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机构概况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1]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政治局常委会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闭幕期间行使其职权。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人选,必须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产生[1] ,同时位列常委首席,召开并主持常务会议。根据历史,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也由政治局常委担任。第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1956年中共八大至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前的党章中曾设有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职,任职者皆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在党内的排名仅次于当时作为最高负责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主席)。十二大通过的党章除了废除党主席和副主席,改以总书记为党首以外,还规定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当时称第一书记)这三个职务的担任者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产生,当时邓小平和陈云分别担任这三个要职。这项规定在十三大邓小平等退出政治局常委会后取消[2] 。
201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为中央政治局常委。[9]
折叠 历届常委
折叠 第十九届
折叠 第十八届
折叠 第十七届
折叠 第十六届
折叠 第十五届
折叠 第十四届
折叠 第十三届
折叠 第十二届
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职务被废除,自此以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最高负责人。[7]
十二届一中全会
1982年9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
常委:叶剑英(十二届五中全会辞职) · 邓小平 · 赵紫阳 · 李先念 · 陈云[10]
十二届五中全会
1985年9月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1987年1月辞职)
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中共中央代理总书记:赵紫阳
常委:邓小平· · 李先念 · 陈云
折叠 第十一届
十一届一中全会
1977年8月
主席:华国锋
副主席:叶剑英 · 邓小平 · 李先念 · 汪东兴(十一届五中全会辞职) · 陈云(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
总书记:胡耀邦(十一届五中全会增选)
常委:赵紫阳(十一届五中全会增选)[10]
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6月
主席:胡耀邦
副主席:叶剑英 · 邓小平 · 赵紫阳 · 李先念 · 陈云 · 华国锋
总书记:胡耀邦[10]
折叠 第十届
十届一中全会
1973年8月
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周恩来 · 王洪文 · 康生 · 叶剑英 · 李德生(1975年1月辞职)
十届二中全会
1975年1月
主席:毛泽东(1976年9月逝世)
第一副主席:华国锋(1976年4月被任命)
副主席:周恩来(1976年1月逝世)、王洪文(1976年10月被撤职)、康生(1975年12月逝世)、叶剑英、邓小平(1976年4月被撤职)
常委:朱德(1976年7月逝世)、 张春桥(1976年10月被撤职)、董必武(1975年4月病逝)[10]
1976年10月
主席:华国锋
副主席:叶剑英
十届三中全会
1977年7月
主席:华国锋
折叠 第九届
折叠 第八届
1956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重新设立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总书记组成,中央书记处则作为中央政治局及常委会的办事机构[5] 。八大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组成人员基本上就是七大中央书记处的延续,原来的中共中央秘书长邓小平被任命为新设立的总书记,作为书记处负责人。[6]
八届一中全会
1956年9月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央委员会主席)
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 · 周恩来 · 朱德 · 陈云 · 林彪(八届五中全会增选)
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中央书记处负责人)
八届十一中全会
1966年8月
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林彪
常委:周恩来 · 陶铸 · 陈伯达 · 邓小平 · 康生 · 刘少奇(八届十二中全会被撤职;十一届五中全会平反) · 朱德 · 李富春 · 陈云[10]
折叠 第七届
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不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的核心领导机构为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中共七大选举产生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为毛泽东(同时任中央委员会主席、政治局和书记处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5人,时人称之为"五大书记"。同年8月,陈云和彭真被增补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央书记处仍为五大书记(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选举),但排名顺序稍有变动,为毛、刘、周、朱、任。1950年6月,七届五中全会决定由陈云代理生病的任弼时的书记工作。10月27日,任弼时病逝后,陈云正式成为中央书记处第五位书记。[5]
折叠 第六届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28年7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向忠发(1931年6月被捕叛变)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
1931年9月至1934年1月
1931年9月王明随米夫赴苏联前,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习惯上称"临时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为博古(秦邦宪)、张闻天、卢福坦,并指定负责人为博古。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1934年1月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决定设立中共中央书记处(又被混称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书记为:秦邦宪(1934年1月至1943年3月)、周恩来(1934年1月至1943年3月)、张闻天(1934年1月至1943年3月)、陈云(1934年1月至1937年7月,1937年12月至1943年3月)、王明(1934年1月至1937年7月,1937年12月至1943年3月)、张国焘(1934年1月至1938年4月)、项英(1934年1月至1941年1月)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为:毛泽东(1935年1月至1943年3月,1943年3月至1945年6月为书记处主席)、康生(1935年1月至1937年7月,1937年12月至1943年3月)、刘少奇(1943年3月至1945年6月)、任弼时(1943年3月至194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