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番薯趣谈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fjlylc.gov.cn/lcyw/whly/201512/t20151210_80207.htm 在 2018-03-28 13:47:2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番薯趣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地要闻 > 文化•旅游
番薯趣谈
文章来源:连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作者:罗橙斌     发布时间:2015-12-10    【字体:

番薯是家喻户晓的作物,它的称呼一直存在争议,地瓜,甘薯,山芋和红薯等眼花缭乱。事实上,番薯才是正确的称呼,其它都只是番薯的别称而已。 

番薯因果实长在地下,不少地区又称为地瓜,但它不是瓜,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从植物分类学来说,番薯是旋花科番薯族;而我们熟知的冬瓜、西瓜、南瓜、黄瓜都是葫芦目葫芦科,二者分属不同的植物科目;另一方面,中国各地方言多称“番薯”,没有“地瓜”一词,日本和韩国等多个国家也都统称番薯。那甘薯是番薯吗?甘薯只是番薯的别称,番薯身为植物分类学中的“番薯族番薯属”的“族长”,还是希望被以学名“番薯”称之的。而红薯、紫薯是红番薯和紫番薯的简称,红、紫只是果皮颜色不同以示区别而已。 

在福建和江西等地,番薯因为憨厚大个的体态,老一辈还称其为懵番薯,伴随动漫文化的热潮和卖萌搞怪元素的流行,现在大都改称萌番薯。番薯因与台湾岛形状相似,台湾人都有称自己为番薯仔的习惯,并以自称“番薯仔”为荣呢! 

经过数十年发展,连城县已经形成强大的番薯制品产业集群和中国最大的番薯制品加工出口基地,今天,小编就和你一起叨叨番薯的来龙去脉吧! 

【历史记载】 

【出处1《闽书》记载“番薯,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瘠土砂砾之地,皆可以种。其茎叶蔓生,如瓜萎、黄精、山药、山蓣之属,而润泽可食。中国人截取其蔓咫许,剪插种之。” 

【出处2《农政全书》记载道:薯有二种,其一名山薯,闽、广故有之;其一名番薯,则土人传云,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两种茎叶多相类。但山薯植援附树乃生,番薯蔓地生;山薯形魁垒,番薯形圆而长;其味则番薯甚甘,山薯为劣耳。盖中土诸书所言薯者,皆山薯也。今番薯扑地传生,枝叶极盛,若于高仰沙土,深耕厚壅,大旱则汲水灌之,无患不熟。 

【历史故事】 

番薯的祖家在中南美洲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番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分3条路线进入中国云南、广东、福建。一般普遍认为,番薯的引入中国,源于万历21年(1593年),多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1593年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1593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甘薯因来自番外,闽地人因之称为“番薯”。 

番薯传入中国后,即显示出其适应力强,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加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故能很快向内地传播。17世纪初,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彼时,中国近古第一流的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向江苏传播,收成颇佳。 

陈振龙的五世孙陈川桂,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种到浙江,他的儿子陈世元带着几位晚辈远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广泛宣传,劝种番薯。据记述,陈世元在山东胶州古镇传授种植番薯的时候,亲自整地育秧,剪蔓扦插,到秋天收获,得薯尤多,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竞相种植。番薯在华北地区便很快推广开来。 

清乾隆时期,不少地方都是由官方提倡栽种。在直隶、更由皇上“敕直省广劝栽植”。由于朝野上下积极推广,番薯很快在全国广为传种,并成为中国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733年,番薯传到四川,1735年传至云南,1752年传至贵州。此后,番薯踪迹遍布西南。如今,除青藏高原地区外,我国大江南北皆有其踪迹。 

番薯高产,红军当年打游击时物资匮乏,饥一顿饱一顿。后来从山区农民那得知种番薯可有效应对饥饿,便和山区农民朋友一起房前屋后种些番薯,军民们还有口号“土藏萌番薯,吃饱不辛苦”。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