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cul.jschina.com.cn/system/2015/03/28/024148656.shtml 在 2017-02-19 18:20:15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徐庆平忆父亲徐悲鸿:爱在鸡鸣寺写生,有钱就买画_中国江苏网

网络招聘:谨防陷阱骗局

在线招聘虽然帮助很多人找到了工作,但是虚假信息却从来没有断过。[详细]

聚焦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

5月23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宁开幕[详细]

治国理政进行时

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航船正在破浪前进……[详细]

徐庆平忆父亲徐悲鸿:爱在鸡鸣寺写生,有钱就买画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2015-03-28 15:51:29
【字号:  】【打印【纠错】

原标题:徐庆平忆父亲徐悲鸿:爱在鸡鸣寺写生,有钱就买画

“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一代宗师徐悲鸿被国际评论界誉为“中国近现代美术之父”。今年是徐悲鸿先生诞辰120周年,昨天上午,“笔墨含情致敬悲鸿”--纪念徐悲鸿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南京举办。

作为徐悲鸿先生的家乡,本次纪念徐悲鸿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的第一站特别选在了江苏。整个活动将持续两个月左右,其间将举办徐悲鸿真迹展、徐悲鸿艺术委员会书画大师特展等系列活动。昨天的发布会现场,记者有幸看到了由徐庆平领衔十位大师联手为纪念徐悲鸿诞辰120周年而创作的大型纪念真迹册页《悲鸿墨韵永相承》,《悲鸿墨韵永相承》是由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领衔、徐庆平先生率领徐悲鸿艺术委员会的9位艺术家共同创作的,十幅作品寓意十全十美,《悲鸿墨韵永相承》真迹册页江苏省首发时间从4月1日开始至5月31日结束,江苏省首发只有80套的配额。《悲鸿墨韵永相承》南京首发只是为徐悲鸿诞辰120周年全年系列活动拉开序幕,今年一系列相关活动还将在全国展开。

徐悲鸿爱在鸡鸣寺写生

“江苏是父亲的老家,江苏永远是我们的故乡”,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庆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每次到南京来都觉得特别亲切。他回忆1928年前后父亲徐悲鸿来到南京,在中央大学任教。初到南京的徐悲鸿收入微薄,没有画室,他只有去学校作画。途中的必经之地,便是“鸡鸣寺”,“鸡鸣寺”便成了徐悲鸿非常喜爱的写生地点。傅厚岗的徐悲鸿故居是一栋西式二层小楼,楼房进深达10米。徐庆平说,以前回来,每次都会去那儿看看,那里有父亲的很多记忆。

只要有钱父亲就拿去买画

徐庆平说,徐悲鸿还喜欢收藏“文物”,一共收藏了1200多件宝贝。“我父亲的愿望是在中国办一个非常好的美术馆,可以让公众欣赏到最好的艺术。所以,有机会,父亲就会收藏。在我记忆中,家里从没有多余的现钱,只要一有钱,父亲就拿去买画”。1953年徐悲鸿辞世的时候,徐悲鸿的家人就把徐悲鸿生前创作的1200多幅画和收藏来的1200多件藏品,全都捐给了国家。

原标题:徐庆平忆父亲徐悲鸿:爱在鸡鸣寺写生,有钱就买画

稿源:人民网

作者:

原标题: 徐庆平忆父亲徐悲鸿:爱在鸡鸣寺写生,有钱就买画

  责任编辑:中江网编辑  

特别推荐

  • 亚洲情色片流变史:女体时代各自沦落繁华
  • 拉贝记录南京大屠杀:一晚上1000个女性被强奸本文中所记述的是德国外交部档案中记录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是以外交人员为主体的德国人群体对南京大屠杀的观察、记述和分析,这是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另一个角度的证明文本。这些材料作为第三方的冷静证词,证明南京大屠杀是无法抹杀的历史事实。这些材料使用了“亚洲式的”、“中世纪式的野蛮”这类词汇,并最早使用了“南京大屠杀”这一概念。
  • 1991年邓小平交代江泽民一招什么决定中国命运”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于解决贫富分化问题提出过设想和时间表,比如先富带后富、“两个大局”、“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
  • 江泽民1998年访日为何被日媒污蔑为“谢罪”?

    本文原标题:江泽民访日的意义。由于日本政府在“道歉立场”上不肯让步,中国政府内部也有过无限期延长访日的争议,但是,据中国官员告诉笔者,最后,中国当局总结认为,江泽民去日本访问的正面作用较大,至少可以增加中、日双方高层的相互了解,顺便也让日本高层人士体会到中国高层官员对各种问题的立场。

  • 中南海保健总管忆抢救胡耀邦:没吃江泽民的药本文摘自《特别经历――十位历史见证人的亲历实录》,曾五度进入中南海,担任中央高级领导人健康保健总管的王敏清是其中的一位。作为保健局的局长,他有一项例行的公事,就是每个星期六的上午九点,到北京医院北楼,听取有关住院的高层领导人病情的汇报。
  • 邓小平:毛泽东整倒大批干部是他晚年最大悲剧1960年邓小平与毛泽东在北京(资料图)本文摘自《历史的见证:“文革”的终结》,薛庆超著,九州出版社,2011.4毛泽东逝世的时候,邓小平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处于一种活动空间仅限于自己家庭所在的大院内的“软禁”状态。他虽然不能亲自前往中共中央设置的吊唁大厅,向自己尊敬的伟大领袖和导师表达无限沉痛的心情,但仍然和家人一起,在家中设置了一个悼念毛泽东的灵堂,献上了一幅花圈,表达自己对毛泽东的无限真挚的感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