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史公曰:意大利隐逸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他的诗具有“纯诗”特质,如丰富的音乐性、自我象征等等,他探索这个破碎的世界,对生命、死亡、命运予以关注并加以深刻地表现;他独树一帜的诗歌创作,以巨大的艺术敏感性和排除谬误与幻想的生活洞察力,阐明了人的价值。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1896年出生在热内亚的一个风景美丽的海滨小镇利奇瑞恩。其父拥有一家化学产品进口公司,
自幼学习音乐,成绩优异、
1915年埃乌杰尼奥开始拜欧内斯托·西沃里为师,学习演唱艺术。
青年时代热衷过歌剧,他的一些诗作标题与诗行中饱蕴着谐调的韵律,均得益于音乐修养。
1917年参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一名军官。1919年退役后,攻读过哲学。
1922年蒙塔莱与贾科莫·德贝内代蒂和塞尔奇奥·索尔米一起创办了文学杂志《第一时机》,后来又为著名反法西斯活动家皮耶罗·戈贝蒂创办的《巴莱蒂》杂志撰写文章。
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乌贼骨》。由于诗集中汇集了诗人早年居住地利奇瑞恩海岸的景象和山水,展示了与众迥异的热内亚风格,他大获成功,一举成名。
1927年,蒙塔莱移居佛罗伦萨,在出版商本波拉德处谋得一份工作。一年后,他成为维苏克斯图书馆的馆长。
在佛罗伦萨的岁月里,蒙塔莱曾为《太阳》和《文学》等几家文学刊物撰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塔莱靠翻译英、美、西班牙等国的作品和写文章为生,并一直持续到战后的岁月。
30年代,蒙塔莱结识了对他一生和诗歌创作都有极大影响的两位女人。第一位是美国犹太学者,诗人后来将诗集《命运》(1939年)题献给她,并在其中一首爱情诗《经文歌》中称她为“克里齐娅”。
第二位名叫朱西娅·坦齐,后来成为诗人的伴侣和妻子。
1936年,因为拒绝加入法西斯党,蒙塔菜被开除公职。
四十年代初,他离开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意大利,流亡瑞士。
1945年蒙塔莱投身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任运动最高领导机构所属文化委员会成员。
1948年蒙塔莱成为米兰颇有影响的《晚邮报》的文学评论专业撰稿人,后来又成为这家报纸的专栏评论家和记者。
60年代,蒙塔莱的声望日益得到巩固,他荣获几所大学的荣誉学位和各种文学奖,包括1962年的费尔特里奈里国际奖。
1967年意大利总统米塞佩·萨拉加特授予他“终身参议员”的称号。
1975年他因“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诠释了人类的价值 ”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以后他又出版了两部以上的诗集。
代表作:《乌贼骨》、《境遇》、《暴风雨和其它》等诗集,纪念诗《萨图拉》。
1981年9月12日在米兰去世。
1981年9月14日,意大利总统和数千名各国代表在米兰大教堂,为这位诗人举行隆重的葬礼。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Eugenio Montale,1896年10月10日-1981年9月12日) ,生于热那亚。意大利诗人。
#历史上的今天#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