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     朝歌   淇奥   等的读音及其他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ha.xinhuanet.com/zfwq/2005-01/05/content_3510004.htm 在 2017-06-03 07:09:28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河南网群
 
 
 

”、“朝歌”、“淇奥等的读音及其他

    自从鹤壁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后,鹤壁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有关鹤壁市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的一些字词的意义和读音,由于历史等原因,不仅外地游客,就连一些影视作品中也有望文生义或秀才识字看半边认错读错理解错的情况,甚至我们本市的一些人闹出笑话的也不乏其例。另外,在研究和开发淇河文化资源的工作中有一些提法表述缺乏史实或文献依据和科学考证。令人忧虑的是,这些不科学的提法已经大有一传十、十传百之势,所以建议我市的有关部门和专家要采取措施,以遏制淇河文化开发研究中的不良苗头,将这些问题尽快澄清,免得谬误流传,贻害无穷。

    

    “”读mèi,与“妹”同音并通假(通假即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朝歌原称“”、“妹”、“乡”、“邑”、“邦”。因“”水而得名。流经朝歌有两条河,一为“泲”一为“”。“泲”音“姊妹”(zǐmèi)。因“”与“沫”非常相像,所以,经常有将“”误写为“沫”(mò)和误读为“沫”(mò)的情况。

    朝歌

    “朝歌”读zhāogē,淇县关永江先生认为“意为高歌黎明,喜迎朝阳,蒸蒸日上,兴旺发达。《水经注》九卷曰:‘山海经有朝歌之山,当是以此得名,非乐也。’也有纣坐朝歌朝歌暮舞,新声靡乐,号邑朝歌之说。”后还有“朝歌夕舞”、“朝歌夜弦”等词语。因《封神榜》电影误读为“cháogē”,使其谬误流传,很多外地游客也误读为“cháogē”,甚至我们鹤壁的一些人也跟着读“cháogē”,并坚持认为电影的读音不会错而将错就错,不知是碍于面子,还是缺乏认错的勇气。这是非常遗憾的事。

    淇奥

    “淇奥”读qíyù。“奥”本应用“隩”(yù),意为河岸弯曲处。因汉字中的通假现象,而将“隩”用为“奥”。“淇奥”源于《诗经·卫风·淇奥》篇,意为淇水的“河岸弯曲处”。同样因汉字中的“通假”现象,《诗经》以后的文人们常把“淇奥”写为“淇澳”,因此,“淇奥”、“淇澳”均读qíyù,而不可读为qí?蒺ào。

    鬼谷子

    “鬼谷子”正确的读音guígúzǐ。“鬼谷子”三个字在字典上分别读gǔi、gǔ、zǐ,三个字全为上声,即四声中的第三声,按普通话三个上声连读的变调规律,像“鬼谷子”这样的三声连读的词语,在实际的语音交流中,不能按字典上的注音全读上声,前两个字的读音应变调为阳平,即第二声。有一部云梦山的专题片中将“鬼谷子”读为guígúzi,将“子”读为轻声,这是错误的。“鬼谷子”中的“子”不像“桌子”、“椅子”中的“子”,“桌子”、“椅子”中的“子”为词缀,无实在意义,读轻声,而应和“孔子”、“老子”中的“子”相同,读为zǐ。

    “滺滺”与“悠悠”

    《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滺yōu,古同“浟”,水流动的样子:“淇水~~。”浟〔~~〕(水)缓缓流动的样子,如“淇水~~。”

    《辞海》:滺滺同“浟浟”,水流貌。《诗·卫风·竹竿》:“淇水滺滺。”遗憾的是,笔者在多处见到我市的各种文字材料中,几乎都将《诗经·卫风·竹竿》中的“淇水滺滺”误写为“淇水悠悠”,可惜“淇水悠悠”是篡改了原意,是不能代替“淇水滺滺”的。

    笔者查了《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其对“悠悠”的解释共有9条意项:1.长久,遥远;2.遥远的;3.形容从容不迫;4.众多;5.荒谬;6.飘动的样子;7.庸俗;8.形容忧伤;9.形容悠闲自在。这9条意项除了第1条外没有可以用来解释通顺“淇水悠悠”的,但可惜“淇水悠悠”并非《诗经·卫风·竹竿》中的“淇水滺滺”。

    《辞海》对“悠悠”的解释有6条意项:①忧思貌。②遥远,长久。③旌旗下垂貌。④悠闲自在。⑤众多貌。⑥悠谬;荒谬。同样这6条意项除了第②条外没有可以用来解释通顺“淇水悠悠”的,但同样“淇水悠悠”并非《诗经·卫风·竹竿》中的“淇水滺滺”。

    不是说“淇水悠悠”不能用,只是说必须弄清它的准确意义,不能误写、误用。

    唐朝诗人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其十二》中有:“白日淇上没,空闺生远愁。寸心不可限,淇水长悠悠”句。唐朝诗人宋之问《使往天平军马约与陈子昂新乡为期,及还而不相遇》:“入卫期之子,吁嗟不少留。情人去何处,淇水日悠悠。恒碣青云断,衡漳白露秋。知君心许国,不是爱封侯。”唐朝诗人乔知之《弃妾篇》中有:“妾本丛台右,君在雁门陲。悠悠淇水曲,彩燕入桑枝。”南宋诗人林同《卫女》:“归宁不可得,何以写吾忧。不似肥泉水,悠悠淇上流。”

    这些诗句中的“悠悠”都是《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中“悠悠”意项的“1.长久,遥远”和《辞海》中“悠悠”意项的“②遥远,长久”之意。以淇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比喻情人、朋友之间或思念家乡故土情感的悠长深挚。与《诗经》中的“淇水滺滺”中的“滺滺”意义完全不同。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中的“言”和“写”

    “淇水滺滺”是《诗经·卫风·竹竿》的末四句:“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这段文字在我市引用频率很高,除了常见误将“淇水滺滺”写作“淇水悠悠”的情况外,很多人还不能确知其中每一字词的含义,还有人将“驾言出游”中的“言”自作主张地改为“车”或“舟”,岂不知这“言”字在此是语气助词,也叫音节助词,仅起凑音节的作用,无意。它就像成语“夸夸其谈”中的“其”、现代汉语中的“整天价刮风”中的“价(jie)”一样,起到使语言更和谐的作用。“以写我忧”中的“写”意义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写字”的“写”,它也是古汉语中文字的“通假”现象。这里的“写”和“泻、卸、泄”通用,或借来作“泻、卸、泄”用。

    关于《诗经》中有直接

    写到淇河的诗13篇等一些数字和提法

    笔者在学习关于淇河文化的一些文字资料时,看到我市很多和外地少数的研究淇河文化的名人专家们的文章中常有一些缺乏依据的数字和提法,比如《光明日报》上的《体味鹤壁文化旅游的神韵》中这样说:“淇河是诗之河,自古备受文人学士、骚人墨客青睐,现存历代咏淇诗文214首(篇)。《诗经》中采自淇县一带的诗歌30篇,直接咏淇的13篇。如‘淇水悠悠,桧辑松舟;驾舟出游,以写我尤。’《全唐诗》中有王维、高适、岑参、柳宗元等大诗人的咏淇诗歌31首。”这一段话引文中的“淇水滺滺”误为“淇水悠悠”,“驾言出游”误为“驾舟出游”,“以写我忧”误为“以写我尤”,这一点暂且不说。单说数字,这段话中的数字似乎全是信口雌黄,不知引自何处,是谁开这些数据之先河。据笔者所知“现存历代咏淇诗文”绝对不是214首(篇),实际数字要比214不知大多少。再说,这些诗文目前尚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弄准其数据,因为很多历史典籍还有待人们去发掘整理。“现存历代咏淇诗文有214首(篇)”,这句语气准确恳切、毋庸置疑的话真不知道作者是怎么说出口的。再看“《诗经》中采自淇县一带的诗歌30篇,直接咏淇的13篇”这句话。且不说“采自淇县一带”的说法是否准确,单说这30和13两个数字,实在令人莫名其妙。《诗经》收入的诗歌总数305篇是准确无误的,笔者反复翻阅查对,只能确定其中的39篇(绝非30篇)写淇河流域,或古卫国地域的诗,而其中直接吟及淇河的诗确定无疑为6篇,实在不知道除了这6篇之外的7篇为哪7篇,很想就此求教于有关从事淇河文化研究的专家们。

    再说“《全唐诗》中有王维、高适、岑参、柳宗元等大诗人的咏淇诗歌31首”这句话。《全唐诗》中的咏淇诗有52首,而且没有柳宗元的咏淇诗。笔者还见到一些文章说《全唐诗》中有骆宾王的咏淇诗,同样是谬说。

    周文王曾羁押在青岩绝并由淇河天然太极图激发灵感而演周易之说急需史证

    淇河天然太极图奇特罕见,鬼斧神工,是大自然的杰作,很有旅游开发价值。

    但淇河文化的研究和开发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它不能单凭良好的愿望,也不能按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的方法行事。即使可以用这种方法,但起码也应在“小心论证”之后再将结果公诸于世。历史是伪造杜撰不得的。

    《体味鹤壁文化旅游的神韵》中说:“观看淇河天然太极图的最佳位置是青岩绝上的文王观图台。纣王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囚羑里之前,曾被羁押于此,终日怀揽太极,静思致远,完善了我国古老的先天数,为创造千古灿烂的《易经》奠定了基础。”周文王是否曾羁押在青岩绝,是否曾在所谓的“观图台”观看过淇河天然太极图,激发了灵感而后演出周易,是必须有历史证据的,决不能轻率地用合理的想象来杜撰历史,开历史的玩笑。

    《周易》是伟大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事迹是不朽的。我们在开发淇河天然太极图这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的时候,必须遵循一条原则---尊重历史。

    阴阳鱼太极图似乎并非产生于周文王。周文王演周易是将伏羲之“先天八卦”发展为“后天八卦”,把“先天太极图”发展为“后天太极图”,将伏羲八卦演绎成64卦384爻,并撰写了卦辞、爻辞。但不管是“先天太极图”还是“后天太极图”都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阴阳鱼”太极图。所以即使周文王真的曾到过青岩绝,淇河天然太极图也不应与周文王的“后天八卦”和“后天太极图”以及周易之卦辞方面有什么联系。淇河天然太极图纯粹是自然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现象,在没有任何史证的情况下,要说文王所撰写的几千字的卦辞、爻辞是因淇河天然太极图激发出的什么灵感所悟出的,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再说,“阴阳鱼”太极图并非起源于儒家之周易,而是最先起源于道教,周易附上阴阳鱼太极图恐怕是很晚的事,从资料上看,似乎是从宋朝之朱熹开始的。这样淇河阴阳鱼天然太极图恐怕就更难与周文王演周易之史实联系起来了。

    笔者注意到最近《鹤壁日报》登载的市政协有关淇河的调查报告一文中就没有重复周文王观看淇河天然太极图的说法,因此认为市政协研究开发淇河的态度是正确的。

    

作 者:史慧霞 禹生 责编:陈新华 来 源:淇滨晚报
   
页面功能 【推荐】 【字体: 】 【打印】 【关闭【返回首页】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河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