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塔里木兔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cenews.com.cn/xwzx/sj/201102/t20110224_692907.html 在 2017-10-27 23:45:11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有多少兔挣扎在生命边缘?_要闻_中国环境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环境网

有多少兔挣扎在生命边缘?

2011年02月25日作者:李维东来源:

■编者按
今年是农历辛卯兔年。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兔子是一种分布广、繁殖率高、种群数量大的物种。然而,在兔形目动物的研究中,专家发现往往一个小群体就是一个濒临灭绝的种群,其中一些兔种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是受威胁和受保护的对象。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出警示,世界上1/4的兔类动物已濒临灭绝。在我国的兔形目动物中,不少属于特有种,一旦灭绝,将为生物多样性带来无法预估的损失。事实上,我国的塔里木兔、海南兔、柯氏鼠兔、伊犁鼠兔等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在辛卯兔年,本报特约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兔形目专家组成员李维东,就我国兔形目动物的保护撰写特稿,与读者共同关注兔子的保护问题。

 

除了濒危种,其他兔属动物的生存环境也不尽理想,图为被锁在小盒子中的实验兔。

                                        资料图片

 

◆李维东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兔子是一种分布广、繁殖率高、种群数量大的物种。然而,在兔形目动物的研究中,专家发现,往往一个小群体就是一个濒临灭绝的种群,其中一些种类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属于受威胁和受保护的种类。


兔形目动物是从啮齿目动物中分出来的。过去分类学家都将兔形目动物作为啮齿动物,认为是老鼠家族的成员。虽然兔子都有终生生长的凿状门齿,但兔形目动物在一对上门齿之后还有一对钉状小门齿,更明显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粪便截然不同。


兔形目包括兔科、野兔科和鼠兔科三大类群。在我国兔形目动物这个大家族中,却没有以穴居为主的野兔科。在我国的兔科动物中,塔里木兔、海南兔等特有物种数量正在下降,而在鼠兔科中,柯氏鼠兔和伊犁鼠兔两个物种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级别。


兔科动物
由于栖息地破坏等原因,塔里木兔、海南兔等我国特有种的数量正在明显下降,成为濒危物种。

 

兔科只有一个属。兔属动物是世界性分布,适应性很强,属终生不依赖洞穴生存的哺乳动物,全世界约22种。


目前在我国兔属(Lepus)动物中共记录了8个种,分别是中亚兔L.tibetanus、云南兔L.comus、海南兔L.hainanus、东北兔L.mandshuricus、高原兔L.oiostolus、华南兔L.sinensis、雪兔L.timidus和塔里木兔L.yarkandensis。我国分布的这8个种约占全世界兔属种类的36%,其分布遍及全国各地。


兔属动物外形非常相似、分布广泛、差异性小,给种级分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在亚种问题上分歧更大。就在前不久由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兔形目专家组主席AndrewSimith 博士主编的《中国兽类野外手册》一书中,专家对我国兔形目动物的种类又做出了新的调整,将我国分布最广泛、种群数量最大的蒙古兔和草兔皆列为中亚兔这个种之中。


兔属动物有着非常成功的适应辐射,可以生存在各种各样的生境中。从海拔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到东部沿海平原,从东北大兴安岭到海南岛,从号称干旱区绿岛的伊犁谷地到极度干旱的罗布荒漠,都有其活动踪迹。


分布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和罗布泊洼地的塔里木兔是我国的特有种。塔里木兔仅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绿洲区,为典型的平原荒漠栖息型动物。由于各绿洲间受沙漠的阻隔,其种群被自然地分割成彼此无法交流的许多隔离小种群。


尽管塔里木兔在当地比较常见,种群数量相对较大,但由于栖息地丧失和沙漠区导致栖息地斑块化以及人类的捕猎和利用等原因,其种群数量正在急剧下降。


1989年,塔里木兔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1998年《中国物种红色目录》将塔里木兔定为易危(VU)种,2006年《IUCN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近危(NT)种,濒危等级较国内定的低了一个等级。


海南兔也是我国的特有物种,仅分布于海南岛,密度最大的地方是岛内西北部和西南部。过去,人们将海南兔列为缅甸兔的1个亚种,后来的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明显区别,才将海南兔列为一个独立种。


由于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猎,海南兔在大部分历史分布区已经灭绝,从上世纪70年代起,数量明显下降,在《中国物种红色目录》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易危(VU)种,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此外,雪兔在我国的分布区小,种群数量少,仅分布在靠北部较寒冷的地区,如西北地区的新疆阿尔泰、塔城及东北大部地区,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柯氏鼠兔
柯氏鼠兔在消失整整100年后又被偶然发现,历史给动物学工作者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其分布范围缩小的现象及头骨的特征等方面都表明,这一鼠兔种的发展正走向衰退,甚至濒临灭绝。

 

柯氏鼠兔又称突颅鼠兔。1884年,沙俄探险队首次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处的风尘口地区发现,在之后的100年间,人们似乎再也没有发现其踪迹。


1984年,为了建立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保局组织了大规模考察。在这次考察中,他们意外地在阿其克库勒湖西侧的丁字口一带采集到4号标本,可惜的是当时没有人认识这个物种的真实身份,两年后才被证实为柯氏鼠兔。


柯氏鼠兔在消失整整100年后又被偶然发现,历史给动物学工作者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柯氏鼠兔是鼠兔科现存20余种鼠兔中最古老的遗留种。在我国周口店的中更新世地层中,曾发现过鼠兔属现生种柯氏鼠兔的化石。

 

从中国鼠兔亚属种系发生的研究分支图上可以看到,柯氏鼠兔位于分支图的第一支,在22项形态特征中,21项为原始古老性状,明显有别于其他种类。其分布范围缩小的现象及头骨的特征等方面都表明,这一鼠兔种的发展正走向衰退,甚至濒临灭绝。


由于柯氏鼠兔的分布和数量有限,国际学术界一直对这一物种是否还存在表示质疑。1989年,一支美国探险队在东昆仑山考察时并未发现柯氏鼠兔;1992年,IUCN兔形目专家组成员费尔莫卓夫博士也曾专程来中国研究柯氏鼠兔,但在东昆仑山依然没有找到这一物种,他认为柯氏鼠兔的栖身地已被高原鼠兔所侵占,建议采取杀灭高原鼠兔的方法来保护柯氏鼠兔。


幸运的是,1999年6月~7月,笔者在东昆仑山考察时又发现了广受国际关注的柯氏鼠兔。笔者对其做了系统研究,发现柯氏鼠兔的种群数量正在减少,栖息地极度片断化,已处于濒危状态。


对此,国内外学者都在呼吁尽早研究和保护这一古老的残留物种。在第五届国际兽类学大会期间,《兔形目行动计划》已把柯氏鼠兔列为亟待保护和研究的种类,在《中国物种红色目录》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中,柯氏鼠兔均已被列为了濒危(EN)物种。


伊犁鼠兔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这一物种从发现之时起就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且近年来数量依然急剧下降。

 

在鼠兔科中,另一个被《中国物种红色目录》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的是伊犁鼠兔。伊犁鼠兔是1983年笔者在新疆天山上发现的一个新种动物。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一物种从发现之时起就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且近年来数量依然急剧下降。

 

鼠兔是一个耐高寒的动物类群,伊犁鼠兔尤其喜欢在寒冷的地方生活。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新疆天山山区的冰川退缩加速,雪线明显上升,第四纪冰期后,伊犁鼠兔逐渐退缩到天山高海拔的裸岩山峰上,呈高度片断化分布的种群,生存环境极为恶劣。


2004年3月12日,在美国《科学》杂志的"新视角"一栏,发表了题为"All Downhill From Here?"的专题报道,提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许多高山动植物濒临灭绝、生态系统破坏的问题。其中就谈到中国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生态学家李维东在中国新疆天山研究的伊犁鼠兔数量下降的结果与美国科学家在美洲研究的北美鼠兔数量下降的趋势一样。


2008年,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与美国克雷格环境研究所(CERI)April Craighead博士和捷克南波希米亚大学的VeraRicankova博士合作开展科研项目。项目利用鼠兔这一指示动物来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栖息地适宜性模型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对伊犁鼠兔、高山鼠兔及北美鼠兔这3种鼠兔的影响,以进一步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高山耐寒动物的影响。研究证实,鼠兔是受气候变化威胁的物种之一,它对暖气候高度敏感,如果温度超过某一阈值则生理上无法生存。


2010年7月24日,伊犁鼠兔被I-UCN网站列为当天红色名录中的"今日动物"做了特别绍,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2010年8月11日~10月8日,应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SSC)兔形目专家组主席AndrewSmith博士的建议,笔者曾组织考察队,在乌鲁木齐市豪爵摩托销售有限公司的资助下,赴南北天山对伊犁鼠兔的生存状况做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这是继2002年、2006年之后的又一次全面调查。


每隔4年先后对新疆7个县市6个定位观测区内14个观测点的调查结果显示,伊犁鼠兔数量在急剧下降,目前的数量和分布只有这一物种被发现时的64.48%,而且还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调查报告已及时提交到了相关国际组织。


很多研究表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无脊椎动物、鸟类、鱼类和哺乳动物等在内的许多动物已开始转移其生存领地,以寻求适合生存的小气候,避免灭绝。研究发现,这些物种很多都开始向高海拔地区或极地迁移。


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到单一物种,还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目前,世界上最容易受威胁的区域为高山生态系统和高纬度地区。据专家预测,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6.4℃,气温每升高3℃,物种就有可能向高海拔区移动500米或向极地迁移250千米。


气候的变化,高山物种的栖息地越来越少,鼠兔是一个能集中反映这些高山区气候变化的物种。因此,鼠兔可以作为气候变化良好的指标。


生活在高山环境中的鼠兔已经明显感到热度,美国内华达州大盆地的北美鼠兔及中国天山山脉的伊犁鼠兔种群数量正在减少,科学证明这与气温上升和气候变化是有相关性的,这些高山动物正面临着灭绝的处境。


兔形目动物保护
夏勒博士正在着手编写一本面向少年儿童的自然保护绘本读物《鼠兔的故事》。而规划设想的伊犁鼠兔保护方案也只是众多兔形目动物保护的一个起点。

 

在我国,雪兔、塔里木兔和海南兔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之中,遗憾的是,在新制定的名录中并没有鼠兔科的成员。


乔治·夏勒博士是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的资深保护专家,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野外生物学家,是诸多研究项目的开创者,研究的物种包括非洲的狮子与大猩猩、中国的大熊猫与藏羚羊等多种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在关注大型明星物种之外,夏勒还格外关注着鼠兔。


多年来,为了畜牧业生产,在青藏高原上,人们一直进行着以毒杀鼠兔为主的灭鼠活动。鼠兔被列为"控制目标",这主要是由于人们认为高原鼠兔与牲畜争夺草料,导致牧场退化。


事实上,鼠兔不仅不是草原的"破坏分子",而且还是水草丰美的功臣。鼠兔的打洞清理可以使土壤深处的矿物质营养成分得到循环利用,从而促进草原植物生长,同时,鼠兔的洞穴也为许多其他动物和鸟类提供了巢穴;鼠兔在青藏高原的生物链中十分重要,不仅是狼、棕熊、雪豹等各种猛禽夏天丰富的食物源,而且由于鼠兔不冬眠的特性,使其成为一些动物冬季惟一的食物来源。鼠兔一旦灭绝,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整个生态系统的紊乱。


在青藏高原野外考察时,夏勒亲眼目睹了当地用毒药大规模杀灭鼠兔的现象,深感痛心,"因为巴西也曾有这样的教训",他对此表示深深的忧虑。鼠兔与藏羚羊、渡鸦、兔子甚至狼相依相存,为草原、其他动物甚至牧民带来益处。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肆捕杀,鼠兔已经濒临灭绝。


为了引导人们正确了解鼠兔在生态环境中的积极作用,改变人们对鼠兔的态度,夏勒不仅游说各方,还正在着手编写18个简单易懂、但蕴含深刻道理的小故事,希望能汇成一本面向少年儿童的自然保护绘本读物《鼠兔的故事》。

 

夏勒希望通过用儿童接受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通过鼠兔和草原上其他动物的生物链来证明万物彼此需要,使人们认识到,鼠兔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关键性物种,其生活状况与整个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有重要关系,甚至是影响西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要素。


目前,物种保护特别是濒危物种保护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物种保护的法律和法规,在濒危物种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和生态系统的关键地区,以及"生物多样性分布的热点地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用来保护生物资源和赖以生存的环境。


对于濒危程度很高的伊犁鼠兔的保护,几年前,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资助下,笔者等曾做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提出在新疆天山的一号冰川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保护小区的设想。这一方案曾被列为当年乌鲁木齐市政协的一号提案提交给了有关部门,但由于种种原因伊犁鼠兔的保护工作还没有列入议事日程。


伊犁鼠兔的生活区域山体高大,不仅能满足伊犁鼠兔生存的基本条件,还有众多的冰川裸岩区可以作为全球气候变暖后伊犁鼠兔栖息地上移的退路。两次大规模调查都在这一区域发现了伊犁鼠兔的活动踪迹。


鉴于伊犁鼠兔目前的生存状况,继续按以往不建保护区的保护对策,很可能将影响到伊犁鼠兔的生存。


笔者认为,在乌鲁木齐南山一号冰川区建立以伊犁鼠兔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小区很有必要。


自然保护小区的建立可以使自然保护结构更为合理,功能更加完善,可以对改善小生态环境具有明显作用,同样也可以作为解决农牧区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一个好切入点。


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贾尔恒·阿哈提日前表示,决定带领研究院参与到伊犁鼠兔的保护工作中,尽快为其建立保护区。


现在规划设想的伊犁鼠兔保护方案和模式只是众多兔形目动物保护的一个起点。但愿这些设想能尽快付诸实践,进一步带动其他兔形目动物的保护,让这些小小的动物也像老虎一样,成为世界的明星物种。

 

兔形目濒危物种

 

柯氏鼠兔

柯氏鼠兔又称突颅鼠兔,在鼠兔属中属于大型种,体长200毫米左右,体重150克~180克。唇周围非黑褐色,眼睛较大,耳壳短而圆,其长不超过30毫米,耳背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前肢短,后肢较长,无尾。躯体上面毛色呈淡黑色或浅黄褐色,下面灰白色或浅黄白色。


柯氏鼠兔为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种,栖息于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寒草原和荒漠化高寒草原。柯氏鼠兔一般在昼间活动,每年繁殖1胎~2胎。

 

伊犁鼠兔

成年伊犁鼠兔体重240克,耳和后足是鼠兔属里最长的,须很长,超过8厘米。毛色较鲜艳,额、顶有明显的锈棕色斑,颈背有一块浅色斑,夏毛体背棕黄或棕褐,头骨门齿孔和腭孔为一孔。


伊犁鼠兔为草食性动物,多以金莲花、虎耳草、雪莲等高山植物为食,由于这些植物多生长于高海拔的岩壁石缝间或小台地,伊犁鼠兔常常饿肚子。


伊犁鼠兔仅存于中国新疆,主要栖息在海拔2800米~4100米的天山裸岩区,习惯群居。目前,伊犁鼠兔的实际栖息地仅占分布区面积的17.05%。

 

塔里木兔

塔里木兔又叫南疆兔、莎车兔,体形较小,毛色较浅,体长为29厘米~43厘米,尾长6厘米~11厘米,体重1.2千克~1.6千克。耳朵较大,耳尖不呈黑色,体毛短而直。


塔里木兔是典型的荒漠地带物种,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栖息在塔里木盆地海拔900米~1200米的河流和罗布泊附近,以及沿河的胡杨和红柳林中等。


塔里木兔一般在早晨和黄昏活动,但随着季节的不同有一定变化。塔里木兔个体每年繁殖2窝~3窝,每窝产2仔~5仔。

 

海南兔

海南兔体形较小,耳朵向前折时不能达到鼻端。体长35厘米~39厘米,尾长4厘米~7厘米,体重1.1千克~1.8千克。头小而圆,毛色比较鲜艳。上颌门齿齿面纵沟的断面为倒置的“Y”形,里面充满了黏胶状物质。


海南兔是海南岛的特有物种。过去曾广泛分布于除深山区外的广大丘陵台地及平原的荒丘上。目前,只在海南岛西南部等个别尚未完全开垦的荒野角落,以及少数保护区里尚有踪迹。


海南兔栖息于草丛中,不住地穴,也不善于挖洞,主要在夜晚活动。性情温驯,御敌能力差,常以逃跑、跳跃和藏匿等方法躲避敌害。


编辑:yuanquan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