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一本书精通美国史 |
第四节 南北战争 19世纪上半叶,美国领土逐渐由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从19世纪初期起,美国将大量资金投放于工商业,工业生产得到了发展。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4位。三分之二的制造品由东北部生产。西欧移民大批涌入,并向西迁移,为发展经济提供了自由雇佣劳动力。但在南部,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棉花种植园经济不断扩大,由大西洋沿岸各州扩展到得克萨斯境内。在西部新开辟的地区,是推广自由劳动制还是奴隶制,南部和北部的代言人争执不休,成为全国政治斗争的焦点。 1820年,北部对南部作出让步,达成《密苏里妥协案》,双方的争执暂时得以平息下来。《密苏里妥协案》虽然划定了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南北分界线,暂时缓解了南北就奴隶制存废问题所产生的对立冲突,但不可能根本解决两种制度的矛盾,暂时妥协让步的背后酝酿着更激烈的冲突。 美国每四年都要举行一次总统大选,1860年美国总统大选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选举,代表北方资产阶级的共和党反对向各领地扩张奴隶制;而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党则坚持维护奴隶制,甚至不惜以南部各州退出联邦相威胁。1860年,奴隶制度的反对派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奴隶主对林肯当选的回答是:宣布南部各奴隶制州退出联邦,准备内战维护政权。1861年2月,“南部同盟”成立,美国34个州中有11个州参加。1861年4月,南部同盟不宣而战,占领萨姆特炮台,南北战争爆发。 1861年3月4日,林肯总统就职,4月15日正式宣布南部诸州为叛乱地区。当时北部各州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远比南部各州优越,北部23个州的人口为2200万,南部11个州的人口仅900万,其中400万是黑奴。美国全部工矿企业的86%,军工业生产的97%,国家银行资本的80%以上,均集中在北部。全长5万公里的铁路线,有3.5万公里在北部各州。战争期间,北部有270万人应征入伍,而南部为110万人。 南部诸州对战争早有准备,因此在初期具有军事优势。1861年初,早在林肯就任总统之前,在前总统布坎南政府的赞助下,南部各州就建立了大量的武器储备。南军拥有经验丰富的指挥骨干,因为美国军队的指挥人员传统上多由南部各州的代表人物充任。美国正规军的许多军官,包括后来任南军总司令职务的罗伯特李将军,战争初期就加入了“南部同盟”。南军的军事素质远远高于北军。 战争第一阶段(1861-1862)。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林肯政府作战优柔寡断。这是北部对南部奴隶主摇摆态度的结果,表现了企图用妥协方法解决冲突而不用革命方式进行战争的倾向。7月21日,南北两军在布尔兰河畔的马纳萨斯首次展开了大规模交战,北军战败。之后,林肯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扩编和巩固军队,动员北方经济资源,制订新的战略计划。1862年,北军在次要方向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在主要方向东线的南军却连战皆捷。6月26-7月2日,北军在奇卡霍米尼河畔同8万南军的一次交战中战败,撤向华盛顿。1862年9月,南军李将军企图攻占华盛顿,但却失败了。 战争第二阶段(1863-1865)。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国内政治生活和联邦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北部各州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高涨,军队得到新编部队的补充,约有19万黑人入伍。南部后方人民爆发了多次起义,黑奴在起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863年上半年,南军仍握有战争主动权。但不久形势发生了转折。南军1863年6月在弗吉尼亚州发动的攻势至7月1日-7月3日以失败而告终,李将军指挥的7.5万人的军队在葛底斯堡附近与米德将军指挥的8.5万北军遭遇,南军大败。这次战役可以说是美国内战之顶点。7月4日,格兰特将军指挥的北军攻占了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维克斯堡要塞。北军控制了密西西比河整条河流,把“南部同盟”的领土分成东西两半。1864年4月,北军在新任总司令格兰特统一领导下,制订了新战略计划。新计划规定实施3次主要突击:米德将军率领波托马克集团由北向南发起进攻,任务为击溃李将军集团军的主力;谢尔曼将军指挥的集团军的任务是由西向东发起进攻,从南方迂回阿勒格尼山,直抵大西洋海岸,尔后向北对约翰斯顿将军的集团军主力实施攻击;巴特勒将军指挥的集团军3.6万人则由东向西直接进攻里士满。 1864年5月上旬,联邦军队发起进攻。谢尔曼集团军挫败南军的抵抗,于9月2日攻占亚特兰大,12月21日占领萨凡纳,抵达大西洋海岸。而后,挥师北上,攻占哥伦比亚,插入李将军集团军主力的后方,致使李将军集团军险于绝境。1865年春季,联邦军队在格兰特指挥下恢复了进攻,并于4月3日攻占里士满。南军向东南溃退,但被格兰特追上并遭合围。4月9日,李将军集团军在阿波马托克斯附近投降。持续4年之久的南北战争以联邦胜利宣告结束。战争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双方参战的总人数约为360万人,其中联邦军队死亡36万多人,南部联盟军队死亡约26万人。 第五节 彪炳史册的伟人林肯 几百年后的今天,由美国65名历史学家评选的“美国总统排名”报告出炉,在42 名“优秀总统”候选人中,林肯当选为最优秀的美国总统。在评比中排名前五名的总统依次为:林肯、华盛顿、老罗斯福、小罗斯福和杜鲁门。林肯(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是美国第16任总统,是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 林肯于1809年2月12日 黎明出生在肯塔基州哈定县霍尔以南3英里的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父母是英国移民的后裔。长大的林肯开始独立谋生,他当作农场雇工、石匠、船夫等。在青年时代,林肯通读了莎士比亚全部著作,并阅读了《美国历史》等。他通过自学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而充满智慧的人。1834年他被选为州议员,两年后,林肯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律师,不久又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1846年,他当选为美国众议员。首次入选议会后,林肯连任四届并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在此期间,他刻苦攻读法律。拿到律师执照后,他成为一位专职的律师和政治家。 1854年,北方各州主张废奴和限制奴隶制的资产阶级人士成立了共和党,林肯很快成为这个新党的领导者。1860年,林肯作为共和党的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当选,对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他们当然不愿意一个主张废除奴隶制的人当总统。为了重新夺回他们长期控制的国家领导权,他们在林肯就职之前就发动了叛乱。1860年12月,南方的南卡罗来纳州首先宣布脱离联邦而独立,接着密西西比、佛罗里达等蓄奴州也相继脱离联邦。1861年2月,他们宣布成立一个“美利坚邦联”,推举大种植园主戴维斯为总统,并宣布黑人奴隶制是南方联盟的立国基础。1861年4月12日,南方联盟不宣而战。林肯不得不宣布对南方作战。 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宅地法》,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到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能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1862年9月,林肯又亲自起草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草案,1863年1月1日正式发布该宣言,宣布即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解放的黑奴可以应召参加联邦军队。这两法令的颁布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战场上的形势变得对北方越来越有利了。 紧接着,北方军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猛追击叛军,1863年4月3日攻占了叛军首都里士满。4月9日,叛军总司令罗伯特李率部向格兰特投降。历时4年的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由于林肯的卓越功绩,1864年11月8日他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然而,还没等林肯把他的战后政策付诸实施,悲剧发生了。1865年4月14日晚10时15分,就在南方军队投降后的第5天,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遇刺。1865年4月15日,林肯去世,时年56岁。 专题:美国的总统大选 每4年一届的美国总统的选举,过程漫长而复杂,主要包括预选、总统候选人提名、竞选运动、全国选举。选举团投票表决以及当选总统就职仪式。预选阶段通常于大选年2月份的第3个星期二在新罕布什尔州拉开帷幕,到6月份结束。此后,美国民主、共和两大政党将分别在全国大多数州选出参加本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美国两大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常在7月和8月分别举行。届时,参加代表大会的各州代表将投票选出本党总统候选人,然后通过由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副总统候选人。代表大会结束后,选出的总统候选人即开始在全国展开历时数月的争取选票的竞选运动。 美国法律规定:在全国选举时,选民要在大选年的11月第二个星期到指定地点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全国选举还发通过选举团的投票表决。由于在一个州中获得选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便赢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因此一般情况下选举只是例行公事。美国副总统不是由美国公众直接选出的,而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挑选并经两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美国大选常常涉及美国总统的“届”、“任”和“位”这三个含义不同的概念。关于“届”,美国宪法规定,总统选举4年一次,总统任满4年为一届。如果总统在任期内因故未能满任,另由他人接任,这两位总统为同一届总统。关于“任”,是指担任总统职位的次数。一人担任几届总统,仍为一任。但一人在不连续的几届总统选举中先后几次当选,当选几次就算几任。关于“位”,指担任过总统的实际人数。如此计算下来,克林顿为第52届、第42任、第41位美国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