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陆贽在新丰的遗存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zj.people.com.cn/n2/2017/0223/c186936-29756349.html 在 2020-01-26 17:26:10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陆贽在新丰的遗存--浙江频道--人民网

陆贽在新丰的遗存

何志荣

2017年02月23日08:49  来源:嘉兴日报
 
原标题:陆贽在新丰的遗存

陆贽(754~805),字敬舆,出生于嘉兴城内甜水井,祖上是新丰人。

陆贽幼时每逢清明节,常随父亲到新丰祖坟扫墓。祖坟西侧是三国时东吴横江将军鲁肃墓。每次谈及鲁肃,父亲勉励陆贽,“或为良相,或为良医”。他牢记于心,奋发读书,18岁就考中进士,建中元年(780)便召为翰林学士,参与机谋,负责起草文诏,号称“内相”。贞元七年(791),陆贽拜兵部侍郎,翌年擢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即为宰相。在藩镇跋扈,举国动摇的情势下,他不顾个人安危,敢于规劝皇上下诏罪己,矫正人君过失,使唐王朝得以转危为安,成为历史上勇于担当的良相。

后来,因德宗听信谗言,陆贽被贬为忠州别驾,流放到四川荒野之地。在忠州十年间,他心系黎民。当地气候恶劣,疾疫流行,他亲手搜集编录了《陆氏集验方》50卷,供人们治疾使用,实践着自己“或为良相,或为良医”的志向。陆贽还将一些尤为灵验的药方精编成《古今集验方》15卷,寄给了家乡陆氏家族。正如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所云:“忠南流落何遗恨,留得良方与后医。”

陆贽卒后谥“宣”,后人尊称他陆宣公。因路途遥远,宣公殁即葬于忠州。家乡新丰人在镇后祖坟上为他立衣冠冢,后人将此统称为陆贽坟。

由于坟与集镇间隔着羊毛港,陆氏效法古人建一座供四方之祭的“方桥”,还请刘禹锡写信向韩愈请教“方桥”如何设计。韩昌黎接信后绘制了图纸并附诗一首,诗曰:“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方桥建成后,还在桥北堍建造了宣公庙。

几经沧桑,坟墓、庙宇、桥梁皆被毁坏。至明天启四年(1624),世居新丰马长泾的屠中孚在参与纂修《嘉兴县志》时到现场踏勘,题写了《陆宣公墓》诗,载入县志。诗曰:

见说忠州有夜台,千秋此复墓门开。青篇剩有冤名在,黄壤曾令恤诏来。断碣藓封科斗字,坏坛松折栋梁材。侧身天地怜今古,落日行歌只自哀。

清嘉庆十六年,方桥再度重修,已和普通石桥无异,但桥柱东侧那副“陆贽遗迹是冠还是履;昌黎名言非阁复非船”的桥联仍保留至今,清晰可辨,成了新丰镇珍贵的文化遗存。

(责编:王丽玮、翁迪凯)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