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ynxy.gov.cn/Item/1078.aspx 在 2019-03-27 09:25:16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云南”的由来及祥云在滇的历史地位-祥云县人民政府,祥云县政府网,祥云县政府,

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大理州人民政府网站

云南的由来及祥云在滇的历史地位

文章作者:廖严 文章来源:原创 责任编辑:xwl 更新日期:2012年05月16日 浏览次数:

                                    一、云南的由来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24,云南为其一。取县名为“云南”有三种说法,一是“彩云南现”说,建县时,县治驻地现云南驿村北面的龙兴和山出现五彩云霞,县城在彩云之南称“云南”;二是“云山之南”说,云山即(现宾川鸡足山,常凝云气高数丈,县城在云山之南称云南;三是“武帝追梦”说,相传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在今祥云县境追到彩云,因置云南县。以上三种说法笔者认为:鸡足山远在云南驿之北的120千米以外,此说有些牵强,致于“武帝追梦”纯属传说;“彩云之南”说比较符合实际。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祥云天气晴朗的上空时常出现七彩云朵,古人视为吉兆。清康熙、乾隆、光绪三部《云南县志》祥异条目中,常有彩云出现之记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祥云摄影爱好者也常摄到彩云境头。

唐时,南诏王阁罗凤遗使到长安拜唐王,王问:君在何方?使遥指南曰:南边云下。于是在朝庭心目中“云南”便为民祖国西南边疆地域的代称,   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王便封阁罗凤为“云南王”。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中书省,“云南”正式作为滇域的名称确定下来。经过了历史的变迁,云南县的地域上曾设过云南郡、云南赕、云南州,“云南”两字一直沿用。明至清代为区云南县与省名的使用混暇,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常将云南县称为“小云南”,旧时曾有“小云南”三年两季荒、半夜挑水勾担响、火把节里插黄秧“之民谣。民国七年(1918年),为免省县同名,将“云南县”改名“祥云县”,结束了“云南”作为现今祥云地域名称2027年的历史。

 

                                      二、云南县地域郡、州、县的历史沿革

 

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云南县,县治设今云南驿,地处秦五尺栈道(蜀身毒道)、唐灵官道(盐道)的交汇点上。县域包括今祥云全境及弥渡县、宾川县大部份地区。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征南蛮,平定南中,分建宁郡、越 郡、永昌郡三郡的部分地域设云南郡,郡治设今云南驿与县同治,郡辖云南(今祥云、弥渡、宾川)、蜻蛉(今永仁及大姚北部)、弄栋(今姚安及大姚南部)、姑复(今华坪)、遂久(今永胜、丽江)、邪龙(今巍山、漾濞、南涧)、叶榆(今大理、洱源、剑川、鹤庆)7县。西晋泰始六年(270)云南郡增加云平、永宁两县一共领9县;永嘉五年(310)分云南郡之叶榆县设东河阳郡;建始年间(不知何年)又分云南郡之蜻蛉、弄栋两县设兴宁郡,至此云南郡仅辖云南、东姑复(今永胜、丽江)、西姑复(华坪)云平、邪龙5县。随开皇三年(583)废郡,结束了云南县作为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58年的历史。开皇十七年(597)西南大族 氏叛,大平公史万岁征剿平定,兵达云南县境,县域未设治,时张乐进求居其地,称“云南国诏西二河候”,后张乐进求创建了白子国。

唐初境内置5州领15县。唐武德四年(621)置西宗州,州治设云南驿,领宗居(云南驿)、河西(今普淜)、石塔(县址不祥)3县,录属南宁总管府,贞观十一年(637)西宗州云“西”字,称宗州,麒德元年(664)西宗州属姚州都督府;武德四年(621)置西濮州,州治设米甸,贞观四年(630)改称 州,领濮水(米甸)、歧星(楚场)、铜山(乔甸)、蜻蛉(大姚)4县,先后属南宁总管府、戒州、姚州都督府;武德七年(624)置云南州,州治设今旧站村西,贞观三年(629)改匡州,领勃弄(弥渡)、匡川(永平)2县。先后属南宁州、姚州;永徽年间置镜州,州治设今高官铺,领夷郎、宾唐、溪琳、琮连、池临、野并6县,属姚州;麒德元年(664)置波州,州治设今县城南外,领县不清,属姚州都督府。

唐天宝九年(750),南诏占尽姚州都督府地,废唐设置,筑云南城于云南驿。贞元年间南诏国设云南节度于云南城,辖今楚雄州西北部与大理东部地区。元和元年(806)废云南节度,以其东北部置弄栋节度,西部(今县境)置云南(今下川坝)、品甸(今城川坝)两赕。两赕建置经南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五国,历唐、南北两朝至宋亡共449年时间。

元宪宗六年(1256),县境内立品甸行户所,属大理下万户府;至元十三年(1276)品甸千户所改为云南州,隶属大理路,同时设十二关防送千户所于米甸楚场地,属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降云南州为云南县,隶大理府之赵州(今凤仪);改置十二关防送千户所为十二长官司,隶大理府。弘治二年(1489)设你甸(今米甸)、楚场、安南坡(今下庄安南关)3巡检司,直属大理府,同时于云南驿设土驿丞。崇祯八年(1635)析县辖楚场里于米甸设德昌县,顺治十六年(1659)裁德昌县。康熙五年(1666)裁你甸、楚场、安南坡3巡检司和云南驿土丞。

       1913年,全国统一裁府、州,省内置道,云南县归腾越道,也称迤西道,1938年祥云县属云南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祥云县属楚雄专员公署,同年3月,改属大理专员公署,195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祥云县属大理州至今。

 

                                 三、民清至民国祥云的军事地位

 

明朝寄军于耕,洪武十七年(1384),于城川坝筑城设洱海卫(今祥云城),官为世袭,有指挥使4名、指挥同知2名、佥事7名、经历知事、镇抚各1名、正副千户长25名、百户长65名,各类兵共计9134人,其中三分马步旗军123名、七分屯军763名、舍丁910名、军余7338名,分别发给军器、农具,于云南(祥云)、白崖(弥渡)两地屯种,分左、中、右、前、中左、中右6千户所,屯种同时防御守卫。同时祥云县治由云南驿迁至洱海卫城南的佑圣宫,后又迁入洱海卫城西街之四川会馆内。结束了云南驿作为县治驻地1493年的历史。

明成化十二年(1476),设云南澜沧兵备道。道署与洱海卫同驻,统辖大理、洱海、姚安、蒙化、鹤庆、景东、丽江、永北9卫指挥。

清顺治十七年(1660)裁澜沧兵备道及洱海卫,设援剿后镇总兵署驻县城,领击3员、守备3员、千总6员、把绿营兵士1000人,总计3000人,其中马战兵600名、步战兵150名、守兵900名。康熙七年(1668)裁援剿后镇总兵,设洱海营,配参将、守备各1员,千总2员,把总4员,领马步战兵1000名,康熙三十一年(1692)移营永北(今永胜),同时拨大理守营千总领汛兵200名驻县城。县衙由四川会馆迁入总后署。

清咸丰六年(1856)杜文秀领导的回民起义军在境内清华洞至普淜沿线与清军展开多次战斗,回民起义军曾占领祥云县城15年之久,祥云成为清军剿灭回民起义军的主要战场。

1936年4月贺龙、任弼时率领导的红二军团长征过祥云,攻克祥云县城并暂做休整;4月20日,肖克、王政率领的红六军团从米甸进入县境直抵宾川;祥云共有1000余名青年参加红军。红军长征足迹走过祥云92个村镇,行程135千米,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1929年修建云南驿机场、1939年修建北屯机场,祥云人民共拼斗土地4千余亩,出动民工工日143万个,机场建成后,国民党航空38站、空军分校、第3无线电总台、航空检查所、第四油弹库,美国空军基地司令部、美军招待所、美国油管工程处、美军第二供应处等中美军事单位,先后进驻机场,祥云成为驼锋航线的重要中转站和美国空军飞虎队的驻地。1941~1944年日本空军先后六次对两个机场进行疯狂轰炸、炸死、炸伤机场民工及附近群众近3000千人,美国驻机场空军奋起迎敌,击落敌机3架,涌现了莫尼中慰等美国空军英雄。为保卫机场祥云组织了240余人的护场大队。

1943年4~5月,中国国民党抗日远征军两个军部、一个整师及二军、五十三军、五十军部分部队云集祥云进行短期整训后陆续奔赴缅甸、腾冲等抗日前线。4个部队医院和粮站进驻县境,美军27医院、国民党23临时教养院、远征军运输第4团也先后进驻祥云,祥云成为滇西抗战的大后方。

1949年4月,共产党领导的滇西人民自卫团在祥云下庄街成立,下辖一个支队、7个大队和一个政治工作队,在祥云建立起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和打击国民党部队的斗争。先后攻下了盐丰、牟定、弥渡、景东、祥云等县城。同时境内成立了中共滇西工委和滇西行政公署,祥云成为滇西革命的摇篮。    

1949年12月,滇西人民自卫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八支队,1950年1月八支队机关从祥云先后迁往楚雄,3月组建为楚雄军分区。

打印本文】【关闭窗口】【返回顶部】【字体:

主办:中共祥云县委 祥云县人民政府

承办:祥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祥云县行政中心六楼 电话:0872-3121130 站点地图
滇ICP备05008882号 | 滇公网安备 5329230200001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92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