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doc88.com/p-4965252348259.html 在 2021-02-14 19:20:02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新老美专上海历史上的两所美术专科学校 - 道客巴巴
复制成功
  • 图案背景
  • 纯色背景
  •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 去开通
asy1234

上传于:2016-02-19

粉丝量:49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相关
  • 目录
  • 笔记
  • 书签

暂无目录

点击鼠标右键菜单,创建目录

暂无笔记

选择文本,点击鼠标右键菜单,添加笔记

暂无书签

在左侧文档中,点击鼠标右键,添加书签

新老美专上海历史上的两所美术专科学校

下载积分:2990

内容提示: 2015年8月第29卷第4艺术探索ARTS EXPLORA’nONAug.2015V01.29 No.4新老美专:上海历史上的两所美术专科学校蒋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200444)【摘要】上海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所美术专科学校,一所是刘海粟等人于1912年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另一所则是1960年成立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两所“美专”办学历程都极其艰辛,但均培育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形成了各自的“美专”精神。“上海美专”是近现代美术史尤其是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史的研究重点,而“上海市美专”由于所处年代特殊,该校的办学历程、教学特色和成果还有待研究。【关键词】“上海美专”;“上海市美...

文档格式:PDF | 页数:6页 | 浏览次数:45 | 上传日:2016-02-19 20:34:32 | 文档星级:
2015年8月第29卷第4艺术探索ARTS EXPLORA’nONAug.2015V01.29 No.4新老美专:上海历史上的两所美术专科学校蒋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200444)【摘要】上海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所美术专科学校,一所是刘海粟等人于1912年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另一所则是1960年成立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两所“美专”办学历程都极其艰辛,但均培育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形成了各自的“美专”精神。“上海美专”是近现代美术史尤其是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史的研究重点,而“上海市美专”由于所处年代特殊,该校的办学历程、教学特色和成果还有待研究。【关键词】“上海美专”;“上海市美专”;师资;教学;影响【中图分类号】J12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53(2015)04-0089-06【收稿时间】2015-07—05【作者简介】蒋英(1972一),女,江苏丹阳人,博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近现代沪杭宁美术资源调查研究”(13BF050)。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重镇,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所美术专科学校(以下简称“美专”)。一所是刘海粟等人于1912年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美专”,又称“老美专”、),另一所则是1960年成立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市美专”,又称“新美专”)。两所学校虽然由于院系调整,或迁址异地,或并入综合性大学,但均未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因地制宜,传承各自的“美专”精神,继续为国家培养大批美术人才。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两所学校出现了校名张冠李戴、校史被严重误读的现象。本文在梳理两校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新美专”的教学特色与成果,并对两校的历史地位、影响与内在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后人研究近现代上海美术教育历史提供参考。一、有关两校的种种误读(一)“上海美专”并未消失2012年是刘海粟等人创办的“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校庆,南京、上海等地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并开展了相关的学术研讨。一些专家学者在研究“上海美专”的时候,忽略了“上海美专”的“后身”南京艺术学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通大众对“上海美专”的全面认识。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上海美专”迁校址无锡社桥,更名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958年“华东艺术专科学校”迁校址南京丁家桥,同年6月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学制改为四年,完成了学校的本科建制。1967年,该校迁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两次校址变更过程中,包括校长刘海粟在内的大部分师生及主要图书、教具一并同往,刘海粟曾先后长期担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上海美专”并未因校址与校名的变更而消失,只是办学地址由上海迁到无锡、南京,学校的性质由私立转为公办,校训、教风传承至今。由于具备良好的学术积淀与艺术氛围,南京艺术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81年、1986年先后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1月,学校获得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全国唯一一所拥有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综合性艺术院校。教育部学位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中,该校的美术学排名全国第三。此外,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穷途末路”观点的提出,还是90年代初轰轰烈烈的“新文人画”运动,都表明了南京艺术学院在理论上的勤于思索与在创作上的勇于实践,而这正是“宏约深美”“不息变动”的“美专”精神的传承与彰显。从这个角度而言,“上海美专”并没有消失。校址与校名的数度变更反映了“上海美专”曲折的办学历程,我们在研究“上海美专”时不应人为割裂上其发展历史,既要研究学校的历史,又要关注学校的“现时发展”。(二)“上海市美专”≠“上海美专”如果说“上海美专”的“消失”是由于他人误读的万方数据 艺术攥索 2015年 第29卷第4期 总第133期翌ll 96 1年冬.忙Jj提毫焉与西生薹社兰=三在骁西::路桉、]L7台影÷前茸E苎{陈可爱、郭力、陈逸飞:后女}左起:万遒、画画强、葫5连尤、阎智诫、穆益杯、1司忑强话,那么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上海市美专”校名的张冠李戴则多系校友误导所致。1960年9月15日,“上海市美专”(驴在上海陕西北路500号开办,吸引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人才。(图1)副校长沈之瑜治校严格,招生、教学等工作很快走上了正轨,组织机构、行政管理等也逐步完善,学校进入了短暂的黄金时期。然而在学校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受到“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按照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大跃进”时期成立的“上海市美专”面临停办的窘境。后经各方努力,获准“办完为止”,“上海市美专”暂且得以保留。1965年7月,随着唯一一届本科学生毕业,“上海市美专”实质已经“办完”。但为了保存院系调整后来之不易的“美术专门学校”,学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针对社会对美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各种方式维持办学。②直至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学校才迎来了新的发展。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70号文件决定,“在上海市美术学校的基础上筹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校址也从天津路414号迁到凯旋路30号。综上所述,从1959年的上海中国画院(筹)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上海美术学校,到1960年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1965年的上海市美术学校,再到1983年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在25年办学历史中,“上海市美专”校名和校址均多次变更。期间,虽然该校只培养了一届本科生,但因为这届本科及同时开办的预科班、“上海市美术训练班”培养了陈逸飞、夏葆元、魏景山、邱瑞敏等知名校友,而1960~1965年又是学校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许多1959~1983年期间在读的本科生及大中专生都称其毕业于“上海美专”,相应地,论及这段校史的著述中也称该校为“上海美专”。国内以学校发展的某个黄金时期的校名指代整个学校的情况并不鲜见,如“国立杭州艺专”“国立北平艺专”等。但由于上海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刘海粟等人创办的“上海美专”,且该校影响大,公众认知程度表1 上海市美术学校、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校名校址变更情况③时间 校名校址 学制备注1959年3月5日 上海中国画院(筹)附设中等美术学校 淮海中路1413号 3正 学校没有正式挂牌。1959年5月上海美术学校 华山路1448号幸福村3拄“上海美术学校”正式挂牌。1960年9月15日 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 陕西北路500号4年1961年学制改为5年。1962年春节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 梵皇渡路1575号4年原圣约翰大学旧址。1962年上海市美术训练班1963年下半年受画院委托,开设“国画代训班” 1年多1965年上海市美术学校 漕溪北路502号学校划归轻工业局管理。1967年举办了几期“宝像学习班”,每期2个月8月底 上海市工艺美术训练班 (土山湾孤儿院旧址)左右。1970年 上海市美术学校 天津路414号 实际上是准备“斗、批、散”。一共办了6期。1970—1974年由学校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办班。1975年后由学校单办。1970年工农兵美术创作学习班 1年或半年不等开始只是绘画创作班,后来办过几期工艺美术班。学校还招收了几期应届中学毕业生。凯旋路30号1983年底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4年2000年迁址上大路99号。(原华东师大仪电分校)万方数据 新老美专:上海历史上的两所美术专科学校/蒋英更高,如果将1960年成立的“上海市美专”也简称为“上海美专”,易使人将二者混为一谈。因此,笔者认为,“上海市美专”在正式场合(包括著作、论文等)可以简称为“上海市美专”,非正式场合可称为“新上海美专”或“新美专”。两所“美专”现在虽然时常被混淆,但两者其实并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上海美专”的大部分师生及主要教学设备等均随学校迁往无锡。⑧“上海市美专”的教师丁浩和首任副校长沈之瑜虽然都曾在“上海美专”任职,但时间均较短。可见两所“美专”在人员和设备方面并没有太多关联。若说二者有何联系,那就是因为身处上海,都受到了兼容并蓄、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海派文化影响。无论是“老美专”的校训“不息变动 闳约深美”还是“新美专”的宗旨“出理论、出作品、出人才”,都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核心精神——创新。由于“老美专”是近现代美术史尤其是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史的研究重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因此以下将重点梳理“新美专”的师资、教学与成果。二、“上海市美专”的师资与教学1960年,“上海市美专”全校学生总人数为216名,其中,本科⑤没国画、油画、雕塑、工艺美术4个系,学生56名;预科《)分4个班,学生100名。从上海美术学校延续下来的“老中专”⑦有绘画科两个班,工艺科一个班,学生共60名。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59年成立之初,由于师资不足,加之当时学校附设在筹建中的上海中国画院,因此,教师多由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充任。1960年“上海市美专”成立后,除了上海中国画院的一些画师留任外,学校还从文化、轻工等系统调入一些美术骨干担任各课教师。另外,浙江美院(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等学校的毕业生也是当时师资的重要来源。此外,学校还聘请了吴大羽、张充仁、哈定、孟光、周碧初等优秀美术人才来校任教,⑧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很快组建了起来,(图2)才得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优秀的美术人才。校友邱瑞敏在回忆母校时曾提及:学校当年的绘画教育都以苏联契斯恰科夫体系为主。我从俞云阶、张隆基先生那里接受了崇尚写实的观念,受写实主义支配,每一幅画都是细心观察,严谨分析形体,权衡构图,精雕细。,,i_’之一.一{t—j二’刻、一丝不苟地师法对象。传统的绘画教育使我懂得了绘画技巧的奥秘。同时我又从吴大羽、周碧初先生那里稍稍接触了一些法国印象主义的东西,这为自己以后绘画的转型埋下了种子。⑨可见,学校正是由于秉持了兼容并包的理念,才得以形成多元的艺术风格,而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深远影响。除了具备雄厚的师资,“上海市美专”还具备了优良的教风与学风。副校长沈之瑜将当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八字校训作为学校校训,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学校建设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要深人生活,每学期都安排各系、科师生到工厂、农村体验生活。“上海市美专”成立两周年之际,沈之瑜校长向全体师生发出“出理论、出作品、出人才”的号召,强调教师要全面开展教研活动,学生要艰苦奋斗,勤学苦练,深人生活,搞好创作。⑩1960年制定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各系教学计划》(草)中对创作教学和劳动生产作了明确规定:创作教学是各系的专业课程,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创作教学中的搜集素材、酝酿主题等整个构思过程,应和深入生活、劳动锻炼参加万方数据 艺术探索 2015年 第29卷 第4期 总第133期图4 1960年秋,哈定在舞蹈学校工地指导预科学生写生。左起.穆益林、陈逸飞、韩根宝、哈定(举手者)、严文华、郭力、林世荣实际斗争相结合⋯⋯贯彻教育方针,加强生产劳动的领导,深入工农群众,深入艺术创作的源泉,并结合劳动锻炼进行现场教学。在劳动实践中逐步改造思想,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艺术观,提高学生的政治、业务水平。实现知识分子劳动化⋯⋯一二年级每年安排十周左右劳动时间(包括现场教学)。三年级排十三周。毕业年级有一个学期全部深入生活,参加劳动和进行艺术实践。⑩学校非常注重艺术创作,且提倡深入生活,以劳动生产带动艺术创作。教师和学生生活、劳动、学习都在一起,这种现场教学的形式,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们通过劳动实践,搜集素材,艺术创作贴近生活而非闭门造车。“上海市美专”还非常重视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以油画专业为例,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素描课有399学时,比创作课还多9个学时。(表2)速写课虽然在表中只是15学时,但当时的教学计划中曾有规定:速写教学排一年课程,其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速写的方法和技能。除课堂教学外,应指导学生在课外多作经常不断的练习。时刻不离速写本,养成随时随地画速写的习惯。并多画构图性速写,锻炼构图能力,这是创作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菜场、公园、舞蹈与音乐表演,都是该校学生习速写的对象。除此之外,为了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学校还经常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报告及开设讲座。方增先、伍蠡甫、贺友直、赵延年等都曾来校开设讲座或教授短期课程。此外,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到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上海市舞蹈学校等学校观摩演出,并经常在校内安排放映“内部参考影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综上所述,围绕“出理论、出作品、出人才”的教学宗旨,“上海市美专”的教学特色可归纳为以下三点:首先,注重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培养;其次,结合社会需求,注重强化学生的创作能力;再次,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优秀的师资、良好的学风、扎实的造型基础训练、密切联系生活的艺术创作,造就了“新美专”丰硕的教学成果。在25年的办学历程中,“新美专”主要举办了5次重要的成绩汇报展@。(表3)如果说成绩汇报展展现了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的成绩,那么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素描”“上海油画”“上海设计”则是学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取得的成绩。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的艺术创作中心大致有北京、杭州、南京、西安、四川等地。杭州的浙派人物画与中央美术学院的新人物画各领风骚,享誉画坛;南京和西安分别因新金陵画派和长安画派成为新山水画的创作中心;四川美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收租院》成为全国雕塑界争相学习的范本;主题油画的创作中心是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和上海的油画雕塑院。而油画雕塑院的创作主体则是“上海市美专”的分流师生。⑩随着《蒋家王朝的覆灭》等作品的相继亮相,上海很快万方数据 新老美专:上海历史上的两所美术专科学校/蒋英表2 油画专业各学年教学进程计划一般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每周总 学期总艺术 中国 世界 水彩概论美学 色彩学 透视学 解剖学 素描速写 国画 油画 创作学时数 学时数美术史 美术史水粉l 152l l812 225375② ⑥ ① ② ②2 1721 623 2 24 468②3 15 1 4 2 3 3 22 3301①4 16 3 243 21 3361①513234 420 260②6 1522 4 5 20 300②7四8 17 4 8 15 25531 26 30 15 15 32 399 15 30 126 340 390 2264合计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108 64周注:1.0内的数字为课外辅导或自学时数。2.第一学期的创作教学在下乡劳动搜集素材回校以后集中一周课进行。成了当时主题性油画的创作中心之一。与同时期其他 的素描黑白照片,那些照片显然被几度翻印,传主题性创作不同的是,油画雕塑院的主题性油画在题看再三,临摹再三。⑩材几无选择余地的情况下,竭力突破程式化创作,尽 这种“上海素描”虽然在当时不被官方认可,但在可能在技法上有所创新,如《蒋家王朝的覆灭》中的俯视构图、《黄河颂》中的一行白鹭、《开路先锋》中大面积灰色的运用等,都体现了创作者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对艺术良知与创新精神的坚守。如果说主题性油画创作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美术界的一大亮点,那么“上海素描”则是当时美术界一股不容忽视的暗流。而这潮流的引领者也是“新美专”毕业生。夏葆元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回忆了当时画素描的情形,当时他还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因为主题性油画创作《黄河忿》在作品审查中受挫,转而潜心研习相对安全的素描。由于政治原因,当时全国流行重体面结构表现形体的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而夏葆元由于成长在海派文化氛围之中,加之学生时代对欧洲素描与油画的接触,因此,在画素描时不自觉地将苏联和欧洲其他素描风格相结合,形成了被陈丹青誉为“上海素描”的艺术风格。陈丹青在评价夏葆元的素描时称:他的素描习作被拍成照片到处流传.既是“地下”的。又是“公开”的⋯⋯不同于当年的“工农民”素描。葆元的素描介于德加、门采尔、珂勒惠支、谢罗夫和左恩之间⋯⋯即便今日.上海画派的圈子里没有谁不知道这素描的源头始自夏葆元⋯⋯多年后我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乃至新疆、西藏的青年画家那里意外发现葆元模糊不堪全国美术界内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素描潜流。无论是上述官方创作机构的“上海油画”还是业界流行的“上海素描”,都已成为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至今仍为美术界津津乐道,奉为时代的标杆。包括陈逸飞在内的许多校友在不同场合回忆母校“上海市美专”时都强调,孟光等老师的教学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两所“美专”的历史定位综上所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与艰苦的办学条件下,两所“美专”办学历程都极其艰辛,但均培育了大万方数据 艺术探索 2015年 第29卷第4期 总第133期表3 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主要成绩汇报展时间 展览名称 地点 参展人员主要作品 社会评价教师第一届教学成绩汇报展上海美术展 本科 教师53件 “展览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看到了美术1961年8月览会 览馆 预科(一) 学生285件家的后面,一支庞大的新生力量在迅速成长。”中专f=1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预 上海美术展 预科应届毕 《起锚》、《奠基》《扬 《解放日报》等新闻媒体对展览进行了报道,1963年7月科毕业汇报展览会 览馆 业生(52人) 帆》等170余件 认为这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展览。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雕 教师1964年5月上海博物馆 50余件 诸月凤创作的《女电工》被上海博物馆收藏。塑展 学生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 中山公园展 本科毕业生油画19幅,国画20 作品的题材以反映当时的农村生活为主,具1965年9月 幅,商品包装、招贴 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得到了社会各界1960级毕业创作展览 览厅 (65人)37幅,雕塑10件 的好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展览馆毕业生新闻媒体作了广泛报道,获得美术界和社会1981年7月 上海市美术学校毕业生东大厅 校友 各界人士的好评。及校友作品展览批优秀的美术人才,形成了各自的“美专”精神,这样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继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刘海粟等人创办的“上海美专”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其历史地位毋庸置疑。1960年成立的“上海市美专”是1952年院系调整,“上海美专”迁离上海7年后成立的美术专科学校,结束了上海一度“无美专”的历史。“上海市美专”的校名虽然只沿用了25年,但却形成了重造型基础、重艺术创作、重生活体验的教学风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果,培养了一批全国知名的艺术家。然而由于诞生、成长的年代特殊,这所学校的办学历程、办学经验与精神还有待我们去总结、研究。注释:①该校前身为1959年附设在上海中国画院的中等美术学校:1959年底,新的高等美术院校“上海美术学院”的筹建工作开始进行。当时上级主管领导认为,学校初办,宜先称为“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于是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成了一所培养本科生的“专科学校”。②1962年开设了“上海市美术训练班”,1963年以“上海市美术学校”的名义在内部招收20名学生,1963年下半年受上海中国画院委托,开设“国画代训班”。此后,又以“上海市工艺美术训练班”和“工农兵美术创作学习班”⋯宝像’学习班”等形式断断续续办学。校名仍延用“上海美术学校”。③表格根据王劫音、陈志强编《二十五年——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纪念文集(1959---1983)》(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整理。④据校友邱瑞敏回忆,当时学校的素描大厅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希腊和罗马石膏像,拉奥孔、阿波罗、维纳斯、酒神,还有大卫的手、脚、眼睛等,都是颜文操从法国带回来的。⑤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学校建立不久就面临关停并转。因此,1960年招收的本科生是学校唯一的一届本科。⑥1960年招收的预科生是学校唯一的一届预科,著名画家陈逸飞是当年预科绘画班学生。⑦“老中专”指1959年上海美术学校招收的60名中专生。邱瑞敏、夏葆元、魏景山均为“老中专”学生。⑧吴大羽自杭州返沪后一直赋闲在家,后担任该校油画系教师。周碧初当时刚从印度尼西亚回国,后于该校油画系任教。张充仁是自由职业画家,开设有“充仁画室”,任教于该校雕塑系。哈定当时也是自由职业画家,开设有“哈定画室”,后在该校教授水彩等课程。⑨王劫音、陈志强编《二十五年——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纪念文集(1959"---1983)》,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24页。⑩王劫音、陈志强编《二十五年——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纪念文集(1959--1983)》,第10—11页。⑩1960年学校制定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各系教学计划》(草),上海市档案馆,档案编号:B172—50297—82。@同@。@l司@。⑩表格根据王劫音、陈志强编《二十五年——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纪念文集(1959--1983)》(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整理。⑩王劫音、陈志强编《二十五年——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纪念文集(1959--1983)》,第10页。⑩1965年“新美专”的唯一一届本科生毕业,意味着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已经全部“办完”。与此同时,经市有关部门批准,“上海市油画雕塑创作室”正式成立。原油画系、雕塑系的全体教师,原雕塑研究室的全体创作干部以及部分本科毕业生,油画系的学生邱瑞敏、魏景山、邵隆海、程偕华,雕塑系的学生杨衍泽、严友人、杜培根、赵志荣、康勤福等被分配进创作室。原定于1967年毕业的油画、雕塑两个训练班的陈逸飞、王永强、刘耀真、陈古魁、吴慧明、王志强等6名学生,也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创作室T作。⑩陈丹青《向上海美专致敬——回忆20世纪70年代上海油画精英》,载王劫音、陈志强编《二十五年——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纪念文集(1959---1983)》,第491页。(责任编辑、校对:关绮薇)万方数据

您选择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