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  天安门   印象派的建国大业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ent.sina.com.cn/r/i/2009-09-09/16322691527.shtml 在 2023-01-15 05:17:23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天安门》:印象派的建国大业_影音娱乐_新浪网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安门》:印象派的建国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9日16:32  新浪娱乐

李荣华/文

建国六十周年的献礼片《天安门》,在导演叶缨的手下真的活起来了。故事从晋察冀抗敌剧社舞美队队长(潘粤明饰)接受华北军区政治部紧急任务开始,环环相扣地介绍了他们按上级要求在28天的时间里对举行开国大典的主席台--天安门城楼进行总体的整修和布置的经过。

乍看之下,故事类似布置央视春晚的会场,对比我们的建国大业微不足道。但是导演选择这一主题却是意义深远。天安门作为开国庆典的舞台是新中国的象征,是一个符号。所以《天安门》实际上也是一部“印象派的作品”。代表不同阶层和背景的几个人布置天安门,就等于全中国的不同阶层和背景的人群携手完成建国大业。

一个小小的舞美队,有年轻的党员队长、南方腔的知识分子小马列、国际友人日本舞美队员上野和中原汉子老郭等。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等,每一个都是浓缩的符号。不仅如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接触的对象也是不同群体的代表:商人、文人、匠人、市井小民,其中拜师求学的目标还既象征着传统的民俗文化又拥有封建时代的背景,再加上天安门本身就进行着从旧王朝的宫墙到新中国的门脸的转变。……到此为止,《天安门》的实质内容也逐渐浮出水面,这个以小见大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场建国大业。

电影的摄影手法极其细腻,细节插入的幽默(如澡堂戏以及胖子队员的人物设置)又没有忘记作为电影必须具备的娱乐性,较之教科书的空洞,影像带来的真实感远远震撼得多。导演很好地利用了航拍的手法来营造场面的庞大,其中追踪舞美队长为处理斗殴事件不幸跌落脚手架的长镜头和展示开国大典游行的俯瞰大全景,极其壮观。而更具冲击力的是利用电脑动作捕捉和还原技术,让毛主席“本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那句几代人耳熟能详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也被前所未有地真实呈现了出来。

如果说,从宏观概念来看“布置天安门=建国”。那么,还原回这桩“小事”本身,要解决它尚且条件艰苦、物资匮乏、时间紧迫,就更能以小见大地折射出一个国家的诞生需要倾注多大的努力和心血。虽然是个体群像,但可以看出导演对人物的私生活始终保持淡化矜持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说对每个人物的塑造,实际上是对其所代表群体的概念化展示的原因,毕竟当时就是个人被无限弱化、集体被逐渐放大的年代。

但最终,影片还是把历史的功绩还给了人民,无论日理万机的领导核心、专家高参,转战疆场的一野、四野以及中央警卫局的官兵,纯洁热情的教师和学生,名噪京城的商家巨甲,几代人效忠帝王家的工匠,还是在市井观望政治风云的普通百姓……。史册的辉煌凝聚着每一个做出贡献的人的智慧与力量。汇聚起来,这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洪流;但是解构来看,就跟几位主人公一样,都是平凡的个体。

--于是,结尾处不同时代、不同人员构成的天安门前的几组影像,成为比开国大典更感人的点睛之笔。不论主人公是否得到了外界的认可(与领袖近在咫尺却最终没有期待中的握手慰问),为集体事业做出过哪怕最微不足道的贡献的参与者自身的成就感,是谁都带不走的。所以,具象的《天安门》,实际上是抽象的、给一代建国者的致敬与爱。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