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 |
![]() |
正在央视八套热播的谍战剧《敌营十八年》续集让观众挑出多处毛病 导演昨日一一作出回应
翻拍自中国第一部谍战剧《敌营十八年》的同名剧集,亮相央视后尚算成绩优异,也收获了不少粉丝。
延续着很多成功剧集的轨迹,《敌营十八年》第二部也于八一建军节之日跃然荧屏。
不过,穿着《虎胆雄心》“马甲”的《敌营十八年2》让不少老观众不认识了---主角戏份很少,剧情铺展面太大,最关键的是,第一部中死去的角色们又集体来了个起死回生,观众和网友罗列的争议和质疑很多,都够得上“七宗罪”了。
昨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到该剧的导演桑华,桑导也认真地回应了观众们的种种质疑。
质疑一:
为什么人物要“集体大复活”?
观众挑刺:第一部中死去的很多人物角色,都在第二部中复活了,包括洪尔贵、藤玉莲、娇妮等,多亏杜淳饰演的江波心理承受力强大,这部剧应改名为《敌营大复活》。
导演回应:第一部中都做了铺垫
我们不是说想让谁活过来就活的。你看娇妮,她死的时候当时就有一个设计,就没有交代她死了;而藤玉莲,她是整个《敌营十八年》中贯穿的人物,而且她还是第二部剧情中很关键的人物,她是整容回来的,观众认识她,但剧中的角色并不认识她,这是合理的;洪尔贵这个人物,在第一部中对江波帮助很大,而且死因不是很明确,我承认这个人物是我脑袋一热,让他复活的,但这个人物太好了,对这部剧的发展能起到作用。大家所说的复活的人,其实都是合理的,因为我们在第一部中提供了“没死”的可能性。
质疑二:
为什么非要拍续集?
观众挑刺:现在太多电视剧都爱拍续集了,《敌营十八年》第一部确实很精彩,但是感觉拍续集并不讨好。
导演回应:它其实属于“第二部分”
第一部不是我导演的,我大概看了一下。但我主要是跟着剧本来拍的。拍续集难度很大,要保持一定的衔接性,又要有新东西。但事实上,这部剧不是一个续集,它一开始就是个整体的构思,要拍成120集。这是提前构思的,是有设计的,包括年代上,第一部是抗日战争前期,第二部是抗日战争时期,之后可能会是解放战争时期。(还要拍第三部吗?)第三部的剧本还正在讨论中,开机时间也没定,导演和演员也有变动。
质疑三:
为什么主角沦为了龙套?
观众挑刺:这部剧铺陈的人物关系太过复杂,面面俱到,男主角江波的戏份越来越少,简直就是续集的最大龙套,配角比他抢戏多了。
导演回应:江波是绝对的主角
第一部讲的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阶级矛盾,但这一部就有很多的矛盾对立,斗争更复杂了,有汪伪、日军、军统、汉奸等多种关系间的斗争,剧情更复杂了,不可能让这些人都是背景,只演江波一个人。而且,只有给江波设置层层障碍,到最后他都破解了,才真正反映江波这个共产党人的厉害。江波还是这部剧中绝对的核心人物。你看《我的兄弟叫顺溜》这部剧,“顺溜”有时候在一集里面也没有几个镜头,但他是绝对的主角。
质疑四:
为什么没让戴娇倩接着演?
观众挑刺:既然藤玉莲复活了,为什么不用原来的演员来演?而第二部中江波的儿子竟然是第一部中演江波女儿的那个演员?演员的选择太让人头晕了。
导演回应:换人是很合理的
选演员会有很多问题,要方方面面都没问题才能成。我觉得藤玉莲这个角色,没有用原来的演员戴娇倩也是合理的,玉莲回来后是整容了,因此要是用戴娇倩,就算是她靠化妆什么的,也还达不到整容后的感觉,所以换人也很合理。这个人是整个第二部的支撑,她出现了,别人不认识她,后来观众知道了,这不是藤玉莲嘛,但江波还是不认识她,不知道心爱的人就在身边,就让这部剧有戏剧冲突,也很有意思。
质疑五:
为什么剧情那么啰嗦?
观众挑刺:那个站长要找何昆说件事儿,还得从“他打电话叫何昆来,然后何昆接电话,再挂电话”一步步地开始演起,剧中很多这样的画面,太磨唧了吧?
导演回应:这些都无伤大雅
有些东西,有剪辑的问题,我觉得这些都无伤大雅。可能观众是觉得节奏慢,是希望快点儿看到下面的情节。但电视剧有些纰漏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观众挑毛病也是正常的,代表他们关注这部剧。
质疑六:
为什么不把日语翻译过来?
观众挑刺:剧中的日文对白几乎占到三分之一,一会儿中文一会儿日语了,都听乱了。
导演回应:基于相对真实的考虑
日文对话很多,也是基于相对真实的考虑,而不是飘在言情上的东西。那个情境下,说中国话太假。我们不想要那么多假定性,就是说明观众听得懂,又装作听不懂。我们就要求带有真实性的东西。第一
■关于剧名
《虎胆雄心》就是《敌营十八年2》
2008年,《敌营十八年》获得不菲收视成绩,当时出品方表示,《敌营十八年》将会有三部“丹心、雄心、卧心”推出。
为何到了今年,《敌营十八年2》就更名为《虎胆雄心》了?
这不免让人想起之前传出的央视不播30集以上电视剧及续集的说法。对此,该剧制片人游建鸣表示,《敌营十八年2》最终确定名为《虎胆雄心》,与流传出来的这种说法毫无关系。“我们从来没有接到过正式通知,我认为这种说法可能是一种误传。因为如果不论任何题材,都要求不能超过30集、不能拍续集,那是‘拍脑门’的做法,根本没有科学依据,这种‘一刀切’的政策可能是谬传。”
■关于剧情
杜淳与朱虹的“烽火爱情”
《虎胆雄心》即120集《敌营十八年》三部曲中的“雄心”部分,共42集。剧情的主线延续了《敌营十八年》的主要人物关系,以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的上海为主要背景地,讲述了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凭借坚定的信仰、超强的智慧和惊人的胆略为党搜集、送出大量军事情报的故事。
该剧中还着重描述了杜淳和朱虹所扮演的角色“江波”和“尤佳丽”(藤玉莲整容后改的名)之间的烽火爱情故事。一个是打入国民党内部的“红色特工”,一个是日本情报局朝日新闻记者身份的国共双重特务。特殊的环境、特殊的身份,让这段烽火中的爱情显得异常复杂和无奈。新浪
部假定性的东西就很多。而且大家都知道,日语的长度比汉语的长度要长,配音也不合适。(《我的兄弟叫顺溜》在央视一套播出时就翻译成汉语了,央视八套有这样的约束吗?)日文对话不要更改,这是我们的要求。
质疑七:
为什么感情戏演得像琼瑶剧?
观众挑刺:剧中杜淳饰演的江波与阿斯茹饰演的康瑛的感情戏部分,太像琼瑶戏了,都有点不真实了。
导演回应:情感戏已经少很多了
这部剧我们也尽量往真实上面靠,情感部分会少许多,不会像第一部那样有很多情感纠缠的元素,主要是表现如何战胜多方的敌对力量。有些观众还认为江波的情感戏太少,他们想把第一部剧中爱情延续下去,当然这是杜淳这个演员达到的魅力,但这不是我们的重点。
本报记者 孟丽
选剧“潜规则”
电视剧在央视几套播有“讲究”
《虎胆雄心》这部剧原定是在央视一套播出的,但据了解由于某些原因,改在央视八套播了。
那么,电视剧要上央视一套和八套,究竟谁说了算,又有啥“讲究”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央视文艺中心影视部的汪国辉主任和影视部的相关人员。
一套收视率为啥总高于八套?
记者从央视文艺中心影视部获悉,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的确比八套同时段播出的电视剧收视率要高很多。
如今年在央视一套播出的《走西口》、《我的兄弟叫顺溜》、《李小龙传奇》,收视率都不俗,平均都达到了11%以上,但八套播出的电视剧却相差很远,就算是去年拿下八套收视冠军的《天仙配》,平均收视率也只有4.33%,而最近热播的《望族》只有0.8%。
最有可比性的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此剧同时在一套和八套的黄金时间段播出,但收视率上却仍是一套胜出。
在央视内部,对于一套和八套收视率的考核标准也是不同的。记者了解到,一套的收视率须达到5%以上才算合格,但八套只需2%。
为何一套热播剧的收视率要远高于八套呢?“因为一套的覆盖面广。”汪国辉解释说,央视一套是开路直播,这就意味着就算没有有线的地方,也可以收到。但央视八套受众面就要差很多,因为它是闭路直播,而我国的一些农村,很多地方有线并不普及。此外,央视一套为综合频道,八套为专业的电视剧频道。综合频道自然更吸引不同阶层、兴趣的观众观看。
啥样的电视剧上一套、八套?
对于如何选择电视剧在两个频道的播出,记者从央视影视部的内部人员处获悉,选择央视大片的有一个专门的节目组。节目组对每一部想播出的电视剧进行打分,并规定一个合格分数线,再根据当时的编排需要和当下的社会需求,以及电视剧的风格,来安排哪个剧上一套,哪个剧上八套。“像军旅戏就比较容易上一套,间谍戏就受到八套观众的喜爱。”汪国辉说。据《法制晚报》
杜淳的父亲杜志国在该剧中饰演“藤玉莲”(朱虹饰)的父亲藤谦
杜淳在剧中饰演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