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列举的十二部古今中外文学和文化经典篇目中,《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六部作品纳入到今年北京高考必考范围。
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首都教育”邀请北京景山学校语文特级教师刘志江为您推荐世界名著《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
为什么推荐《老人与海》
朗读者
他眼下已看不见海岸的那一道绿色了,只看得见那些青山的仿佛积着白雪的山峰,以及山峰上空象是高耸的雪山般的云块。海水颜色深极了,阳光在海水中幻成彩虹七色。那数不清的斑斑点点的浮游生物,由于此刻太阳升到了头顶上空,都看不见了,眼下老人看得见的仅仅是蓝色海水深处幻成的巨大的七色光带,还有他那几根笔直垂在有一英里深的水中的钓索。
--《老人与海》节选
深度解读一:
如何分析《老人与海》的作品结构?
1. 纵式结构
他采取了纵式结构的方式,即在众多渔夫中老人作为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选择了非常可爱的孩子马诺林做老人的伙伴,选择了辽阔深远的大海作为老人捕鱼的典型环境,选择了一生中难得遇见的大马林鱼作为老人的对手,把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按自然的时空顺序安排在两天时间内进行,这样剪裁实际上有许多东西并没有被真正剪裁掉,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完成,达到“一石多鸟”的艺术效果,寓意深厚。一方面集中体现了他作品的主题:“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他笔下“硬汉子”形象所反映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2. 轮辐式的布局
小说的全部时间非常紧凑,前后只有四天:出海的前一天,以老人从海上归来为引子,让周围的人物一个个出场,交代了他们与老人之间的关系:一个热爱他,跟他在一起学习钓鱼的孩子马诺林;一对非常自私的父母;一群尊敬他,但永远不能理解他的打渔人;一个关心他的酒店老板。老人就生活在这样的人物群体中,相比之下,他与众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他很乐观,心胸开阔,是个经验丰富、充满信心、勤劳勇敢、富于冒险、热爱生活的纯朴的古巴渔民。同时,这种轮辐式结构还能产生线索清晰明了、中心集中突出、故事简洁明快的效果。
3. 缓急相间的节奏感
海明威在论述节奏时曾这样说:“书启动时比较慢,可是逐渐加快节奏,快得让人受不了,我总是让情绪高涨到让读者难以忍受,然后稳定下来,免得还要给他们准备氧气棚” 这篇小说给人的节奏感就是这样,故事开始给我们交代老人与周围人的关系时,娓娓道来,速度比较缓慢,随着老人航海的进程,速度也逐渐加快着,当老人与马林鱼、鲨鱼正面交锋时,速度之快达到了极点。特别是鱼在不断的挣扎,起伏波动,鲨鱼在猛烈的进攻,老人很疲惫的情况下,读者情绪高涨,紧紧的替老人捏一把汗。
《老人与海》却是一本能让人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什么才是坚强的书,一本实实在在的好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受到挫折、失败还有许多负面的情绪,许多人因此而消极、失去对生活的热爱。而《老人与海》却刻画出一个与大海搏斗,在艰难的环境下,奋力生活的老渔夫。大家应该记得,在书中提到过,老人的渔船上那破旧的帆布,就像是一面失败的旗帜,仿佛在宣告着老人永远都捕不到鱼的倒霉运气。但是,他没有放弃,仍然出海捕鱼。而在现实中,某些人却不能坚持,面对挫折就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逃避。和那已经生活窘迫的老渔夫相比,那些逃避的人真的是不知道什么才是挫折。我们可能会因为考试的失利,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因为别人的批评,而自暴自弃。在那时候,想想这个坚强的老渔夫,他是如何面对生活的。自己的心,自然就会释然许多。
4.引人的悬念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一开始就设了两个悬念:老人一连84天一条鱼也没捉到,他准备第85天继续捕鱼,他很背运(孩子的父母这样看他),那么,他能否捕到一条大鱼?老人在感到他的力气可能不支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有信心有诀窍,认为像他这样一个“古怪”的老头子会做好一切的,那么,他有什么样的信心和诀窍?他的“古怪”又表现在哪里呢?这是读者迫切想要知道的,这股巨大的吸引力牢牢牵着你去寻找你所想知道的一切,最后读完作品就会得到比较圆满的答案:老人第85天捕到了一条特大鱼,不过最后又失去了;他的信心就是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的诀窍就是对付鱼的一切有利办法;他的“古怪”表现在他那坚毅不可战胜的倔强性格上,悬念随着情节的发展消失了,我们对作品的总体精神也得以了解,这就是悬念设置的艺术效果。
深度解读二:
如何分析《老人与海》的深层层次?
1.表层结构:人与自然的斗争
“硬汉” 圣地亚哥必须独自面对失败并忍受随之而来的痛苦。在出海的三天时间中,他克服了种种困难,依靠坚强的毅力坚持到了最后。即使在别人看来是机会渺茫,但乐观让他拥有信心直到最后的胜利。人们认为他战胜了大鱼,所以他征服了自然。海明威正是将此观点用于小说的表层结构,同时他还向读者提出一个问题,即: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有利还是有弊?这正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2.第二层结构:人与自然的深情
人类依靠现代技术可以捕到更多的鱼。但他们的目的是谋取利润。相反, 圣地亚哥,使用传统的技能,只能捕到很少的鱼,但老人的目的是单纯的,只是为了生存,而不是金钱。在某种意义上,捕鱼成为老人的一种责任和任务。老人擅长于传统的打鱼技艺,在他的世界里,海洋就是一个竞技场,海水和海中的生物就是他的对手,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的朋友。
海明威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描述圣地亚哥和他所处的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海洋里的鱼儿,天空中的海鸟和星星都成为了他的兄弟和朋友。然而,在圣地亚哥所做出的对海洋的种种观察中,潜藏着他本人与海洋不可分割的关系。正是这份情感,让这位老渔翁成为了海洋中的一员,而不像现代的打鱼船只,它们破坏了海洋的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大海绝对的敌人。这份情感来自于圣地亚哥的内心深处,在那里有早期人类的纯粹的思想和善良的品质,而这些是现代人所匮乏的。
3.深层结构:老人的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小说中,圣地亚哥曾多次梦到海滩上的狮子。特别是在故事的最后一段,在结束了三天的海上抗争后,这位老人疲倦地睡着了,在梦里又见到了狮子。那么,狮子究竟指代着什么,而作者借这一“狮子”情节又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圣地亚哥在少年时曾是一个水手,旅行到过非洲,在那里他见过年幼的狮子在沙滩上玩耍。每晚梦到狮子,圣地亚哥仿佛又回到了他无忧无虑的年轻时代,又使他回想起青年时期的强壮体魄与理想主义。故事中还叙明狮子是一种生活在大草原的体魄强健的动物,它们和其他的动物生活在一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适应,和谐生存。正如圣地亚哥已经成为海洋中的一员一样,这些狮子也已成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分子。
通过这些描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得以体现。尽管这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学者们试图一方面维护欧洲的封建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又引进代表正处于上升趋势的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思想、新观点,以此用以提高对所有罗马教廷划分的区域的控制。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的灵魂,它将人类的兴趣由基督教转向了人性,由宗教转向了哲学,由天堂转向了人世间,由上帝的美转向了人类自身的快乐、感受和情感的美。
文章来源:首都教育
高考将至,最后35天,坚持下去!
有坚微部混剪了一个小视频,送给正在奋斗的你。
当你的能力撑不起野心,所有的路都是弯路。去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去做你想做的事,任何方向都值得努力。追梦路上,没有不受重力的飞翔。也许,你只看到我的排名,却没看到我的辛勤。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做法。你否定我的进步,我决定我的道路。你嘲笑我成绩不如你,我可怜你满足现状。你可以轻视我的理想,我会证明这是谁的成功。比我差的人还没放弃,比我好的人仍在努力,我就更没资格说,我无能为力。
青春,从来都是一场不缺磨难的旅行;成长,就是逼着你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受伤,跌跌撞撞的坚强。高考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今年六月我定会金榜题名!
干了这碗鸡汤,余下的日子,我们继续加油!
高中的学习任务,整体来讲确实比较繁重,但如何才能在高压之下突破自己取得胜利呢?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清华学霸关于高中学习方面的演讲稿,内容略做整理,保留了精华部分。希望大家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并为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坚定信心,最终走进理想的大学。
偏科问题
我在高中时最不喜欢政治、历史和地理,因为觉得可能我一辈子也用不上。可能也有同学讨厌物理、化学和数学吧?还有的同学只喜欢某一科,不去好好学其它的主科。
但是教育部为什么要让我们学这些我们一辈子都可能用不到的东西呢?大家应该知道一个事实,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可能以后永远都用不到,但是你在学习各种不同的科目时总结的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思维视角等都会伴随你一生。
在你遇到新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利用以前的经验很快总结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所以,我现在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偏科,任何科目对你都是至关重要的。
永远不要说你已经尽力了
我在高中时体育特别差,跑1000米都很要命,从来都是不及格。到了清华之后,第一节体育课,老师告诉我们每年要测3000米长跑,跑不过不许毕业,取消推研资格。怎么办?于是每天晚上10:30,我们的自习教室关门,操场上的人就多起来了。跑半个小时再回寝室继续学习,练了一个学期,我瘦了40斤,最后考试的时候我仅用了12分56秒就跑下了3000米,我们班最胖的人也在15分钟以内跑完了。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给我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永远不要说自己已经尽力了。什么叫成功?人们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这就叫成功。
怎么学好高中的课程
接着上一个问题,永远不要说自己已经尽力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努力呢?直到大学我才真正明白怎样才能把知识学好。我们班有一个山东的省高考状元,得了713分(750满分)。我问他,你到底是怎么学成这么“牛”的?他说:我高中的时候只要市场上能买到的习题集我都做过。
如果大家觉得省状元离我们太远的话,我再举一个河南省高考第76名的同学的例子,看看他是怎样做题的。他的智商不会很高,因为他在清华电子系学习非常吃力。他说他高考6个主科的经典题他至少做了五遍。所以我觉得题海战术也不失为一个学好高中课程的好方法。
大家可能觉得大学生就很少做题了,我不知道其它大学的情况,但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在清华每年做的题肯定比我高三的时候做的多。现在同学们一定会说,想题海战很容易啊,但是哪有时间啊?这就引出我下面的问题。
怎样挤时间
大家如果到了清华可以看到,所有的学生骑车都是飞车,走路几乎都是小跑。你很快从校门走进教室就可以比别人多看一会书,多做一道题。时间久了,日积月累,你就会在时间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充分利用课间10分钟,我们一天可以挤出将近两个小时,可以比别人多做一套题。所有人脑子里想的都是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来充实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同学们不要把清华的学生想得太牛了,清华学生中智商超群的人至多占学生总数的1/4。他们比你们多的东西只是对待自己未来的态度。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目标放弃任何诱惑。就算在大年三十,清华的自习教室也会人满为患。
用一位美国教授的话说:“Students of Tsinghua,no Saturday,no Sunday,no holiday!”就是这种精神铸造了清华的神话。不这样就很难考上清华。
给自己找压力
巨大的压力才会有巨大的动力。清华的学生有的也不是那么喜欢学习的,但是清华的要求极为严格,四年之间只要一科不及格就取消推研资格,三科不及格就退学了,所以我们都要疯狂地学习。
大二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夏季小学期共两周。第一周周一上午,我们在一间教室上了两个小时课,学了计算机的VHDL语言。下课老师要求我们在周五之前编出一个主频30M的CPU来。所有的人都疯了,因为上午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后来我们知道,在其他大学的电子系这门课要学一个学期的。但是老师说得很清楚了,做不出来就不及格。于是大家就疯狂地跑到图书馆借书,回去废寝忘食地看,第一天看不懂,第二天稍有点明白,第三天白天编了几个简单的程序,晚上开始正式编程,编到凌晨3点,周四编了一天加一个通宵,周五早上8点通过了验收。在此之前,我们没有想到我们还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这么多事,但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我们完成了。
不要抱怨老师不好
有一次上微机原理课,老师说,今天回去用Protel把课上的电路模拟一下。同学们都说,我们是这辈子第一次听说这个软件。老师说:“这是电子工程人员必备的软件。”没办法,我们回去在图书馆熬了3天终于把这个软件学会了。一次数学课,老师让我们回去用MATLAB画一个三维的图形。同学们都说没学过---这好像是数学系的一门必修课,老师只说了一句:“没学过?回去学呀!”我们又是在图书馆耗了好几天,基本弄明白了。所以,当你觉得有哪一科学得不太好的,一定不要埋怨客观条件,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基石。
好身体是一切的本钱
同学们如果真的要为自己的理想拼命的话,必须好好锻炼身体。清华的口号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所以清华的体育课之所以要求那么高、那么严格,就是逼着大家好好锻炼身体。
现在,我们班今年有20个人报名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全国报名的大学生只有5000人,清华就有3000人)。一是为了体验一下,二是对自己的耐力很有信心。推荐大家多练习长跑,最好每天跑个1000米。相信吧,等你们到了一流大学需要熬夜做研究的时候,你们将会发现自己打下的身体健康根基是多么重要。
最后送给大家几句话,共勉!
第一句,是朱镕基教授在给清华的学生讲话时对大家的要求:“为人为学,追求完美。”你们的成绩没有任何大的问题,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名牌大学,这就要求你们不能在细节上出问题,不该丢的分数绝对不要丢。追求完美就是要求我们即使得了99分也要认真研究自己存在的问题。因为高考的一分之差就可能断送你的梦想。
第二句,就是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希望同学们不要在任何困难面前退缩。即使一时的失意,也绝对不能磨灭自己赢得的激情。同时我们也要把自己的心态摆正,一定要尊敬自己的老师和竞争对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