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两广总督府设在肇庆的缘起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zqskl.cn/zxzx/wspd/2015-11-01/804.html 在 2019-04-14 11:31:00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两广总督府设在肇庆的缘起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史频道

两广总督府设在肇庆的缘起

时间:2011-08-25 17:47:19 来源:端州新闻中心

作者:贾穗南

明王朝建立后,各省实行三司分治,布政使司主管民政与财政,提刑按察使司主管司法,都指挥使司主管军事。三司互不统属,不能兼任,权归中央,听命于朝廷。
因为两广(广东、广西)瑶民、僮民的“酿乱”,朝廷不得不高度予以重视。《明史·职官志二》云:“永乐二年(1404年),遣给事中雷填巡抚广西”,“十九年(1421年),遣郭碹、艾广巡抚广东”,地方文武官员均受节制。
巡抚的设立,实际上打破了三司分治制度,但两广巡抚各有侧重。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邱浚云:“两广同为岭南地,其地势土俗大段不同。广西山岭崎岖,林薄深阻其中,皆瑶、僮窟穴,编民错居其间。广东十府,惟肇、高、廉三府地方犬牙交错,雷州府惟遂溪县,广州府惟连州与之相近,其余皆滨大海,地势平易,无有山林险阻。自洪武、永乐以来,朝廷惟命总兵官镇守广西,而广东一方,惟以备海洋、倭寇为急,未闻有瑶患侵犯也。”
正统至景泰年间(1436-1457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两广的瑶民、僮民不堪朝廷官员的盘剥,再度举行大规模的起义。
为了镇压两广的瑶民、僮民起义,朝廷将两广的军事重心移往三江(桂江、浔江、西江)水口的广西梧州。
景泰三年(1452年),广西浔州(今桂平)、梧州的瑶民、僮民再度举行起义,反抗官府压迫。而广东总兵官董兴、广西总兵官武毅因无上司的节制,“推诿不任事”(《明史·王翱传》),造成局势恶化。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兵部尚书于谦奏请朝廷,以镇守琢州等处署都督佥事陈旺、镇守雁门关署都指挥使翁信取代广东总兵官董兴、广西总兵官武毅,特遣右都御史王翱总督两广军务,主管镇压两广的瑶民、僮民起义,自总兵以下皆听节制。
这是两广设置总督的开端,乃战事的临时建制,府署随着征讨瑶民、僮民起义的战事而移驻。
王翱出任两广总督后,不是对瑶民、僮民的反抗斗争专恃武力镇压,而是“将吏 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明史·王翱传》)
成化元年(1465年),韩雍任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
由于当时的广西是平瑶、平僮的前线,两广总督赴任一般要经过广东肇庆,有些两广总督干脆坐镇肇庆指挥,待到局势稍为稳定后,才到广西梧州坐镇。
成化五年(1469年),两广总督韩雍在广西梧州创建总督府署,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总督府署。
正德十四年(1519年),两广总督改称为“两广提督”。
嘉靖十五年(1536年),两广提督钱如京在肇庆府设立督抚行台。自此以后,肇庆府作为两广提督(或两广总督,或广东巡抚)的临时办公地方。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两广提督谈恺、征蛮将军王瑾“会兵于端州”,以肇庆府为行台,指挥镇压新会、恩平、新兴、泷水一带的瑶民起义,《平岭西纪略》碑载有其事,今存梅庵。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德庆州泷水县罗旁山成为两广的军事主战场,又因为广东惠州、潮州海寇猖獗,外患日趋严重,而广西梧州与惠州、潮州相隔2000里,文檄往来与征调为难,两广提督吴桂芳便将两广提督府署从梧州迁到肇庆(今肇庆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自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起,至永历三年(1649年)止,共86年,驻肇庆的两广提督、总督有:吴桂芳、谭纶、张瀚、刘焘、李迁、殷正茂、凌云翼、刘尧诲、陈瑞、郭应聘、吴文华、吴善、刘继文、萧彦、陈榘、陈大科、戴曜、何士晋、张鸣冈、商周祚、周嘉谟、王尊德、许宏纲、胡应台、陈邦瞻、王业浩、李逢节、熊文灿、张镜心、沈犹龙、丁魁楚、王化澄、林佳鼎、朱治 、李成栋、李栖鹏、阎可义、李建捷、罗承耀、杜允和等。
自清代顺治十二年(1655年)起,至乾隆十一年(1746年),共92年,驻肇庆的两广总督有:佟养甲、李率泰、王国光、李栖凤、卢崇 、卢兴祖、周有德、金光祖、董重民、吴兴祚、石琳、郭世隆、赵宏灿、杨琳、孔毓 、郝玉麟、鄂济·弥达、马尔泰、佟佳·庆复、戴佳·那苏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