的颈椎病、腰椎病等颈肩腰腿痛疑难杂症患者,被誉为“颈肩腰腿痛之王”。王学昌最主要的贡献是研发了对颈肩腰腿痛疾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的弧刃针疗法。

2012年,王学昌发明弧刃针,该发明为1976年朱汉章医生发明小针刀以来,针刀器械创新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它是在我国古代中医九针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针灸医学、针刀医学的创新成果,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古老的针灸疗法在当代的重要继承和创新。

弧刃针能以相对更小的创伤达到相对更大的松解效果,又由于其空心结构,可兼具注射及介入手术引导套管针功能,如置入羊肠线,则成为“线针刀”,同时还具有放血、埋线功能。据临床统计,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患者,经弧刃针一次治疗,即可见效,且康复后不易复发。

目前,颈肩腰腿痛疾病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最常见的多发病、慢性病之一,甚至被称为仅次于感冒的全世界第二大“流行病”,无处不困扰着人类。对颈肩腰腿痛疾病已经临床证明具有神奇疗效的弧刃针疗法,作为古老的中国针灸医学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无疑是中国医学对人类世界的又一重要贡献。

盛志勇:烧伤病程规律和新疗法

盛志勇,创伤外科学家,烧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烧伤专业开创者之一。194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四临床部专家组组长、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烧伤外科学会主委、中华创伤外科学会常委、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中华烧伤杂志名誉主编、解放军医学杂志主编、中华创伤杂志名誉主编、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副主编、国际烧伤学会资深委员及Burns杂志编委。

在1990年代的一次国际烧伤会议上,盛志勇的学生把一部记录孙波(全身烧伤面积达到95%、深度烧伤为90%)治疗过程的纪录片带去放映,当即,会场引起了震动。一位外国教授看完录像介绍之后,激动地满眼泪花,把在场介绍的中国专家抱起来原地转了两圈。

[责任编辑:杨帆]
查看更多评论

动动手指扫一扫
赢奖品

WAP版|触屏版

光明网版权所有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