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sz.gov.cn/szfgw/xxgk/ghjh/zxgh/201011/t20101105_1607192.htm 在 2019-02-25 17:37:40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专项规划-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信息来源: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时间:2013-10-10字号:【内容纠错】
(2006年2月24日深圳市南山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

    “十一五”规划时期是深圳市南山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和谐南山效益南山,建成最适宜创业发展安居的现代化海滨城区的一个重要时期。本纲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南山区“十一五”发展的要求,在总结南山区“十五”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几年国内外发展的环境、条件,以及南山区发展的趋势,提出“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目标定位、基本思路和应采取的主要战略与对策,作为南山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纲要。
    第一章 “十五”发展回顾
    “十五”是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五年来,南山区围绕建设最适宜创业发展安居的现代化海滨城区的总目标,落实“三个基地、一个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旅游基地、教育基地和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重大成绩。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大跨越大发展。经济总量跃上历史性新台阶,2005年本地生产总值达到1124.6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18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6.23亿元。优势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80亿元,年均增长20%,西部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38.6万标箱,年均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1.46亿元,年均增长16.5%。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五年间,单位国土创造的GDP增长了90.8%,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了19.3%。
    --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十五”期间,全区道路、排洪、排涝、公园等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净畅宁工程”、“梳理行动”、“清无行动”成效显著,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绿色南山”步伐加快,全区绿地覆盖率达45%。昔日相对落后的南山,已基本实现了城镇化向城市化的飞跃,初步发展成为一个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海滨城区。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深圳市文明区。文化、教育、科技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首批科普示范城区、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和全省首个教育强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屡获全国大奖。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社康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居民就医更加便利。加大投入力度,实现重心下移,完成居站分设,社区建设全面加强,管理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计生工作跨入全国先进行列,被评为国家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蝉联“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区”称号。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成绩优异,军警民共建活动形式多样,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区光荣称号。
    --民主法制和政治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切实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政协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强化,检察、审判、司法工作全面加强,有力推动了民主法制建设。统战、侨务、台务、商会、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进展,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作用日益增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卓有成效,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刑事案件多发势头和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南山治安好”的品牌更加响亮。建立健全维稳、应急工作机制,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得到加强,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成效显著。
    --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00元,消费结构明显优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人民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救助机制逐步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消灭了“零就业”家庭。社会保险覆盖率大幅提高,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五年增加2倍,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切实维护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南山区“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实施经济强区、科教兴区、文化立区、依法治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努力营造设施完善的市政环境、生态优良的自然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稳定和谐的治安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聚合创新要素,发挥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当清醒地看到,“十五”期间,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土地资源消耗过快;二是产业发展结构性风险尚未消除;三是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四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五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必须在“十一五”期间予以重点解决。
    第二章 “十一五”发展环境
    第一节 国际国内形势概述
    “十一五”期间,是南山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南山效益南山的关键五年。综观国际国内和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南山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产业转移继续加快,为南山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创造了条件。从国内看,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凝聚了党心民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从全市情况看,深圳市委市政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先行一步,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奋,社会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第二节 南山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南山区自1990年建区以来,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动国民经济总量连年翻番,本地生产总值位居深圳各区前列;就业环境、教育环境、医疗卫生环境、居住环境以及社会治安环境也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成为投资者、创业者、务工者和高科技人员进入深圳特区的热门之地,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南山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十分良好的基础条件。
    --拥有发达的产业体系。传统优势产业呈现强者更强、优者更优的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升级。西部物流园区、港区联动项目加快建设,将促进西部港区从大港向强港转变。“三点一线一中心”战略的实施,将极大地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南山软件园、数字娱乐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基地的建设,将有力地推进南山产业优势的升级。“大孵化器战略”所培育的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将以其强大的创新活力和科技竞争力,为南山产业发展增添后劲。
    --拥有突出的口岸优势。随着后海滨路、地铁等重要工程的建设,南山的基础设施条件日渐完善。联接深港的西部通道贯通在即,更加方便了南山与香港及国际的联系,令南山在深港澳、珠三角的地理区位日益提升,大大增强了南山对跨国公司、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吸引力。南坪快速、南光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等路网的建成,将使南山成为珠三角连通香港和国际市场的核心节点,有利于推动南山区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走向国际化。
    --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造就了一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了有利于持续创新的科技网络、产业网络、社会支持网络和创业的文化氛围。全区共有2000多名博士和近5万名各类高科技人才,本科以上学历人口比例位居全市前列。这支庞大的人才队伍和立身科技前沿的科研团队,成为南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为南山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产业创新战略,率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提供了重要条件。
    --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政府服务效能提升,社区服务和中介服务不断改善,社会商业诚信度提高,为促进创业和创新、推进南山和谐社会的建设,构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
    --拥有独特的大企业资源。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立足南山,辐射全国乃至世界,是南山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软资源。它们拥有先进的发展理念、宝贵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人才队伍,在高新技术产业、港口物流业、商贸旅游业、房地产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创造了大量财富,积累了雄厚资金。它们在“十一五”期间的新发展,将成为南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将是南山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机遇期”,也将是一个各种问题集中出现的“矛盾凸显期”,各种复杂问题大量出现,任务艰巨,形势逼人。南山今后的发展将主要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
    --资源紧约束影响越来越大。土地、能源和水资源日渐短缺,价格不断上涨,工业发展空间日趋拥挤。同时,由于发展空间的局限,工业的快速发展已受到生态环境自净能力的限制,令生态治理成本不断上升。居民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增加了环境治理的压力。
    --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提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效益有待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偏小,受种种条件制约,“三点一线一中心”战略推进缓慢。房地产开发过快,挤占了产业发展空间,新的大型项目难以引进,一些企业由于空间受限陆续外迁。
    --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南山重点加大了对道路、防洪、排涝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欠帐很多。
    --社会矛盾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南山实际管理人口已经超过100万,由此引发的治安、环境等问题日益增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任务艰巨,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城化股份公司发展模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经营管理等问题日益突出。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社会矛盾趋于多元化。
    第三节 南山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与目标定位
    近10年来,支撑南山经济发展的产业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制造业。2005年工业增加值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4.66%,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则占到工业总产值的63.07%。由此形成了南山区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占69.19%)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仅占30.78%)的状况。但是,在前述制约因素的约束下,南山区的制造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都面临着升级转型的问题。目前,南山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于硬件制造与加工上,属高新技术产品的制造环节,在高新技术产业链的三大环节(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市场营销)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较低,但占用的土地和劳动力比较多。随着劳动用工、原材料、能源等成本的升高及可利用土地的短缺,竞争优势必然弱化。企业要维持竞争力,扩大生产规模,就要将制造环节转移到特区外。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先后迁往区外,就是一个明确信号。因此,要保持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地位,必须在进一步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更大规模发展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南山区高新技术企业逐步把产业重心转向研发和营销两头,在南山建设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结算中心,发展研发经济和总部经济。与此相联系,需要在南山大力发展与高新技术研发密切相关的知识型服务业,包括研发与技术服务业,科研、教育与培训业,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技术咨询服务业以及风险投资业;同时积极发展与高新技术产品营销服务密切相关的会展业,商贸物流业,会计法律咨询业,检疫、检验和报关代理等。可以预期,在未来的10至15年内,南山将朝着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基地和营销基地转变,朝着高新产业自主技术创新中心和营销服务中心转变。
    物流业是近年来在南山发展迅速的支柱产业。2002至2004年,由蛇口、赤湾、妈湾和东角头港口组成的西部港口群货物吞吐量年均递增31%,集装箱吞吐量年均递增48.3%。2004年西部港区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过东部港区,达到703.3万标箱,占全市集装箱吞吐量的51.5%;2005年更达到838.6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9.2%;散杂货以及煤、石油等大宗散杂货占到全市总吞吐量的96%。随着深港西部通道的贯通和港口经济的兴起,将进一步带动南山区商贸物流业的迅速成长,成为南山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
    作为南山区“十五”重点培育的旅游业,在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冲击后,近两年亦获得了恢复性增长。200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4.4亿元,创了历史新高。不过,从历史数据看,旅游业的发展一向比较平稳。在1997至2005年的9年间,全区接待游客人次年均递增不到1%,营业收入年均递增也仅7.7%。尽管如此,南山旅游业在深圳以至整个珠三角区域中颇具特色,对本地经济仍发挥着重要的关联带动作用。
    近几年,房地产业在南山区的发展很快,成为南山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但由于受城区发展空间和人口增长规模的限制,未来几年的房地产发展必须合理安排,从严控制,住宅需求主要通过旧城旧村改造加以解决。
    由此看来,未来十几年南山区产业发展的总趋势是:高新技术产业依然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但将经历由制造基地向研发基地和营销基地的转变;围绕这一转变的知识型服务业(包括科研、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等)、金融、保险和会展、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也将有较快的发展,从而引领南山区产业结构由制造业为主逐步向服务业为主转变,从“工业区”型经济向城市型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并重转变,形成互补共进的双支撑格局。实现这一转变,将进一步巩固本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推进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使南山成为知识、技术和产业创新之源,成为能够吸引、辐射和服务周边地区的技术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总部经济栖息地,确立南山区在深圳及港澳珠三角经济区产业升级和转型中的重要地位。
    上述趋势,赋予了南山区“四个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旅游基地、教育科研基地)的发展定位以新的内涵:积极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基地和营销基地,大力发展科研咨询、教育培训、文化创意、金融保险、专业服务、商贸物流和旅游等服务经济,以“两轮两翼”(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为“两轮”,商贸旅游业和大文化产业为“两翼”)为驱动模式,力争使南山在未来的10至15年内逐步建设成为一个面向国际、辐射港澳珠三角地区的高新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教育科研与文化创意服务中心、商贸与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旅游服务中心。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根据前述对发展环境、制约因素及产业发展定位的认识,“十一五”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稳定为第一责任,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保证,按照“四个基地”的功能定位,坚持科学发展,维护和谐稳定,强化责任落实,巩固基层基础,大力加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产业创新,围绕建设最适宜创业发展安居的现代化海滨城区的目标,努力把和谐南山效益南山建设全面推向历史新阶段。
    第二节 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南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GDP年均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16.4万元。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和能耗分别比2005年下降4%和20%。预计2010年GDP达到18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0亿元,年均递增率为12%;地
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2亿元,年均递增率为10%。
    --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占到本地生产总值的3%至3.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的65%。“两轮两翼”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三点一线一中心”战略全面实施,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创意产业等成为南山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面达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降到60分贝以下,大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或优于二级标准,环境综合指标达到95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基本消除城市内涝,水源保护工作切实加强,大沙河成为符合生态标准的景观河。
    --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兴旺,文化立区战略成果丰硕。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综合实力居全省、全市前列。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社区健康服务网络配套完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居民生活富足,社会安定祥和。201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恩格尔系数降到30%以下;居民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100%。社会治安良好,市场兴旺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居民文化素质和道德风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节 主要指标预测
    --人口规模与增速
    依照经深圳市政府批准的市规划局提交的《深圳市南山区分区规划(2005~2010)》,到2010年,南山区总人口应控制在110万以内,其中户籍人口38万。200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0.0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0.28万人。因此,“十一五”期间,南山区总人口年均增长率应控制在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经济规模、增速与结构
    南山区未来5年能源、土地约束将进一步增强,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将进入调整期,预计工业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第三产业增速将稳步上升。据此测算,“十一五”期间,本地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因农业迁出区外,留在区内的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及农业(食品)服务业亦逐步转为第三产业,而令其本地产值及增长率趋于零;第二产业年均递增8.5%,第三产业年均递增13%。到2010年,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60亿元和640亿元;三大产业的比例为0:64:36。
    --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率
    “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结构调整,部分企业的制造环节有可能外迁,引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增速比“十五”期间有所下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400亿元,年均递增13%,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5%。
    --消费品零售额、财政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一向比较平稳,今后的增长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人口增长速度,包括临时性购物、旅游人口增速;二是居民消费倾向与消费结构的变化。综合两个因素,预计今后5年略低于“十五”的增速,年均增长率为12%,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受宏观形势影响一般波动较大。“十五”比“九五”的增速高3.7个百分点,原因与“十五”城市建设规模较大、房地产发展较快有关,同时也跟统计口径的调整有关。未来5年,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主要集中于港口、物流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旧城(旧村)改造等领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有所下降。预计“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10%,2010年达到428亿元左右。
    第四章 发展战略重点
    第一节 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构筑和谐南山
    建设和谐南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切实关注民计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必须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配套,尽最大努力将待建项目纳入全市建设规划。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城区功能,全面改善城区环境。建设“绿色南山”,加快水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净畅宁工程”,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由重投资、重建设逐步转为重管理、重服务,全面推进环卫体制市场化改革。坚决查处违法建筑,巩固“清无”战役成果,健全长效机制。
    --必须夯实基层基础,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大力发展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稳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积极创造和谐社会氛围。依托基层,夯实基础,按照运行高效、权责对称的原则,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基层执行力。加强社区治安管理,健全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建立政府公共服务、企业市场服务、社区组织服务、社区义工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居民水平。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市民责任体系。
    --必须关注民计民生,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切实解决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老年人和青少年工作。深入开展“关爱行动”,关心残疾人群,扶持弱势群体,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劳务工合法权益。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建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加快工业区食堂建设步伐,解决务工人员就餐问题。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消防、交通、建筑施工的监管,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必须维护社会稳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实施科技强警,充分发挥公安部门主力军作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落实应急工作责任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定期排查、归口调处、领导包案、个案督办制度。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妥善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加大普法工作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法律素质,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预防和减少人民内部矛盾。
    第二节 坚持自主创新,努力建设效益南山
    在深圳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架构中,南山区具有特殊地位,理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必须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特色之路,努力建设效益南山。
    --必须优化创新体系,增强发展动力。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是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必然选择,是南山未来发展的优势所在、希望所在。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南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区,使南山成为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主战场。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水平,使自主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第一推动力。
    --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建设效益南山,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新的资源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效益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产业第一,着眼于提高产业竞争力,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港口物流业、商贸旅游业和大文化产业,实现“两轮驱动、双翼齐飞”。
    --必须优化区域布局,拓宽发展空间。切实加强规划研究,积极参与全市规划编制,将南山的规划思路融入全市规划蓝图。加快推进“三点一线一中心”战略,确保这一战略在规划层面尽快实现,尽快形成生产力。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积极推动老工业区“厂房再造、产业升级”,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为创新型、服务型产业创造新的空间。切实加大土地资源的清查、统征与控制力度,坚决打击违法用地行为,强化对征地补偿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必须优化资源利用,降低发展能耗。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量为主要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区。发展节能型产业,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降低能源消耗水平。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施治污保洁工程。以保护性开发为原则,重点发展休闲性、观光性生态旅游和环保型、生态型都市农业,促进北部片区协调发展。创建节约型机关,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第三节 坚持文化立区,积极打造文化南山
    文化正日益成为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涵。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文化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居民素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发展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城区。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巩固发展“教育强区”品牌。积极支持高等院校发展壮大,促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必须加强人才工作,构筑人才高地。努力实现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有效盘活人才存量,大幅度提高人才增量,不断提升人才素质,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紧密配合南山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再教育机制。尽快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科学化的人才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巨大作用,全力营造人才尽智环境。
    --必须繁荣文体事业,培育优质品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构建社区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培育南山文化、体育品牌,锻造文化、体育精品,造就文化、体育名家。
    --必须完善卫生体系,提高健康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狠抓医德医风建设,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医疗卫生布局。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医院发展,实现社康医疗网络全覆盖,促进医疗服务多元化。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第五章 主要对策措施
    第一节 依托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高新技术园区是南山区经济发展的最好基础和最大优势,政府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为园区提供最好最优服务,使园区地位更巩固,实力更强大。要适应产业发展演变规律,充分利用特区制度与政策优势以及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尤其要鼓励和支持技术密集型项目的引进,推进劳动密集型工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工业结构转变,缓减土地、能源等资源短缺对工业发展的制约。抓住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大转移的机遇,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从贴牌生产、加工装配向自主设计制造和自主营销转变。
    --扶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巩固计算机整机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龙头地位,重点启动集成电路、软件、光电子及网络相关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工程、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创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和名牌产品。加大力度培育和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软件工程等战略产业的发展,促进其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构建新型的都市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金融基地建设。疏通创业投资资金融通渠道,大力吸引国内外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各类投资机构进入南山,尽快建立完善的、市场化的高新技术创业投资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充分利用深圳股市中小企业板的上市融资机制,加强对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培训和改制上市的辅导,培育一大批高素质的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为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积极推动“官产学研”结合,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南山区孵化器体系和投融资担保体系,继续增加政府对创新资金的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研发基地,增强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继续以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到南山落户设点,充分发挥现有高校与科研机构对企业的技术支持作用,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的智力源和技术源;搭建企业、高校和政府间的公共信息平台和技术交流、技术合作平台,积极扶持各种行业协会、技术交流协会和咨询服务机构的发展,促进合作互补与共赢。
    --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建立辐射全区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服务网络。配套发展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推广以及信息咨询、项目评估、投资与融资服务等,形成市场化的融资、技术产权交易、资产评估以及法律、会计咨询等中介服务体系;加快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与制度建设,健全知识产权申报、代理和保护机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扶持企业申报发明专利,打击非法侵权行为,有效保护发明专利和创新设计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产业的成长。
    --加快改造有市场潜力的传统优势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它们不仅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延伸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链,而且可以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就业岗位,为改善特区内的就业状况发挥积极作用。但要加快其技术改造的步伐,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素质和竞争力,促其向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新型都市化工业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为驻区大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中兴通讯、蛇口工业区、华侨城集团等各类企业为南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政府要进一步当好“后勤部长”,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加快这些企业在南山更快更大的发展。同时,可以借助企业的品牌效应提升南山的城区形象,实现互惠双赢。
    第二节 打造“三点一线一中心”,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
    --商贸业发展战略“三点一线一中心”:(1)“三点”:以西部通道建设为契机,将深圳湾2.7平方公里填海区规划建设成南山最高水平的商业中心区、全市第三个金融中心区;以西部港区和前海物流园区为依托,将前海湾1平方公里的前海物流园区规划建成服务港口、物流业的物流商务中心区;以海上世界为中心,将填海新区规划建成中、高档次的商务写字楼和购物中心。(2)“一线”:建成滨海大道金融、商务、总部经济黄金线。在滨海大道以北至白石洲以南地带规划建设高档办公物业,吸引跨国公司的亚洲或中国总部进驻,构建南山的总部经济区。(3)“一中心”,是指南油商业旺区。通过厂房改造、产业升级,将1.25平方公里的原有旧工业区,逐步改造为现代商业街区。
    --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网络平台。(1)加快商品流通业和物流配送业的现代化步伐,发展面向珠三角和华南地区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和物资配送中心,建设大型仓库储运设施、购物广场(商业街)和商品(技术)交易、博览、展销中心。(2)引进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和物流配送方式,积极扶持发展连锁贸易、专门店、商品代理等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的商品销售、配送服务。(3)推动区域合作和产业联动,抓住“泛珠三角”发展契机,拓展“9+2”市场辐射区域,使南山成为区域物流、商流中心和信息、技术交流中心。(4)积极改善金融业发展的环境,大力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落户南山,提升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5)抓住香港迪斯尼主题公园开业给深圳旅游业带来的机遇,加强深港旅游业全面合作,推动两地旅游业取长补短、实现“双赢”;加强与广州、珠海联合,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在全国树立“精彩广深珠”大旅游品牌;推进旅游业与房地产业、会展业的融合与互动。
    第三节 加快文化与经济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积极推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作为南山的支柱产业进行规划,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1)走科技带动之路,突出南山特色,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形成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业群。(2)走品牌带动之路,在动漫、印刷、创意、设计、文博等领域培养一批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尤其是把南山软件园建设成为全市的动漫业聚集基地。(3)走人才带动之路,引进和培养一批懂文化、懂科技、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原创文化的竞争力。(4)走开放带动之路,积极引进国际知名文化企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把文化产业做大。
    第四节 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
    人的发展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等各项事业,加强各项公共服务,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的环境。
    --调整人口结构,开发人力资源,提升人力素质。南山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十分有限,为保证人口规模与土地可承载能力的协调,必须十分注意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落实性别平等。与此同时,为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需要改善人口的结构,积极吸纳知识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进入南山,形成南山人才高地;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和全面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
    --深化教育改革,增加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的投入。南山区拥有深圳最多的高等教育资源,深圳大学、大学城、高职院快速发展,要进一步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优越发展环境,使其不断壮大,成为最具价值的智力之源。要巩固基础教育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全区教育的整体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在职教育与培训,形成覆盖全区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在户籍人口中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制定十二年义务教育规划;拓展科普园地和科普组织网络,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全体居民的科学知识水平;加强中外教育、文化、科技交流,充分利用国外教育资源,推进南山教育的国际化,拓宽居民的国际视野。
    --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组织好每三年一届的创建文明市、文明区的活动,做好每两年一届的精神文明评选活动,积极营造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培育新型生育文化。积极、稳妥地改革文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同时,努力整合文化资源,拓宽文化投入渠道,充分发挥专业文艺团体和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建设的作用;在积极建设精品文化、品牌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的建设,继续开展每两年一届的“社区文化活动周”,营造品位高尚、文明健康的文化环境;继续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民俗馆和社区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事业,综合开发具有南山特色的文博、民俗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全面提高居民的文化修养水平。
    --推进各项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增加政府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加快体育设施建设;以社区体育为基础,构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以特色运动项目和人才培养为龙头,实现竞技体育的新突破;以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为重点,逐步形成体育市场,扩大和提升体育产业在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地位。
    --完善医疗保健、计生服务制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医疗服务资源,完善公共医疗与卫生服务系统,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建立应急机制,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开展计划生育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改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网络和服务功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
    --积极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信息化、数字化是当今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要进一步完善南山区域高速宽带信息网,加快文化、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人口管理、信用管理以及城市管理等各种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推进行政管理、社区管理、社会服务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经济社会生活的网络化、信息化水平,打造人与现代科技社会相融洽的数字化城区。
    第五节 合理开发北部片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北部片区(包括西丽、桃源)是全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和生态保护区,又是除前后海填海区外唯一仍保有可开发工业用地的区域。对于这样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必须兼顾生态保护的要求,精心规划,严格控制,集约开发。
    --改善交通条件。按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城市北部片区水、电、路的建设。全面完成沙河西路改造和南海大道北延段、茶光路、同乐路的建设,构建通畅、快捷的南北向发展轴,完善北部片区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严格土地利用规划。尽管北部片区后备土地资源相对其他片区充裕,但剔除34.8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外,可开发利用土地亦相当紧缺。必须严格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开发的控制与引导,重点保障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旅游业用地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合理控制住宅新增用地面积和开发强度。
    --着力支持西丽水库周边的白芒、麻和大等北部区域加快发展,解决水源、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处在水源保护区内的北部村庄无论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还是在居民收入水平、生活环境等方面,都与区内其他区域存在较大的差距,既影响了水源保护区的建设,不利于城区功能布局的完善,又制约着区内和谐社会建设和协调发展。为解决这个矛盾,须利用北部片区尚有可供开发用地的条件,积极鼓励和引导白芒、麻和大等北部的三个村庄向这些片区转移,使其逐步迁离水源保护区,同时扶持其新区产业园开发建设,以现代城市起点新建居民住宅集群,配套建设商业、文化、康乐、绿地等公共设施,形成现代化的新城区,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第六节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海滨城区
    创建充满活力、节约能源和资源,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区,已成为城市现代化追求的重要目标。因此,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生态型城区,积极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实现南山区“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南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快制定包括适宜容量规划(含资源容量、环境容量
和人口容量),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河流生态环境需水规划,近岸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建设规划等。同时研究贯彻实施各项生态规划的政策措施和运行机制。
    --积极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值行业。严格限制发展高消耗、高污染项目,逐步淘汰、迁移高能耗、高物耗和重污染企业。以节约和循环为核心理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推广绿色制造技术,包括绿色设计技术、循环再制造技术、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物能资源优化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推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节约能耗、物耗,防治污染和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大型企业内部和各大产业园区企业之间建立工业“三废”相互循环利用的清洁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工业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各项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加强西丽水库周边点源、非点源污染控制,实施河流水质净化工程,进一步改善水源水质。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遏制大沙河道和近岸海水污染。严格实施电厂脱硫工程,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加强施工场地监管,减少扬尘和噪声的产生;鼓励使用清洁燃料,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改善城区大气环境。完善道路系统,合理规划停车场,减少交通噪声影响;在旧城(旧村)和旧工业区改造过程中,注意工业厂房、商业门店与居民住宅的合理区隔,改善城区的声环境。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完善固体废弃物收运、分拣、处理网络,提高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扩大绿化覆盖面,建设清洁、宜人的绿色社区。
    --更新资源观,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积极创建节约型城区、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建立健全废弃物分类回收制度,鼓励回收和利用废弃物资源;合理引导消费方式,提倡节约消费、绿色消费理念,鼓励消费资源和能源节约型产品,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健康消费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融洽和谐。
转载来源:
转载链接:
转载时间:
政策解读专栏地址:
相关图解:
相关报道:
相关法规/文字解读:
分享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