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news.ifeng.com/a/20140527/40480647_1.shtml 在 2019-04-24 01:05:45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援疆知青带病抢险累死工地41年后老父代领奖章|周春山|援疆_凤凰历史

援疆知青带病抢险累死工地41年后老父代领奖章


来源:燕赵都市网

周春山又被渠水激醒,他继续挖土填堤,渠道最终脱险了。

1968年,正忙于春播的周春山被诊断为白血病。为得到更好治疗,团党委把他送往天津医院治疗。住院期间,每天打针吃药,他还抓紧时间学习。当他读到毛主席《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时,心里豁然开朗,决心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奉献到屯垦戍边事业中。他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反对,毅然回到兵团。周春山的战友姜振环回忆起往事,眼含泪花:“春山是一个全休病号,而他重返农场的四年多来,基本上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连队不给他分配重体力活,可他却专拣苦活累活干。平水稻地、跟拖拉机耙地,这些活他都强着干,他还在晚饭后套上毛驴车,为年老体弱者的职工家送水,趁着灯光教老职工识字、学习。”

带病坚持工作殉职在岗位

1973年元旦,周春山回天津探亲。姑母见他消瘦,便背着他给团领导写信,希望能把他调回天津,在家疗养。团党委同意了老人的请求。这件事让周春山知道了,他耐心地说服姑母,像四年前一样毅然回到军垦战士身边。

1973年5月9日晚,周春山像往常一样,提着马灯、扛着铁锹巡视干渠。半夜里,刮起大风。他发现有段堤面地势较低,渠水漫过堤岸流过来,他立即跳下堤岸,一锨一锨地挖土加高。忽然,他双眼一黑,昏倒在地……后来,周春山又被渠水激醒,他艰难地站起来,继续挖土填堤,渠道最终脱险了。当上白班的同志接班时,他已昏迷不醒,后因抢救无效光荣殉职,时年27岁。5月23日,二连召开周春山同志追悼会,全连一千多人几乎全赶来参加。

后来,周春山的事迹被一0三团创作成大型歌剧《春山常青》,同宿舍战友刘建伟扮演周春山一角,在全团进行演出,感染和激励了无数战士。

41年了亲人仍在梦中遇见

按照周春山生前愿望,一0三团将他安葬在他生前战斗过的二连驻地。团党委还根据周春山生前申请,追认他为中共党员,追记一等功。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自治区党委授予他“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一0三团还建起周春山烈士纪念馆,将周春山烈士墓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组织干部职工群众祭奠扫墓。

2011年,一0三团联合有关组织评选“新中国屯垦戍边100位感动兵团人物”活动,周春山名列其中。但由于没有联系到周春山的家人,奖章及荣誉证书一直放在兵团。周春山的战友赵燕军得知此事后,近三年间奔波于新疆、天津、廊坊之间,借助天津档案馆及一0三团提供的周春山档案资料,寻找周春山家人。几经辗转,于2013年下半年与住在霸州市的周春山父亲周长发取得联系。

周春山的弟弟周广禄告诉记者:哥哥比他大一岁,由于家庭困难,哥哥学龄前就到了天津姑姑家,他和母亲留在了山东。兄弟俩聚少离多,每年放假母亲带他到天津,才与哥哥玩耍几天。哥哥牺牲后开追掉会,父亲远赴新疆,后来姑姑去了一次。这么多年了,由于路途遥远,家庭条件一般,再也没有亲人去坟前祭奠哥哥。哥哥被评为烈士后,母亲享受烈属待遇,直至五年前以85岁高龄去世,每逢过年过节,母亲总提起哥哥,思念不已。周广禄一直务农,有时他会跟自己孩子提起他们未曾谋面的伯父,是个烈士。

周春山的父亲周长发老人今年86岁高龄了。儿子没在身边长大,又英年早逝,重提往事,老人几度哽咽。记者拨通天津周春山姑姑家的电话,因年事已高,老人已神志不清,周的表妹称,老人经常念叨起侄子,有时做梦梦见哭醒了,总说“他一去就没回来呀!”

新疆五家梁市电视台《走进演播室》栏目组一行还在周家录制了《走进烈士亲人》的节目,向当地观众介绍周春山参军前的生活及周长发一家的生活现状。

附:周春山当年日记摘录:

1965年3月24日

今天我高兴地听到赵耘、邢燕子、候隽同志的下乡上山的报告,进一步认识到:到农村不会“屈才”。候隽在农村既要干农活,又要教歌、写毛笔字、给群众演节目、创作相声,还得画画、教书,可见农村很需要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去。提高农村的文化、艺术水平,也是逐步消灭城乡差别的一种举措。

1965年9月10日

新疆是个比较艰苦的地方。正是因为那里艰苦,才需要我们去将它建设得更美好;如果那里什么都好,就不需要我们去了。

[责任编辑:杨云]

标签:周春山 援疆 荣誉奖章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