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学术名流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muc.edu.cn/About/7.html 在 2016-12-28 21:07:06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学术名流 - 学校概况 - 中央民族大学 - Power by MUC
您现在的位置:中央民族大学 > 学校概况 > 学术名流

潘光旦 (1899-1967),字仲昂。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江苏宝山人(今属上海市)。
     1913年至1922年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1922年至1926年留学美国。回国后至1952年,先后在上海、长沙、昆明和北京等地多所著名大学任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调入中央民族学院,主要从事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
     潘先生一生涉猎广博,在性心理学、社会思想史、家庭制度、优生学、人才学、家谱学、民族历史、教育思想等众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著有《优生学》、《人文生物学论丛》、《中国之家庭问题》等,另有译著《性心理学》等,毕生著述收录在《潘光旦文集》(1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中。



吴文藻(1901-1985),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江苏江阴人。
     1923年赴美国留学,进入达特默斯学院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后又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1953年任民族学院教授、研究部国内少数民族情况教研室主任和历史系民族志教研室主任。1959年后从事编译工作。1979年被聘为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1980年被聘为第一届中国民族学学会顾问。
     吴先生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著有《见于英国舆论与行动中的中国鸦片问题》(英文专著,博士论文),主要学术论文有:《功能派社会人类学的由来与现状》、《文化表格说明》、《英国功能派人类学今昔》、《现代社区研究的意义和功用》、《论社会制度的性质与范围》、《边政学发凡》、《战后西方民族学的变化》等。



费孝通(1910-2005),字彝江。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江苏吴江人。 
     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1949年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曾获美国马林诺夫斯基纪念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青黎奖章、美国大英百科全书奖、日本福冈市亚洲文化大奖、菲律宾“麦格赛”社会领袖奖等。
     费先生著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民族与社会》、《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



翁独健 (1906-1986),原名翁贤华。中国著名史学家、教育家。福建省福清人。 
     1928年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35年赴美留学,三年后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入巴黎大学深造。1939年回国,先后在云南大学、北平中国大学、燕京大学执教。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第3、4、5、6届委员,燕京大学代理校长,北京市教育局局长,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
     翁先生以蒙元史研究著称于世。著有《斡脱杂考》、《蒙古时代的法典编纂》、《元典章译语集释》等,主编有《蒙古族简史》、《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他还曾参与编纂《中国历史小丛书》、《辞海》民族分册、《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全元诗》等书籍,主持《元史》的标点和校勘。



吴泽霖 (1898-1990),中国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江苏常熟人。 
     1913年考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1922年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密苏里大学、俄亥俄州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先后任上海大夏大学社会学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教务长。1941年2月赴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任清华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兼教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泽霖先后任西南民族学院教授兼民族文物馆馆长、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吴先生致力于社会学、民族学和民族学博物馆事业的研究,著有《社会学及社会问题》、《现代种族》、《社会约制》、《世界人口问题》(与叶绍纯合编)、《贵州苗夷社会调查》(与陈国均合编)、《贵州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贵州清水江流域部分地区苗族的婚姻》等,并有译作多种。


冯家升(1904-1970),字伯平。中国当代民族史学家。山西省孝义县人。 
     1927年入燕京大学学习历史,结业后攻读研究生, 1934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随后分别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校的历史系任讲师.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名誉编辑,同时与顾颉刚先生主编《禹贡》。1939年应英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的邀请前往工作,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历史研究室任研究员,担任辽史研究工作,同时又在该校人类学系进修。1947年春回国,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研究员。解放后,在考古研究所工作。1952年调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任教授。1958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调为研究员,后又兼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研究室副主任。
     冯先生开创了中国对回鹘文和突厥文的研究工作,对中国东北、西北史地及民族史的研究作出了贡献。著有《〈辽史〉证误三种》、《辽代社会史》、《维吾尔族史料简编》(与程溯洛、穆广文合著)、《火药的发明和西传》等。


杨成志(1902-1991),字有竟。中国当代民族学家。广东海丰人。 
     1927年毕业于岭南大学历史系,入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工作。翌年受中央研究院与中山大学研究院派遣入滇川考察,只身深入彝族地区,从事社会制度与风习的调查研究。1932年留学法国,以《罗罗的文字与经典》专论获巴黎人类学院高等文凭和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5年回国,历任中山大学研究院秘书长、文科研究所特聘教授兼人类学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成志到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后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兼文物室主任。
     杨先生出版专著有《民俗学问题格》、《云南民族调查报告》、《云南罗罗族的巫师及其经典》、《罗罗太上清净灾经对译》、《中国西南民族中的罗罗族》、《人类科学论集》、《广东的人民与文化》、《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偶成词草》等。


林耀华(1910年—2000年),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福建省古田县人。 
     1928-1935年就读于北京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2年获学士学位,1935年获硕士学位,1937年入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1940年获哲学博士。1941年回国任教,历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主任,民族学系主任,民族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祖成员。
     林先生著有《金翼》、《凉山彝家》、《原始社会史》、《民族学通论》》、《凉山彝家的巨变》等。其传记已被《美国世界名人录》等十多部国际名人传记收录。


傅乐焕 (1913-1966),民族史学家,祖籍山东聊城。 
     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3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47年获英国文化委员会资助,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留学,1950年获博士学位。1952年调入中央民族学院,先后在研究部、历史系工作,曾任历史系副主任、院工会副主席等职,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
     傅先生长期从事北方民族史的研究与教学,尤重辽金史,与冯家升、陈述二人并称为“辽史三大家”。 主编了《满族简史》、《金史》,参与编绘《中国历史图集》,校点《二十四史》,参与编纂《辞海》、《中国地震史料辑录》,编辑《中国历史小丛书》等。 1982年,中华书局将他生前编著的论文集《辽史丛考》刊印出版,以示纪念。


闻宥(1901-1985),字在宥,号野鹤。民族语言学家、铜鼓学家。江苏娄县(今属上海市松江县)泗泾镇人。 
     1913年小学毕业后,因家庭困难到上海申报馆工作,同时,先后在中学、私立震旦大学进修。后转入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工作,并兼任私立持志等大学教员。1929年起,历任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文史科教授、青岛国立青岛大学中文系教授、成都国立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博物馆馆长等职。1955年起调中央民族学院任教授,直到逝世。是法国远东博古学院通讯院士,联邦德国德意志东方文学会会员,土耳其国际东方研究会会员。 
     闻先生学术论著甚丰,考古文物方面的有《古铜鼓图录》、《四川汉代画像选集》等。对古铜鼓的研究,他是国内首创者。在民族语文方面,字喃、彝文和羌语的研究,都是由他开创的。


李森(1923-1994),字春汀,别名春芳。著名民族语言学家、教育家,祖籍河北衡水。  
     947年9月起历任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校讲师、副教授、教授。创设北京大学东语系维吾尔语专业、创建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突厥语教研组(室)。致力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的教学与研究,注重田野调查,是我国突厥语研究学科的开拓人之一。
     1955年、1956年李森参加负责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境内的突厥语族语言等相关的九种语言的调查研究。1983年后,负责中央民族学院语言研究所北方室工作。李森自七十年代开始编纂《维汉双解大词典》,为此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曾任《民族词典》编委及学科主编,《教育大词典》民族卷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语言文字卷相关词条撰稿人,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理事,中国突厥语研究会顾问。
     李先生著有《论突厥语族》、《突厥语词典》、《阿拉伯散文集(汉译)》、《维文文法概要》(俄译汉,校订)、《维汉双解现代维吾尔语语法》(上下册)、《李森突厥语言研究文集》等。1951年,北京大学出版了李森编著的暨中国少数民族语文自1944年被列入大学课程以来公开出版的第一部教科书《维吾尔语读本》。


傅懋绩 (1911—1988),字兹嘉。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山东聊城县人。 
     1939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曾任华中大学、华西协合大学讲师、副教授,华中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后赴英国留学,1950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兼任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民族语文》杂志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顾问等职。
     傅先生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著有《维西么些语研究》、《丽江么些象形文〈古事记〉研究》、《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等。


马学良(1913-1999),字蜀原。著名语言学家、民族语言文学家、民族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奠基人。山东省荣成县人。 
     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41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曾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大学、东方语专、北京大学东语系等单位任职。1951年调至中央民族学院。曾历任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全国民族院校汉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民族语言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学术委员等。
     马先生长期从事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是对彝语的研究更具有开拓性。他的《撒尼彝语研究》(商务印书馆,1951年)是一部系统深入地研究彝语语音、词汇、语法的著作。这也是我国学者研究彝语的第一部较全面的学术著作。


王钟翰 (1913-2007),当代著名清史和民族史专家。湖南东安县人。 
     1934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师从著名史学家邓之诚、洪业(畏莲)。1938年本科毕业转入研究生。1940年获燕大历史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3年任成都燕大历史系讲师。1946年留学美国哈佛燕京学社。1948年回国,任燕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52年调入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与历史系,历任研究员、教授、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
     王先生代表作有《清史杂考》、《清史新考》、《清史续考》、《清史余考》(合称王氏《清史四考》)。此外,点校《清史列传》,主编《中国民族史》,通纂《满族简史》,还参加整理《清史稿》、《中国历史地图集》及东北卷《释文汇编》,并主持《四库禁毁图书》整理出版。


于道泉 (1901-1992),现代著名藏学家,我国现代藏学的奠基者之一。山东省临淄县人。 
     1920年入齐鲁大学,主攻数学、社会学和欧美史。后到国立北平大学,任梵文教授钢和泰男爵的课堂翻译,并从其学习梵文、藏文、蒙文。1927年入历史语言研究所。1934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现代东方语言学院学习土耳其语、藏文文法、蒙文文法和民俗学。1938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讲授汉语、藏语和蒙语。1949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文学院藏文教授,后随专业一起并入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从事藏学人才的培养。 
     于先生著有《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用藏文以外的文字介绍藏族文学的专著,受到当时国际藏学界的广泛关注。


宋蜀华 (1923-2004),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四川成都人。 
     194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院,师从A.P.埃尔金攻读人类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52年起在中央民族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81-1986年任副院长。1985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8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人类学会荣誉会员。1993年受聘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民族学会会长、名誉会长。 
     宋先生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西南民族,尤其是傣族、景颇族、古代的百越民族等。他对中国民族学研究中的“纵横观”理论架构阐述尤多,积极倡导民族学中国化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发展道路。著有《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百越》、《中国民族学理论探索与实践》等。


陈永龄 (1918-2011),中国著名民族学学者,历史学家,民族学学家。原籍江苏淮阴。 
     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4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员社会学部,获法学硕士学位。曾任新疆学院教师、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志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民族学系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和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北京市社会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中央民族学院文科文献信息中心学术咨询顾问,国际影视人类学委员会委员及《影视人类学》杂志副主笔。
     陈先生研究领域涉猎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史学等学科,尤精于新疆民族史志研究、中国民族学史和中国少数民族志等方面研究。著有《中国民族学史》(英文版)、《民族学浅论文集》、《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合著)、《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民族学》(合著)等。


陈振铎 (1904-1999),号晨明。中国著名音乐家、二胡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及民族器乐革新家、国乐大师、当代民族音乐奠基人之一。山东临淄(今淄博)人。
     曾在北平大学音乐科任教,历任天津河北女师学院音乐系教授,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教授、教授会常务理事,南京国立音乐学院聘任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安徽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天津音乐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音乐系民乐教研室主任等职。
     陈先生创作了大量的二胡演奏曲,如《山村初晓》《芭蕉夜雨》《田园春色》等以及改编的曲目《二月里来》《社员都是向阳花》《红梅赞》等。


陈述(1911-1992),原名锡印,字玉书。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族史学家和历史教育家。河北省乐亭县人。 
     192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35年入中央研究院历史系研究所工作。曾任国立东北大学教授、文科研究员导师,上海复旦大学、济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法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辽金史学会会长,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辽金史论集》主编。
     陈先生一生致力于辽金史的研究,在辽金史学界是位里程碑式的人物。著有《契丹史论证稿》、《契丹社会经济史稿》、《金史拾补五种》、《全辽文》、《辽代史话》等。


王辅仁 (1930—1995),民族学家。河北滦南县人。 
     1948年入北平朝阳学院学习,翌年春,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民族组。1952 年毕业后到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任教。1956年调至历史系。先后担任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民族学系主任、名誉主任,民族文化交流研究所顾问,中国藏学中心干事、北京市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西藏佛教研究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民族研究评审组成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等职。
     王先生毕生致力于民族学、藏学的教学和研究,参与创建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是我国藏学学科的创建者之一。主要著作(含合著)有《西藏佛教史略》、《藏族史要》、《蒙藏民族关系史略》、《西藏社会的飞跃》等。


裴斐 (1933—1997),原名裴家麟。文学理论家。四川省成都市人。 
     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王瑶先生助教。1958年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建筑队干了20余年的泥瓦匠。1979年重返教学岗位,调到中央民族大学任教。先后任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常委,并任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四川江油李白研究会名誉会长、《文学遗产》编委等职。
     裴先生先后出版著作有《李白十论》、《诗缘情辨》、《看不透的人生》、《文学原理》、《李白研究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等,参与“红梅岭”编剧。


戴庆厦,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部级)系统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福建省仙游人。
     现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组成员、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国际双语学学会会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少数民族分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1世纪第一届语言文字规范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语言文字标准技术委员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标准技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少数民族特别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美国语言学会终身荣誉会员。《中国语文》、《民族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学报》等杂志编委,《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顾问,美国《藏缅语区语言学》(LTBA)杂志编委。
     戴先生主要从事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和社会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代表性著述有《藏缅语族语言研究(1——4辑)》、《汉藏语概论》、《语言学基础教程》、《社会语言学教程》、《景颇语语法》、《波拉语研究》《仙岛语研究》、《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语法对比》等。


牟钟鉴,宗教学家。山东烟台人。 
     1957年至196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哲学专业本科和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冯友兰、任继愈、朱伯菎诸教授。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中国哲学与宗教研究工作。1987年底调到中央民族大学工作至今。现为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专业学术带头人。兼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道教学院研究生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华侨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全真道研究中心顾问等。
     牟先生出版学术专著有《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与文化》、《走近中国精神》、《儒学价值的新探索》、《道教通论》(主编兼作者)、《中国宗教通史》(与张践合作)、《宗教.文艺.民俗》、《概说中国宗教与传统文化》(与吕大吉合作)、《中华文明史》十卷本(宗教史分科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前四卷(主要撰稿人之一)等。


张公瑾,语言学家。浙江温州人。
     曾先后就读于东吴大学和复旦大学社会系,1951年到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学习民族语文,1952年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壮侗学研究所所长,并任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等职。曾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先生主要从事傣族语言文化和语言学理论教学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建设。著有《傣族文化》、《傣族文化研究》、《傣历、公历、农历百年对照年历》、《中国的傣族》(曼谷泰文版)、《文化语言学发凡》等。


耿世民,古代突厥语文学家。江苏徐州人。
     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转至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言文学系维吾尔语专业, 1953 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耿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代民族语文学家、中国研究古突厥语第一人。曾先后获德国洪堡基金会世界知名学者奖(1992)、国际阿尔泰学常设委员会(PIAC)金奖(2000), 2000 年被选为土耳其语言研究院名誉院士,并被国内外多个学术团体选为名誉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名誉顾问、顾问等。
     耿先生用汉、英、德等种语言文字出版了《维吾尔古代文化和文献概论》、《敦煌突厥回鹘文书导论》、《弥勒会见记》等专著;翻译出版世界著名学者用法、德、英、日、俄、古代突厥等语言撰写的《高地亚洲》(〔法〕伯希和)、《中亚突厥史十二讲》(〔前苏〕巴尔托里德)、《西域文化史》(〔日〕羽田亨)、《福乐智慧》(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等著作。

版权:中央民族大学 © 2000 - 2011 M.U.C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邮编:100081

万寿寺派出所网站  

备案: 京ICP备1003934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